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名的加州紅杉林前,觀光客看著那高聳入雲霄,如沉默巨人的一顆顆紅杉,有的膛目結舌,有的驚呼出聲。
「加州紅杉是目前世界上最高大的植物,最高的有九十公尺,相當於三十幾層樓的高度。」導遊介紹說。
「能長這麼高,那它們的根ㄧ定很深吧?」一個觀光客問。
「不﹗加州紅杉是淺根型植物。」導遊回答。
「那狂風暴雨一來,不是很容易就被連根拔起嗎﹖」另一個觀光客問。
導遊說:「這裡面有一個奧秘!就像你們所看到的,加州紅杉都是成群結隊長成一片森林,在地底下,它們的根緊密相連,形成一片根網,有的可達上千頃,除非狂風暴雨大到足以掀起整塊地皮,否則沒有一顆紅杉會倒下。」
觀光客都為這自然的神奇而陷入沉思之中。
因為不必扎太深的根,紅杉就將扎根的能量用來向上生長;而且,淺根也方便他們快速、大量吸收養分,這是他們長得特別高大的另一個原因。」導遊說。
加州紅杉的根,是「慧根」。
一個人如果能多交朋友,廣結善緣,和別人緊密相連,互通有無,快速而大量的吸收各種資訊「養分」,那不僅在遇到狂風暴雨時,有支撐的力量,也能花更少的心血,長得更高、更壯。
短淺,同樣可以成為大器。
Category: 下午茶會
六尺巷
慾望就像是一條鎖鍊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帶了一塊布當作衣服,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
後來他想到當他要洗衣服的時候,他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就下山到村莊中,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作衣服。
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考慮地就給了他一塊布,當作換洗用的衣服。 當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後,他發覺在他居住的茅屋裡面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打坐的時候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因此他不願意去傷害那隻老鼠。
但是他又沒有辦法趕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一隻貓來飼養。
得到了貓之後,他又想到了:「要吃什麼呢?我並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總不能跟我一樣只吃一些水果與野菜吧!」 於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隻乳牛,這樣子那隻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發覺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那隻母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中,他找了一個可憐流浪漢,於是就帶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幫他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跟修道者抱怨:「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是有道理,他不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跟他一樣,過著禁欲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演變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去了。
這其實正是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慾望就像是一條鎖鍊,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能滿足。 而真正可悲的是:人是絕對不愁為自己的慾望找不到藉口的。
大的事,小事
「不一定要做甚麼偉大的事,用心做好小事。」
德蘭修女所說的做小事,是指一些行善的小事。行善,不一定要做大慈善家;扶助一個貧困的人,幫助一個棄嬰,正如中國古語說「莫以善小而不為」,德蘭修女認為小事能用心做就好。所謂用心,德蘭修女指的是愛心,她說:「我們無法在這個地球上做大事,我們只能帶著大愛來做小事。」
德蘭修女的這句話,也適用於我們的工作和人生。任何工作,不管別人眼中是貴是賤,即使世俗認為是不足道的小事,只要你用心去做,去思考,去學習相關的本領,去找出可以把這件事做得更好的辦法,就會在自己行業內顯示到突出的成績。即使不是指做善事,而是日常工作,用心做好每件事,也是人生的原則。如果沒有了職責和理想,生命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人性三個故事
一、甲不喜歡吃雞蛋,每次發了雞蛋都給乙吃。
剛開始乙很感謝,久而久之便習慣了。⋯⋯習慣了,便理所當然了。
於是,直到有一天,甲將雞蛋給了丙,乙就不爽了。
她忘記了這個雞蛋本來就是甲的,甲想給誰都可以。
為此,她們大吵一架,從此絕交。
二、有一年,很熱的夏天,一隊人出去漂流。
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時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
