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教友給煉靈求彌撒,

到底給神父多少錢才合適?教會有規定嗎?

“我想給去世的親人求彌撒?你說給神父多少錢合適呢?”

“神父,我為某某煉靈求彌撒,這20塊錢 您 別嫌少啊。”

“神父,這100塊錢,來兩台彌撒,一台給若瑟,一台給瑪利亞。”

其實,這不是 笑話,而是實際发生在我們教友信仰生活中的事情。

彌撒獻儀是我們 天主教 會自古以來的重要傳統,但彌撒絕不是 買賣,更不是 交易 —— 好像給的錢多,彌撒就更加有效,好像請主教做台彌撒,就比某個神父的效果更好,某個煉靈就更能得救 ......

我們必須要清楚,彌撒不是屬於我們個人的,而是祭獻 天主 的最高敬禮。

說真的,天主 不缺錢!天主 缺的只是我們那顆虔敬而真誠的心!天主 看人心,然而我們求彌撒時往往又把 天主 忽略了,好像我們把錢給神父了,神父就是主宰那個人得救與否的人,一切就萬事大吉了,這是極為錯誤而不負責任的做法。如果我們自己都不為自己的意向向 天主 祈禱,那是多麽可悲啊!

天主 真的看人心,而不是看獻儀的數額。並且,很重要的,只有 天主 才有權決定誰能夠得救,所以我們一定要避免那種“強迫”或是“挑戰” 天主 的行為,把自己變成一個主宰。天主 的無限仁慈,就是每個人得救的根本!

說真的,其實我們如果真的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拿不出獻儀,神 父也絕不會拒絕為我們的意向做彌撒(除非他已經不能稱職為一位神父)!

為煉靈誦

懇求天主,憐憫煉獄靈魂,使他們早日脫離煉苦,到禰台前永遠享福。阿們。

為凡諸信者靈魂誦

天主 生人,欲人在世立功,膺主預備之真福。我今為已亡煉獄眾靈,在世識奉真主,信從聖教。求主垂憫寬赦,免其苦難,命天神慶報出期。又賜我今世痛悔往罪,不敢再犯,脫身後永苦,偕諸信者,享見天主聖容。阿們。

Poem by Mother Mary of St. Austin
(Foundress of the Helpers of the Holy Souls)
O! It were bliss
After life’s plenitude of miseries
And death’s alarms
To lie within the everlasting arms
Awakened by God’s kiss.
Heaven’s joy were all in this,
To lose all pain and dread,
And be thus comforted
By Love’s own kiss – the kiss that wakes the dead.

For He Himself will wipe away all tears;
The pent-up grief of years
Shall sob itself to rest
Childlike, upon His breast.
With more than mother’s love
He shall caress
And bless
With joys, all joy above,
The comfortless.
Earth could not weep
To pass through death’s eclipse,
Could she but know Whose lips
Would raise her from that sleep.
Ye, who have understood,
Be not afraid,
Nor dread
It is God’s Kiss – God’s kiss that wakes the dead.

聖小德肋撒(St. Therese of Lisieux)

聖女嬰孩耶穌德肋撒是加爾默羅聖衣會的一位年輕修女。從外表看來,她和千千萬萬其他修士修女沒有顯著的分別。對這位聖女的敬禮普遍流傳,確是近代聖教史上少見的奇跡。聖女嬰孩德肋撒(亦稱小德肋撒)的父親路易瑪爾定是一位鐘錶匠,有五個子女,德肋撒最小。德肋撒生於一八七三年一月二日,自幼聰慧異常。她的姐姐萊奧尼有一次拿了幾件玩具給兩個妹妹,她和賽琳選擇。賽琳選了一根絲帶,德肋撒說:「我全都要。」她後來自述道:「我全部都要。」這句話是我一生生活的準繩,我後來年紀長大了,對天主說:「我全部都要,我不願意做一個百分之五十的聖人。」

一八七七年,她的慈母去世。德肋撒的父親就帶了兒女從亞冷松遷往里修,姐姐寶琳負起母親的責任,悉心教養幾個妹妹。冬日晝短夜長,寶琳就每晚念聖書給妹妹們聽,給她們灌輸聖德的知識。德肋撒九歲那年,寶琳棄俗修道,入了里修的聖衣會修院。不久後,德肋撒也步姐姐的後塵,獻身事主。

