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01
大家好,我是李老師。
跟以往不同,今天講一個完整且獨立的故事。
經常有人說:什麼什麼樣的老師,一輩子遇見一個就夠了。
作為老師,我也想說:“教學生涯中,能夠遇見一個像李慧那樣的孩子,也算是沒有虛度此生。”
02
剛接手李慧的時候,她是個令人頭疼的學生。
從來不交作業,各科成績都不及格,除了體育,其它課上一律睡覺。
每次找她談話,她既不頂撞,也不吱聲,從頭到尾盯著腳尖。
要不是知道她會說話,我真懷疑她是個啞巴。
當我決定跟她爸媽聯繫,做一次家訪時,才發現家校通訊錄上,她爸媽的電話都是空號。
一個週六,我按照通訊錄上留的位址找過去,家裡卻沒人開門。
我又敲了鄰居的門,一問才得知,李慧是那樣一個可憐的孩子。
03
在她上小學三年級時,本來做生意的父母遭遇投資詐騙,欠下將近三百萬的巨債。
一時間,家裡的房子被法拍,一家三口只好搬到這個50平米的兩居室與李慧姥姥同住。
在巨大的打擊面前,李慧媽媽患了嚴重的抑鬱症,姥姥跟著著急上火生病去世。
李慧上五年級時,爸爸狠心跟她媽媽離了婚,遠走他鄉。
留下李慧又要上學,又要照顧情緒特別不穩定的媽媽。
鄰居說,有一段時間,李慧媽時常在夜裡犯病,開著窗戶各種罵以及往窗外扔東西。
鄰居不堪其擾報了警,當著員警的面,李慧嚇壞了,生怕員警把媽媽帶走,她跟鄰居各種道歉,並且保證媽媽再也不會夜裡擾民。
打那之後,她每天晚上八點半左右,在媽媽犯病的時間,準時帶她出去遛彎。
據鄰居說,有時都遛到下半夜才回來:“孩子是個好孩子,就是命不好啊!”
04
聽到這些,我震驚極了。
那天,我一直等到下午五點,才見李慧領著媽媽回來。
她左手領著媽媽,右手拎著一個碩大的黑袋子。
看到我,李慧又吃驚又抗拒,絲毫沒有請我進家門的意思,還本能地把黑袋子盡力往身後藏。
我瞬間從那種物品碰撞的聲音裡猜到,那裡面應該裝的是各種紙殼和飲料瓶子。
儘管我主動向李慧媽媽介紹了自己是李慧班主任,但她表現得很冷漠,也沒有跟我說話的意思。
然後,我們仨就尷尬地站在那裡。
最後,還是我打破沉默:“李慧,老師對你家的情況多少瞭解一些。今天來,老師就想跟你說一句話,如果你需要幫忙,我隨時都在。”
說完,我帶著幾分不甘離開了。
大概過了幾秒鐘,我聽見李慧喊:“李老師……”
我帶著幾分驚喜轉過身去,她對我說:“我們家的情況,希望您可以替我保密!”
說這話時,她的語氣不是請求,而是帶著某種賭氣般的威脅。
可是,我看得出來那種倔強背後,包含著強烈的自尊心。
所以,我鄭重地向她承諾:“嗯,我不會跟任何人說。”
05
家訪之後,我一直默默觀察李慧。
她有一個巨大的變化,就是居然不在我的語文課上睡覺了。
哪怕有時睏得直點頭,依然在驚醒之際拼命地掐自己。
我在她這個小小的舉動裡,看到了某種義氣。
就因為我答應她保守秘密,她“知恩圖報”地不在我的課堂上睡覺。
那一刻,我突然覺得這個女孩的小宇宙裡,裝著強烈自尊的同時,也特別懂得如何給予別人自尊。
於她而言,不在我的課堂上睡覺,就是她能給予我的最大尊重。
是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尊重,也感受到了她內心的某種力量。
06
那時候,學校每月末會統計班級學生午餐費用,然後從他們的卡裡扣錢。
我第一次做統計時才發現,李慧沒有訂午餐。
也就是說,開學一個月了,她從來沒有吃過午餐。
於是,從第二個月開始,我幫她往卡裡存了錢,希望她至少中午可以吃頓飽飯。
令我沒想到的是,當生活委員給她分發盒飯時,她居然很快明白是我幫她交了午餐費。
那個月末,放學後,她等同學都走了,將一個信封交到我手上,裡面是一個月的午餐費。
我當時心疼極了,對她說:“李慧,你還是個孩子,要知道,這些錢對老師來說,真的不算什麼。”
她看著我,執拗地把信封放到我手上。
我忍不住問她:“這些錢,從哪兒來的?”
她說:“把他留給我的手機賣了。”
直到那天,我才得知,李慧嘴裡的“他”是爸爸。
拋妻棄女臨走前,他把兜裡僅剩的一點錢給李慧買了部手機,對她說:“等爸爸混好了,給你打電話。”
可是,將近四年過去了,李慧從沒接到電話。
“賣了也好,就當我其實沒有他。”
說這話時,她的語氣裡毫無波瀾,但我卻聽得出那份絕望。
她不僅僅是賣掉了爸爸給她的手機,而是斷掉了自己對他最後的依賴與期待。
如果可以,誰不希望有枝可依,尤其是在這樣一個理應被父母呵護的年紀。
07
那天,我努力說服李慧接受我的幫助,甚至開玩笑跟她說:“老師這是做投資,將來等你有錢了,連本帶利還給我。”
但她不同意。
沒辦法,我只能問她:“那可不可以告訴我,你和媽媽靠什麼生活?”
她低著頭,兩隻手用力抓著衣角。
“是不是晚上一邊帶媽媽遛彎,一邊撿廢品?”我說出自己的猜測,特別期待她能給我一個否定的答覆。
但她點點頭,有了被揭穿後的如釋重負,甚至帶著幾分安慰對我說:“晚上遛得晚一些,能多撿點,而且我媽累了,就會好好睡覺,不惹事。”
說實話,再跟她多說一句,我都能當場在她面前失控。
她才13歲啊,就要撐起一個家。
而且,還拒絕別人的幫助。
