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悼詞

Insprira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作詞:鐘梅音 作曲:黃友棣
若我不能遺忘 這纖小軀體又怎載得起如許沉重憂傷
人說愛情故事 值得終身想念
但是我啊 只想把它遺忘
隔岸的野火在燒 冷風裡的樹枝在搖
我終日躑躅堤上 又為追尋遺忘
但是你啊 卻似天上的星光 終夜繞著我倘佯
終夜繞著我... 倘佯
誰能將浮雲化作雙翼 載我向遺忘的宮殿飛去
有時我恨這顆心 是活 是會跳躍 是會痛苦
但我又怕遺忘的宮殿唷 就連痛苦亦付闕如
迎接這痛苦吧 生命如像一瓢清水
我凝飲下這盞苦杯 啊... 但是
若我不能遺忘 這纖小軀體又怎載得起如許沉重憂傷
人說愛情故事 值得終身想念
我還是啊 只想把它遺忘
遺忘 遺忘...
![]() Friends, today we celebrate the Blessed Virgin Mary as the Mother of God. St. Irenaeus says that,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salvation, God was trying on humanity, gradually suiting divinity and humanity to one another—preparing for the Incarnation. All of that preparation was a prelude to the Israelite girl who would say yes to the invitation to be the Mother of God.
To say that Mary is the Mother of God is to insist on the density of the claim that God truly became human. As Fulton J. Sheen commented, Mary is like the moon, for her light is always the reflection of a higher light.
Catholic theology has drawn a further implication from Mary’s status as Mother of God—her role as Mother of the Church. If she is the one through whom Christ was born, and if the Church is indeed Christ’s Mystical Body, then she must be, in a very real sense, the Mother of the Church. She is the one through whom Jesus continues to be born in the hearts of those who believe. This is not to confuse her with the Savior, but it is to insist on her mission as mediator and intercessor.
朋友們,今天我們慶祝聖母瑪利亞作為天主之母的節日。 聖依勒內歐曾說,在救贖歷史中,天主一直在“試穿”人性,逐步使神性與人性彼此適應——為降生成人做好準備。所有這些準備,都是為那位以色列少女鋪墊,她回應了邀請,成為天主之母。 稱瑪利亞為天主之母,是為了強調天主真正成為人的事實的深刻性。正如傅爾頓·J·辛所評論的那樣,瑪利亞就像月亮,她的光總是反映更高的光。 天主教神學從瑪利亞作為天主之母的地位中推導出進一步的含義——她作為教會之母的角色。如果她是基督通過她誕生的人物,而教會確實是基督的奧體,那麼她必然以非常真實的意義成為教會之母。她是通過她,耶穌繼續在信徒的心中誕生的人物。這並不是將她與救主混為一談,而是強調她作為中保和代禱者的使命。 Bishop Robert Barron |
吉姆在一個風景區工作,每天去上班時,鄰居老傑克都會遞來一張5美元的鈔票,請他從景區的咖啡店買一包4美元的咖啡,這習慣已保持了好幾年,當然,作為回報,老傑克總是將吉姆家的草坪修剪得整整齊齊。