德肋撒的聖德,一天比一天有進展。有一天,她拿了一角錢給一個跛足的乞丐,那乞丐對她微笑,但不肯收錢,大步向前走去。德肋撒想追上去,父親就給了她一塊蛋糕,送給那個可憐的乞丐,可是她生性怕羞,沒有勇氣追上去。她很後悔,就立下決心,說道:「將來我初領聖體那一天,一定不忘記給這個可憐的人祈禱,求上主特別寵佑他。」

德肋撒十四歲那年,她的另一位姐姐瑪利,也入了里修的聖衣會。就在那年聖誕夜,德肋撒遭遇了一場精神的考驗。這段考驗,她後來常常比作她個人的「歸化」。在她的自傳裡,這樣寫道:「在這個神聖的晚上,溫柔的嬰孩耶穌,給我的黑暗的靈魂充滿了光明。為了愛我的緣故,耶穌化成軟弱幼小的嬰兒。祂的軟弱,祂的幼小,使我成為堅強的人。祂把自己的武器送給我,使我逐漸強大起來,成為一個「巨人」。

第二年,德肋撒告訴父親說:她已經決定,隨兩位姐姐入聖衣會修道。父親對這計劃表示同意,可是修會當局和當地主教,因為德肋撒尚未到聖教法律所定的年齡,表示暫時不能接受她的修道申請。

幾個月以後,德肋撒跟隨父親參加了法國教友的羅馬朝聖團。那一年是教宗良十三世晉鐸五十周年金慶紀念。覲謁教宗時,大家魚貫而入,跪在教宗面前領受教宗祝福。德肋撒打破一般覲謁者保守靜默的慣例,大膽對教宗說:「為了紀念您的金慶,請您破例准許一個十五歲的小女孩進入加爾默羅聖衣會。」教宗看見這個天真少女的神情和態度,非常感動,但是認為這件事應當由主教決定。他安慰她說:「假如天主的聖意要你入聖衣會,你的計劃一定會實現的。」同年年底,胡國年主教批准了德肋撒的入會申請。第二年(一八八八年)四月九日,德肋撒正式加入里修聖衣會修院。初學導師對於這位少女的印象如下:「德肋撒入院那一天起,全體修女對於她的舉止態度就覺得驚奇;她的一切舉動,絕不像一個普通的十五歲少女。」

德肋撒初學期間,耶穌會畢勳神父到里修領導退省神工,他後來追述當時的情形說:「輔導這位少女,一點也不費力。天主聖神在引導她,我根本不需要向她提出甚麼勸告。在這次退省神工中,我觀察到了德肋撒神修生活所受的種種考驗。

德肋撒非常愛好閱讀聖經,她也愛好誦念教會禮儀所定的各種經文。值班唱集禱經的時候,常有這種思想:「這些經文,神父做彌撒的時候,也都念的。如今我在耶穌聖體前,也能高聲朗誦同樣的經文。在晨禱經的時候,我也能唱念神父在彌撒中所念的福音,我高興極了。」

一八八九年德肋撒的父親患神經麻痹,送入醫院,三年後逝世。這為德肋撒和她兩個姐姐確是很大的打擊。可是聖女寫道:「父親三年的疾病,在靈魂方面,給予我最豐富的收獲。就是拿最甘飴的『神魂超拔』來交換,我也不肯呢。」

一八九O年九月八日,德肋撒發聖願。幾年前,她寫信給姐姐寶琳道:「耶穌問我喜歡走哪一條路?喜歡到甚麼地方去?我的答覆是:我只有一個願望,直抵『愛』的山嶺的最高峰。於是我的救主帶我到一條地道,那裡不冷也不熱,沒有陽光,沒有風雨,那是一個隧道。我在那裡看見一道一半遮掩的光,這道光是耶穌的聖目發射出來的……我渴望獲得聖女依搦斯的榮冠,假如不能用鮮血為代價的話,至少用愛為代價,獲取這個榮冠。」

