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永援聖母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永援聖母」是13世紀天主教東方禮拜占庭式的一幅木質聖像,最初供奉於地中海克里特島的一座教堂裡。不知何時這幅聖像竟然失竊了。直到1499年被人發現後,送往羅馬。根據可靠的傳說,聖母曾親自向人指示,將這幅聖像供奉於羅馬城中的聖堂,此外,以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永援聖母)為名,也是聖母自己指定的。

這幅聖像抵達羅馬後,依照聖母的吩咐,被供奉在羅馬聖瑪竇堂內,此後的三百年間也顯了不少奇蹟。1795年拿破崙佔據羅馬時,聖瑪竇堂被毀,萬應聖母像再度失蹤,直到七十年後被人尋獲,1865年教宗碧岳九世將萬應聖母像托給贖主會照管,供奉在羅馬聖雅風聖堂中,並要求該會推動萬應聖母的敬禮。此後一百多年來,萬應聖母的敬禮逐漸擴及全球。

聖像中的小孩頭帶皇冠,身穿貴族服飾,祂頭上的光環以及身旁寫著的希臘文,顯示祂是耶穌基督。小耶穌一方面依附著祂的母親,另一方面卻瞧著一些令祂恐懼因而急忙跑到母親懷中的東西,祂的其中一隻涼鞋更因為跑的太快而差點脫下了。

在聖像中,聖母同樣穿上貴族服裝及頭帶皇冠。在她的左上方寫著的希臘文的意思是「天主之母」。她以關懷的眼神默默凝望著我們,好像是對我們說,我們也可以像耶穌一樣,奔向她處求援。聖像中聖母的手並沒有緊緊的握著基督的雙手,相反,她打開她的手,邀請我們也與基督一起把我們的手放進她手中。

在聖像中另外還有兩位天使:聖彌額爾總領天使(左邊)和聖加俾額爾總領天使(右邊)。聖彌額爾總領天使手執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士兵用盛滿醋的甕,一枝綁著海綿的蘆葦,以及刺透耶穌肋旁的長槍。另外,聖加俾額爾總領天使則拿著十字架和四根鐵釘。耶穌就是見到這些刑具被嚇怕而跑到聖母懷中的。

聖像背景顏色是金色,表示這個信息是永恆的,此外,金色亦是代表天堂。

這聖像的信息就是說,聖母既是在苦難中基督的安慰,她同樣亦是我們在困苦時候的安慰。這慈母給與她聖子愛和保護,我們也能像基督一樣,在困難憂苦的時候向她祈求,從而得到她的保護和安慰。

Poor Indian children asking for support. Many Indian children suffer from poverty - more than 50% of India's total population lives below the poverty line, and more than 40% of this population are children.

我和一位朋友傾談,他說雖然有兩份工作,而每月的收入卻非常低,但他已很高興了。

我很奇怪他為何可以那麼開心,因為他的收入微薄,要節衣縮食才可以供養他年邁的父母、岳父母、太太及兩個女兒,還有一般家庭的各項開支。

他解釋說,那是因為數年前他在印度目睹一件事件的啟發。當時他因為一次工作上重大的挫折、心情低落,所以到印度散心。

他說他親眼看到一個印度婦人, 用刀子將她的兒子的右手切下來。

那婦人無助的眼神,以及四歲稚童痛苦的呻吟,至今仍令他心頭作痛難以釋懷。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那母親要這樣做?是否她的小孩太頑皮或是他的手受到感染?

都不是,這原來只是為了行乞! 那絕望的母親特意把孩子弄成傷殘,只是為了使他可以在街上行乞。

我的朋友嚇呆了,他把他吃到一半的麵包放下,隨即有五六個小孩湧至,爭食這片佈滿沙石的麵包,就如面對飢餓時的自然反應。

他對這情景很吃驚,他要導遊開車把他送到最近的麵包店,他去到其中兩家,把所有的麵包都買下來,麵包店的老闆很愕然,不過還是願意把所有都賣給他。

他花了不足一百元,就買到約四百塊麵包,又用了一百元買一些日用品。

於是,他坐在一部載滿麵包的貨車往街上去,當他分發麵包和日用品給那些大部份是傷殘的兒童時,他們都報以歡喜和鞠躬,就是這樣,他在生命中第一次想到人們怎麼可以為一片價值不足一元的麵包而那麼感動。