那天,跟我說再見之前,她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說道:“老師,謝謝你的關心和幫助。”
可是,我又幫了她什麼呢?能幫她什麼呢?
08
為了讓李慧名正言順地接受幫助,把她從養家的責任中解脫出來,我去找了她所在的社區,希望幫她申請低保。
可是,社區也表示很無奈,辦理低保有非常嚴格而詳細的規定,李慧家的條件並不符合,他們申請了多次,都被駁了回來。
他們跟我說,李慧的情況他們也知道,母女倆的確很可憐,而他們能夠做的就是逢年過節送去一些米麵油及生活用品。
我請求社區的工作人員,錢可以由我出,他們只負責每月把錢打到李慧的帳戶上,走個形式就可以。
可是,社區人員表示這不符合規定,萬一出什麼事情,他們擔不起這個責任。
我,無功而返。
09
而學校這邊,李慧的境遇每況愈下。
先是各科老師對她拖累全班成績頗有微詞。
後來,為了治她,幾個老師要求她每天上課站著聽。
但她太累了,所以常常站著都能睡著。
於是,老師們批評得越來越難聽。
我理解老師們的感受,但知道真相的我,聽著那些批評如坐針氈。
有一次,她被巡視的教導主任叫出教室,在走廊裡罵了十多分鐘,並放話:“如果不改正,每天中午都在走廊裡站半個小時,再不改正,就去操場中間站。”
我實在聽不下去了,衝動地把李慧拉回教室,並對教導主任說:“我班裡的學生,我會教育好她的。”
是的,她已經沒有任何保護傘了,作為知情人,我無法袖手旁觀。
10
當天放學後,我把李慧留下,跟她進行艱難的談判。
我開出的條件是每月支援她1000元的生活費,同時替她保守秘密,但她必須答應我從此好好學習。
我跟她算了一筆賬,就算勉強捱到初中畢業,出去賺錢,很可能一輩子也就混個溫飽。
可是,好好讀書,上大學,再參加工作,無論是收入,還是認知都會更上一個臺階:“你也會更有能力保護你富貴的自尊心,而且不僅僅讓媽媽衣食無憂,很可能因為你知識的增加,可以運用專業知識治好媽媽的病,讓她過上好日子。”
我也向她聲明,這每月1000元不是我給她的,是借,等她將來有能力了,必須還我,我說我每次都會讓她打欠條的。
大顆大顆的眼淚,從李慧眼裡流出。
她問我:“老師,爸爸都不管我的,你為什麼還要管我?”
我把她摟在懷裡,說:“李慧,因為你值得,不管你將來成為怎樣的人,就僅從你每天照顧媽媽,不肯讓她受任何委屈這一點,你就是老師永遠的驕傲。所以,老師無法忍受那些對你不實的批評,你能明白嗎?”
她哭著點頭,流著眼淚跟我拉勾。
就這樣,我和李慧再次達成盟約,我們之間有了第二個秘密。
11
那是初一開學的第三個月。
打那之後,李慧變了一個人。
上課時,她再也沒睡過覺,不管是主科,還是副科,都是聽講最認真的一個。
無論是課時,還是自習,從沒見她跟別人閒聊,永遠在刷題。
有一次,我發現她書桌上有小學課本,問她怎麼回事?
她告訴我,她從小學四年級後,就沒怎麼學習了,她得把落下的功課都補回來。
這是一個超級有意志力的孩子,只要她決定去做的事,一定會全力以赴。
作文是她的軟肋,她就從校圖書館借來範文書,將每篇作文都背下來,然後,再試著仿寫。
初二下學期,她的作文突飛猛進,甚至在全市中小學作文大賽中獲獎。
她的數學極差,而她追趕的辦法就是下足笨功夫,別人書上的習題做一遍,她做十遍,做到一看到題,就能條件反射地寫出解題過程。
書上的習題如此,課外題也是如此。
別人刷一本卷,她刷三本,別人一道做一到兩遍,她做十遍、二十遍。
我記得特別清楚,當時講《愚公移山》那一課時,我讓學生們舉例,他們在生活裡看到的愚公。
結果,全班有三個同學都舉了李慧。
我當時很擔心她會因此下不來台,但她笑得很燦爛。
課後我問她:“同學拿你舉例,你介意嗎?”
她說:“不介意,我不聰明,能夠仰仗的就是笨功夫和毅力,我是愚公的比較級。”
聽了這話,我心底全是敬佩。
12
初一期末,李慧從入學時倒數,逆襲成全班第八,年級三十九名。
成績出來那天,我拿著她的成績單一個人在操場走了很久。
是的,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
這孩子,太難了!這孩子,太了不起了!只要她決定做的事,就沒有做不成的。
到了初二下學期,李慧成了全校的傳奇,不管是日常小考還是期中期末考,都是年級第一。
一度,很多老師、同學懷疑她作弊。
因為日常上課時,她絕對不是反應最快,回答問題最準確的。
她絕非智商超人,就像她自己在家長會上跟大家分享的,她就是下足了笨功夫。
很多家長跟我感慨:“怎麼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李慧的經驗聽起來是很簡單有效,可是咱孩子根本做不到啊?這孩子,自律得可怕。”
就連教導主任都跟我說:“怪不得你當初拼命維護李慧,原來早就看出她是一匹黑馬。”
我能說什麼呢?
有些意志力,是情境的產物。
瀕臨絕境的李慧,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毅力。
而我,守著我們的秘密,默默為她感到開心與驕傲。
她成了我職業生涯裡,最大的驚喜與意外。
13