為司鐸們祈禱,那是聖衣會修女主要本分之一。這本分,德肋撒每天都盡好。她不斷為神職班祈禱,因為她知道神職班需要我們的祈禱。當時,聖女的身體很瘦弱,可是聖衣會所規定的一切苦行,她都踴躍去做。德肋撒的自傳裡,有這樣一段記載:「我初入修院時,對於若干苦行,感到有些不習慣。可是我好像看見主耶穌懇切地望著我,要求我做這些犧牲,我的勇氣就來了。」

聖女很怕冷,里修聖衣會修院,冬日酷寒,並不生火,對於她確是一件最大的痛苦;這痛苦,德肋撒很高興地忍受著,別人一點也不知道,直到她臨終的時候,才透露出來。聖女非但高興受苦,而且求天主賞賜她多吃些苦。她常常這樣祈禱:「耶穌,求你賞賜我心靈受苦,身體受苦,最好心靈和身體同時受苦。我已達到了不能不受苦的程度,因為一切痛苦為我都是甘飴的。」

德肋撒奉了院長的命令,將她一生靈修經驗記錄下來,作成一篇自傳。這篇自傳是靈修書籍中不可多得的傑作,內容非常精彩,細膩深刻,生動感人,她把自己的靈修經驗,詳細分析,介紹給眾人,供我們參考,供我們模仿。

聖女對祈禱的看法如下:「所謂祈禱,就是將自己的心靈高舉,歸向天主,在痛苦和喜樂中,發出感恩之心,發出孝愛之心。總括一句話,祈禱是一件神聖的、超性的行為。它使我們的心靈與天主結合……我祈禱時,就好像一個不識字的孩子,把我所有需要的事,坦白告訴主耶穌,祂明白我的心事。」

德肋撒克服魔鬼誘惑的戰略是這樣的:「每一次我的敵人向我挑戰,我立刻發出勇氣,回過頭來,向我主求援,並立誓向祂效忠,甘願為祂流淚。」

聖女自傳的最後一章對於天主的聖愛分析得非常透徹:「我求袮垂視世界上千千萬萬的『小靈魂』,我求袮挑選一大批靈魂作聖愛的犧牲。」德肋撒也認為自己是『小靈魂』之一:「我是一個小靈魂,我只能奉獻渺小的事給我主。」

一八九三年,德肋撒被任命為初學導師的輔導員。事實上,她負有初學導師的全部責任。所缺的,就是初學導師的名義而已。她對於輔導初學修女所得的經驗如下:「表面看來,為別人的靈魂服務,引導別人愛慕天主,依照我們個人的理想,似乎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是一旦實行起來,就知道:要引導別人作善事,單憑個人的工作和努力是不夠的,非有天主的援助不可。」那時候,德肋撒還只有二十歲。

一八九四年,德肋撒的老父路易瑪爾定去世。平日照顧瑪爾定的是德肋撒的姐姐賽琳。父親死後,賽琳也入了里修修院。一家四姐妹都在聖衣會修道,堪稱佳話。

十八個月後,建定聖體瞻禮的晚上,德肋撒好像聽見遠處有聲音傳來,報告她耶穌快要來了。就從那一天起,她口部患病,情況一天比一天嚴重。德肋撒本來想到越南聖衣會修院工作,可是由於疾病的關係,這個計劃不得不打消。這場疾病歷時十八個月之久。德肋撒除了身體的痛苦外,靈魂也飽受考驗。就在那段時期,她發表了三件著名的預言:「我獻給仁慈的天主的,只有『愛』。天主一定以愛還愛,用他的聖愛來報答我。」「我死後,將要撤下玫瑰花的雨。我到了天堂,一定要為世界上的人服務。」「我的『小方法』是:從心靈深處,作一個小孩,一心依靠天主,將自己全部奉獻給天主。」

一八九七年六月,德肋撒病重。八月十六日起已不能領聖體,九月三十日安逝。

德肋撒死後,所顯的神蹟多不勝數。她的敬禮迅速地傳遍普世各地。一九二三年,教宗比約十一世將德肋撒列入真福品。兩年後(一九二五年)教宗宣布德肋撒榮列聖品。一九二七年,教延欽定聖女為傳教主保。

