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在十五年前,朋友丈夫遽逝之后,每次当朋友关心他们母子的生活,她都笑笑的说:「还好!我老公留下一卷名画,值不少钱,真急了,大不了卖掉。」

她的儿子也知道,如果考不上公立大学,虽然私立大学的学费不低,但也自信满满,不担忧的说:「还好!我爸留下一卷好画,大不了卖了。」

有一天,她果然抱着一个匣子来找我,一边打开盖子,一边说:「不得已,得卖了,您看看值多少?」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个手卷,题签上写着〈韩干照夜白〉,我一怔,沉吟道:「韩干照夜白?韩干是唐代画马的名家。」

「是啊!所以我丈夫说是国宝级的。」
我没吭气,慢慢打开手卷,没看两呎,已经确定:假的!且不说画笔不精,连伪刻的印章都拙陋。
只是我不知该怎么说。
偏偏她还喜孜孜地指著画:「乾隆皇帝也收藏过耶!」
我犹豫再三,还是心一横说:「抱歉!我得告诉您实话,这是假的!」
她的脸一下子苍白了,扶著桌子,往下坐,没坐上椅子,滑到了地上。

我赶紧过去扶,她却把手一挥,蒙着脸。看不见她的表情,看到的是一片花白的头发。
「您确定?」她低着头问。「确定!而且这是仿的,原件藏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她没再说,站起身,以很快的速度收好那卷画,临走,用硬硬的声音说:「求求您!可别让我儿子知道,他要是问,就说是真的。」

后来有一次遇上她母子,谈到留学,那大男生又自信满满地说:「我们不怕!我们有爸爸留下的无价之宝。」我立刻心一揪。
今年二月,我去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才走进明轩,就看见一位男士正贴著橱窗看那幅著名的手卷。
画中是骠壮硕骏、鬃毛直立、昂首扬蹄,想要挣脱缰索的白马。旁边有南唐李后主书「韩干画照夜白」。

男士见我靠近,微微让位,抬头,挺面熟,不是…
「我妈去年过世了,也是心脏病,走得突然。」已经在大学教书的男士有点腼腆:「我特别从芝加哥过来,看这幅画。」
「你们家…」
「我爸也留给我们一幅,假的,因为高中美术课本上印了这张画,我早就知道真迹在这儿。
所幸我妈不知道,她一直认为是真的。」他笑笑:「也多亏那张假画,我怕我妈拿去卖,知道是假的之后,一下子崩溃,所以我拚命用功,一路要拿奖学金。」
「那张画…」
「我带来美国了,常看,觉得它比这幅真的还真,真是一匹仰首长嘶的照夜白。」
走出博物馆,我站在门口好几分钟,心想是不是该回去,告诉他,其实他妈妈早知道画是假的。

只是又想起答应过他母亲…
眼前突然飘起密密的小雨。
一件物品的重要性除了自身的价值之外,人所赋予它的情感更胜于它的价值。

一六九 限 度

大师欢迎科技的进步,但也深知其局限性。

当一位工业家问他从事什么职业时,他回答说:“我从事的是人类产业。”

“那是什么行业?”工业家问道。

“以你为例,”大师说,“你的努力创造更好的物品;我的则是培养更好的人。”

后来他对弟子们说:“生活的目标是人的开花。如今,人们似乎更关注物品的完美。”

PRECEDENCE

The Master welcomed the advances of technology but was keenly aware of its
limitations.

When an industrialist asked him what his occupation was, he replied, “I’m in the
people industry.”

“And what, pray, would that be?” said the industrialist.

“Take yourself,” said the Master. “Your efforts produce better things; mine better
people.”

To his disciples he later said. “The aim of life is the flowering of persons. Nowadays
people seem concerned mostly with the perfection of things.”