時間久了,賣咖啡的女主人,對吉姆就熟悉了,總會準備好咖啡和一美元零鈔,有時,吉姆也會好奇地問老傑克:「咖啡保質期很長,你為什麼不能一次多買些?」
他搖搖頭,笑著說:「不,我更喜歡現在這樣,每天一包咖啡,剛剛好。」
一次,吉姆急著去朋友家聚會,就從別的店買了咖啡,不料,傑克都沒開包,就說:「這不是我想要的咖啡。」吉姆嚇了一跳,後來他又試過幾次,就算包裝一模一樣,只要咖啡不是從風景區的店裡買的,老傑克都能一眼識破,吉姆再也不敢偷樑換柱。
過了幾年,老傑克的身體大不如前了,但他每天還是會委託吉姆買咖啡,每次把5美元交給吉姆時,他的神情都充滿了期待。
一天,在吉姆又一次買回咖啡時,躺在病床上的老傑克虛弱地伸出手,輕輕摩挲著那張一美元,問吉姆:「這麼久了,難道你真不知道,我為什麼總買那家店的咖啡嗎?」
吉姆看著老鄰居,搖搖頭。
「因為賣給你咖啡的是艾莉娜呀!」
老傑克的語氣突然溫柔了許多:「她是我最深愛的人,當年,她父母嫌我是個窮光蛋,硬是把我們拆散了,我也只能傷心地離開,多年以後,我妻子病故了,孩子們 也各自成了家,我就想回來看看,後來,我打聽到艾莉娜在風景區賣咖啡,也早就為人母了,我不願意打擾她平靜的生活,就悄悄在這裡定居,並開始委託你幫我買 咖啡,從你第一次幫我帶回咖啡的那天,我就知道,艾莉娜同樣沒忘記我……」
「難道,你沒去看望過她?」吉姆不解地問。
老傑克搖了搖頭:「當年,我們戀愛時,沒辦法經常見面,就偷偷訂了一個暗號,將一美元的零鈔折疊成三角形,裝到信封裡,讓郵遞員送給對方代表平安。
所以, 我每次請你買咖啡,總是把錢折疊成三角形,而艾莉娜讓你帶回來的零鈔也是疊成三角形的。這樣,我們雖然不曾見面,卻每天都能得到對方平安的消息,彷彿又回 到了當年的時光……
「現在,我就要去見上帝了,可如果艾莉娜得不到我的消息,該有多麼傷心呀。我床下面有個箱子,裡面全是折疊好的零鈔,請你繼續幫我買咖啡,拜託了……」
老傑克斷斷續續說完,就閉上了眼睛。
在老傑克的葬禮上,吉姆默默地搬出另一個箱子,裡面全是包裝好的咖啡,還有很多折疊成三角形的零鈔,原來,早在半年前,艾莉娜就因病去世了,在離開這個世界前,她最後做的事情,就是將這些咖啡和零鈔交給吉姆,請他代替自己,向傑克傳遞平安的消息!
母親為她擦了擦眼淚,安慰說,滿肚子的東西,有人倒得出來,有人倒不出來,沒必要為這個傷心,也許有更適合你的事情等著你去做。
後來,她外出打工,又被老闆轟了回來,因為動作太慢。母親對女兒說,手腳總是有快有慢,別人已經幹很多年了,而你一直在念書,怎麼快得了?
女兒又幹過很多工作,但無一例外,都半途而廢。
然而,每次女兒沮喪地回來時,母親總安慰她,從沒有抱怨。
三十歲時,女兒憑著一點語言天賦,做了聾啞學校的輔導員。
後來,她又開辦了一家殘障學校。 再後來,她在許多城市開辦了殘障人用品連鎖店,她已經是一個擁有幾千萬資產的老闆了。
有一天,功成名就的女兒問已經年邁的母親,自己都覺得前途渺茫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母親對她那麼有信心呢?
母親的回答樸素而簡單。她說,一塊地,不適合種麥子,可以試試種豆子;豆子也長不好的話,可以種瓜果;如果瓜果也不濟的話, 撒上一些蕎麥種子一定能夠開花。
因為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也終會有屬於它的一片收成。
聽完母親的話,女兒落淚了!「母親恆久而不絕的信念和愛,就是一粒堅韌的種子;她的奇跡,就是這粒種子執著而生長出的奇跡!」
“事實是,你所做的事情很重要。你今天做的事情很重要。你每天做的事情都很重要。成功的人只是做那些在做的時候似乎不起眼的事情,並且一次又一次地做,直到複利效應發揮作用。”
“The truth is, what you do matters. What you do today matters. What you do every day matters. Successful people just do the things that seem to make no difference in the act of doing them and they do them over and over and over until the compound effect kicks in.”
