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父親年紀大了,走路都要扶著牆。結果,他曾經觸摸過的牆壁都變色了,他的指紋也印在了牆上。

我的妻子發現了這一點,經常抱怨牆壁看起來很髒。

有一天,父親頭疼,就在頭上抹了一些油。因此、行走時牆壁上留下油漬。

我的妻子看到這一幕對我尖叫。我反過來對父親大喊大叫,對他粗魯地說話,要他走路時不要碰牆壁。

他看起來很受傷。我也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恥,但沒有對他說什麼。

父親走路時不再扶著牆。然後有一天就跌倒了。

他臥床不起,不久就離開了我們。

我心中充滿愧疚,永遠無法忘記他的表情,也無法原諒自己。

一段時間後,我們想把房子粉刷一下。當油漆工來的時候,我的兒子很崇拜他的祖父,不允許油漆工清理父親的指紋,也不讓油漆工粉刷這些區域。

油漆工的畫工非常好,很有創意。他們向孩子保證,他們不會去除牆壁上的指紋/手印,會在這些標記周圍畫一個美麗的圖案並創建一個獨特的設計。

油漆完工後,這個標記圖案成為我們房子的一部分。每個參觀我們家的人都欣賞我們獨特的設計。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變老了。

現在我也需要牆壁的支撐才能行走。

有一天,走路的時候我突然想起 我對父親說了「走路時不要碰牆壁」這句話,並嘗試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行走。

兒子見狀,立刻過來讓我扶著牆走路,擔心我不扶著會跌倒,我這才意識到是兒子扶著我。

我的大女兒也立刻上前,親切地讓我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我幾乎開始無聲地哭泣。如果我為父親做同樣的事情,肯定他會活得更久。

我的孫女帶著我一起走,讓我坐在沙發上。然後她拿出她的圖畫書給我看。

她的老師很欣賞她的畫,也暸解圖畫的意義,給了她極高的評價。
他的草圖是牆上的「父親的手印」。

老師的評論——“希望每個孩子都以同樣的方式愛長輩”。

我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始大哭,請求已不在人世的父親的原諒。

我們也會隨著時間而變老。讓我們照顧我們的長輩,並教導我們的孩子同樣的道理。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莎士比亞所說:「誰能夠在驚愕之中保持冷靜,在盛怒之下保持穩定,在激憤之間保持清醒,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心平能癒三千疾,心靜可通萬事理。心浮可染三千愁,心和可容萬粒塵!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皮囊》裡的一句話:「真正給你撐腰的,是豐富的知識儲備,足夠的經濟基礎,持續的情緒穩定,可控的生活節奏,和那個打不敗的自己。」你自己才是最大的靠山!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林語堂大師所說的:「因為無能為力,所以順其自然;因為心無所恃,所以隨遇而安。」
上天給你什麼,你就享受什麼;上天拿走什麼,你就接受什麼;上天懶得理你,你也別去理他。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大自然的規律:人生的長度,長不過春夏秋冬;人生的寬度,寬不過南北西東;人生的高度,高不過藍天白雲;人生的無常,無非是悲歡離合!
人到了一定年齡,是往回收的過程。收到最後,三兩知己,一杯暖茶,一首老歌,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在薄情的世界𥚃深情的活著就好!
終有一天,你會明白,人和人之間的吸引力不是容顏,不是財富,也不是才華,而是傳遞給對方的溫暖和踏實,以及那份充滿希望的正能量。
終有一天,你會靜下心來,像個局外人一樣回顧自己的故事,然後笑著搖搖頭:浮生不過夢一場,所有能治癒你的,從來不是時間,而是你內心的那份釋懷和通透!


作者:洪蘭

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

小時候寫作文時常寫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但是心中對光陰其實沒有感 覺,尤其那時連「梭」是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寫上這句話,作文至少會有「乙」。

匆匆過了一甲子,現在知道它的意思了,但是卻感覺這句話還不夠真實,因為箭和梭 是看得見的實體,而光陰從指縫中流失卻是無聲無息,完全沒有痕跡便不見了。

朋友傳給我一個日本銀髮族川柳比賽的訊息(川柳相當於我們的打油詩),老人們以三行日文,寫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例如:

成對的碗,
一個給了我,
一個給了貓;

醫藥太進步了,
活得比預計的長,
超出保險年限;

現在能夠溫暖迎接我的,只有坐便器了;

懷舊歌曲不會唱,
太新了;

剛剛太好吃了,但吃什麼已經忘記了;

好不容易站了起來,
卻忘記是要幹什麼,
又坐了回去;

所謂年邁,就是不斷增加藥片和逐漸衰退的記憶;

以前走路必須抬頭挺胸,現在走路必須注意腳下;

現在人生已經不迷惘了,卻一直迷路;

不敢再做身體檢查,
每檢查一次,
就多出一種病;

有糖尿病,
卻沒有甜蜜的生活;

曾經打罵過的孩子,
現在溫柔牽著我的手;

照鏡子時,
感覺看到了媽媽;

睡個懶覺起來,
發現家人在
確認我的脈搏;

以前反覆確認還有沒有感情,現在反覆確認還有沒有呼吸;

過去的心悸是
為了愛情,
現在的心悸是犯了病;

飯吃八分飽,
還有二分用來吃藥。

這些詩句讓人哈哈大笑之餘,也不免反省一下,我們該如何來面對自己的老年?