聖女德肋撒是小人物的典型代表。外表看來,她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少女。她的一生,她的行為,絲毫沒有奇特出眾的地方。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渺小的人物,成為二十世紀最受人尊重的聖女,這對於我們一般人,是多麼大的鼓勵。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聖人,我們不必做甚麼驚天動地的偉業,我們不必做偉人,只要在小事情上,在日常生活上,處處順從天主的聖意,只要盡好每天的本分,我們人人都有成為聖人的可能。聖女德肋撒說:「仁慈的天主絕不叫我們做不可能的事。我雖然是一個渺小的人物,我有志走聖德的道路,我決定找出一條新的路通達天國。這是一條捷徑,走起來毫不費力。我太渺小了,我沒有能力沿著那條狹窄難行高超的聖德道路,一級一級走上去。我決定找一條捷徑,毫不費力的抵達耶穌的宮殿。我打定了主意,就在聖經上找這條捷徑;果然,耶穌在聖經上,對我說:『誰是渺小的,讓他到我這兒來』」。

何止於米,
相期以茶。

看完下文才了解這八個字的含意,是我們共同追求的目標。

“何止于米,
相期以茶”
是馮友蘭先生的作品,是文人對高壽的雅稱。

“米”字暗含八十八,故米壽為88歲;
而“茶”則是八十八上再加廿,茶壽即108歲。

米是形而下求溫飽,尚留物質層面;
茶則是形而上的精神層面,
因此,從米壽到茶壽
也是從物質層面到精神層面的昇華。

故“何止于米,相期以茶”是對長者期許,

老了不止要豐衣足食,而且相約一起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長壽是目的之一,通達自在更是真諦!

值此秋節之際,向您道賀:
“何止于米,
相期以茶”


我日用糧 / 李家同

我的老同學老張是一位非常能幹的人,在矽谷他算是很有成就的了。每次我去美國,一定會去找他,他也常常帶我去他的俱樂部吃飯;對我來說,吃這種飯,真是受罪。
首先,我必須穿西裝,打領帶。然後必須吃那種毫無味道的洋餐,我最怕吃血淋淋的牛排。在那些講究的餐廳裡吃的牛排,每塊又都奇大無比,我吃了一半,已經飽了,而且肉已經冷掉了。可是老張好像習以為常,無論多大的牛排都可以吃掉。

老張住的房子並不大,可是據說是在矽谷的好地段。他家在一個小山上,坐在客廳裡,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山谷,還可以看到一個湖,湖邊是一個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到了黃昏的時候,坐在老張的客廳裡,從大玻璃窗看出去,簡直舒服得難以想像。

我有時會埋怨為什麼我們不去一個小館子吃碗麵,老張的理由是他已經付了俱樂部的月費,不去白不去,而且小館子附近又沒有停車場。其實這些都是藉口,老張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你叫他去小館子人擠人,他受不了的。

老張之所以能在事業上如此成功,有其原因,我認為他最大的優點是好問。每次見到我,必定問我好多問題。比方說,他會問台灣的某某公司最近狀況如何,某某公司為何如此賺錢?為何某某公司最近好像一直在走下坡?老張不僅對企業的發展有興趣,他對新的技術,甚至古老的歷史、文字等等,都喜歡問。而且他的問題常常很難回答。

但是老張畢竟老了,有一次,他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大病一場。醫生勸他休息。他決定退休,反正他錢多得不得了,早就可以退休了。

我又出差到美國了,這次老張和我從聖荷西坐上火車去舊金山玩。在舊金山四處亂逛,一路上不用找停車位,忽然發現舊金山的街景多美,而且多適合我們散步。我們走了一陣,發現中午到了,開始找飯館吃飯。走著走著,看到一座教堂門口掛了一個牌子,牌子上寫了「湯與麵包」。

老張好奇心又來了,進去以後才知道這個餐廳專門供應湯、麵包和水果給街上的流浪漢吃。湯是肉湯,裡面也有相當多的蔬菜,熱騰騰的;水果當然是普通的水果,但也是新鮮的;麵包就不一樣了,全是才烤出爐的法國麵包和俄國黑麥大麵包,香味撲鼻而來。
我和老張都想坐下來吃它一頓。管事的主動邀請我們進去,他說我們也可以吃,流浪漢當然不用付錢,我們不是流浪漢,吃了以後,希望捐一點即可。