到岸邊的時候,全是曬的很燙的鵝卵石,他們要走很長的一段路。
於是,女孩兒就向別人尋求幫忙,可是誰都只有一雙拖鞋。
女孩心裡很不爽,因為她習慣了向別人求助,而只要撒嬌就會得到滿意地答复。
可是這次卻沒有。她忽然覺得這些人都不好,都見死不救。
後來,有一個男孩將自己的拖鞋給了她,然後自己赤腳在那曬得滾燙的鵝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
還自嘲說是鐵板燒。
女孩表示感謝,男孩說,你要記住,
沒有誰是必須要幫你的。幫你是出於交情,不幫你是應該。
女孩記住了男孩的話,自此以後學會了對施以援手的人銘記在心,並給以更大的回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
一開始,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
習慣了一個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懟。
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
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三、 傍晚,一隻羊獨自在山坡上玩。
突然從樹木中竄出一隻狼來,要吃羊,羊跳起來,
拼命用角抵抗,並大聲向朋友們求救。
牛在樹叢中向這個地方望了一眼,
發現是狼,跑走了;
馬低頭一看,發現是狼,一溜煙跑了;
驢停下腳步,發現是狼,悄悄溜下山坡;
豬經過這裡,發現是狼,衝下山坡;
兔子一聽,更是一箭一般離去。
山下的狗聽見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來,
從草叢中閃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
狼疼得直叫喚,趁狗換氣時,愴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來了,
牛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腸子。
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腦袋。
驢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一聲吼叫,嚇破狼的膽。
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用嘴一拱,就讓它摔下山去。
兔子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跑得快,可以傳信呀。
在這鬧嚷嚷的一群中,唯獨沒有狗。
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隻手。
那些整日圍在你身邊,讓你有些許小歡喜的朋友,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而那些看似遠離,實際上時刻關注著你的人,在你快樂的時候,不去奉承你;
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為你付出、關心你的人,那才是真正的朋友!
優雅的關鍵
我不懂生命的意義!
老杜是我電機系的同學,他一直和我們不太一樣,我們念書都是應付考試的,老杜卻不同,他隨便念一下,就可以應付考試,所以他念書永遠念得非常徹底,我們選課的時候總是選容易的,他卻不然,在大學的時候,他就到數學系去選課,而且他也將電磁學念得非常好,遠遠比我們念得好。
老杜畢業以後,進了一家小公司做事,當時大家都熱中數位線路,只有他一個人做的是類比線路,我們都覺得他有點頭腦不清楚,沒有想到的是,多媒體電腦來臨以後,他練好的功夫大為有用,全國會設計類比電路的人非常少,他也自己開了公司,公司的股票一漲再漲,老杜的身價也一漲再漲,我們都非常羨慕老杜,總覺得老杜為什麼如此聰明,無論做什麼事,都做得這麼好。
可是我們大家卻有一種奇怪的感覺,那就是老杜不是那種以賺錢為唯一目的的人,不論他賺多少錢,他不會因為他賺了這麼多錢就心滿意足了。
過一陣子,老杜開始追求別的東西了,他常常出國,但出國不是在於推廣公司的業務,而是為了追求一些精神上的滿足,他常到各種靜修的地方去,照他講,他到的地方都是有名的地方,也常常聽到有名的宗教領袖講道,可是他一直對這些講道不太滿意,他常常覺得這些高僧講的道,不是聽不懂,就是了無新意。
老杜所想要得到的是生命究竟有何意義,我們這些學電機的人當然幫不上忙,他老兄花了好多錢去探索生命的意義,也常以靜坐的方式去悟出生命的意義,照他講,他是越悟越糊塗
有一天,老杜忽然打電話給我,平時他講話向來是痛痛快快,這次他卻欲言又止,原來他說他要去找一位他過去的一個女性朋友,這位女性朋友姓張,老杜在大學時參加過山地服務社,就在那時候他認識張小姐,也有些來往,雖然我們不能說張小姐是老杜的女朋友,但是人人都知道老杜非常心儀張小姐。
大學畢業以後,老杜告訴了我們一個令他心碎的消息,張小姐決定去做天主教修女了,她參加的組織專門替原住民服務,老杜雖然有失落感,當然也很佩服她,張修女發終身大願的時候,老杜曾經去觀禮,他站得遠遠地觀看了全部的儀式,事後就永遠不再提張小姐了,畢竟人家已經是修女了。
這次老杜告訴我,他終於找到了張修女,她在好遠的山地村落替一群小孩子服務,這些小孩子家裡發生了一些變故,張修女在照顧他們,老杜說,這二十年來,張修女從未離開過那個山地小村莊,她一定會告訴他生命的意義何在。
我同意他的看法,可是我不懂為什麼老杜要告訴我這件事情,原來老杜想去看她,但不敢一個人去,他要我陪他一起去,替他壯膽,老杜已經四十幾歲的人,一夜之間,變成了小孩子,也難怪他,誰敢去找一位修女呢?