20241225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圣诞快乐!
那让我们惊讶和感动的奥祕再次在夜间出现了:天主之子耶稣由圣母玛利亚诞生了!祂裹着襁褓,躺在马槽,天使高声赞颂:「天主受光荣,世人享平安」(参阅:路二6~14)。发现祂的白冷牧人也心中充满喜悦!
是的,这是在两千多年前发生的事,因同一位圣神的工作得以更新。圣神是爱与生命之神,祂使玛利亚受孕,并从她的肉体中孕育出耶稣。在我们这时代的磨难中,赋予救恩的永恒圣言再次道成肉身,对每位男女、对全世界说:「我爱你,我宽恕你,回到我身边,我的心门已打开了!」
弟兄姊妹们,天主的心门永远敞开,让我们回到天主的身边吧!让我们回归那颗爱我们的心、宽恕我们的心吧!让我们接受祂的宽恕,让我们与祂和好吧!
这就是我昨晚在圣伯多禄大殿开启禧年圣门的意义:圣门代表耶稣,代表向所有人敞开的救赎之门。耶稣是慈悲的天父在世界和历史中打开的门,好让我们都能回到祂身边。我们都像迷途的羔羊,需要一位牧人和一扇门才能回到天父的家。耶稣就是牧者,耶稣就是门。
弟兄姊妹们,不要害怕!圣门已开了,大开着!来!让我们与天主和好,我们才能与自己和好,才能彼此和好,甚至与我们的敌人和好。是的,天主的仁慈无所不能,它能解开每一个结,打破每一道使人分裂的围墙,消除仇恨和复仇的念头。来!耶稣就是和平之门。
我们常常只是在门槛前停下脚步;我们没有勇气越过它,因为它要我们自我检讨。要进入那扇门,就需要往前走一步、是需要有所牺牲的,将争执和分歧置之脑后,为要投入圣婴──和平之王张开的双臂里。今年圣诞节,在禧年的开始,我邀请每一个人、每个国家民族,勇敢地越过门槛,成为怀着希望的朝圣者,化干戈为玉帛,克服分裂!
愿枪炮声在饱受折磨的乌克兰得以消弭!让我们勇敢地打开谈判之门,进行对话和相遇,为能达到正义与永久的和平。
愿在中东的枪炮声平息!我的目光注视著在白冷的摇篮,便想到了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团体,特别是在加萨地带的基督徒团体,那里的人道危机极为严峻。愿战火停止、人质得到释放、饱受饥饿和战争之苦的人民得到救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也与黎巴嫩的基督徒团体,特别是在南部的基督徒团体,以及在叙利亚的基督徒团体保持紧密联系,愿对话与和平的大门在整个冲突地区打开。我在这里也想起利比亚的人民,鼓励他们寻求能够实现使国家与人民和解的辨法。
愿救主的诞生,带来希望给刚果民主共和国因猴痘疫情而死亡的数千名儿童的家庭,带来希望给该国东部,以及布吉纳法索、马利、尼日和莫三比克人民。打击他们由武装冲突及恐怖主义所引起的人道危机,加上气候变迁破坏性的影响,使恶化的局势更为严重,造成数百万人丧生和流离失所。我也想到非洲之角许多国家的人民,我为他们祈求和平、和谐与友爱。愿天主──至高者──圣子支持国际团体致力于为苏丹人民提供人道援助,并开启新的谈判,促使早日达成停火。
愿圣诞节的喜讯带给缅甸人民慰藉──由于持续的武装冲突,他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被迫逃离家园。
愿耶稣圣婴启发美洲大陆的政治当局和所有善心人士,尽快在真理和正义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能促进在海地、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尼加拉瓜的社会和谐,特别是在这禧年,重新发现每个人的尊严,以克服政治分歧和建立共同利益。
愿禧年成为打破一切围墙的机会──意识形态的围墙,常常充斥着政治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围墙,例如使赛普勒斯岛的分裂维持了50年,腐蚀该国人们和社会的结构。我希望我们能够达成共同的解决方案,使分裂终止,同时充分尊重赛普勒斯所有团体成员的权利和尊严。
耶稣是降生成人的天主的永恒圣言,祂是一扇敞开的大门,邀请我们越过这扇大门,重新发现我们存在的意义和每个生命的神圣性,恢复人类大家庭的创始价值。耶稣在门口正等待着我们。祂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最脆弱的人:祂等待着孩子们──所有饱受战争和饥饿之苦的孩子;祂等待老年人,往往是被迫生活在孤独和被遗弃的环境中;祂等待那些失去家园或离乡背井、试图找到安全栖身之地的人;祂等待那些失业或找不到工作的人;祂等待着那些囚犯,无论如何,他们毕竟是天主的子女;祂等待那些因信仰而遭受迫害的人。
在这天的庆日里,让我们不要忘记向那默默的一群、忠实地致力行善的人们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想到那些作父母的、教育工作者和作老师的,他们对培养未来的一代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想到医护人员、执法人员、从事慈善工作的人,特别是世界各地的传教士,他们带给许多陷入困境的人光明和安慰。我们要对他们所有人说一声:「谢谢!」
弟兄姊妹们,愿禧年成为宽免债务的时机,特别是宽免那些最贫穷国家的债务。我们每一个人都蒙受召唤去宽恕我们所受到的冒犯,因为在寒冷和黑暗的夜晚诞生的天主子宽恕了我们所有的罪。祂前来是要治愈我们并宽恕我们。作为怀着希望的朝圣者,让我们出去迎接祂!让我们向祂敞开心扉,正如祂向我们敞开心扉一样。
祝大家有一个平安、宁静的圣诞节。
教宗方济各
发自梵蒂冈,20241225