老張二話不說,立刻拿出幾十元美金作為捐助,我們就坐下吃湯與麵包了。吃到一半,那位教徒拿出一個小喇叭,吹奏了兩首歌,第一首歌是美國人都熟悉的〈當聖徒來的時候〉。這首歌有點爵士風味,用小喇叭吹奏,特別有勁,聽得我們十分陶醉。吃完以後,我們兩人都發現,有肉湯、麵包和水果可吃,我們已很滿足了。

老張在吃飯的時候,注意到牆上掛了一張標語,「請給我們我日用糧」。老張的老毛病又發了,他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說這是耶穌親自寫的祈禱文。

這下老張的問題就更多了。他問我耶穌講什麼語言,我告訴他耶穌所用的語言叫作「阿拉美語」,是中東地區的一種土話,至今敘利亞南部的一些小村莊裡仍有人講這種話,而且他們都是基督徒,念這段祈禱文的時候仍用阿拉美語。

老張對這篇祈禱文大感興趣,問了一大堆問題,我有的也答不出來。尤其使我不知如何回答的是為什麼耶穌在祈禱文中用了「日」(英文是daily)這個字,我說我實在弄不清楚。在我看來,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所以耶穌就用了「日」這個字,表示每天的意思,沒有什麼特別。我當時的感覺是老張真太喜歡亂問一通了。

這是兩年以前的事。前天,我收到老張的信,才知道老張已經回台灣定居了。他的新居在苗栗,我立刻去找他,發現他的新居和他在矽谷的家簡直有天壤之別。新家是一間公寓,大約只有三 十坪左右,裡面的陳設倒是很舒服,但是毫無氣派。

客廳沒有落地大玻璃窗,也看不到什麼湖和高爾夫球場。老 張太太燒了雪菜肉絲麵給我們吃,還有一些小菜。我是滿心歡喜,因為我想起了當年他請我吃的牛排大餐,餘悸猶在。

吃完飯,老張忽然又洋派了起來,請我喝了一杯咖啡。他的咖啡機倒是很講究,好像這是他唯一講究的東西。 我忍不住問老張為什麼決定回台灣過如此「簡樸」的生活,老張告訴我全是因為「我日用糧」的原因。

他對「日」字困惑不已,最後又去那間教堂吃飯。飯吃完,他問那位教徒為什麼耶穌會用「日」這個字。那位教徒二話不說,拉他進入一間辦公室,打開電腦,找到了一個投影片檔案,這個檔案的名稱是「我們沒有我日用糧」,裡面每一張投影片都是世界上人飢餓得骨瘦如柴的照片。

尤其令老張難過的是孩子因為飢餓而大肚子的照片,他只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但他說他立刻瞭解耶穌說「我日用糧」的意義,這句話是指我們不應該向上天祈求過多的東西,只要求得每天所需要的食糧就夠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得溫飽。

對於老張來講,「我日用糧」中間的「日」字意義非常深遠,當基督徒念這句祈禱文的時候,應該同時想起那位教徒給他看的話:「我們沒有我日用糧」。老張發現自己有了太多用不完的錢,他的孩子也都爭氣,個個有好的職業,因此他賣掉了在矽谷的房子,其實他在美國其他州也有房子,這一概都變成了現金,他留下一小部分,其他全部捐給了窮人,他告訴我他只需要「我日用糧」。

我常常被老張問倒,現在,我要反攻了。我問他,如果你早就知道「我日用糧」的意義,難道你會只拿微薄的薪水嗎?我知道老張一輩子薪水都極高,叫他只拿低薪,乃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故意找他的麻煩,看他如何回答。

老張說薪水高,代表能力強,拿高薪,並無不對。但他認為人賺了很多錢以後,世人已經知道他很厲害,他又何必死抱著財富不放呢?他大可將他賺來的錢捐給窮人,自己只要能過溫飽的生活,就可以了。他就覺得他當年幸虧賺了好多錢,高薪多多少少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事後可以使很多窮人受惠,一舉兩得也。