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二者往者已矣,已成事實,只有老友是來者猶可追。

其實,一個人生活也不一定要孤獨,成對的碗,一個給了我,另一個可以送給好友啊!要有朋友,自己要先成為別人的朋友。

一起長大的朋友很寶貴。

人要不斷的問自己:
「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誰會真正想念我?」
只要有一個人懷念你,你就沒有白活。

但是友情需要培養,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

我剛去美國留學時,吃不起學校的餐廳,一個三明治 1.5 美元,一個漢堡 1.99 美元,同學說很便宜,但對新台幣 42 元換 1 元美金的我來說,還是很貴,我通常是吃花生醬三明治,花生便宜又有蛋白質,營養夠。

後來我發現不行,因為有些消息沒有跟同學在一起就不知道,例如老師的出題偏好、怎樣可以搶到儀器來用等等,所以只好一週二天跟同學一起去吃飯。

一學期下來,交到幾個好朋友後,我就約他們來我實驗室吃飯,我做蛋壽司請他們(做不起魚壽司),久了大家就自己帶三明治來我實驗室吃,我就聽到了小道消息,也省下了飯錢。

因此要交朋友,
先要付出。

早上早一點起床煮飯,拌點醋和糖做成壽司並不辛苦,獲得的友誼卻是長長久久。

多年後,我去美國開神經學年會,碰到一個同學(現在是名教授了),他說,他第一次吃到壽司是在我研究室,後來去紐約教書,雖然常去日本店吃壽司,卻覺得沒有在我實驗室吃的好吃,我告訴他,因為少了一味,叫做友情,他聽了哈哈大笑。

年輕的人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持久。

但是只要真心待人,老了也是一樣。

若是老本允許,一月一次跟朋友上館子聯絡感情,若是荷包不允許,也可以請朋友來家包餃子。

以前做留學生時,大家輪流去各家包餃子,飯後一杯清茶,天南地北,聊到不知東方之既白,貧窮之交,友情更長久。

年輕時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能持久。

人只要健康,不必怕活得超越保險年限。

走路倒是必須看腳下,因為老人摔不得,一坐上輪椅,健康就走下坡了。

至於照鏡子看到自己變老,要記得馬克吐溫說的:「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

吃飯本來就是吃八分飽,另外二分不如留下來吃甜點,一點甜的滋味讓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飯吃起來也似山珍海味!

三行詩很有趣,哈哈一笑,青春不老。

只要盡力幫助別人,讓別人懷念你,你的人生就值得了。

*內容摘自《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一書。

端副主教 解釋

聖座教義部於12月18日發表經由教宗批准的《懇求的信賴》聲明,表示同性伴侶將能得到司鐸的祝福。這份聲明強調了對「人」祝福,而不是對「關係」或「行為」進行祝福。這份文件同時重申了婚姻由一男一女結合的教義不變。

身為賦有分施基督慈愛及恩寵的聖職,一位神父不應讓人與天主的大愛隔絕。無論他與什麼伴侶在一起,只要他意識到自己的需要,渴望來自天主的祝福,勇敢地向神父懇求降福,這份虔敬無疑是為天主所悅納的,神父就應將祂對我們的無條件大愛分施給他,讓天主的光照與慈愛屬於所有的人。

當有同性伴侶在適當的場合及情況下向神父請求祝福時,請神父為了人靈的益處,為他們祈求平安、健康、對話及互相幫助。也求天主光照,使他們能承行祂的旨意,達到最終的皈依。

請神父們及信友們注意教宗四個原則:
1.「婚姻仍然是一男一女的結合」
2.「同性結合仍然違背天主旨意」
3.「祝福非正常伴侶的目的乃是希望其皈依」
4,「關愛罪人但曾恨罪惡的教義仍然未變」

因此,第三章(31-41號)開啓了這些祝福的可能性,這是對那些請求祝福的人的一個舉動,他們“認識到自己貧乏和需要幫助、不要求自己狀況合法化,而是懇求在他們的生命和關係中一切真正美好和人性上有價值的東西,都因聖神的臨在而得到增加、恢復和提升”(31號)。這種祝福不是標準化的,而是託付於“特殊情況下實施的分辨能力"(37號)。

此外,為了避免“任何形式的混淆和惡表”,當請求祝福的是非正常伴侶或同性伴侶時,“絕不可與民事結合的儀式同時進行,也不能與之有關聯。甚至不能涉及與婚姻相稱的服裝、舉動或話語”(39號)。這種祝福“能在其它場合發生,如到朝聖地參觀、與司鐸會晤、集體祈禱或在朝聖活動中”(40號)。