他開始對自己說,他是多麼的幸運:他擁有個完整的身軀,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有個家庭,有機會抱怨食品的好與壞,有機會穿衣服,有機會擁有很多這些人沒有的東西。

你呢? 或者下一次你覺得自己的生命很慘的時候,想想那個因為需要行乞,而失去了一隻手的小孩吧……

【滿足感】不是來自於你滿足了你想要的, 而是能感受到”你所擁有的”,已經是那麼足夠了

聖母訪親節(The Visitation of the Blessed Mary)

聖母領報的時候,嘉俾厄爾天神告訴聖母,她的表姐依撒伯爾已懷孕六個月。聖母瑪利亞聞訊,親往依撒伯爾家,向她道賀。(路1:39-56)

根據路加福音的記述:「那時候,瑪利亞動身往山區,到猶太的一座城去。她進了匝加利亞家裡,問候依撒伯爾。……」這段事跡給我們很寶貴的教訓:瑪利亞雖已貴為天主之母,不惜降尊就卑,向一個凡人致賀。

聖母長途跋涉,由加里肋亞的納匝肋,往猶太省南部山區。她到了匝加利亞家裡,向依撒伯爾問候。依撒伯爾一聽到聖母問候的話,充滿聖神,高聲大呼說:「在女人中妳該受讚揚!妳胎中的孩子,也該受讚揚……」聖若翰在母胎中也歡躍起來。亞巴郎和古先知千百年來引頸翹足所企盼的日子,終於來到了。無怪聖若翰這樣高興雀躍。就在那時候,聖子耶穌赦免了若翰的原罪。若翰的靈魂充滿了天主的寵愛,蒙受聖化。

依撒伯爾充滿了聖神,認識天主聖子降生的奧跡在聖母身上實現,就祝賀聖母道:「妳在婦女中該受讚揚。妳胎中的孩子,同受讚揚。我有何德而煩吾主的母親前來看我呢?」依撒伯爾的孩子聖若翰是一位最偉大的先知。聖母胎中的孩子是天主第二位聖子,人而天主的救主耶穌。

依撒伯爾稱聖母為「吾主的母親」,也就是說「天主的母親」。聖母聽到依撒伯爾的讚語,用最美麗的歌詞,讚頌天主:「我的靈魂頌揚上主,我的心神歡悅於我的救主天主、因為祂垂顧了……」這首歌就是有名的「我靈讚頌我主」歌。聖教會天天在晚禱裡同聖母一起頌揚上主,我們的天主。

聖母探視聖婦依撒伯爾的事跡,聖教會於將臨期內、四旬齋期瞻禮六,已有紀念。十三世紀,方濟各會士特設瞻禮,紀念此盛事。一三八九年,教宗烏爾巴六世,頒詔命令普世教會慶祝這個瞻禮。

聖母諸寵中保及中華聖母節(Our Lady of all Graces and Queen of China)

天主賞賜給我們的任何聖寵,都願意經過聖母的手。歷來的聖師們,都有這樣的主張。因此聖教會很早就立了「聖母為諸寵中保」的瞻禮,以慶賀她這個特恩。可是在我們中國,慶祝今天的瞻禮,除「諸寵中保」的榮銜以外,復加列「中華聖母」的名號,因為我國各區的主教,感到要使我國同胞早日歸化於基督,非靠諸寵中保的聖母不可,所以在首屆全國主教會議中,一致決議把我國奉獻給聖母瑪利亞,但當時尚未立定「中國之后」的瞻禮。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教宗庇護十二世,接納我國主教的申請,欽定「中國之后」的大瞻禮。