今天,我早上去教堂,當我念到「請你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的時候,想起了老張。世界上,總有數以億計的基督徒每天都很熟悉「我日用糧」這個名詞,可是有誰像老張那樣地能解釋這個名詞的深沉意義呢?我敢說,我們其實早已豐衣足食了,所以我們祈求的絕對不是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糧而已,而是去想想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根本沒有日用的食糧阿!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in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softly falling snow.
I am the gentle showers of rain,
I am the fields of ripening grain.
I am in the morning hush,
I am in the graceful rush
Of beautiful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the starshine of the night.
I am in the flowers that bloom,
I am in a quiet room.
I am in the birds that sing,
I am in each lovely thing.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die.

不要在我的墳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長眠。
我是勁吹的千風中,散落在皚皚的雪原。
我是溫柔的秋雨,滋潤金黃的麥田。
我是百鳥盤旋的黎明。我是點綴夜晚的群星。
我是綻放的百花中,妝點寧靜的屋檐。
我是高歌的飛鳥,留存在美好的人間。
不要在我的墳墓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我從不長眠。

Mary Elizabeth Frye

她真實感人的故事~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貴為美國前第一夫人、柯林頓總統之妻)說過:【我幫德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德蕾莎修女生於1910年8月26日,12歲時,她立志當修女。19歲時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18歲就來到印度,之後就再沒有離開那裡。1952年夏,為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個18歲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裡、水溝裡、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台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喂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

  許多人親眼看見德蕾莎修女從水溝裡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一條狗的嘴裡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裡,告訴他:耶稣愛你,他在天上等你……。  

  1979年,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獎台。不論是和總統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她沒有別的衣服。台下坐著珠光寶氣、身份顯赫的貴人,她視而不見,她的眼中只有窮人。台下立刻鴉雀無聲。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藉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德蕾莎修女這樣說。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她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夠15000人吃一天。”宴會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40萬瑞幣的捐款。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款連同獎金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

  從1928年德蕾莎修女隻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過了13.9萬人,分布於全世界。她的同工沒有任何待遇,甚至連證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犧牲和奉獻。  

  她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電話。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尊耶稣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在她看來,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個國家有600多個分支機構,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發展慈善機構,僅在1960年一年內,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兒童之家。

  但是她的總部只有兩個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機。她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來訪者總是在她的工作崗位上: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麻風病院、收容院、愛滋病收容所……在她那裡服務的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大學生、演員、模特、富家小姐、美國加州州長……。  

  在台灣曾擔任過大學校長的李家同也千裡迢迢去那裡,做了他一輩子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喂水喂飯、洗衣服、送藥、搬運屍體……之後,他寫道:“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

  後來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內戰,德蕾莎去問負責戰爭的指揮官,說戰區裡的婦女兒童都逃不出來,指揮官跟她這樣講:“修女啊,我想停火,對方不停啊,沒有辦法。”德蕾莎說:“那麼,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進戰區,雙方一聽說德蕾莎修女在戰區,雙方立刻停火,當她把戰區裡的婦女兒童帶出後,兩邊又打起來了。  

  這個消息後來傳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聽到這則消息贊歎道:這件事連我也做不到。之前,聯合國曾調停了好幾次,南斯拉夫的內戰始終沒有停火,德蕾莎走進去之後雙方卻能立刻自動停火,可見德蕾莎的人格魅力。德蕾莎在印度逝世後,她的祖國塞爾維亞希望她能回國歸葬,印度總理特意為此打電話給塞爾維亞領導人,讓她安葬在印度,後來塞爾維亞同意把她安葬在印度。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視作“失去了母親”。印度總理說: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徵,她抹去了千千萬萬人苦難的眼淚,她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榮譽。  

  印度為德蕾莎舉行了國葬。出殡那天,她身上覆蓋的是印度國旗,就在她的遺體被12個印度人抬起來時,在場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當時的印度總理。遺體抬過大街時,大街兩旁大樓上的印度人全下樓來,跪在地上,向這位愛的天使表達最高的敬意。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條: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