中考時,李慧毫無懸念地考進本市最好的高中。
而令我意外的是,當很多家長想高價買她初中三年所有的筆記時,她把所有筆記交給了我,讓我複印給所有想要的家長和學弟學妹。
我問她:“這是知識變現的機會,為啥無償貢獻出來?”
她說:“這三年,我一直像阿甘一樣忙活自己的學習,從沒給老師和同學做過任何貢獻,如果這些筆記能夠幫到學弟學妹們,我會覺得這三年,沒有白過。”
需要錢而不僅僅為了錢,自己如此不幸卻依然想要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這樣的李慧,這樣的格局,我深信無須祝福,她也一定會前途無量。
14
上高中之後,我依然每月給李慧打生活費。
可是,高一下學期後,她就再沒接受過。
學校免了她的學費,而且她開始利用週末給初中生做家教,並在圈裡做出了名氣,找她的家長越來越多。
我擔心她的學習,讓她還是要以學業為主,以後賺錢的機會多的是。
她就把每次考試的成績發給我,告訴我一切盡在掌握,還說給別人做家教其實也能鍛煉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她還告訴我,她的第一目標是北大,如果去不了,那就去浙大。
15
可是,高考最後一個月,李慧媽媽突然病倒,肺部感染引發心衰,生死一線。
李慧一邊照顧媽媽,一邊複習。
最終,她與北大失之交臂,去了浙大。
直到她拿著錄取通知書來找我,我才知道在她高考前發生了這麼大的事情。
我責怪她為何不尋求我的幫助,她跟我說:“老師,有些事情,誰也替不了。媽媽活下來,比考上北大更值得。”
命運一再跟這個孩子過不去,但她從來沒有屈服過。
16
大學四年,李慧把媽媽帶在身邊,半工半讀完成了學業。
每年母親節,我都會收到她訂的康乃馨。
能在這個節日,收到她的禮物,我特別開心而感動,我瞭解這其中的特殊含義。
而且,大三期間,她便還完了當初跟我借的全部生活費。
她告訴我,她成功幫一家科技公司做了AI英語陪讀軟體,現在的收入不比杭州普通白領低。
電話裡,傳來濃厚的鼻音:“老師,我好想你啊……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你為了我跟教導主任battle的情形……”
然後,電話那端是一場放聲痛哭。
那場從她小學四年級時,就醞釀的狂風暴雨,終於在苦盡甘來時,得到釋放。
不知過了多久,她說:“老師,如果不是當初你堅持讓我讀書,我這輩子都不會體驗到知識變現的快樂……老師,一句謝謝根本表達不了我對你的感激,母親節的花也表達不了……”
說完,她又哭了。
在她終於平靜之後,我對她說:“李慧,你不需要感謝任何人,你最應該感謝的就是從來都把自尊心放在第一位,對人生拼盡全力的自己。而老師,這輩子,也因為能夠認識你,對自己從事的職業多了很多熱愛。孩子,了不起的,從來都是你自己。”
17
2022年夏天,李慧就要大學畢業了。
已經被杭州那家科技公司預訂的她最終選擇了讀研,她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她想對這個世界瞭解得再多一些。
她說:“老師,我現在都不敢回頭想,我當初就是想把初中混完,然後就混社會,養家糊口的,你說,我是怎麼敢的?”
所有的苦難,只有熬過去了,才會成為笑談。
我問李慧:“國家機密檔的保存期限最高不超過30年,老師想問問,咱倆當年的那個秘密啥時可以公開?我很想,跟現在的學生聊聊你。”
李慧哈哈大笑:“老師,隨時啊。如果需要,我也可以跟學弟學妹們賣弄一下我那還有點小風浪的前半生。”
說完,她正色補了一句:“老師,曾經的貧窮和不堪是我的隱私,但現在,它們是我的財富。”
於是,就在前幾天,利用下午網課自習的時間,我讓李慧給我現在帶班的學生做了一場講座。
螢幕前,她講得雲淡風輕。
可是,我的學生們漸漸聽到淚目。
而我呢,因為很多細節也是第一次知情,回想她一路走來的艱辛,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但我也沒有控制。
往事歷歷在目,我為此時此刻的李慧,那麼激動,那麼驕傲。
這才是老師真正的高光時刻。
18
而今天,之所以講李慧的故事,是想講一個學生對老師的激發與哺育。
通過李慧,我學會了重新注視教室裡的每一個孩子。
他們,都是金子。
作為老師,我們最需要做的,就是發現他們獨特的閃光點,讓他們朝著自己的天分去努力,讓他們以後再回想起自己的學生生涯時,還能感受到持續不斷的力量。
而傳統意識裡,大家都覺得是老師在哺育學生。
事實上,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孩子,也在哺育著我。
是他們用不同的個性提醒我,教育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N年之後,他們可以忘記初中時所學的知識,但,我希望他們正青春時,他們曾經年輕過,熱淚盈眶過,曾經被老師的目光深深眷顧過、期待過……
所以,如果你問我:“熱愛我的職業嗎?”
我的回答是:“不,我敬畏它,因為這是一個生命工程

