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Uncategorized
幻境
「我什麼時候才能悟道?」
「當你看到。」大師道
「看到什麼?」
「花和樹,星和月。」
「我天天都看到它們。」
「不,你所看到的,只是幻境中的花和樹,星和月,因為你未活在實境中,而只活在你的思想及槪念裏。」
最後他懇切地加上幾句:「你卽虛幻地度過此生,你也將在虛幻中消逝。」
DREAMS
“When will I be enlightened?” “When you see.” the Master said. “See what?”
“Trees and flowers and moon and stars.” “But I see these everyday.”
“No. What you see is paper trees, paper flowers, paper moons and paper stars. For you
live, not in reality, but in your words and thoughts.”
And, for good measure, he added gently, “You live a paper life alas, and will die a
paper death.”
《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全文
《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全文
在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針對主教任命問題簽署一份臨時性協議後,教宗方濟各9月26日向中國天主教信友和普世教會發表了一封信函。教宗首先向所有忍受磨難的中國信友們致以欽佩之情,為中國教會的圓滿合一發出呼籲,並尤其鼓勵中國青年以活潑的信德,為建設祖國未來而合作,用熱情將福音的喜樂帶給所有的人。教宗就協議的價值與目標提出靈性指示,籲請普世教會的信友們以祈禱和友愛陪伴在中國的弟兄姊妹們。此外,教宗也勉勵在中國的地方教會團體負責人與民政當局互相對話及聆聽,「克服彼此敵對的態度」;聖座也邀請中國領導人一同繼續走對話之路,以增進聖座與「中國人民真正的友誼」。
教宗方濟各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文告
“他的慈愛直到永恆,他的忠信世世長存”
(聖詠100,5)
在中國教會內最親愛的主教弟兄、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全體教友,讓我們感謝上主,因為祂的慈愛直到永恆,並承認“祂造成了我們,我們非祂莫屬,是祂的子民,是祂牧場的羊群!” (聖詠100,3)。
此刻,在我的心靈深處迴響起我可敬的前任教宗在2007年5月27日的信中勸勉你們的話:“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啊,妳這個在那跋涉於歷史中的億萬人民中生活和工作的小小羊群,耶穌的話對你是何等鼓舞和具挑戰性:‘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路12,32)。[…]因此,‘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瑪5,16)”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五節。)。
1. 近期,針對目前在中國的天主教團體,尤其是針對它的未來,流傳著許多彼此相反的聲音。我知道這些紛亂的意見和看法會導致不少的混亂,會在許多人內心引發反面的情緒。對某些人而言,會產生疑問和困惑;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則有如同被聖座拋棄的感覺,與此同時,會對因為忠於伯多祿繼承人而承受苦難的價值提出令人苦惱的問題;相反,對許多人而言,積極的等待和反思激發了對更加寧靜未來的希望,以便在中國土地上做出富有成效的信仰見證。
這種局勢的到來, 特別突顯有關聖座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臨時性協議,正如你們所知,前幾天在北京簽署了此協議。在對中國教會生活富有意義的緊要關頭,我首先想藉此簡短文告向你們確保我在日常祈禱中紀念你們,並想和你們分享我的內心感受。
此感受是對天主的感謝和對你們由衷的敬佩之情,即整個教會對你們的敬佩之情:即使當某些事件對你們特別地不利和困難時,你們依然表現出你們的忠貞、在考驗中的堅定和對天主上智安排毫不動搖的信心。
這種痛苦的經歷是屬於中國教會和在世上旅居的所有天主子民的靈性寶藏。我向你們保證,天主正是通過試煉的熔爐,定會用他的安慰充滿我們的心, 並為我們準備一份更大的喜樂。我們確信聖詠126章中所說的: “那含淚播種的人,必含笑獲享收成”! (第5節)
因此,讓我們持續注視許多教友和牧者的芳表,他們毫不猶豫地為福音的傳播而奉獻他們“美好的見證”(參閱弟前6,13),直至犧牲生命。他們被認為是天主的真正朋友。