当我到非洲去旅行以前,很多人介绍我去一个小镇。这个小镇的原名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大多数人就叫这个小镇K. S.,也没有人了解为何它有这个绰号。这个小镇的确与众不同,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郊外有很好的灌溉系统,也有相当多的树木,据说,这是非洲树木最密的地方,而这些树都是近年来种的。灌溉系统当然不是新的,但是维护得很好,所以当地的人可以不愁缺水,农作物因此也可以生长得不错。
我到了这个小镇以后,发现好多地方都以K. S.命名,很多饭店叫作K. S.,当然为了区别起见,也会加一些字在前面,有一家饭店叫作East K. S.,我猜想大概还有West K. S.,我在街上闲逛了一阵,看到了一家咖啡馆,就叫作K. S. Cafe,里面布置得很好看,也有冷气,我就进去坐坐。
老板是个中年人,很和气,会讲英文,他问我从哪里来的,我说我是从台湾来的。他一听到台湾,神情立刻一变,一再地向我问台湾的情况,从他的谈话中,他是完完全全的台湾迷。我在非洲旅行,过去从未碰到任何人对台湾如此有兴趣,大多数人根本搞不清楚台湾在哪里,他对台湾如此有兴趣,当然也使我非常高兴,颇有受 宠若惊之感。我发现这位老板话很多,就乘机问他为什么这个地方到处都有K. S.的字样,老板这下就更加兴奋了,以下是他所说的故事。
很多年前,有一个来自台湾的年轻人到这个小镇做义工,这位年轻人是工学院学生,他在这里有一年之久,一年之内,他教会了很多学生如何使用机械,这些机械都是他设法从台湾运来的,当地的高中接受了这些机械,也使他们的教育水准大为提高。
虽然这位年轻人力求生活得和当地人一样,大家仍然知道他是当地最富有的人,他有电脑,有手机、电子照相机,他也捐了好多视听器材给学校,这些器材都是当地学校买不起的。
那所高中的校长有点担心他会被抢,就叫他住进学校里去,在那里,他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吃饭,而且晚上还教他们一些技术。可是,有一天,有歹徒进入了他住的地方,除了将他的那些相机等等洗劫一空以外,还杀害了他。
这位年轻人的死亡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被发现,警察来了,也查不出所以然,可是,对这个小镇的居民来说,可说是悲伤之至。因为他们没有想到抢匪居然会杀害如此善良的人。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外来的人所干的事,但是小镇居民蒙受莫大的损失,他们失去了一位好的老师,也失去了那些有价值的机器。谁会保养这些机器 呢?如果机器老旧了,谁会再给他们新机器呢?
小镇居民以最快的速度告诉了年轻人在台湾的家属,令他们出乎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家属似乎早有预感,虽然非常难过,但他的父母表现得很镇静,并且立刻赶来参加年轻人的安葬。
小镇居民当然都参加了年轻人的安葬仪式。年轻人是天主教徒,这个国家是天主教国家,所以可以在教堂里举行安葬弥撒,但是,这次弥撒却是中文的,连圣歌也是中文的。主礼的神父一开始就解释天主教强调宽恕,年轻人是天主教徒,当然一定会原谅杀害他的人。在弥撒结束的时候,年轻人的爸爸向大家讲话,他说他的儿子 在一个多月以前有一点奇怪的感觉,他认为极有可能会有人要来抢他的财物,而且他也极有可能丧失生命,所以他写了一封信给他的父母,请他们心里有所准备,万一他在非洲去世,他们一定要原谅杀害他的人,他们如果不是如此的贫困,绝对不会沦为盗匪的。