梵二以前的彌撒經書中,仍有廿一個區性的聖母慶節,因這些慶節的慶祝合乎禮儀精神,地方教會仍可予以保留。在我國,原在五月三十一日慶祝「聖母諸寵中保及中國之后」。我國於一九二四年在上海舉行第一屆全國主教會議時,曾把我國奉獻給聖母。一九四一年教宗駐華代表蔡寧總主教采納全國主教提議,請求教宗比約十二世允許我國舉行「中國之后節」。教宗於同年二月八日特予核准,在每年五月三十一日慶祝「聖母諸寵中保及中國之后」。梵二大公會議後,教會年曆改革,五月三十一日定為「聖母訪親節」(慶日),一九七三年教廷聖禮部批准「中華聖母節」(慶日),改在母親節前一天舉行,亦即五月第二主日前的星期六。

本日彌撒經文,讀經特由聖母通用讀經部分選讀較為合適的。其他「集禱經」,「獻禮經」,「領聖體後經」等均為特別編寫的。本日彌撒經文所強調的不是聖母的元后職,因為八月廿二日特別慶祝「聖母元后」。本日禮儀所強調的是聖母的母性,她是主之母、基督之母、教會之母、人類之母、中華之母。也是我們每個信友的母親,比世界上所有其他的母親更尊貴、更偉大,更值得我們敬愛,將她的慶節與母親節連在一起,目的是要我們更容易體驗到聖母的偉大。

在教會年曆中,聖人慶節中,聖母的慶節是最多的。此外,教會中對聖母的所謂「民間熱心敬禮」更是多彩多姿。

上主知道我們內心的思想和意向。無疑的,只有祂都知道,而我們只能知道祂讓我們藉分辨的聖寵去識別的那一些。但是人的神,並不知道人內心的一切,也不知道,他所故意或非故意覺察到的思想是否符合真相。即使他在理性的眼睛前能看到這些思想,却不能透過他昏花的眼睛分辨清楚。

人多次或由於個人的思想,或由於他人的影響,或由於試探者的引誘,作一件外表似乎虔敬的事,但這事在天主眼中並不配得到獎勵。因為真德行有偽裝,同樣毛病也有偽造,這些偽造物欺騙人心的眼睛,彷彿以詭計昏亂理性的視線,往往使人把壞事看成好事,而把好事看成壞事;這就是我們的可憐和愚昧,我們該深為悲嘆,大為恐懼!

經上記載:「有些路,在人看起來,似乎是正直的;但到最後,却引人進入地獄。」為使人避免這危險,聖若望警告我們說:「你們要考驗那些“神”是否出自天主。」但是,除非天主給人分辨神類的恩典,使他能正確地審察並判斷各種思想、情緒和意向,誰能考驗這些神是否來自天主呢?的確,這種分辨能力是諸德之母,也是每一德行所必不可或缺的;這是為指導他人的神修生活,或為指引並改善個人的生活所必需的。

一個想要做某事的思想,如果符合天主的旨意,便是正直的;如果一個意向純粹引人歸向天主,便是聖潔的。如果我們的眼睛是健全的,我們的整個生命或每一個行動,將都是光明的。一隻健全的眼睛同時是一隻眼睛,又是健全的,因為它通過正直的思考看清當作的事,並以純正的意向去作好那事,避免一切口是心非的言行。

正直的思想不允許有錯誤;純正的意向排除偽裝。將正直的思想和純正的意向連結在一起,便是真實的明辨。

因此,所有的事都該在明辨的光照下去作,好像在天主內,並在祂面前工作一樣。


花開花謝,潮起潮落,
不經意間我們正走向人生的暮年。

從呱呱墜地到兩鬢染霜,
歲月的行囊裡装滿了酸甜苦辣。

接下來,
在夕陽的路上能走多遠,
取决於我們的體魄和心態。

在曾經的歲月裡,
每個人都會有大小不一的光環,但這光環已是「過去式」。

當光環退去,
誰都是柴米油鹽,誰都是一介布衣。

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與從容。

不要满懷焦灼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
子女們有各自的生活和事業,
他們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樣,
上有老下有小,
「老」是「夕陽」,
「小」是「朝陽」。

「朝陽」總比「夕陽」更令人關注和憧憬,
這是動物繁衍生息的法則,
是規律,誰也不能違背。
記住,年輕人永遠比老年人忙。

人生,
夫妻也好,母女父子也罷,
不管是怎樣的水乳交融、心心相繫,每個人都是生命的獨立個體,因此,我們要學會在孤獨的時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時候给自己温暖。