2. 對我而言,我總認為中國是一個富饒而具備契機之地,中國人民是文化和智慧極珍貴寶藏的工匠與守護者,耐得住逆境並結合不同特點而變得精煉,並非偶然,自古以來它就接觸了基督的信息。正如非常敏銳的耶穌會士神父利瑪竇所說的,讓我們挑戰彼此信任的美德:“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後宜信” (利瑪竇:《交友論》,7)。
這也是我的信念:只有借著對話的實踐,才能真實和富有成效的相遇,即意味著彼此認識,彼此尊重並彼此“同行”,以便建設更加和諧的共同未來。
把臨時性協議放置在這個互信的軌跡中。此協議體現了聖座與中國政府當局漫長而複雜的雙方對話的果實,由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開啟,接著由本篤十六世教宗繼續。藉此歷程,聖座自始至終不為別的,而旨在實現教會自身的牧靈目標,即支援和推動福傳事業, 並實現和保持在中國的天主教團體的圓滿與有形可見的合一。
關於本協議的價值及其目標,我想向你們提出一些反思,並為你們提供某些牧靈的靈性提示,以便在此新階段走我們被要求遵循的路途。
在此談及的是一個路途,就如上邊所談及的一樣,它“需要時日及雙方的善意”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四號),但對教會而言,不管在中國內外,不僅僅是關係到合乎人性的價值,卻也關係到回應靈性的召叫:走出自我,以擁抱“今天人的喜樂與希望、憂愁與悲痛,特別是窮人和所有那些遭受痛苦人的” (梵二文獻«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第1節),並擁抱天主託付的目前挑戰。因此,是一個在歷史路徑上做為旅居者的教會召叫,首先要相信天主及祂的許諾,正如亞巴郎和我們信仰內的父輩們所做的那樣。
亞巴郎被天主召叫,他以服從前往接受一個作為產業的陌生之地,而不知道在他面前將開始的道路。如果亞巴郎在離開自己的土地之前要求先具備完美的社會和政治條件,也許他將永不會動身。相反地,他信靠天主,並依照祂的話,離開了自己的家和自身的安全。不是因為歷史的改變讓他信賴天主,而是他純潔的信德帶來了歷史的改變。事實上,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擔保,是未見之事的確證。因這信德,先人們都曾得了褒揚” (希伯來書11, 1-2)。
3. 作為伯多祿的繼承人,我想在這信仰中堅定你們(參閱路22,32):在亞巴郎的信德內,在童貞瑪利亞的信德內,在你們所接受的信仰內,邀請你們對歷史的主宰者和對教會針對祂的旨意所完成的分辨總是抱以更大的信心。讓我們呼求聖神的恩賜,以便光照我們的思想並溫暖我們的心,也幫助我們明瞭祂要領我們到何處,克服難免的迷失時刻,並且有力量果斷地繼續在我們面前所展開的道路上前行。
正是為支援和推動在中國的福音傳播及重建教會圓滿與有形可見的共融,首先面對主教的任命問題是最重要的。眾所周知,不幸的是,在中國的教會的近期歷史被高度緊張、創傷和分裂留下了令人悲痛的印痕,問題尤其集中於作為教會純正信仰的守護者和共融的保證者主教們身上。
在過去,當有人自認為也可以決定教會團體內部生活,並且超越了國家合法許可權而對教會直接控制時,在中國的教會就出現了秘密狀態的現象。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經歷不屬於教會生活的常態,“歷史告訴我們,只有當迫切渴望維護自身信仰的完整性時,牧者和信友們才這樣做”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八號)。
我想讓你們知道,自從我被託付伯多祿牧職以來,就體會到中國教友真誠地渴望在與伯多祿繼承人及與普世教會保持圓滿共融的情況下活出自己的信仰,為此我感到莫大的慰藉。與伯多祿繼承人共融是“對主教們和眾教友,一個永恆可見的原則和團結的基礎” (梵二文獻«教會憲章»第23節)。通過這些年來的許多具體的標記和見證,這份願望到達我前,甚至也包括那些由於自身軟弱及錯誤,但也有不少次是由於周圍環境的強大和不當的外在壓力,而傷害了教會共融的主教們的。
因此,在仔細研究了每一個別情況並聆聽不同的意見之後,我做了大量的反思和祈禱,為尋求在中國的教會的真正益處。最後,我在上主面前以平靜的判斷,繼續我前任教宗們的方向,我決定對餘下的七位沒有教宗任命而接受祝聖的 “官方”主教給予和好,在免除所有他們相關的教會法典的處罰後,重新接納他們到教會圓滿的共融中。與此同時,我要求他們,藉具體與有形可見的行為來表達與宗座及遍佈全球的教會所恢復的合一,即使在困難中他們仍應保持忠貞。
4. 在我第六年的教宗任期中,就將起初的步伐放置在天主仁慈大愛的標記下,我邀請所有的中國天主教信友成為和好的工匠,以不斷更新的宗徒熱忱記住聖保祿的話:“祂曾藉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並將這和好的職務賜給了我們” (格林多後書5,18)。
事實上,如同我在慈悲特殊禧年閉幕時所寫的,“沒有任何法律或規律可以阻止天主去擁抱祂的兒子;他明認自己曾經走上歧途,但現在決定改過自新。只停留在法律層面,就等同低估了信仰,以及天主的慈悲。[…]包括在情況複雜的個案中,更易誘使人只按法律衍生的公義來判斷;我們應該要相信從天主恩寵源源不斷湧出的力量” (教宗方濟各: 《慈悲的主與可憐的罪人》宗座牧函,2016年11月20日,11)。