宋代李禺的《兩相思》
這首《兩相思》令人叫絕,正讀是《思妻詩》,
倒讀就是《思夫詩》了,不愧題為「兩相思」,
這是迴文詩的代表作之一。

正讀為《思妻詩》:
枯眼望遙山隔水,往來曾見幾心知?
壺空怕酌一杯酒,筆下難成和韻詩。
途路阻人離別久,訊音無雁寄回遲。
孤燈夜守長寥寂,夫憶妻兮父憶兒。

倒讀為《思夫詩》:
兒憶父兮妻憶夫,寂寥長守夜燈孤。
遲回寄雁無音訊,久別離人阻路途。
詩韻和成難下筆,酒杯一酌怕空壺。
知心幾見曾往來,水隔山遙望眼枯。


(梵蒂岡新聞網)
埋怨、未知、需求、傷痛,同時也蘊含勇氣、寬恕、祈禱和希望:這些與世界各地每個家庭息息相關的主題是今年聖週五公拜苦路默想的基礎。教宗方濟各今年4月15日聖週五將回到羅馬市中心鬥獸場主持公拜苦路。適逢《愛的喜樂》宗座勸諭問世五週年的「愛的喜樂」家庭年,十五個與天主教志願者協會和團體有關的家庭受邀為苦路十四處撰寫默想內容。
默想的順序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家庭生活的進展:從年輕新婚夫婦的經濟困難到新手父母面對的育兒考驗,從喪親之痛到戰爭這種極端困境。
負責苦路第一處(參閱:谷十四32-36)默想的是一對婚齡只有兩年的年輕夫妻:他們看到朋友婚姻失敗,自己的愛情還沒經歷試煉考驗,以及他們得辛苦奮鬥才能勉強打平收支。這對小夫妻說:「婚姻不只是浪漫的奇遇;它也是革責瑪尼莊園:我們在為他人『擘開身體』前,悲痛不已。」(參閱:谷十四22)
在苦路第二處(參閱:路廿二47-50;瑪廿六52、56),一個傳教家庭分享了他們難以全然信賴天主上智安排的時刻:他們目睹戰爭的恐怖,並受到「以暴制暴」的誘惑。他們每天奮力抵抗誘惑,以免在弟兄姊妹身上背叛基督。
一對膝下無子的年邁夫婦在苦路第三處(參閱:谷十四55、61-62、64)提供了省思:他們時常因不孕而遭人指責。然而,這對夫妻表示,在他們攜手同行時,他們的家洋溢著愛。反之,在苦路第四處(參閱:谷十四66-68、72)作見證的夫妻則是兒女成群:他們經常得為了家庭責任而在個人規劃和事業目標上有所退讓。「雖然我們煩惱不斷、日子忙碌,但我們從沒想過走回頭路。」

負責苦路第五處(參閱:谷十五12-15)默想的夫妻,分享了他們殘疾的兒子在出生前就受到的審判:當時幾位醫生告訴他們,這個孩子會變成「你們和社會的負擔」;這宛如高喊著:「釘他在十字架上!」可是,這個孩子從未犯過任何錯,而這對夫妻選擇了生命。在苦路第六處(參閱:谷十五15、17-19)的夫妻不僅生育了三名兒女,而且敞開家門領養了五個心智不全、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他們提到磨難改變了自己,並帶來一堂有關人性尊嚴的功課。
妻子身患重病的一名丈夫在苦路第七處(參閱:谷十五20)提供省思。他表示,突如其來的疾病把他和妻子釘在十字架上,但這十字苦架也成了他們全家人倚靠的支柱。