老要有老的風骨,
老要有老的優雅,
正如春華秋實,
四季輪迴,各有風采。

暮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是一種從容、恬闊、悠哉遊哉的状態。

願我們保持一顆寧静的心,
少些期盼、多些寬容,
寵辱不驚、去留無礙,
微笑向前,善待暮年的自己。

「人如果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祂就是這樣偉大,為我們...這些祂稱為朋友的罪人捨棄了生命。
耶穌親自把天父的愛淋漓盡致的顯示給我們,為叫我們看得見,感受得到天主的愛:「正如父愛了我,同樣我也愛了你們;你們應存在我的愛內。」

我們是那麼軟弱無能,只好祈求天父的恩典,好使我們有力量去愛,耶穌說:「你們因我的名,無論向父求什麼,他必賜給你們。」這麼慷慨的給予,我們無以為報,卻可以聽從祂的命令: 「 這就是我命令你們的:你們應該彼此相愛。 」

天下間最可以讓我們體會無私和無條件的愛,就是父母的愛,這個星期天也是母親節,和大家分享一個感人的故事。

「20世紀末的一個晚上,當我從湖南衛視看到這感天動地的一幕時,我忍不住慟哭流涕!
青海省有一個沙漠地區特別缺水。據介紹,每人每天只有從很遠的地方運來3斤定額的水量。
3斤水,不光飲用、淘米、洗菜……最後還要餵牲口。牲口缺水不行,渴啊!
終於有一天,一頭一向被人們認為憨厚、忠誠的老牛渴極了,掙脫韁繩,強行闖入沙漠中一條運水車必經的公路。
老牛以驚世駭俗的識別力,等了半天,等來了運水的軍車。老牛迅速頂上去,運水的戰士以前也碰到過牲口攔路索水這樣的情形,但那些動物不像老牛這樣倔強。
部隊有規定,運水車在中途不能出現"跑冒滴漏",更不能隨便給水。這些規定,看似無情,實則不得已,這每一滴水都是一個人的"口糧"啊。
沙漠中,人和牛就這樣耗著,持續了好半天,最後甚至造成了堵車。後面的司機開始罵罵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機用汽油點火試圖驅走老牛。可老牛沒有動,泰山一樣,不放鬆。直到牛的主人尋來。

牛主人愧疚極了,操起長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渾身青筋直冒,可還是沒有動,最後順著鞭痕瀝出的血跡染紅了鞭子,染紅了牛身,染紅了黃沙,染紅了夕陽。
老牛的淒慘哞叫,和著沙漠中陰冷的酷風,顯得那麼悲壯。一旁的運水戰士哭了,被堵車的司機也哭了。
最後,運水的戰士說:"就讓我違反一次隊規吧,我願接受處分。"他拿出自己隨身的水盆,從水車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

老牛沒有喝面前以死抗爭得到的水,面對夕陽,仰天長嘯,似乎在呼喚。
晚霞中,不遠的沙堆背後跑來一頭小牛,受傷的老牛看著小牛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頭,舔舔愛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親的眼睛,沉寂中的人們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淚水。
天邊燃起最後一絲餘輝,母子倆沒等主人吆喝,在人們的一片靜寂無語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二十世紀的一個晚上,當我從電視裏看到這讓人揪心的一幕時,我想起了勞作的苦難的母親,我和電視機前的許多觀眾一樣,流下了滾滾熱淚。-------摘自《女子文摘》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永保年輕、健康,但隨著年齡增長,無人能避免「老」這個關卡。