在這種精神中,並在已做的決定下,我們可以開始一個新的歷程,我們希望這將有助於醫治過去的創傷,重新恢復所有中國信友的圓滿共融,並開始一個更加兄弟般的合作階段,以更新的責任感承擔傳播福音的使命。實際上,教會的存在是為了見證耶穌基督、天父的寬恕和祂救援的愛。
5. 與中國當局簽訂的臨時性協議,儘管只是限定於某些教會生活方面,並有必要更加完善,但它也能為譜寫這新的中國教會篇章而做其貢獻。此協議首次引入中國當局和聖座之間的持久合作因素,以希望能為天主教團體保障良好的牧者。
在此背景下,聖座有意徹底做到屬於自己的部分,但是你們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及平信徒也一樣,也擁有一個重要的角色:一起尋找在教會內能承擔複雜而重要的主教牧職服務的良好候選人。事實上,不是任命有關掌管宗教問題的官員,而是任命合乎耶穌心意的真正牧者,努力慷慨地為天主子民,尤其為最貧窮者及最弱小者服務,並奉上主的話為至寶:“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成為大的,就當作你們的僕役;誰若願意在你們中間為首,就當作眾人的奴僕” (馬爾谷10,43-44)。
在此方面,協議顯然不是別的,而是一個工具,不能獨自解決所有存在的問題。相反,假如不伴隨著更新個人態度和教會行為的積極努力,那將是無效力和無果的。
6. 在牧靈層面,在中國的教會團體被召合而為一,以克服過去的分裂在眾多牧者和教友們心中所造成的和正在造成的許多痛苦。所有信友,不分彼此,現在一起表現和好與共融的行為。為此,讓我們將聖十字若望的告誡視為珍寶:“在生命的末刻,我們將在愛上受審判” (聖十字若望:《光和愛的言語》1,57)。
在社會和政治層面,中國教友應是良善的公民,根據自己的能力,充分熱愛他們的祖國並以義務和誠實服務自己的國家。在道德層面,他們應該明白許多同胞期待他們以更高的標準為公益及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服務。尤其是教友,應知道如何提供先知性和建設性的貢獻, 這些應是他們在天主的國度內從自己的信仰裡提取的。這可能也要求他們困難地說出批評的話語,不是無益的反對,而是為建設一個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及更尊重個人尊嚴的社會。
7. 我想對你們所有人,敬愛的主教弟兄、司鐸及度奉獻生活者說:“你們要興高采烈地侍奉上主” (聖詠100,2)!我們要承認我們是服務於天主子民的基督門徒。讓我們活出牧靈的愛德,以它作為我們使命的指南針。讓我們克服過去的對立和個人利益的追求;讓我們照顧好教友,將他們的喜樂和痛苦視為己有。讓我們謙卑地致力於修好與合一。正如梵二所指示的那樣,讓我們以活力和熱忱繼續福傳之旅。
我以深情向你們所有人重複:“許多司鐸、修道者和平信徒的善表觸動我們---他們致力宣講福音,並以極大的忠誠事主事人。許多時候,他們要冒著生命危險,而且必須犧牲安逸的生活。他們的見證提醒我們,教會需要的並非官僚及公務人員,而是熱心的傳教士,熱衷於傳遞真實的生命。聖人令我們驚歡訝異,因為他們藉其生活召叫我們捨棄死氣沉沉、冷漠麻木的庸碌生活” (教宗方濟各:《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2018年3月19日,138)。
我以堅定的信念邀請你們,當聖神要求我們向前邁進時,你們應祈求不再遲疑的恩寵:“祈求上主賜我們使徒的勇氣,與人分享福音,拒絕讓我們的基督徒生活變得過氣陳舊。在任何情況下,讓聖神幫助我們從復活基督的角度審視歷史。如此,教會不但不會疲憊無力,反而勇往直前去擁抱主帶來的驚喜” (教宗方濟各:《你們要歡喜踴躍》宗座勸諭,2018年3月19日,139)。
8. 今年整個教會慶祝以青年為主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我想特別對你們中國的青年教友們說:請你們邁向上主的殿門,以“吟詠讚美詩,向祂致謝,讚美祂的聖名!” (聖詠100,4)。我要求你們以由於恩寵而接受的個人能力,並以你們的活潑信德,為建設你們的祖國未來而合作。我勸勉你們用你們的熱情將福音的喜樂帶給所有的人。
請你們準備好接受天主聖神的安全帶領,祂指引今日的世界走向修好與和平的道路。即便好像上主向你們要求一份超過你們力量的重大責任時,也請你們讓恩寵的更新力量給你們帶來驚喜。請不要害怕聽從聖神的聲音,它向你們要求兄弟友情、會面、對話的能力和服務的精神, 即使你們在過去與最近遭受了許多痛苦的經歷,並且傷口依然未合。
請你們敞開心扉與思想,以辨識天主的仁慈計劃,需要克服個人的偏見、團體之間及群體之間的對立,在會晤的真正文化光照下,開啟一個勇敢與兄弟般的旅程。
當今有許多誘惑:世俗成功的驕傲,自我肯定的封閉,將物質的東西置於首位而好像天主不存在。你們應逆流而上並在主內保持堅定:“只有祂是善的”,只有“祂的慈愛直到永遠”,只有祂的忠信“世世代代”常存(聖詠100,5)。
9. 親愛的普世教會的兄弟姊妹們,我們所有人都被召從我們這個時代的跡象中,認識到今日在中國教會生活內所發生的事。我們具有一項重要的任務:以虔誠的祈禱和兄弟般的情誼伴隨著中國的我們的兄弟姊妹們。事實上,他們應感到在目前向他們展開的旅程中,他們並不孤獨。因為他們是教會活生生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接納並支持他們:“看,兄弟們同居共處,多麼快樂,多麼幸福(聖詠133,1)!”