在苦路第八處(參閱:路廿三26),一對退休夫妻講述了他們的女兒婚姻失敗後、他們代為照顧五個外孫的處境;這對長者稱他們的情況類似於基勒乃人西滿替耶穌揹十字架的事跡。「我們的腳步緩慢,而且在歡笑過後,我們常常在夜裡心疼落淚。」
一對領養了兩個孩子的夫妻在苦路第九處(參閱:路廿三27-28)指出,領養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先有孩子遭到遺棄;而被遺棄的經歷會給孩子留下一輩子流血的傷口。然而,「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這個十字架再怎麼苦,也隱藏著鮮為人知的幸福」。
一名守寡的婦人帶著兩個孩子在苦路第十處(參閱:路廿三33-38)傾訴了她的喪夫之痛。她心想,如果耶穌是「天主子」,為什麼不救救她的丈夫。但她也指出,「愛變得真實,因為我們縱使陷入深淵、處境艱難,依然沒有遭到遺棄」。
在苦路第十一處(參閱:路廿三33、42-43),一對父母親表示,他們兒子當年要棄俗修道時,他們難以置信、無法接受,親子關係鬧得很僵。而今,這對父母親改變了態度,接受兒子度奉獻生活的事實,並且懇請耶穌進天國時記得他們。
正如聖母瑪利亞在苦路第十二處望著她被釘十字架的兒子(參閱:若十九25-27),另一名母親也靜靜看著她年幼的女兒和正值壯年的丈夫失去生命。這名母親分享了她遭遇家庭變故的痛苦,以及那句鼓舞她的話:天主並未召叫強而有力者,而是賜力量於祂所召叫的人。
今年為苦路第十三處(參閱:谷十五34、36-37)提供省思的兩個家庭,要是從當前的政治角度來看,他們應該互不相干:一個家庭來自烏克蘭、另一個家庭來自俄羅斯。然而,他們一起撰寫了有關死亡與毀滅之痛的默想,共同反省了生命看似失去意義、仇恨導致絕望和沉默的現況,而且這兩個家庭還要在耶穌聖死的這一處苦路一同揹起十字架。
他們寫道:「我們清晨起來,高興了幾分鐘,然後我們突然想到,我們要與這一切修和是多麽困難的事。上主,祢在哪裡?求祢在死亡與分裂的靜默中向我們發言,並求祢教導我們這些弟兄姊妹成為和平的締造者,去重建炸彈試圖摧毀的一切。」
負責苦路第十四處(參閱:瑪廿七59-61)默想的是一家逃離戰亂的移民家庭。他們在家鄉稱得上是頭號人物,但他們現在只是個數字。此刻,他們的移民身份顯然比天主教徒的身份更為重要。他們每天感受到死亡,以求他們的兒女有機會過上沒有炸彈、浴血和迫害的生活。他們最後吐露道:「我們之所以不放棄,是因為我們深知墳墓門口的大石塊總有一天會被挪走。」

💟《Seeing Happiness》💟
A painter sat in his study and pondered for a long time, and finally he picked up a pen and wrote:

1. Last year, I had surgery due to a bone spur pressing on a nerve. This operation left me stuck in bed for days.
2. That same year, I turned 65 and had to leave the company I had worked for for 30 years, my favorite job.
3. In the same year, I experienced the pain of my mother's death.
4. In the same year, my son was seriously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 He had to lie in a hospital bed for days. A crashed car is a huge loss.

Finally he wrote: Alas! What a terrible year!

The writer wife walks into the study to find her pensive husband looking sad. She read the writing on the paper from his back, left the room silently, and after a while she returned with another piece of paper, which she placed next to her husband's manuscript.

It says:

1. Last year, I finally got rid of the bone spur that had been in pain for years.
2. In the same year, I was 65 years old, healthy and retired. Now, I can schedule my own time and create at my own leisure.
3. In the same year, my mother was 90 years old. She didn't depend on anyone and was not sick. She returned to heaven peacefully.
4. In the same year, God gave my son a new life. My car was wrecked, but my son survived without any disability.

Finally she wrote: Last year was a year of great grace from God!

Interpretation:

1. The same event,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viewpoints!
2. We are not grateful for happiness, but gratitude makes us happy.
3. There are always many people and things to be thankful for in life!
4. Don't look at what you don't have, but look at what you have.

When we are grateful for everything we have, we will see true happiness!

💟《看見幸福》💟
一位畫家坐在書房,沉思許久,終於他拿起筆寫下:

1. 去年,我因骨刺壓迫到神經而動了手術。這個手術讓我被困在床上好幾天。
2. 同年,我65 歲,不得不離開我工作了30年的公司,那是我最喜愛的工作。
3. 同年,我經歷了母親去世的傷痛。
4. 同年,我兒子因車禍受了重傷。他不得不在醫院的床上躺了好幾天。撞毀的汽車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最後他寫道:唉!真是糟糕透頂的一年!

作家妻子走進書房,發現沉思中的丈夫看起來很悲傷。她從他的背後讀了寫在紙上的字,默默地離開了房間,過不久,她帶著另一張紙回來,放在丈夫的手稿旁邊。

上面寫著:

1. 去年,我終於擺脫了讓我疼痛多年的骨刺。
2. 同年,我 65歲,身體健康,而且退休了。現在,我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悠閒自在地創作。
3. 同年,我母親90歲,不依賴任何人,也沒有病痛,她安詳地回到天堂。
4. 同年,老天賜予我兒子新的生命。我的車被撞毀了,但我兒子活了下來,沒有造成任何殘疾。

最後她寫道:去年真是蒙受老天爺極大恩典的一年!