那位年轻人除了要求他的父母心中不要有仇恨以外,还要求他的父母做一件事,他认为非洲最缺乏的基础建设是灌溉系统,他知道他在台湾的父母很有钱,希望他的父亲能够出一笔钱来替这个小镇建造一个灌溉系统。他跟小镇的官员谈过,他们知道灌溉系统的重要性,但是一直苦于没有经费,他也希望他的父亲替小镇种植一片 防风林,以防止小镇的沙漠化。
年轻人的爸爸在葬礼结束以后的致词中,承诺一定会完成儿子的遗愿。
而最令大家吃惊的是:这位父亲展示了一幅中国的字画,上面写了两个中国字,小镇的居民完全看不懂。他解释了这两个字是「宽恕」,他要将这一幅字送给儿子服务的学校。
校长接受了这幅字,以后也就一直挂在校长室里面,但是大家不会念这两个字,也知道念来念去总不对,后来,有一位老师说,我们就用K. S.来念这两个字吧。从此,这所高中改名为K. S.高中,这所高中所在的街道也改名为K. S.街,小镇唯一的诊所改名为K. S.诊所,可想而知的是,有些饭馆和咖啡馆也改名为K. S.饭店、K. S.咖啡馆。
为什么小镇居民对K. S.这两个字感觉如此之好?不仅是因为年轻人的父亲没有对他们口出任何怨言,还真的派人来探测地理环境,小镇因此有一个又长又宽的树林保护他们,小镇居民从来没有看过如此美的树林;灌溉系统完成以后,不停的有来自台湾的农业专家教他们种植适合的农作物,小镇居民的生活改善了许多。
我一下子就找到了K. S.高中,我不好意思冒冒失失地进入校长室,所以没有看到「宽恕」这两个字,可是我找到了年轻人的墓。墓地是一片青草,只有一块铜牌,上面刻着K. S.两个字,没有死者名字,也没有死者的出生和去世的年月日,据说,这是年轻人父母的愿望,他们希望大家永远记得的是他们的儿子有宽恕的美德,他们又知道小镇居民已经将K. S.等同于宽恕,所以墓碑上只有K. S.两个字。小镇居民并
不知道年轻人何时出生,但是都记得他是哪一天去世的,每年的那一天,总有人会在这个青草地上放满了花。
青草地旁种了一棵柳树,我注意到柳树下有一个盒子,盒子上有一个按钮,按钮旁的说明显示我若按下按钮,可以听到好听的音乐。我当然立刻按了一下,令我吃惊的是从四个扬声器中,出来了我们中国的圣母颂,江文也的〈圣母经歌〉,「万福玛利亚,满被圣宠者,主与尔偕焉……」,全世界都有圣母颂,大家都知道古诺的〈圣母颂〉,可是我们中国天主教徒喜欢唱的仍是我们自己人写的中文圣母颂,我们的中文圣母颂叫作〈圣母经歌〉,几乎没有一个中国的天主教徒不喜欢这首歌。 但是我现在听到的歌,虽然是中文的,一听却就知道,这是外国小孩子努力地用中文唱出来的。他们不可能完全懂这些中文字的意义,他们知道来自台湾的年轻人喜欢听这首歌,所以那所高中的学生就拼了命用拼音的方法唱了这首中文歌,他们一定想告诉年轻人,他将永远活在他们的心中。
而我呢?在我听到中文的〈圣母经歌〉以后,我忽然有了浓厚的乡愁,我想立刻回到我的家乡,不仅因为我可以大声地用中文唱我喜爱的圣歌,而且我现在更加感觉到自己国家的可爱,因为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懂得宽恕的社会。
在飞机上,我看到好几起自杀炸弹攻击的新闻,在伊拉克,一次爆炸炸掉了六十几位无辜的老百姓。有自杀性攻击,显示世界上存有巨大的仇恨,要消灭这些恐怖分子,提倡宽恕是唯一的办法。
在飞机上,我睡着了,我梦到我坐的飞机是K. S.号,属于K. S.航空公司的,而且是向K. S.城市飞去。