在世界各地的每個天主教會地方團體都應致力於利用並接納中國教友自身的靈性和文化珍寶。已經到時候了,我們可一起品嘗在古時的“中國”所播種的福音純正果實,也可向主耶穌基督高唱被真正的中國特點所豐富的信仰和感恩之歌。
10. 在此,我懷著敬意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再次提出邀請,希望他們以信任、勇氣及遠見繼續長期以來所進行的對話。我想確保,聖座會繼續真誠地工作,以增進與中國人民真正的友誼。
聖座與中國政府目前的接觸已表現出對克服過去和最近的對立有益,在共同的信念下譜寫更寧靜和具體合作的篇章, 因為“誤解對中國政府及在中國的天主教會都沒有好處”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四節。)。
如此,中國和宗座都被歷史召叫,以完成一項艱巨但引人入勝的任務,為在中國土地上的教會團體正常而和諧的發展,雙方更要積極地行動;努力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同時保證對人性,也包括對宗教領域的更大尊重。具體地努力維護我們生活的環境,並在各國人民間建立和平與兄弟博愛的未來。
在中國很重要的是,即便在地方層面,教會團體負責人與民政當局之間的關係也應不斷地富有成果,通過坦誠對話和無偏見的聆聽,可以克服彼此敵對的態度。在政府地方當局和教會地方當局——主教、神父、會長——之間需要學習一種簡單而日常協作的新方式。以此方式,在信友的合法期待與屬於地方當局可做的決定保持和諧的情況下,能保障正常牧靈活動的進行。
這將幫助人們理解,在中國的教會不是中國歷史的局外者,也不要求任何特權。在與民政當局對話中,在中國的教會的唯一目標是“建立以互相尊重及彼此深入認識為基礎的關係” (教宗本篤十六世《致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天主教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四節。)。
11. 以整個教會的名義我向主祈求和平的恩賜,同時邀請你們所有人同我一起呼求童貞瑪利亞母親的保護:
天上之母,請聆聽你子女們謙卑呼求你名的聲音。
希望之貞女,我們將在中國高貴之地內信友的旅程託付給你。求你將祈求你信友們的苦難和艱辛、肯求及期待呈獻給歷史的主,啊,天上母后!
教會之母,我們將家庭及我們團體的現在與未來奉獻給你。請在兄弟修好中,並在為讚美你聖名的窮人服務中守護、支援它們,啊,天上母后!
憂苦者之慰,我們轉向你,因為你是在考驗中哭泣者的避難所。請看顧讚美你聖名的子女們,使他們一同宣傳福音。陪伴他們的腳步走向一個更具有兄弟情誼的世界,給每個人帶去寬恕的喜樂,啊,天上母后!
瑪利亞,進教之佑,我們為了中國向你祈求祝福與和平的日子。阿門。
教宗方濟各
自梵蒂岡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The Rosary (Joyful Mysteries) with Bishop Robert Barron
青絲已去,白髮染頭,回首感言
青絲已去,白髮染頭!兒女邁入中年,孫輩吃穿不愁。
回首人生之路,一腔熱血東流。
有的還没退休,就被上帝接走;有的退休不久,又躺醫院床頭;我等非常幸運,仍在到處晃悠!
無論你官民窮富,都要感恩知足,快樂地向前走。
事事量力而行,别聽他人忽悠。
什麼老有老的資本,什麼老有老的自由,什麼名山大川,什麼逍遙旅游,殊不知: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人都有難言的愁。
莫跟人比、不尋彆扭;多點寬容、少點需求。
只要有個好身體,就要快樂向前走。
現今的我們:已失去了,青春的激情。
也淡化了,中年的勁頭。
經歷了,人間不平事。
喝盡了,塵世紅白酒。
展示了,你我的善與美。
藏起了,自己的苦與愁。
上奉養父母盡孝,下操勞子女紛擾。
我們捫心無愧,要快樂地向前走。
喜看半世纪,滄桑變化,我們超越了,君王的享受。
不上早朝,能知天下大事。
不用筆墨,可寫文章錦繡。
不問龍王,能知四海波瀾。
無須騰雲,可在藍天行走。
高鐵飛機,已讓地球縮小。
我們趕上好時代,就要快樂地向前走。
我的同學、我的戰友、我的親朋、我的伴偶,自然規律要看透,早走遲走都得走。
多想一些開心事,憑藉一個好身體。
没錢轉轉週邊景,有錢來個環球游。
愛畫的盡情畫。
愛唱的放聲吼。
愛跳舞使勁扭。
夕陽路上,,快樂向前。不留遺憾,不留後手。活一個壽比南山松不老!樂一個天長地久,........常聚首……
清華出版社馬慧榮老師寫.
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誰會真正想念我?
