Skip to content

晚餐後的「臨別贈言」(21-38)
在晚餐後耶穌對宗徒們講述一大段話,在形式上和若望福音中的「臨別贈言」相似(若十三31-十六33),就內容而言有四個重點:
(一)、耶穌首先指出在場和 祂一起享用逾越節晚餐的人中,有一位要將祂交出去;雖然這人的行動只是使祂先前曾經預言過的苦難得到實現(參閱:路九22;十八31-32),但祂也將因此而得到報應(21-23)。
(二)、其次,耶穌教導宗徒日後如何一起生活(24-30),職務和權位的目的是服務眾人,真正的光榮是在末世與耶穌一起享用天國筵席。
(三)、接著,耶穌預言門徒將遭遇邪惡勢力的迫害,一方面預言伯鐸(和其繼任者)必須堅強信仰團體(31-32),但另一方面則警告他不可倚恃自己的力量(33-34)。
(四)、最後,耶穌以象徵性的語言教導門徒要準備好,以便在遭受迫害的時期能夠自衛,但門徒們卻沒有瞭解耶穌的意思,因此耶穌結束了這段談話(35-38)。
ccreadbible.org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雷蒙德.A.穆迪
博士在研究過150個瀕死體驗者(經歷過「臨床死亡」後復生的人)的案例之後,試圖為人們揭開死亡真相。
盡管瀕死體驗發生的情境,以及親歷該種體驗的個人性格都有著巨大的差別,但需要肯定的是,在這些人「瀕死體驗」的陳述中,存在著不可忽視的相似性——我把它們大體歸納為14條,他們是按照感受出現的先後次序排列的。
1、明知死訊
他們親耳聽到醫生或是在場的其他人,明確宣告自己的死亡。他會感覺到生理的衰竭到達極限。
2、體驗愉悅
「瀕死體驗」的初期有一種平和安詳、令人愉悅的感受。首先會感到疼痛,但是這種疼痛感一閃而過,隨後會發覺自己懸浮在一個黑暗的維度中。一種從未體驗過的最舒服的感覺將他包圍。
3、奇怪聲音
在「瀕死」或者「死亡」的時候,有奇怪的聲音飄然而至。一位年輕女子說,她聽到一種類似樂曲的調子,那是一種美妙的曲調。
4、進入黑洞
有人反映他們感到被突然拉入一個黑暗的空間。你會開始有所知覺,那就像一個沒有空氣的圓柱體,感覺上是一個過渡地帶,一邊是現世,一邊是異域。
5、靈魂脫體
發現自己站在了體外的某一處觀察自己的軀殼。一個落水的男人回憶說,他自己脫離了身體,獨自處在一個空間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語言受限
他們竭力想告訴他人自身所處的困境,但沒有人聽到他們的話。有一名女子說,我試著跟他們說話,但是沒人能聽到。
7、時間消失
脫體狀態下,對時間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憶說,那段時間裡,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體。
8、感官靈敏
視覺、聽覺比之前更加靈敏。一個男子說,他從未看得如此清楚過,視力水準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增強。
9、孤獨無助
  在這之後,會出現強烈的孤立感和孤獨感。一位男子說,他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和別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單」。
10、他「人」陪伴
這時,周圍出現了別的「人」。這個「人」,要麼是來協助他們安然過渡到亡者之國,要麼是來告訴他們喪鐘尚未敲響,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時間。
11、出現亮光
在「瀕死體驗」最後的時刻,會出現亮光。這道光具有某種「人性」,非常明確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這個時候,當事人會對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顧。當親歷者用時間短語來描述它時,都是「一幕接著一幕,按事情發生的時間順序移動的,甚至伴隨著畫面,當時的一些感覺和情感都得以重新體驗」。
13、邊界阻隔
在這時,人會遇到一道可以被稱作是「邊緣」或者「界限」之類的東西,阻隔你到某個地方去,關於它的形態有多種表述︰一攤水、一團煙霧、一扇門、一道曠野中的籬笆,或者是一條線。
14、生命歸來
如果有幸被救活了,在「瀕死體驗」進行到某種程度後,人們必須「回來」。在最開始的時候,許多人都想趕快回到身體中去,但是隨著瀕死體驗的深入,他開始排斥回到原來的身體,如果遇上了光的存在,這種情緒就更為強烈。隨後,你就真的「回來」了。
  人是一種相當依賴精神的生物,當人「瀕死」時,一道微弱的白光就可以讓死亡變得不那麼可怕。
  人死的時候,整個一生都將被重新評價,這種評價完全不依賴於你是否腰纏萬貫,身分地位是否顯赫,而僅僅取決於在你一生與他人分享的愛和溫暖有多少。

路九1-50是路加福音中耶穌公開生活第一部份的最後一個段落,路加在這一章特別敘述耶穌和門徒間的親密關係:首先是耶穌給予門徒特別的權能,派遣他們去宣講天國(九1-6);門徒們的工作獲得很大的迴響,導致分封侯黑落德和所有的猶太人都彼此詢問:耶穌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7-9)接著是耶穌所行的增餅奇蹟(10-17);伯多祿代表門徒宣認耶穌是默西亞(18-22);然後是耶穌教導做門徒的條件(23-27)。整段經文圍繞一個根本的主題:到底耶穌是誰?這個主題在「耶穌顯聖容」的經文中達到高峰(九28-36),這個事件就是這個主日的福音內容。耶穌顯容的事件發生在祂預告自己的苦難、提出跟隨者須具有的條件後的第八天,顯示這些言論和顯容事件具有緊密的內在關連。

ccreadbible.org

耶穌運用了群眾們熟知的先知厄里亞(列上十七8-16)和厄里叟(列下五1-27)的故事,說明三重的事實:首先,祂將自己列於先知的行列之中;其次,耶穌揭露了群眾們要求奇蹟,並非由於相信天主的能力在祂的身上出現,而只為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最後,這些聖經例子也說明,外邦人比猶太人更先得到天主的救助。納匝肋的群眾瞭解,耶穌指責他們和祖先一樣不尊敬先知,斷定他們必將因此遭到和祖先們相同的命運,被拒於天國之外,同時眼睜睜地看見外邦人得到救恩(參閱:宗十三46;二八28)。
ccreadbible.org

基督經由十字架而被高舉進入天主的王國。「高舉」和「光榮」是若望福音對「十字架」的詮釋,是二個根本的、相互補充的概念。被邪惡奴役的世界,如今藉著基 督而得到釋放,祂願意吸引一切人跟隨祂。這個具有空間性向上吸引的圖像表達耶穌和得救之人的生命性的關連:祂首先把人吸引到十字架上(高舉),再超越十字 架而進入天國(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