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圣母访亲

圣母访亲节(The Visitation of the Blessed Mary)

圣母领报的时候,嘉俾厄尔天神告诉圣母,她的表姐依撒伯尔已怀孕六个月。圣母玛利亚闻讯,亲往依撒伯尔家,向她道贺。(路1:39-56)

根据路加福音的记述:「那时候,玛利亚动身往山区,到犹太的一座城去。她进了匝加利亚家里,问候依撒伯尔。……」这段事迹给我们很宝贵的教训:玛利亚虽已贵为天主之母,不惜降尊就卑,向一个凡人致贺。

圣母长途跋涉,由加里肋亚的纳匝肋,往犹太省南部山区。她到了匝加利亚家里,向依撒伯尔问候。依撒伯尔一听到圣母问候的话,充满圣神,高声大呼说:「在女人中妳该受赞扬!妳胎中的孩子,也该受赞扬……」圣若翰在母胎中也欢跃起来。亚巴郎和古先知千百年来引颈翘足所企盼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无怪圣若翰这样高兴雀跃。就在那时候,圣子耶稣赦免了若翰的原罪。若翰的灵魂充满了天主的宠爱,蒙受圣化。

依撒伯尔充满了圣神,认识天主圣子降生的奥迹在圣母身上实现,就祝贺圣母道:「妳在妇女中该受赞扬。妳胎中的孩子,同受赞扬。我有何德而烦吾主的母亲前来看我呢?」依撒伯尔的孩子圣若翰是一位最伟大的先知。圣母胎中的孩子是天主第二位圣子,人而天主的救主耶稣。

依撒伯尔称圣母为「吾主的母亲」,也就是说「天主的母亲」。圣母听到依撒伯尔的赞语,用最美丽的歌词,赞颂天主:「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悦于我的救主天主、因为祂垂顾了……」这首歌就是有名的「我灵赞颂我主」歌。圣教会天天在晚祷里同圣母一起颂扬上主,我们的天主。

圣母探视圣妇依撒伯尔的事迹,圣教会于将临期内、四旬斋期瞻礼六,已有纪念。十三世纪,方济各会士特设瞻礼,纪念此盛事。一三八九年,教宗乌尔巴六世,颁诏命令普世教会庆祝这个瞻礼。

圣母诸宠中保及中华圣母节(Our Lady of all Graces and Queen of China)

天主赏赐给我们的任何圣宠,都愿意经过圣母的手。历来的圣师们,都有这样的主张。因此圣教会很早就立了「圣母为诸宠中保」的瞻礼,以庆贺她这个特恩。可是在我们中国,庆祝今天的瞻礼,除「诸宠中保」的荣衔以外,复加列「中华圣母」的名号,因为我国各区的主教,感到要使我国同胞早日归化于基督,非靠诸宠中保的圣母不可,所以在首届全国主教会议中,一致决议把我国奉献给圣母玛利亚,但当时尚未立定「中国之后」的瞻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教宗庇护十二世,接纳我国主教的申请,钦定「中国之后」的大瞻礼。

梵二以前的弥撒经书中,仍有廿一个区性的圣母庆节,因这些庆节的庆祝合乎礼仪精神,地方教会仍可予以保留。在我国,原在五月三十一日庆祝「圣母诸宠中保及中国之后」。我国于一九二四年在上海举行第一届全国主教会议时,曾把我国奉献给圣母。一九四一年教宗驻华代表蔡宁总主教采纳全国主教提议,请求教宗比约十二世允许我国举行「中国之后节」。教宗于同年二月八日特予核准,在每年五月三十一日庆祝「圣母诸宠中保及中国之后」。梵二大公会议后,教会年历改革,五月三十一日定为「圣母访亲节」(庆日),一九七三年教廷圣礼部批准「中华圣母节」(庆日),改在母亲节前一天举行,亦即五月第二主日前的星期六。

本日弥撒经文,读经特由圣母通用读经部分选读较为合适的。其他「集祷经」,「献礼经」,「领圣体后经」等均为特别编写的。本日弥撒经文所强调的不是圣母的元后职,因为八月廿二日特别庆祝「圣母元后」。本日礼仪所强调的是圣母的母性,她是主之母、基督之母、教会之母、人类之母、中华之母。也是我们每个信友的母亲,比世界上所有其他的母亲更尊贵、更伟大,更值得我们敬爱,将她的庆节与母亲节连在一起,目的是要我们更容易体验到圣母的伟大。

在教会年历中,圣人庆节中,圣母的庆节是最多的。此外,教会中对圣母的所谓「民间热心敬礼」更是多彩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