作者:洪蘭
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小時候寫作文時常寫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但是心中對光陰其實沒有感 覺,
尤其那時連「梭」是什麼都不知道,只知道寫上這句話,作文至少會有「乙」。
匆匆過了一甲子,現在知道它的意思了,但是卻感覺這句話還不夠真實,因為箭和梭 是看得見的實體,而光陰從指縫中流失卻是無聲無息,完全沒有痕跡便不見了。
朋友傳給我一個日本銀髮族川柳比賽的訊息(川柳相當於我們的打油詩),老人們以三行日文,寫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例如:成對的碗,一個給了我,一個給了貓;
醫藥太進步了,活得比預計的長,超出保險年限;現在能夠溫暖迎接我的,只有坐便器了;
懷舊歌曲不會唱,太新了;剛剛太好吃了,但吃什麼已經忘記了;好不容易站了起來,卻忘記是要幹什麼,又坐了回去;
所謂年邁,就是不斷增加藥片和逐漸衰退的記憶;以前走路必須抬頭挺胸,現在走路必須注意腳下;
現在人生已經不迷惘了,卻一直迷路;不敢再做身體檢查,每檢查一次,就多出一種病;有糖尿病,卻沒有甜蜜的生活;
曾經打罵過的孩子,現在溫柔牽著我的手;照鏡子時,感覺看到了媽媽;睡個懶覺起來,發現家人在確認我的脈搏;
以前反覆確認還有沒有感情,現在反覆確認還有沒有呼吸;過去的心悸是為了愛情,現在的心悸是犯了病;飯吃八分飽,還有二分用來吃藥。
這些詩句讓人哈哈大笑之餘,也不免反省一下,我們該如何來面對自己的老年?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二者往者已矣,已成事實,只有老友是來者猶可追。
其實,一個人生活也不一定要孤獨,成對的碗,一個給了我,另一個可以送給好友啊!要有朋友,自己要先成為別人的朋友。
一起長大的朋友很寶貴人要不斷的問自己:「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誰會真正想念我?」只要有一個人懷念你,你就沒有白活。但是友情需要培養,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穫。
我剛去美國留學時,吃不起學校的餐廳,一個三明治 1.5 美元,一個漢堡 1.99 美元,同學說很便宜,但對新台幣 42 元換 1 元美金的我來說,還是很貴,
我通常是吃花生醬三明治,花生便宜又有蛋白質,營養夠。
後來我發現不行,因為有些消息沒有跟同學在一起就不知道,例如老師的出題偏好、怎樣可以搶到儀器來用等等,所以只好一週二天跟同學一起去吃飯。
一學期下來,交到幾個好朋友後,我就約他們來我實驗室吃飯,我做蛋壽司請他們(做不起魚壽司),久了大家就自己帶三明治來我實驗室吃,我就聽到了小道消息,
也省下了飯錢.。
因此要交朋友,先要付出。早上早一點起床煮飯,拌點醋和糖做成壽司並不辛苦,獲得的友誼卻是長長久久。
多年後,我去美國開神經學年會,碰到一個同學(現在是名教授了),他說,他第一次吃到壽司是在我研究室,後來去紐約教書,雖然常去日本店吃壽司,
卻覺得沒有在我實驗室吃的好吃,我告訴他,因為少了一味,叫做友情,他聽了哈哈大笑。年輕的人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持久。
但是只要真心待人,老了也是一樣。若是老本允許,一月一次跟朋友上館子聯絡感情,若是荷包不允許,也可以請朋友來家包餃子。
以前做留學生時,大家輪流去各家包餃子,飯後一杯清茶,天南地北,聊到不知東方之既白,貧窮之交,友情更長久。
年輕時純真沒有勢利眼,所以友情能持久人只要健康,不必怕活得超越保險年限。走路倒是必須看腳下,因為老人摔不得,一坐上輪椅,健康就走下坡了。
至於照鏡子看到自己變老,要記得馬克吐溫說的:「皺紋只是告訴你,這裡曾經有過笑容。」心態一轉變,人生就轉變了。
吃飯本來就是吃八分飽,另外二分不如留下來吃甜點,一點甜的滋味讓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飯吃起來也似山珍海味!
三行詩很有趣,哈哈一笑,青春不老。只要盡力幫助別人,讓別人懷念你,你的人生就值得了。*內容摘自《什麼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
聖德蘭修女 (Mother Teresa)
聖德蘭修女 (Mother Teresa)
「 我的血統是亞爾巴尼亞,國籍是印度,信仰是天主教,聖召是屬於這世界,而我的心全屬於我主耶穌。」
這位身材瘦小,但信仰卻如磐石的德蘭修女被天主委以重任,在世上宣揚我主對人類的愛,特別是對貧苦中最貧苦的人。
德蘭修女於1910年8月26日在東歐城巿斯科普里(Skopje)出生,領洗時聖名Gonxha Agnes。五歲半初領聖體,1916年領受堅振。從那時起,她已經充滿對世人的愛。
在她18歲時,德蘭修女追隨自己獻身傳教工作的意願,離開家鄉到愛爾蘭加入Sisters of Loreto(羅雷托)修會。1928年12月她從愛爾蘭啟程到印度加爾各答。1931年她發了初願後,被派到聖瑪利女子學校教書。1937年5月德蘭修女發了終身聖願,成為她自己所形容:「永遠是耶穌的淨配」,從那時起,她被稱為德蘭修女。