2024、11、05
作者:李家同

父亲年纪大了,走路都要扶著墙。结果,他曾经触摸过的墙壁都变色了,他的指纹也印在了墙上。

我的妻子发现了这一点,经常抱怨墙壁看起来很脏。

有一天,父亲头疼,就在头上抹了一些油。因此、行走时墙壁上留下油渍。

我的妻子看到这一幕对我尖叫。我反过来对父亲大喊大叫,对他粗鲁地说话,要他走路时不要碰墙壁。

他看起来很受伤。我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但没有对他说什么。

父亲走路时不再扶著墙。然后有一天就跌倒了。

他卧床不起,不久就离开了我们。

我心中充满愧疚,永远无法忘记他的表情,也无法原谅自己。

一段时间后,我们想把房子粉刷一下。当油漆工来的时候,我的儿子很崇拜他的祖父,不允许油漆工清理父亲的指纹,也不让油漆工粉刷这些区域。

油漆工的画工非常好,很有创意。他们向孩子保证,他们不会去除墙壁上的指纹/手印,会在这些标记周围画一个美丽的图案并创建一个独特的设计。

油漆完工后,这个标记图案成为我们房子的一部分。每个参观我们家的人都欣赏我们独特的设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变老了。

现在我也需要墙壁的支撑才能行走。

有一天,走路的时候我突然想起 我对父亲说了「走路时不要碰墙壁」这句话,并尝试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行走。

儿子见状,立刻过来让我扶著墙走路,担心我不扶著会跌倒,我这才意识到是儿子扶着我。

我的大女儿也立刻上前,亲切地让我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我几乎开始无声地哭泣。如果我为父亲做同样的事情,肯定他会活得更久。

我的孙女带着我一起走,让我坐在沙发上。然后她拿出她的图画书给我看。

她的老师很欣赏她的画,也暸解图画的意义,给了她极高的评价。
他的草图是墙上的「父亲的手印」。

老师的评论——“希望每个孩子都以同样的方式爱长辈”。

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大哭,请求已不在人世的父亲的原谅。

我们也会随着时间而变老。让我们照顾我们的长辈,并教导我们的孩子同样的道理。

终有一天,你会明白,莎士比亚所说:「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心平能愈三千疾,心静可通万事理。心浮可染三千愁,心和可容万粒尘!
终有一天,你会明白,《皮囊》里的一句话:「真正给你撑腰的,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足够的经济基础,持续的情绪稳定,可控的生活节奏,和那个打不败的自己。」你自己才是最大的靠山!
终有一天,你会明白,林语堂大师所说的:「因为无能为力,所以顺其自然;因为心无所恃,所以随遇而安。」
上天给你什么,你就享受什么;上天拿走什么,你就接受什么;上天懒得理你,你也别去理他。
终有一天,你会明白,大自然的规律:人生的长度,长不过春夏秋冬;人生的宽度,宽不过南北西东;人生的高度,高不过蓝天白云;人生的无常,无非是悲欢离合!
人到了一定年龄,是往回收的过程。收到最后,三两知己,一杯暖茶,一首老歌,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薄情的世界𥚃深情的活着就好!
终有一天,你会明白,人和人之间的吸引力不是容颜,不是财富,也不是才华,而是传递给对方的温暖和踏实,以及那份充满希望的正能量。
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顾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浮生不过梦一场,所有能治愈你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你内心的那份释怀和通透!