因此「慢老」成為大家心之所向的一件事。

如果要老得慢,得從六個面向著手,多運動、均衡飲食、定時睡眠、改造日常生活、預防疾病與情緒管理等。

重點一《運動》
一定要動,離開椅子都算數

1.坐1小時的傷害約等於抽兩根煙,也就是少活22分鐘,要慢老,站起來是最應該培養的習慣。

2.走路,不一定要「每天萬步」,只要步伐比平常大十公分,就能達到鍛鍊肌力的效果。

3.運動可以零存整付,美國剛更新的運動建議,停車停遠一點,遛狗,爬樓梯都算。

4.即使年齡增長也能維持體能的關鍵,就是管理肌肉「財產」,為了避免肌少症找上門,適度的阻力運動,攝取足夠的蛋白質、鈣質及維他命D,才能幫你慢慢老。

重點二《飲食》
體重真的不是重點

1.一旦進入60歲或60歲後期,節食減肥不是好事,因為體重減輕,肌肉跟著流失,肺炎或跌倒之後變成失能臥床,反而增加短命的風險。

過60歲後,就算不餓,還是要定時定量,每天至少吃三餐。

2.一個人吃飯容易草草了事,吃得快、咀嚼少,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分泌也會減少,容易憂鬱,一個人吃,不再瀟灑,還是找個飯友一起吃飯吧。

3.你喜歡吃甜食嗎?需要策略幫助自己達成戒糖的目標,用天然的甜食取代、訂定甜食契約、淺嚐即止、多吃蛋白質。

重點三《睡眠》
定時上床、起床,比睡多久重要

1.每逢週末或假日偶爾晚睡或補眠,最好不要超過1小時,避免心臟病、肥胖找上門。

2.不想憂鬱、肥胖上身,睡前關掉手機、平板、電視,只留半夜起床上廁所、不會踢到東西跌倒的小夜燈就好。

3.不要靠酒精助眠,因為酒精會產生耐受性,讓你的人生難題從失眠變成酒癮。

重點四《防病》
醫療的突破讓我們比前人活得更久,但我們要的是生龍活虎到最後一刻,而不是失能臥床,因此預防疾病是很重要的。

1.去唱KTV、吃飯細嚼慢嚥,看書唸出聲等,可以鍛鍊臉部肌肉預防口腔衰弱症。

2.在日本已經證實運動可同時動腦,可以逆轉被稱為「失智症的前段班」的輕度認知障礙。

3.吃些好菌或含益生菌的食物,就能達成改善動脈硬化的效果。

重點五《生活》
慢老的日常從改造環境開始

1.待在一個雜亂、無秩序的環境裡,會讓人傾向吃下更多卡路里,因此增加體重,想要減腰線,先整理你家廚房。

2.學會流好汗,可以排出毒素和老廢物質,改善代謝循環,比較不容易老,可以透過泡澡、有氧運動、肌力訓練的流出好汗。

3.小包包代表有限的人生,從背小包包練習斷捨離,只帶真正需要的東西出門。

重點六《情緒》
就是這些個性讓你顯老

1.常抱怨會容易成為負面的人,也會改變我們對生命的看法,升高壓力,引發各種慢性疾病。

2.心智強度是一種選擇、一種紀律,你可以從戒除拖拖拉拉的習慣開始。

3.白天好好工作,晚上好好休息,適時紓壓,就能避免退休失智的風險。

慢老,不顯老,是你為了自己的人生設立了保護傘,活得有紀律,並勇於實踐。 祝福你

教宗方濟各呼籲在2021年12月8日之前為聖若瑟年,為此特別獻上四首讚美聖若瑟的聖歌

1.聖若瑟讚美詩
讓我們從大約五年前發行的智利樂隊CantoCatólico的版本的JoséAntonio Poblete的“ Himno a SanJosé”開始。該樂曲由獨奏,合唱,長笛,弦樂四重奏和吉他組成。這項工作逐步進行,增加了各種元素,從而刷新了主要旋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弦樂(最後以較高的八度重複)和合唱樂譜。這封信的簡單性並不影響其深度。第一個節呼籲放棄我們的生命以保護聖若瑟,第二個節則描繪了聖徒作為推定的基督之父的特權,第三個節則表明了他是基督徒工作的榜樣,第四個節則表明了他是信徒和禱告老師。