我們兩個人開了車,終於找到了張修女工作的地方,一進去,迎面而來的就是一些鬧得不可開交的小孩,那裡有好幾位修女,我們問了一陣子,找到了張修女,張修女看到我們,很和氣地問我們來的目的,我們說我們是來捐錢的,於是張修女就帶我們去她的辦公室,到了辦公室,老杜再也按捺不住,他告訴張修女他的名字。
張修女聽到老杜的名字,大吃一驚。她說她完全沒有想到他會來這麼偏遠的地方,她雖然在這二十年來,從沒見過老杜,卻在報紙上常常看到這位電子新貴的消息,她說她常常替他祈禱,但是她沒有說她祈禱的意向,我猜這絕對和賺錢無關。
張修女卻不是一個閒人,那些調皮的小孩子不停地去告狀,一個小女孩說一個小男孩偷吃了她的餅乾,張修女給她一塊新的,卻引起一大堆小孩子都來要餅乾,一個小男孩摔了一跤,哭著來找張修女,張修女將他抱了一陣子,他才不哭了。
就在這種紛紛擾擾的情況之下,老杜向張修女說他這幾年來一直在尋找生命的意義,但一直搞不出所以然來,他相信張修女一定知道答案。
張修女的答案才真令我們大失所望,她說她其實是一個很沒有學問的修女,對於神學知道得少之又少,如果硬要說明生命的意義,她可以去查書,但她相信書上的答案,老杜早就知道了,也不會使他滿意的,她還調皮地問老杜,如果像他這麼聰明的人都無法瞭解生命的意義,誰能瞭解呢?
就在張修女和我們聊天的時候,另一位修女進來了,她暗示廚房在等她燒飯,我和老杜到了這個時候,已經餓得發昏,之前小朋友拿餅乾的時候,我們兩人也分到了一些。不過這實在不夠,我們也知道附近沒有什麼飯店,要想吃飯,一定要隨著張修女進廚房去。
一進了廚房,張修女就給了我們每人一件圍裙,我們立刻想起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意義。 要燒一頓飯給幾十個人吃,儘管多數是小孩子,當然也不是易事,我們兩個人手忙腳亂地幫忙,等到飯菜上桌,我們又被分派去不同的桌子管小孩吃飯,因為這兩桌的原來老師正好休假。這些小孩發現有客人來,紛紛發起人來瘋,有一個小孩,每一口飯都要老杜餵他,有一位修女來指責他,老杜卻替他辯護,他一方面胃口奇佳,一方面被這些小孩鬧得快樂無比。
吃完飯,我們兩人以為可以休息了,沒有想到張修女命令我們帶孩子們去睡午覺,這些小孩子一點也不怕我們兩個人,我們花了九牛二虎之,才將這些孩子哄睡著了。
張修女在她的辦公室裡再度招待我們,也倒了茶給我們喝,老杜喝了茶以後,向張修女說:「我現在懂得妳為什麼二十年來沒有離開這個工作了,妳這樣的生活的確是有意義的。」
修女點點頭,她說:「其實我從來就弄不清楚生命的意義,但我知道如何過有意義的生活,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扮演著好母親的角色,好多小孩子也因此有母愛。任何人只要肯全心全意地去幫助別人,都會感到自己的生活是有意義的,生命的意義也許難懂,要過有意義的生活,卻不是難事。」
老杜點點頭,他說在替那個撒嬌小孩餵飯的時候,他覺得他活得好有意義,至於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他大概從此不想去研究了,他從此要過有意義的生活。
張修女說她知道老杜是一個聰明的人,他一定能夠領悟如何過有意義的生活,所以她沒有講什麼大道理,僅僅將他拖下水。讓他嚐嚐幫助別人的快樂,果真老杜很快領悟了。
我們要告辭的時候,張修女找到了一盒伯爵紅茶送給老杜,她說她記得老杜在大學生時代很想喝伯爵紅茶,可是沒有錢買來喝。當時她家比較有錢,有時還請他,可是現在她不能喝這種昂貴的紅茶,因為她已經沒有任何收入,喝不起這種奢侈品,她告訴老杜,自從畢業以來,她沒有賺過一毛錢。
老杜收了伯爵紅茶,脫口而出,「小雲,謝謝妳,」小雲顯然是張修女的名字,張修女只好告訴他,她早已不用這個名字了,在這裡,她是「瑪利修女」。
老杜發動車子以後,向車子外面的張修女說:「瑪利修女再見!我會過有意義的生活的!」 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老杜在台北從此一直照顧一批家遭變故的小孩子,我有一次看到老杜帶著一個小男孩去買夾克,我也曾經見到他請幾個小孩子吃飯,他最厲害的一點是能教一些高職生電機。儘管他的事業非常成功,他從未停止這種工作。
而我呢?我二十年前在德蘭中心開始做義工,我的教書生涯應該算是很順利的,做到了大學校長,也得到了好多學術界不易得到的獎項,但我總覺得我的生活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我一直在幫助不幸的孩子.