作者:洪兰

皱纹只是告诉你,这里曾经有过笑容。

小时候写作文时常写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但是心中对光阴其实没有感 觉,尤其那时连「梭」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写上这句话,作文至少会有「乙」。

匆匆过了一甲子,现在知道它的意思了,但是却感觉这句话还不够真实,因为箭和梭 是看得见的实体,而光阴从指缝中流失却是无声无息,完全没有痕迹便不见了。

朋友传给我一个日本银发族川柳比赛的讯息(川柳相当于我们的打油诗),老人们以三行日文,写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例如:

成对的碗,
一个给了我,
一个给了猫;

医药太进步了,
活得比预计的长,
超出保险年限;

现在能够温暖迎接我的,只有坐便器了;

怀旧歌曲不会唱,
太新了;

刚刚太好吃了,但吃什么已经忘记了;

好不容易站了起来,
却忘记是要干什么,
又坐了回去;

所谓年迈,就是不断增加药片和逐渐衰退的记忆;

以前走路必须抬头挺胸,现在走路必须注意脚下;

现在人生已经不迷惘了,却一直迷路;

不敢再做身体检查,
每检查一次,
就多出一种病;

有糖尿病,
却没有甜蜜的生活;

曾经打骂过的孩子,
现在温柔牵着我的手;

照镜子时,
感觉看到了妈妈;

睡个懒觉起来,
发现家人在
确认我的脉搏;

以前反复确认还有没有感情,现在反复确认还有没有呼吸;

过去的心悸是
为了爱情,
现在的心悸是犯了病;

饭吃八分饱,
还有二分用来吃药。

这些诗句让人哈哈大笑之余,也不免反省一下,我们该如何来面对自己的老年?

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二者往者已矣,已成事实,只有老友是来者犹可追。

其实,一个人生活也不一定要孤独,成对的碗,一个给了我,另一个可以送给好友啊!要有朋友,自己要先成为别人的朋友。

一起长大的朋友很宝贵。

人要不断的问自己:
「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谁会真正想念我?」
只要有一个人怀念你,你就没有白活。

但是友情需要培养,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我刚去美国留学时,吃不起学校的餐厅,一个三明治 1.5 美元,一个汉堡 1.99 美元,同学说很便宜,但对新台币 42 元换 1 元美金的我来说,还是很贵,我通常是吃花生酱三明治,花生便宜又有蛋白质,营养够。

后来我发现不行,因为有些消息没有跟同学在一起就不知道,例如老师的出题偏好、怎样可以抢到仪器来用等等,所以只好一周二天跟同学一起去吃饭。

一学期下来,交到几个好朋友后,我就约他们来我实验室吃饭,我做蛋寿司请他们(做不起鱼寿司),久了大家就自己带三明治来我实验室吃,我就听到了小道消息,也省下了饭钱。

因此要交朋友,
先要付出。

早上早一点起床煮饭,拌点醋和糖做成寿司并不辛苦,获得的友谊却是长长久久。

多年后,我去美国开神经学年会,碰到一个同学(现在是名教授了),他说,他第一次吃到寿司是在我研究室,后来去纽约教书,虽然常去日本店吃寿司,却觉得没有在我实验室吃的好吃,我告诉他,因为少了一味,叫做友情,他听了哈哈大笑。

年轻的人纯真,没有势利眼,所以友情持久。

但是只要真心待人,老了也是一样。

若是老本允许,一月一次跟朋友上馆子联络感情,若是荷包不允许,也可以请朋友来家包饺子。

以前做留学生时,大家轮流去各家包饺子,饭后一杯清茶,天南地北,聊到不知东方之既白,贫穷之交,友情更长久。

年轻时纯真没有势利眼,所以友情能持久。

人只要健康,不必怕活得超越保险年限。

走路倒是必须看脚下,因为老人摔不得,一坐上轮椅,健康就走下坡了。

至于照镜子看到自己变老,要记得马克吐温说的:「皱纹只是告诉你,这里曾经有过笑容。」心态一转变,人生就转变了。

吃饭本来就是吃八分饱,另外二分不如留下来吃甜点,一点甜的滋味让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饭吃起来也似山珍海味!