2. 聖若瑟之歌(Marcela Gael)
智利歌手馬塞拉·蓋爾(Marcela Gael)為我們提供了這首她創作的優美歌曲,並由喬納森·納爾維茲(Jonathan Narvaez)安排。這首歌以流行的語氣,以簡單的經文和合唱結構重複三遍,屬於2019年專輯“ Hoy mi alma canta”。用同一位作者的話說,這是一首“獻給這位聖人的歌,他歡迎,愛護並陪伴著耶穌,在他的童年時代是他的靈魂之父……這首歌向我們展現了深愛瑪麗亞的聖若瑟,他照顧了充滿愛心的家庭。一個聽了主旨意並張開雙臂迎接祂神聖計劃的人。”

3. Song to SanJose' (Mechi Ruiz Luque)
這首美麗的歌曲幾乎與阿根廷歌手Mechi Ruiz Luque的民謠節奏一致,於2018年發行。歌詞在聖徒身上彰顯了耶穌的父親身份,他的保護,勤奮,沉默,尤其是他與耶穌親近並實現他的意志的代禱。除了支持人聲外,該樂器還具有吉他,貝斯,鼓和中提琴。

4. 沉默
聖若瑟的特點之一是,我們從聖經中看不出他說任何話。在所有提到聖人的場合,他的描述都是沉默的。聖神傳教士(MSpS),西雅圖輔助主教和西班牙教區神父Eusebio Elizondo的歌曲“ SanJosé,silencios”強調了這一點。“手工創造,您的雙手在說話。您的表情中充滿歡樂,尖叫著一千個單詞。沉默在你的上帝面前:你相信他的話,然後你向祂的愛獻上你心愛的女人。
https://es.aleteia.org/2021/01/17/canciones-a-san-jose-en-su-ano/

多日陰霾突然放晴。

在花蓮的聖若瑟修道院入口看到一尊很樸素的木雕像。

聖若瑟,有時翻譯為「約瑟」,他是耶穌的父親。但是依基督教嚴格的教義,耶穌是瑪麗亞從聖靈受孕,是「神之子」,所以,若瑟只能算是耶穌的養父。

我初中一年級在民生西路的蓬萊堂隨孫神父讀經,從舊約讀到新約。我很感興趣,至今也還常拿出來讀,以為是最好的文學,也幫助我進入歐洲的藝術史經典作品。

那一年多讀經,對若瑟沒有很深的印象。他是木匠,是謙卑的勞動者,很少看到他表達自己獨特的意見。

若瑟是神的虔誠信徒,神派天使告訴他瑪利亞從聖靈受孕,不可與她同房,若瑟就遵從。神又派天使告訴他帶妻兒逃往埃及避難,他也遵從。

若瑟從不懷疑神給他的命令。

我結束讀經課業,領洗的時候,神父要我選擇「聖名」。我選了十二門徒中唯一不相信耶穌復活的「多默」。神父笑一笑,他大概知道文青時的我內心的叛逆吧。

我最終離開了天主教,後來讀到沙特為了卡謬皈依基督教而決裂多年友誼,有一點憂傷。

在巴黎時常常路過聖母院,還是不自覺走進去,在沈靜的穹拱回聲裏像是聆聽著自己叛教的告解。

不知道為什麼,這次在若瑟像前沈思很久,如果再次被神接納,我會不會選擇「若瑟」做新的聖名?在漫長的信仰的路上,懷疑像一道一道障礙,若瑟在這路上也曾有過一絲懷疑嗎?

我多麼羨慕若瑟,遵從一種單純的信仰,沒有一點懷疑,那就是神的旨意,只要照著神的話語去做。信仰或許是極大的福報吧?我青年時的叛逆,卻使我與若瑟擦身而過⋯⋯

若瑟是質樸勤勉的木匠,寡言木訥,這尊像不修飾的木頭文理質感都很適合他。

他手裏懷抱小耶穌,他無微不至呵護照顧的孩子並不是他的兒子,他並不在意,因為那是神之子。

耶穌最後要被釘死在木頭製作的刑具十字架上,那時,若瑟已經去世,即使在世,他或許也無法理解一手帶大的孩子為什麼要堅持選擇走上那麽壯烈的骷髏地吧?

很高興在花蓮遇到聖若瑟修院,相信這裡有許多以若瑟的質樸信仰為典範的追隨者。

--蔣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