  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她的人格、精神力量、以及純粹的心靈,早就超越了任何文化屬性和人性的存在,她是全世界所有愛與美的化身!她將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至誠祈禱,願我們有一天能像她一樣的慈悲與慷慨!願我們終有一天能像她一樣,為他人貢獻我們全部生命的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

  在此誠邀你,我的朋友,請將這個偉大的靈魂介紹給你身邊善良正直的人,相信特蕾莎修女的故事將帶給他巨大的精神力量,生命從此不同。


【天黑得很慢】是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最近出版最新長篇小說,敏感關切老齡化社會龐大人群的湧動,以及他們複雜隱曲的心境。
文中寫道:....許多老人說來什麼都懂,其實他們是對老年一無所知的孩子。很多老人並沒有做好面對老年這一段路的準備。  
人從60歲進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來,這段時間裡有些風景應該被記住。記住了,就會心中有數,不會慌張。   
第一種風景,是陪伴身邊的人越來越少。父輩、祖輩的親人大都已離你而去;同輩多已自顧不暇;晚輩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陪伴你的,只有空蕩蕩的日子。你必須學會獨自生活和品嚐與面對孤獨。   
第二種風景,是社會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小。不管以前事業曾怎樣輝煌,人如何有名氣,衰老都會讓你變成普通老頭和老太太,聚光燈不再照著,你得學會安靜地呆在一角,去欣賞後來者的熱鬧和風光,而不能且需要克服忌妒和抱怨作祟。   
第三種風景,是前行路上險情不斷。骨折、心腦血管堵塞、腦萎縮、癌症等,都可能來拜訪你,想不接待都不行。你得學會與疾病共處,帶病生活,視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無一點疾病的安穩日子。保持良好心態,適當的運動,是你的任務,你得勉勵自己不斷努力。   
第四種風景,是準備到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狀態。母親最初把我們帶來人世,是在床上;經過一生艱難曲折的奮鬥,最終還要回到人生原點———床,去接受別人的照料。所不同的是,我們來時有母親照料,我們準備走時,不一定有親人照料。即使有親人,有的也遠不如母親。更多的可能是面帶微笑心裡厭煩的無親無故的護理人員。你得低調,甚至你得感恩。
第五種風景,是沿途的騙子很多。很多騙子都知道老人們口袋裡有些積蓄,於是想盡辦法要把錢騙走,打電話、發簡訊、來郵件,試吃、試用、試聽,快富法、延壽品、開光式,總之,一心想把錢掏空。對此得提高警惕,捂緊錢包,別輕易上當,把錢花在刀刃上。
第六種風景,就是要善待你的老伴,說話處處要溫柔體貼,多關心對方,特別是你的丈夫,他是你人生的最後一筆存款,年過60歲了,指望兒女不行,孩子有自己的家庭,最後還是老夫妻相依為命。這把年紀了誰也不會再變心,只有怕失去對方。 天黑之前,人生最後一段路途的光線會逐漸變暗且越來越暗,自然增加了難走的程度。因此,60歲以後更要看透人生,盡情珍惜、享受人生,不要再去包纜社會、包攬子孫的鎖事。更不要自以為是,以老賣老,說起話來居高臨下,既傷人,又傷自己。人老了更要懂得尊重。同時,更要理解、看淡這最後的日子,做些心理準備,道法自然,泰然處之!
【天黑得很慢】把老年人的人生的晚景說得非常透徹,句句擲地有聲,說到老人的心坎裡了!請大家轉發給自己的老同學、老同亊、老戰友,共同安排好人生的最後一站


In Christ alone my hope is found,
He is my light, my strength, my song
This Cornerstone, this solid Ground
Firm through the fiercest drought and storm.
What heights of love, what depths of peace
When fears are stilled, when strivings cease
My Comforter, my All in All
Here in the love of Christ I stand.
In Christ alone! - who took on flesh,
Fullness of God in helpless babe.
This gift of love and righteousness,
Scorned by the ones He came to save
Till on that cross as Jesus died,
The wrath of God was satisfied
For every sin on Him was laid
Here in the death of Christ I live.
There in the ground His body lay,
Light of the world by darkness slain:
Then bursting forth in glorious day
Up from the grave He rose again
And as He stands in victory
Sin's curse has l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