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诺贝尔文学奖大师马奎斯在《百年孤寂》中说:「晚年不是被爱,而是要自渡,生命的后半程,你要成为自己的屋簷。」
人到晚年..自己要成为自己的屋簷.就是自己要能保护好自己。晚年是很难得到想像中的被爱的。老伴已老或已走了.儿女当然爱他的父母.但他们有家庭.有子女.要用工作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他们很难甚至几乎完全不可能全身心地爱你、关心你。因此..不能要求“被爱”..而要学会“自爱”..把自己打造成自己的屋簷.自己保护好自己。
保护好自己.最重要的是保护自己的身体。晚年..身体或多或少都有毛病.有大病去求医.若只是老年人常见的病痛.就适当的「钝感」一些.千万不要过度敏感.保持平和的好心态。《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
不要想太多太远..心存太多的期待与期盼.找到适合自己的喜爱之事.透过它学会与自己相处。事实告诉我们.《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走到最后谁都是孤单一人.除了自渡..没有人能真正帮助你》。《与其心存期待、恐惧衰老..不如学会与孤独、衰老共处》..真诚地接纳并视之为生命最后、最珍贵的一段光阴。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是在善待自己,你的灵魂才愿意留下来继续陪伴你。当然,我们毕竟老了,时刻提醒自己:注意脚下小心缓行;东西掉地上,蹲下来捡;上厕所不用力;穿鞋不弯腰;喝水慢,吃东西更慢;转腰、扭头、抬腿都要慢一些……所做这一切,就是努力让生活自理的时间尽量延长些。
就像马奎斯在《百年孤独》中所说,「深夜渴醒时,能自己起来倒杯水;那天疼痛加重时,能自己摸到药瓶;挂断电话后能记得孩子刚才讲了些什么……」 就可以了。
在寻常的日子里多做减法,让生活更简单,止语止心,不哭不闹,不言不语地微笑。
《与孤独、病痛签一份不失尊严的协议,学会与孤独和解,守护好自已的身心和不多的积蓄,这才是老年人最有价值的「屋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