我們兩人都已是六十五歲,頭髮雖白,但仍健在,瑪利修女卻已在前些日子離開了人世,去世之前,她一直在鄉下一家小醫院接受治療,有人建議她轉診到台北的大醫院,她拒絕了,她說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這種大醫院是奢侈品,她不願意享受這種奢侈品。
她去世之前,也有一些令她記掛的事,都是有關孩子的事,某某孩子扁桃腺發炎,某某孩子手臂開刀,有一個國中畢業的男孩子到台中去找工作,一直找不到,後來打電話來,他找到了隨車送貨的工作,修女聽到了以後,安心地閉上眼睛,從此沒有再醒過來。
我們當然都去參加了瑪利修女的葬禮,彌撒開始,前面的座位是空著的,在合唱聲中,一百多位瑪利修女照顧的孩子們兩個一排地走了進來。我從未聽過如此好聽的聖歌大合唱。
當修女的棺木離開教堂的時候,一個小男孩好大聲地哭喊:「瑪利修女,不要走!」 們兩人不約而同地想起了瑪利修女所說的話,「我不懂生命的意義」。其實她是懂的,她知道生命的意義是無法用文字詮釋的,她選了另一種方法來詮釋她的想法,她將她的一生過得非常有意義,「有意義的生活」應該是「生命的意義」最好的詮釋了!
文╱李家同(前暨南國際大學校長)
祝福的價值
那年,我在美國街頭流浪,聖誕節那天,我在快餐店對面的樹下站了一個下午,抽掉了整整兩包香煙。
街上人不多,快餐店裡也沒有往常熱鬧。我抽完了最後一枝煙,看看滿地的煙蒂嘆了口氣。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路燈微微睜開了眼睛,暗淡的燈光讓我心煩,就像自己黯淡的前程,令人憂傷。
我的手插在褲子的口袋裡,口袋裡的東西讓我亢奮。
我用嘴角擠出一絲微笑,用左手在胸前劃了一個十字架,然後目不轉睛地盯著快要收工的快餐店。
就在我向街對面的快餐店跨出第一步的時候,從旁邊的街區裡走出一個小女孩兒,捲捲的頭髮,紅紅的臉頰,天真快樂的笑容在臉上蕩漾。
她手裡抱著一個芭比娃娃,蹦蹦跳跳朝我走來,我有些意外,收住了腳步,小女孩兒仰著頭朝我深深一笑,甜甜地說:「叔叔,聖誕節快樂!」
我猛地一愣,這些年來大家都把我給忘記了,從沒有人記得送給我一個聖誕節的祝福。
「你好,聖誕節快樂!」我笑著說。
「你能給我的孩子一份禮物嗎?」小女孩兒指了指手中的娃娃。
「好的,可是.....可是我甚麼也沒有。」
我感到難為情,我的身上除了褲子口袋裡那不能給別人的東西外,真的一無所有。
「你可以給她一個吻啊!」我吻了她的娃娃,也在小女孩兒的臉上留下深深的一吻。
小女孩兒顯得很快樂,對我說:「謝謝你,叔叔,明天會更好,明天再見!」
我看著美麗的小女孩兒唱著歌遠去,對著她的背影說:「是的,明天一定會好起來,明天一定會更好!」
我離開了那個地方。
五年後的今天,我有了一個溫暖的家,妻子溫柔善良,孩子活潑健康。
我在中國的一所大學裡教英語,學校裡的老師和同學都很尊重我,因為我能幹且自信。
又到了聖誕節,聖誕樹上掛滿了「星星」,孩子在搭積木,妻子端來了火雞,用餐前,我閉上了眼睛,默默祈禱。
祈禱完了,妻子問我在向上帝感謝甚麼呢。
我靜靜地對她說,我在感謝上帝給我送來的一個天使──一個改變我一生的小女孩。
我對妻子說:「你知道我是進過監獄的。」
「可那是過去了。」妻子看著我,眼神裡滿是愛意。
「是的,那是過去,但是當我從監獄裡出來以後,我的生活就全完了,我找不到工作,誰都不願意和一個犯過罪的人共事。」
我充滿憂傷地回憶著,「連我以前的朋友也不再信任我,他們躲著我,沒有人給我任何安慰和幫助。
我開始對生活絕望,我發瘋地想要報復這冷漠的社會;那天是聖誕節,我準備好了一把槍藏在褲子口袋裡,我在一家快餐店對面尋找下手的時機,我想衝進去搶走店裡所有的錢。」
妻子睜大眼睛:「傑,你瘋了。」
「我是瘋了,我想了一個下午,最多不過再被抓進去關在監獄裡,在那裏,我和其他人一樣,大家都很平等。」