解讀:

1. 同樣一事件,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
2. 我們並非因快樂而感恩,而是感恩使我們快樂。
3. 生活中總有許多值得感謝的人和事!
4. 不看自己所沒有的,而是要看自己所擁有的。

當我們為擁有的一切獻上感恩,就會看見真正幸福!


97歲日本老奶奶:所謂人生,就是一場花時間愛自己的旅行⋯

《時間是良藥》
這本書作者是日本97歲的比留間榮子老奶奶,她被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認定為“世界最高齡的在職藥劑師”。

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語言,也沒有曲折的故事,只是一些生活的感悟。但正是這些感悟,泛著時光的味道吸引你。

淡淡地,緩緩地,如玉般溫潤柔和治愈你。

96歲還在工作的奶奶,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走過戰爭,經歷過蕭條、經歷過貧窮,經歷過發展,經歷過繁華。

用一生的韌與剛,告訴我們:時間會讓人變強,亦會讓人變柔軟。總有一天,時間會治愈一切。

榮子奶奶說在她在每天工作時,與顧客聊天或者把藥遞過去的時候,才知道“病由心生”這話是真的。

作為藥劑師,作者比留間榮子奶奶看到了很多病人的疾苦,得癌症的,得抑鬱症的,各種各樣的病人都要找她去拿藥。

她經常說,比藥物更重要的是,好好的關注自己內心的情緒。生病是由於內心厭惡現狀,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很多人會責備自己的過去和現在,這樣就會導致失眠或是腸胃功能變差,有時還會引發疾病。

“責備”只會帶來危害,不管是責備自己還是責備別人,都是一樣的。

她想告訴這些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原諒自己。

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完美的,但比不完美更可怕的是,你不懂得去接納自己。

一個人若連自己都不肯接納自己,便無法要求這個世界給自己一個位置。

當你開始對自己負責時,你就能夠獲得改變整個人生的力量。

榮子奶奶,年近百歲,走過戰爭,走過經濟大蕭條。經歷丈夫去世,後又白髮人送黑髮人,兒子又突發疾病,走了。

但整本書看不到一個苦字的流露。

96歲的榮子奶奶每天堅守在櫃檯後面用笑容迎接每一位客人,每天給店內的顧客鞠躬,謝謝經常掛在嘴邊,感恩所有的一切。

她說,年齡越大,越想輕鬆的生活。

碰到讓自己內心不舒服的事,她絕不會選擇後悔一晚上。她會馬上拿出手機給別人打電話,說“剛才對不起”,或者“我們好好談一談吧。”

她不會讓自己背負著任何心理負擔過夜。

現在很多人的狀態都是一個人,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喝茶。

榮子奶奶說,人一定要釋放自己。沒人可以說話,回到家以後,可以試著跟佛龕裡丈夫的照片搭話。她每天都會向過世的丈夫訴說今天發生了什麼。

還要,放下別人的評價。不要在乎別人的看法,她認為能否幫助眼前人,比他人的評價更重要。如果可以專注於幫助眼前的人,忽略周圍聒噪的聲音,你將會非常幸福。

即使90多歲,她也會偶爾去外面的酒店與家人小聚。這樣釋放心靈的時光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她還會自己精心挑選,不一定很貴,但品質稍高的東西。

這都是她內心盈滿度過每一天的秘訣。

年齡越大,越要懂得釋放自己。盡情地釋放自己,才能活得灑脫,才能活得輕鬆,才能無懼歲月。

榮子奶奶說,人生從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即便60歲退休,如果能活到100歲,也還有40年,相當於又活了一遍,認真學新東西也能成為專家。

她說,退休之後也不要窩在家裡。這樣,你的心情和身體都會變的越來越糟糕。

可以試著去邀請你的鄰居或是朋友去看場電影,或者是去做你一直想嘗試卻不曾開始的事情,比如年輕時喜愛的書法,攝影,寫作,烹飪等等。

只要你下定決心並持之以恆,以一顆積極勇敢的進取心態去過好每一天,你將體驗到專注於一件事為你帶來的青春活力。

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都能擁有新的體驗,只要認真活在當下,積極看待眼前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就可以獲得成長和發展。

就像著名教育家錢偉長先生,他44歲自學俄語,58歲學電池知識,64歲學計算機,90多歲高齡時,他還表示“到現在,晚上9點以後是我的自學時間”。

榮子奶奶說:

過了90歲之後,她更感覺到每一分,每一秒的分量了。

年齡越大,對自己的愛也會越來越深。

人生就是一場愛自己的旅行,96歲的奶奶希望把這場愛自己的旅行進行到到底。

人生,可以活成許多種模樣。唯有真正熱愛自己,才能把自己活成喜歡的樣子。

我很喜歡這位神父的解析:聖灰禮儀的四個ㄏㄨㄟ(Hui )

中文裡有四個同音字,揮、灰、恢、輝,可以用來表達四旬期的意涵,
幫助我們更好地與基督走一趟逾越之旅。

當中有兩個「揮、恢」是動詞,另外兩個「灰、輝」是名詞。

揮:跟種種罪愆和不美好的關係揮別,說:「再見。」

灰:「人啊!你原是灰土,將來還要歸於灰土。」(創三19),承認生命的有限,坐在灰土中(納三6)、在頭上撒灰(瑪十一21),反思什麼讓我灰頭土臉,灰心喪志?