1946年9月10日她坐火車從加爾各答到大吉嶺避靜,途中接受了天主的啟示,就是她所說的「蒙召中的蒙召」,耶穌願意德蘭修女成立一個修會團體,照顧最貧苦的人。經過兩年的考驗,她才獲準成立「仁愛傳教修女會」。在1948年8月,她首次穿上白底藍邊的sari,離開她深愛的Loreto修院,進入窮人的世界。
修讀完一個醫療傳道修會辦的短期課程後,德蘭修女在12月21日首次踏足貧民窟,探訪家庭,替小孩清洗瘡疥,照顧一位露宿的患病老翁,及一位患肺病和極度飢餓的垂死女士。每天早上,在彌撒聖祭中恭領聖體後,德蘭修女便手持念珠,出發去尋找和服務那些被遺棄,得不到愛和沒有人照顧的人身上的耶穌。幾個月後,德蘭修女的學生,一個一個地加入,和她一起工作。在1950年10月7日,「仁愛傳教修女會」正式在加爾各答成立。隨後她將修會服務範圍擴大到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澳門、台灣、新加坡、柬埔寨等東南亞地區。
德蘭修女的工作見證了愛的喜悅,人的尊嚴,事無大小都以愛心盡力而為,並得到天主那超於一切的友誼。
直到德蘭修女去世後,我們才得悉她勇敢,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她深深感受到與天主分離,甚至被離棄的莫大痛苦,使她更加熱切地希望得到主的愛。這心靈上的黑暗和痛苦將她更帶近天主。
1997年9月5日,德蘭修女安息主懷。她的一生見證了堅固的信仰,永恆的希望,無比的愛心。她回應耶穌對她的訴求:「來吧!作我的光」,使她成為一位充滿仁愛的傳教者、窮人的母親,將愛心帶給世界;是天主渴望愛情的活生生見證。
在2015年12月7日,教宗方濟各認可因真福加爾各答德蘭修女介入的第二項醫學奇蹟,並在2016年3月15日簽署法令,冊封真福德蘭修女為聖人。宣聖禮於慈悲禧年慶祝活動期間舉行,也是教宗的意願。宣聖主題是「天主溫柔和慈悲的使者」。
讓我們從聖德蘭、加爾各答的榜樣中得到動力,身體力行地將天主的溫柔和慈悲帶給世人,尤其是帶給最窮苦的人,以及有需要的靈魂。
琴斯托霍瓦聖母──波蘭黑聖母
琴斯托霍瓦聖母──波蘭黑聖母
1. 波蘭著名的聖母朝聖地
波蘭的琴斯托霍瓦Czestochow城有一座296 米高的山,山上坐落著一座宏偉的聖殿及一所修道院。琴斯托霍瓦意思為「馬車夫村莊」,13世紀的史料文獻就有其記載。14世紀,來自匈牙利的保祿隱修會的修士們在這裡建立教堂及修道院,四周有圍牆及花圃,因此被譽為Jasna Gora 「光明山」。這裡便是聞名於世的黑聖母朝聖地,不但是波蘭教會的中心,同時也堪稱為世界天主教最重要的朝聖地之一。
光明山上的巴洛克式大教堂不愧為藝術殿堂,以聖人聖女和聖經故事為題材的繪畫、雕塑極其精美,當然最醒目的便是正祭台上方的琴斯托霍瓦聖母抱耶穌的聖像了。教堂的鐘樓高106米,鐘樓的第二層為四個時鐘,毎十五分鐘就會奏出優美的讚頌聖母瑪利亞的音樂。第三個層為雕像:聖保祿隱修士St. Paul the Hermit、聖弗勞利安St. Florian、國王加斯米爾St. Casimir和王后聖婦海蒂微Hedvig。上層為四位教父的雕像:聖良St. Leo、聖額我略St. Gregory、聖奧斯定St. Augustine和聖盎博羅削St. Ambrose。
琴斯托霍瓦聖母被奉為波蘭國家之母皇及主保。每年幾百萬朝聖者來此仰瞻那深受愛戴的波蘭黑聖母,獻上無數的祈禱。從清早到傍晚,教友們參與彌撒、熱心誦念玫瑰經、頌唱聖歌。大教堂周圍是古銅色的十四處苦路雕塑,遵循教會的傳統,幾乎每個朝聖團都會在這裡拜苦路,一些人甚至跪下來,用雙膝從一處移到下一處苦路。絡繹不絕的朝聖團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而對那些來自波蘭本土的絕大多數的朝聖者,自1711年以來,他們徒步從自己的家鄉出發走到琴斯托霍瓦。
波蘭全國為聖母慶日舉行隆重的朝聖慶典:波蘭之后(5月3日)、琴斯托霍瓦黑聖母(8月26日)、聖母誕辰(9月8日)、聖母無染原罪瞻禮(12月8日)。特別是在8月15日聖母榮召升天節,50萬人會擁向琴斯托霍瓦。
2. 聖像的來歷
福音告訴我們,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臨終遺言中將自己的母親託付給愛徒若望:「看,你的母親!」(若19:27)根據傳統的說法,聖母被若望接到家中時,將一張雪松木材桌子也帶了去,這張桌子正是耶穌自己在納匝肋的木工坊里親手製作的。
聖史路加多次登門拜訪聖母,並根據聖母的講述將耶穌的童年史寫進了福音。路加不但是醫生而且也是位畫家,他親手在這張不尋常的桌面上繪畫出聖母抱耶穌的聖像。
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毀之後,早期基督徒們在這期間掩藏了繪畫。公元326年,80高齡的君士坦丁大帝之母聖海倫Saint Helen來耶路撒冷朝聖,尋獲到耶穌的十字架真木,同時也發現了這幅珍貴的畫像。自此,該聖像由君士坦丁堡的教會保存了五個世紀之久。在教會歷史上的反聖像運動期間,即公元746-843的一百年內,東正教會曾經嚴厲地禁止宗教圖像的存在。特別是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後,為避免聖像遭破壞曾幾經轉移。