「後來怎麼樣?」妻子緊張地問,接下來,我對妻子講了那個故事,「小女孩兒的祝福讓我感到溫暖,我走出監獄以來,從沒有人給過我像她那樣溫暖地祝福。」
我激動了:「親愛的,你知道是甚麼改變了我的命運嗎?」妻子盯著我的眼睛。
「小女孩對我說『明天會更好』,感謝她告訴我生活還在繼續,明天還會更好。
以後在困難和無助的時候,我都會告訴我自己『明天會更好』。
我不再自卑,我充滿自信,後來,我認識了你的父親,他建議我去做一名教師,接下來的事情你都知道了。
就是那個小女孩的一個祝福改變了我的一生。」
妻子深情地看著我,把手放在胸前,動情地說:「讓我們感謝她,祝福她幸福吧。」
我再一次把手按在了胸前。
一個祝福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它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和很多人的命運。
所以,我們不要吝嗇祝福,哪怕只是對一個陌生人,或許你我無意間送出的祝福將會帶給他一生的溫暖和幸福。
不貴的貴人
曾經有一個大學教授到鄉下去,針對當地一群小孩子的表現作了份評估報告,
發現那些孩子條件極差,幾乎不可能有出人頭地的條件。
二十五年後,這份報告被另外一位較年輕的學者給無意間發現了,
他很好奇現在這群當年的小孩子們到底怎麼了,於是,就回到同一地點去再做一次追蹤調查。
豈料,在他一一訪視後,竟發現那些當初被人評為無可救藥的孩子,
長大後有一半以上都當了醫生、律師與商人。
他覺得很驚訝與不解,便追問他們原因,他們共同的答案都是:「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
這個學者尋線找到了他們口中的好老師,發現她不過是個再平凡不過的婦人,
沒有豪宅,沒有特別高的學歷,也沒有尊貴的家世,更沒有多餘的資金提供給這些孩子升學、創業,
他請教她栽培人們的秘訣。
她笑笑說:「沒什麼,只是我懂得愛他們,鼓勵他們而已。」
中國人總是說,對一個人有重大助益的人就叫「貴人」,
且通常是指那些身份顯赫、不可一世的名流,
的確,似乎在一般人的觀念中,只有那些身價非凡、地位崇高的人,才有資格與本錢去當別人的貴人。
然而,貴人也可以一點都不貴,因為要激勵、幫助一個人最有效的方式不是靠權位與金錢,
而是給人自尊心,給人存在的價值感。
「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
也許,你我都沒有顯赫的身份,但只要有愛心,
我們都可以當一個〈不貴的貴人〉為旁人帶來希望與勇氣,您說是嗎?
The most beautiful people
The most beautiful people we have known are those who have known defeat, known suffering, known struggle, known loss, and have found their way out of the depths. These persons have an appreciation, a sensitivity, and an understanding of life that fills them with compassion, gentleness, and a deep loving concern. Beautiful people do not just happen.
Elizabeth Kubler Ross, 1926-2004
Swiss-born Author and Psychiat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