恢:因著天主的慈愛,我們得以死灰復燃,恢復天主兒女的原貌,恢復天人物我的美好關係。

輝:朝向光輝的十字聖架走去,使生命光輝璀璨,恢復天主兒女的光輝境地,彰顯天主的榮耀。

換言之,這是個「揮」別「灰」燼,「恢」復「輝」境的過程。

揮別灰頭土臉,迎向光輝璀璨的淨化過程。

揮別灰心喪志,走向光輝磊落的進化過程。

為了更好地走這一趟「灰—>輝」的旅程,
教會鼓勵我們以三個舉動來實踐:
祈禱、禁食、施捨。

在祈禱中,修復天人物我的關係;
在禁食中,淨化身心靈;
在施捨中,與人分享和連結。

台北聖家堂謝詩祥神父講道

「你不能等到人生不再艱難的時候才決定要活得快樂。」

去年美國達人秀有一位震驚全世界的參賽者,是一位身形非常瘦小,卻有著非常美麗的笑容的女生Nightbirde。

唱著她的自創曲: It's Ok(沒關係的)

她很開朗的不斷說著她沒事,沒關係,她很好,即便她肺部、脊椎和肝臟都已經長滿了癌細胞。

當評審稱讚她的笑容時,她說:「謝謝,我希望可以讓多一點人知道我身上除了癌細胞以外,還有很多值得被看見的東西,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幾天前,Nightbirde離開了,在她31歲的時候。

雖然她離開了,但她留下了一首無與倫比的歌曲。

以及一句會不斷感動人們的回應:

You can't wait until life isn't hard anymore before you decide to be happy.

「你不能等到人生不再艱難的時候才決定要活得快樂。」

邀請大家聽聽這首歌


一個真實的故事:老外嘲笑「十二生肖」國人反問讓人深思!
 幾拾年前,有一次一群中國人參加接待一個由歐洲貴族組成的參訪團的活動。這些歐洲人中的大多數跟皇族有親戚關係,非常有學問和修養,待人彬彬有禮,但他們的修養背後隱藏著一種傲慢。參訪最後一天聚餐,可能是酒喝多了,這些貴族的言談舉止變得比較率性。

席間一位德國貴族站了起來說:「你們中國人,怎麼生肖全是屬什麼豬啊!狗啊!老鼠啊!不像我們都是金牛座、獅子座、仙女座……等,真不知你們祖先怎麼想的!」

眾人聽了哈哈大笑,還互相碰杯,先前的優雅完全不見了。

 按理說人家在罵你的祖先了,你即使想不出話反擊,起碼可以掀桌子啊!但是所有在場的中國人都不吭聲,也可能是沒有反應過來。

 這時有一個中國人站了起來,用平和的語氣說:「是的!中國人的祖先很實在。我們十二生肖 *”兩兩相對、六道輪迴”*,體現了我們祖先對我們的期望和要求。」

 這時現場氣氛慢慢安靜了下來,不過貴族們的臉上還是一幅滿不在乎的神情。

 這位中國人說:「第1組是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奮。智慧和勤奮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奮,那就變成了小聰明;而光是勤奮,不動腦筋,那就變成愚蠢。這兩者一定要結合。這是祖先對我們第一組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組。」

 「第2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謹慎。勇猛和謹慎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到膽大心細。如果勇猛離開了謹慎,就變成了魯莽,而沒了勇猛,就變成了膽怯。這一組也非常重要。」

 這個中國人看着這些貴族,補上一句:「當我們表現出謹慎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中國人沒有勇敢的一面。」

 看著大家陷入沉思,中國人繼續說:「第3組是龍和蛇。龍代表剛猛,蛇代表柔韌。所謂剛者易折,太剛了容易折斷。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見,所以剛柔並濟是我們的祖訓。」

 「接下來是馬和羊。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順。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直奔目標,不顧及周圍環境,必然會和周圍不斷磕碰,最後不見得能達到目標。但是一個人光顧及和順,他可能連方向都沒有了。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和和順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是祖先對我們的第4組期望。」

 「再接下來是猴子和雞。猴子代表靈活,雞定時打鳴,代表恒定。靈活和恒定一定要緊緊結合在一起。如果你光靈活,沒有恒定,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收穫。一方面具有穩定性,保持整體和諧和秩序,另一方面才能在變通中前進,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

 「最後是狗和豬。狗代表忠誠,豬代表隨和。如果一個人太忠誠,不懂得隨和,就會排斥他人。反過來一個人太隨和,沒有忠誠,這個人就失去原則。 無論是對一個民族的忠誠,還是對自己理想的忠誠,一定要與隨和緊緊結合在一起,這樣才容易保持內心深處的平衡。」