直到14世紀,此像落到波蘭王子拉蒂勞Ladislaus手中。王子將這稀世珍寶的聖像保存在他的城堡內。一次敵人來犯,一支利劍穿過高大的門窗射入聖母的咽喉。為安全起見,王子決定將聖像轉移到自己的出生地奧帕拉。途徑琴斯托霍瓦時天色已晚,於是,王子便在聖母升天教堂的修道院過夜。次日,他把聖像放在馬車上繼續趕路,然而馬卻拒絕前行,王子認為這是聖母的意願,於是便在此停留不再前行。故此,該聖像自1382年8月26日被安置於此,即「光明山」上,並委託保祿隱修會的修士們Pauline Monks 妥善保管,直至今日。
3. 聖跡
波蘭的黑聖母,臉上有兩道抹不掉的傷痕。1430年,布拉格的一位異端司祭若望及其一群追隨者瘋狂地衝進了教堂,將琴斯托霍瓦教堂內的珠寶洗劫一空。為索取鑲嵌在母與子衣冠上面的珠寶,聖像的命運第二次被放上馬車。同樣,馬仍拒絕前行,異端分子用盡招數,馬車卻紋絲不動,他們把聖像扔下馬車,其中一人勃然大怒,拔出利劍向聖像連砍兩次,當兇手舉刀試圖砍第三次時,突然他全身癱瘓,立即身亡。周圍的人驚恐萬狀,嚇得紛紛逃之夭夭,而聖母的臉上卻留下了兩道刀痕。畫家們嘗試著用諸多方法對聖像進行修復,清洗上色,然而,聖母臉上的傷疤還會奇特般地再次顯露出來,亦如我們今日見到的樣子。
歷史上記載了不少發生在琴斯托霍瓦黑聖母的奇蹟。的確,聖母曾多次保護了這個並非強悍的民族。1655年,當瑞士軍隊侵略琴斯托霍瓦時,波蘭戰士們跪伏在聖像前為祖國的解放慷慨激昂地祈禱,在寡不敵眾的情況下,藉著聖母瑪利亞的助佑,敵兵節節敗退,倉惶而逃。為了表達全體波蘭人民對天上慈母的謝恩,國王若望加斯米爾John Casimir於1656年5月3日宣布琴斯托霍瓦聖母為「波蘭之母皇」。有下列文字記載:「我,加斯米爾,波蘭國王,奉聖母瑪利亞為波蘭之后及主保,我把我的人民和軍隊都託付在你手中。」
1920年,蘇聯紅軍聚集在維斯瓦河Vistula River岸邊準備進攻華沙,百姓和戰士們虔誠地祈求童貞榮福瑪利亞的援助,那天正值痛苦聖母瞻禮之日(9月15日),聖母突然出現在華沙天空的彩雲之巔,眾多人目睹了這一奇蹟。俄國人在此地的一系列戰役均慘遭擊敗,後人稱之為「維斯瓦河的奇蹟」。
在納粹統治期間,希特勒禁止教友們到琴斯托霍瓦朝聖,但朝聖仍在秘密地進行,從未間斷。1945年,在波蘭解放之際,五十萬信友來琴斯托霍瓦朝聖,有人竟遠航而來,向聖母表達他們的喜悅及對聖母感恩。1946年9月8日,150萬人民聚集在琴斯托霍瓦歡慶祖國的獨立,並再次將整個國家奉獻於聖母聖心。
宗徒大事錄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升天後,聖母和門徒們聚在一起祈禱。從此以後,她就一直跟他們在一起。教父奧利振說過:「基督徒這個頭銜,使我們成了瑪利亞的兒子,因為我們是她兒子的弟兄。」瑪利亞是天主子民的母親,也是波蘭教會的母親。解放後的波蘭同樣經歷了大小教難,不少主教、神父、修士、修女被關入監獄,黑聖母也同樣遭到監禁,但教友們心中的「聖母抱耶穌」是鎖不住的!在黑暗中他們沒有失望,信德反而愈加堅強。沒有了聖像,教友們將那空鏡框的四周紮上鮮花並抬著它到各教區,舉行敬禮聖母的遊行活動: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歡歌起舞,向「聖像」拋灑花瓣;團體誦念玫瑰經,高唱讚美詩等等。他們敬禮的不是聖像本身,而是真正臨在於波蘭人民中間的天堂母親。冷戰期間,琴斯托霍瓦成為人民爭取民主和宗教合法權益的中心。經過70年的教難,波蘭終於獲得了信仰自由,這勝利是天主救恩工程的一部分,同時也離不開黑聖母的助佑。
琴斯托霍瓦的黑聖母顯了無數聖跡,治癒了許多身患各種疾病的人,也治癒那些心靈破碎的人。在聖殿的兩面牆上,掛滿了朝聖者得到恩典後獻給聖母的形狀好像心的感恩牌、念珠等等。也有不少腿腳殘疾者來此求恩且獲得痊癒,他們將自己的拐杖留下來作見證(如圖所示)。所有這一切,負責該教堂的保祿會士們均有記載。
多少個世紀過去了,聖母像由於外在的暴露,拍照,蠟燭燻烤顏色變黑,成了著名的「波蘭黑聖母」。
4. 教會官方的認可
1717年,教宗克萊孟十一世代表教會官方正式認可琴斯托霍瓦的黑聖母,並為聖母像舉行加冕儀式,但冠冕於1909年被盜,取而代之的是保祿十世獻給聖母的純金和寶石鑲嵌的皇冠。1925年比約十一世教宗選定5月3日為琴斯托霍瓦聖母瞻禮。
從小失去母親的先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身為波蘭人,他一生虔誠敬禮聖母,被美譽為聖母的愛兒,他對自己祖國的黑聖母更是情有獨鍾,倍加愛慕。他於1979年、1983、1991和1997年先後四次回到祖國朝聖。1991年,他在琴斯托霍瓦隆重舉行了第六界世界青年節,三十五萬青年人出席了這一盛會。
“短”
本文翻譯自 *俄羅斯* 的
一首小詩~ “短”
在你看完後不禁自問
得到了 什麼啟示?