三行诗很有趣,哈哈一笑,青春不老。

只要尽力帮助别人,让别人怀念你,你的人生就值得了。

*内容摘自《什么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一书。

端副主教 解释

圣座教义部于12月18日发表经由教宗批准的《恳求的信赖》声明,表示同性伴侣将能得到司铎的祝福。这份声明强调了对「人」祝福,而不是对「关系」或「行为」进行祝福。这份文件同时重申了婚姻由一男一女结合的教义不变。

身为赋有分施基督慈爱及恩宠的圣职,一位神父不应让人与天主的大爱隔绝。无论他与什么伴侣在一起,只要他意识到自己的需要,渴望来自天主的祝福,勇敢地向神父恳求降福,这份虔敬无疑是为天主所悦纳的,神父就应将祂对我们的无条件大爱分施给他,让天主的光照与慈爱属于所有的人。

当有同性伴侣在适当的场合及情况下向神父请求祝福时,请神父为了人灵的益处,为他们祈求平安、健康、对话及互相帮助。也求天主光照,使他们能承行祂的旨意,达到最终的皈依。

请神父们及信友们注意教宗四个原则:
1.「婚姻仍然是一男一女的结合」
2.「同性结合仍然违背天主旨意」
3.「祝福非正常伴侣的目的乃是希望其皈依」
4,「关爱罪人但曾恨罪恶的教义仍然未变」

因此,第三章(31-41号)开启了这些祝福的可能性,这是对那些请求祝福的人的一个举动,他们“认识到自己贫乏和需要帮助、不要求自己状况合法化,而是恳求在他们的生命和关系中一切真正美好和人性上有价值的东西,都因圣神的临在而得到增加、恢复和提升”(31号)。这种祝福不是标准化的,而是托付于“特殊情况下实施的分辨能力"(37号)。

此外,为了避免“任何形式的混淆和恶表”,当请求祝福的是非正常伴侣或同性伴侣时,“绝不可与民事结合的仪式同时进行,也不能与之有关联。甚至不能涉及与婚姻相称的服装、举动或话语”(39号)。这种祝福“能在其它场合发生,如到朝圣地参观、与司铎会晤、集体祈祷或在朝圣活动中”(40号)。

神父有条件祝福同性伴侣

梵蒂冈教义办公室18日宣布,教宗方济各,做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裁示,这份文件,批准神父可以为同性恋伴侣送上祝福,不过条件是,不能成为常规教会仪式或礼仪的一部分,也不能是婚礼或民事结合的仪式。

祝福非正常伴侣的地点不会是在教堂的公开仪式。

二一八 绝 望

「明心见性能造就出何等人物?」

大师说:

「以天下为任,却不阿党相附。

随遇而安,一无固定行止。

物来则取,

人去不留。

已逝者,不咎不悔,

未来者,不忧不惧。

招之即来,

挥之即去。

劲若海上飙风,

弱如风中飘絮,

柔若水边浮苇;

又如一樽终日辗转不语的磨石。

平等爱物,

一如天覆地载,毫无私曲。

这些都是明心见性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弟子听了不禁哭道:「这种指导只适用于死人,怎么可能用在我们活人身上!」便断然离去,义无反顾。

REJECTION

“What kind of a person does Enlightenment produce?”

Said the Master:

“To be public-spirited and belong to no party,
to move without being bound to any given course,
to take things as they come,
have no remorse for the past,
no anxiety for the future.

to move when pushed,

to come when dragged.

to be like a mighty gale.

like a feather in the wind,

like weeds floating on a river.

like a mill-stone meekly grinding,

to love all creation equally

as heaven and earth are equal to all

— such is the product of Enlightenment.”

On hearing these words one of the younger disciples cried, “This sort of teaching is
not for the living but for the dead,” and walked away, never to return.

二一七 人 性

大师愿意宣讲有关「世界末日」的消息,日传千里,远近皆知。于是羣众蜂拥而至,坐在寺前广场上聆听。

大师上座不到一分钟即圆满结束。他所说的只是:

「那即将毁灭人类的事情是:
不顾天理的政治,
不具仁爱的进步,
无须辛劳的财富,
不甘寂寞的求知,
不能超然无畏的宗教,
没有灵明觉性的膜拜。」

HUMANITY

Much advance publicity was made for the address the Master would deliver on The
Destruction of the World and a large crowd gathered at the monastery grounds to hear
him.

The address was over in less than a minute. All he said was:

“These things will destroy the human race: politics without principle, progress without
compassion, wealth without work, learning without silence, religion without fearlessness
and worship without awar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