― Jeff Olson, The Slight Edge
在一個尋找福氣的研討會上,有50個人報名參加。
50個人走進一個裝滿氣球的教室,
主持人提出一個非常奇怪的要求:
給每人一個氣球,要求大家在氣球上用筆寫上自己的名字。
接著將氣球收集起來,放到另一個房間裡。然後大家被帶到那個房間,要各人分別找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氣球,限時5分鐘。
每個人都在瘋狂地找尋自己的名字,大家碰撞、推擠,現場一片混亂。 5分鐘過去了,在場沒有人能在規定時間內找到自己的氣球。
主持人喊停! 要求大家隨便找個氣球,然後把氣球遞給上面有名字的人。 不到3分鐘,大家都接到了自己的氣球。
於是主持人指出: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每個人都瘋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沒人知道它在哪裡。
福氣其實取決於周圍的人:
給予他人想要的,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所以,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
上等人互相捧,下等人互相整!
你把身邊的人看成草,你被草包圍,你就是「草包」!
你把身邊的人看成寶,你被寶包圍著,你就是「聚寶盆」!
人生要懂得放大別人的優點,欣賞別人的長處,才能相互協助,相互支援,實現共贏!
「緣」來是你, 「友」你真好!
註:這個故事太好了! 欣賞別人,幸福自己。
人生最大的課題是: 知恩,感恩,報恩, 知福,惜福,造福。
生命因助人而精彩,生命因學習而輝煌!
在十五年前,朋友丈夫遽逝之後,每次當朋友關心他們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的說:「還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畫,值不少錢,真急了,大不了賣掉。」
她的兒子也知道,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學,雖然私立大學的學費不低,但也自信滿滿,不擔憂的說:「還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畫,大不了賣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著一個匣子來找我,一邊打開蓋子,一邊說:「不得已,得賣了,您看看值多少?」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個手卷,題籤上寫著〈韓幹照夜白〉,我一怔,沉吟道:「韓幹照夜白?韓幹是唐代畫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說是國寶級的。」
我沒吭氣,慢慢打開手卷,沒看兩呎,已經確定:假的!且不說畫筆不精,連偽刻的印章都拙陋。
只是我不知該怎麼說。
偏偏她還喜孜孜地指著畫:「乾隆皇帝也收藏過耶!」
我猶豫再三,還是心一橫說:「抱歉!我得告訴您實話,這是假的!」
她的臉一下子蒼白了,扶著桌子,往下坐,沒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我趕緊過去扶,她卻把手一揮,蒙著臉。看不見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頭髮。
「您確定?」她低著頭問。「確定!而且這是仿的,原件藏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她沒再說,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捲畫,臨走,用硬硬的聲音說:「求求您!可別讓我兒子知道,他要是問,就說是真的。」
後來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談到留學,那大男生又自信滿滿地說:「我們不怕!我們有爸爸留下的無價之寶。」我立刻心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才走進明軒,就看見一位男士正貼著櫥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
畫中是驃壯碩駿、鬃毛直立、昂首揚蹄,想要掙脫韁索的白馬。旁邊有南唐李後主書「韓幹畫照夜白」。
男士見我靠近,微微讓位,抬頭,挺面熟,不是…
「我媽去年過世了,也是心臟病,走得突然。」已經在大學教書的男士有點靦腆:「我特別從芝加哥過來,看這幅畫。」
「你們家…」
「我爸也留給我們一幅,假的,因為高中美術課本上印了這張畫,我早就知道真跡在這兒。
所幸我媽不知道,她一直認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虧那張假畫,我怕我媽拿去賣,知道是假的之後,一下子崩潰,所以我拚命用功,一路要拿獎學金。」
「那張畫…」
「我帶來美國了,常看,覺得它比這幅真的還真,真是一匹仰首長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館,我站在門口好幾分鐘,心想是不是該回去,告訴他,其實他媽媽早知道畫是假的。
只是又想起答應過他母親…
眼前突然飄起密密的小雨。
一件物品的重要性除了自身的價值之外,人所賦予它的情感更勝於它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