 解釋完畢,這位中國人說:「最後我很想知道你們的水瓶座、射手座……等星座體現了你們祖先對你們的哪些期望和要求?希望賜教!」

 這些貴族們很長時間都沒有說話,全場鴉雀無聲。

 慚愧的是、這也是『第一次瞭解十二生肖的意義。』

"Friends are like flowers,
each has its own beauty. "

米果:"老朋友是必要的"

到了年齡的某個門檻,會特別感覺老朋友的存在是必要的,數量不必多,可以談心事談人生挫折談歲月無力感的就好,尤其是可以一起變老的朋友,對於青春老去的種種牢騷可以無限暢談,不僅能壯膽,還能互相取暖依偎,是無用中年最需要的養分。
我說的老朋友,是相識的年份夠老,而年紀也夠老,老到歲月足以浸潤出熟成的醍醐味,入喉可以回甘,而不是青春乍來的青澀烈口,早年仗著青春因此揮動尖銳的刀鋒互砍,因為害怕寂寞所以恐慌性的結識朋友同時還隱忍著許多糟糕的友情繼續纏身,年紀大了,認識新朋友的機會不多了,替糟糕友情賣命的力氣也少了,那些糟糕的經驗就留給過去,醃漬成記憶拿來互相挖苦揶揄就好。

只要夠老,還能互相往來的老朋友就像去蕪存菁的濃縮汁液,滴滴鮮明,這樣形容,很難懂嗎?那表示,你還不夠老。

偶爾跟老朋友相聚是必要的,甚至,有益身心,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讓自己變勇敢。聚會的目的是卸下身上的厚重裝備,回復成相識當時的模樣,雖然體重或老態已成事實,可是老朋友在一起就是有辦法reset,耍賴耍爛耍白痴,都不成問題。

這等身骨,誰不是在職場在家庭在網路社群硬撐到精疲力竭,說話無法暢快,喜怒彆彆扭扭,尤其被年紀追著往前跑,跑得氣喘吁吁時,可以停下來,跟自己一樣老或更老的朋友互相嘲笑互相虧,管你名片上的頭銜是什麼,按照過往在課堂或社團互相扒頭的幼稚行徑重來一回,實在是無以倫比的幸福。

老朋友相聚其實也不愛談現狀和未來,談的都是陳年往事,許多八卦笑話講了又講,彷彿隔夜菜一熱再熱,百吃不膩。默契和笑點都抵達那種一上場就直接進入季後賽,拚個你死我活、笑到肩膀抽筋的程度。在現實生活與職場環境,早就沒有讓自己得以盡情打鬧像個亂七八糟不成熟的孩子那樣的機會了,因為環境不容許,身段不容許,頭銜不容許,我們已經到了那種馱著形象、動輒不自在的老成階段了,可是遇到老朋友,為什麼又急速幼稚成當年那種沒水準又不夠衛生的傻蛋呢?

可也有變老之後,老朋友因嫌隙誤會而疏遠,或以前交情也沒有多好,遇到聚會場合能閃就閃,這人生階段已經沒什麼好勉強的,被說是固執那就是了,有些事情臉皮特別薄,有些堅持又可以讓臉皮重新厚回來,吃了秤鉈鐵了心,往後不要見面就好,人生難得如此爽快,但往後真的見面,就算內心疙瘩,但記性不好,當年如何鬧翻,可能還要想一下,想不起來也就算了,這樣最好。

可是老朋友的聚會越來越難,各自看起來似乎很閒,但是要湊在一起也不容易,誰要出差誰要開會誰要加班走不開,或要接小孩或是小孩要學測,再不然就明明是不想來還要先答應再臨時爽約,類似這些真的不能來或突然缺席的事情,畢竟自己也幹過,所以要原諒別人也不太難。這是中年以後的友t誼模式,藉口越來越簡單,理解越來越容易,或許是看開了,或許是懶得追根究底,留一些餘地,往後拿出來當笑料,也不至於尷尬。

一群人從校園的打鬧,到步入職場之後的牢騷,早年一起去參加婚禮,一起集資買朋友小孩的滿月禮物,一起陪失戀或離婚的人去K歌去喝酒去河邊談心,告訴對方不必灰心因為大家看似美滿其實也沒有很幸福,然後彼此嘲笑這到底是在演八點檔還是怎麼了。

後來啊,一起參加長輩的告別式,講起未來誰住院誰吊點滴誰就該輪班去推輪椅之類的老後種種,雖有淒涼,但老朋友就是有辦法說得雲淡風清還兼搞笑挖苦,好像海綿寶寶跟派大星那樣,要當一輩子的伙伴。有些無法輕易說給家人同事長官後輩聽的心事,那些一旦提問就怕被罵蠢蛋的問題,一旦面對旁人就要逞強偽裝的種種,到了老朋友面前,也就不必拘泥了,被罵笨蛋就回一句白痴,這是老朋友之間限定的福利。

所以啊,老朋友是必要的,即使老朋友相聚也看到彼此年華老去的證據,食量越來越小,眼袋越來越腫,小腹越來越凸,看手機要摘下近視眼鏡或拿得老遠,記憶越來越不牢靠,想起那個誰誰誰的名字就跟扶地挺身一樣困難,可是我們都因為彼此消遣揶揄而變得更加開心,所以,一起變老就成為很浪漫的事情,沒什麼好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