*一天很短*
短得來不及擁抱清晨,
就已經 手握黃昏!
*一年很短*
短得來不及細品初春殷紅竇綠,
就要打點 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
短得來不及享用美好年華,
就已經 身處遲暮!
● 20歲以後
『異鄉』與『家鄉』是一樣
(去到哪,都能適應)
● 30歲以後
『晚上』與『白天』是一樣
(幾天沒睡,無所謂)
● 40歲以後
『學歷高』與『學歷低』是一樣。
(學歷低的,反而賺錢賺得多)
● 50歲以後
『美』與『醜』是一樣。
(再美皺紋、黑斑、老態都出現了)
● 60歲以後
『官大』跟『官小』是一樣
(退休在家,無官職階級都一樣)
● 70歲以後
『房子大』跟『房子小』是一樣。
(關節退化走不動所需空間只一點)
● 80歲以後
『錢多』跟『錢少』是一樣
(再花⋯也花不了多少錢)
● 90歲以後
『男人』跟『女人』是一樣
(因為已經沒有人還能做那檔事)
● 100歲以後
『躺著』跟『起來』是一樣
(即使能起來,也不知要做什麼)
你;我;的一生就是如此差異不大。
看開;看懂;看透;人生不過是爾爾。
因此;請千萬珍惜您已擁有的,
並找回您所失去的!
『領悟』
這篇文章真的寫得很好,
把人生描寫得既真實、又露骨。
當你 *人生* 走到即將盡頭的時候,
回頭一看,會讓你感到⋯*人生*
確實就是如此。
“不必驕傲、不必羨慕、不必傷心”
因為 *人生* 本來就是這樣。
“人生”總是經過得太快領悟得太晚,
所以我們要學會了⋯“珍惜”
“珍惜”人生路上的親情、友情、
同事情、同學情、朋友情與戰友情。
因為一旦擦身而過,也許永不邂逅!
三個時刻
普世教會於2021年7月25日慶祝首屆「世界祖父母和年長者日」。
教宗的講道反思當天常年期第17主日的福音內容(若六1-15),福音講述了耶穌用兩個餅和五條魚餵飽五千餘人的增餅奇跡。教宗反思了福音中的「三個時刻」:
一、耶穌看到飢餓的人群;
二、耶穌分餅;
三、耶穌請眾人把剩下的碎塊收集起來。
他說的三個時刻可以總結為三個動詞:「看、分享和保存」。
教宗解釋道:「增餅的奇跡始於耶穌的凝視,他關注每個人並了解每一個人的需要。」教宗說:「我們的祖父母也以同樣的方式看我們,他們的愛幫助我們成長,反過來,我們也蒙召去分享我們的愛和關懷。讓我們抬起眼睛看他們,就像耶穌看我們一樣。」
接著,教宗指出:「耶穌用一個年輕人分享的餅和魚餵飽了人們。奇跡的核心是我們看到一個年輕人,他願意與人分享他所擁有的。」教宗強調說:「今天,在青年人與老年人之間需要一個新盟約,我們需要分享生命的財富、一起夢想、克服代際之間的衝突、並且共同為將來作準備。如果沒有這種『盟約式的生命分享』我們就有因飢餓而死的危險。」
教宗說:「青年人作為未來的先知,珍藏著他們自己的歷史。年長者繼續夢想並與年輕人分享他們的經驗。青年人和年長者是傳統的珍寶和聖神的清新(新穎)。」
教宗在反思奇跡發生後耶穌指示收集剩下的碎塊時說,「這揭示了天主的心掛念的是不要丟失任何東西,甚至連一塊碎片也不要丟失。尤其是那些永遠不能丟棄的人。我們需要讓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世界聽到這先知性的召喚:聚合、悉心保存和保護。」教宗強調:「保護我們祖父母的重要性,就像他們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保護我們一樣。讓我們保護他們,這樣他們生命和夢想就不會丟失。」
教宗在講道結束時說:「祖父母和年長者是滋養我們生命的食糧,讓我們不要忘記他們,讓我們與他們立定盟約,好能“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能夠在分享的餐桌上獲得滿足,並得到天主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