神父有條件祝福同性伴侶

梵蒂岡教義辦公室18日宣布,教宗方濟各,做出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裁示,這份文件,批准神父可以為同性戀伴侶送上祝福,不過條件是,不能成為常規教會儀式或禮儀的一部分,也不能是婚禮或民事結合的儀式。

祝福非正常伴侶的地點不會是在教堂的公開儀式。

二一八 絕 望

「明心見性能造就出何等人物?」

大師說:

「以天下為任,却不阿黨相附。

隨遇而安,一無固定行止。

物來則取,

人去不留。

已逝者,不咎不悔,

未來者,不憂不懼。

招之卽來,

揮之卽去。

勁若海上飆風,

弱如風中飄絮,

柔若水邊浮葦;

又如一樽終日輾轉不語的磨石。

平等愛物,

一如天覆地載,毫無私曲。

這些都是明心見性的境界。」

一位年輕的弟子聽了不禁哭道:「這種指導只適用於死人,怎麼可能用在我們活人身上!」便斷然離去,義無反顧。

REJECTION

“What kind of a person does Enlightenment produce?”

Said the Master:

“To be public-spirited and belong to no party,
to move without being bound to any given course,
to take things as they come,
have no remorse for the past,
no anxiety for the future.

to move when pushed,

to come when dragged.

to be like a mighty gale.

like a feather in the wind,

like weeds floating on a river.

like a mill-stone meekly grinding,

to love all creation equally

as heaven and earth are equal to all

— such is the product of Enlightenment.”

On hearing these words one of the younger disciples cried, “This sort of teaching is
not for the living but for the dead,” and walked away, never to return.

二一七 人 性

大師願意宣講有關「世界末日」的消息,日傳千里,遠近皆知。於是羣衆蜂擁而至,坐在寺前廣場上聆聽。

大師上座不到一分鐘卽圓滿結束。他所說的只是:

「那卽將毀滅人類的事情是:
不顧天理的政治,
不具仁愛的進步,
無須辛勞的財富,
不甘寂寞的求知,
不能超然無畏的宗教,
沒有靈明覺性的膜拜。」

HUMANITY

Much advance publicity was made for the address the Master would deliver o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 and a large crowd gathered at the monastery grounds to hear
him.

The address was over in less than a minute. All he said was:

“These things will destroy the human race: politics without principle, progress without
compassion, wealth without work, learning without silence, religion without fearlessness
and worship without awareness.”

二一六 天 才

有位作家來到寺院,想寫一本關於大師的書。

「人們說你是個天才,是嗎?」他問。

「可以這麼說。」大師毫無愧色。

「什麼稟賦使你成為天才?」

「認識的能力。」

「認識什麼?」

「繭中之蝶,卵中之鷹,以及人人皆具佛性。」

GENIUS

A writer arrived at the monastery to write a book about the Master.

“People say you are a genius. Are you?” he asked.

“You might say so.” said the Master, none too modestly.

“And what makes one a geniu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Recognize what?”

“The butterfly in a caterpillar: the eagle in an egg; the saint in a selfish human being.”

二一五 淨 化

大師一再強調:他不曾教過一法,也不曾做過一事。

弟子們歷經多年才漸漸了解那「學而無學,無修而修」的智慧。

真正的造詣不是源自有心的修練,而是「放下卽是」。

PURIFICATION

The Master insisted that what he taught was nothing, what he did was nothing.

His disciples gradually discovered that Wisdom comes to those who leam nothing,
unlearn everything.

That transformation is the consequence not of something done, but of something
dropped.

二一四 悟

大師曾經如此解釋開悟:它不是來自某種修練,而是一種豁然開朗:

「假如你們在座的,都被咒力催眠了,相信這間房子內有一隻老虎,你們在極端畏懼中,盡一切所能地抵抗、逃避,或是馴服牠,以保全生命。一旦咒力解除,你們什麼也不需做卽能徹底改變,輕鬆自在。」
「所以,了悟才能解除魔咒,咒力一旦消失,人卽能脫胎換骨,導入無為之境。無為乃是真正的力量:你能隨心所欲,因為這已不是你在做這一切了。」

MAYA

This is how the Master once explained the fact that enlightenment came, not through
effort, but through understanding:

“Imagine all of you are hypnotized to believe there is a tiger in this room. In your fear
you will try to escape it, to fight it to protect yourselves from it to placate it. But once the
spell is broken there is nothing to be done. And you are all radically changed:

So understanding breaks the spell, the broken spell brings change, change leads to
inaction, inaction is power: you can do anything on earth, for it is no longer you who do
it.”

二一三 仁者無懼


「什麼是愛?」
「一無所懼。」大師說。

「人們通常畏懼什麼?」
「愛。」大師道。

FEARLESSNESS

“What is love?”

“The total absence of fear,” said the Master.

‘What is it we fear?”

And he concluded: “If the withered tree had survived, nothing would have induced the
bird to give up its security and fly.”

‘Love.” said the 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