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在人前承认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前也必承认他;但谁若在人前否认我,我在我天父前也必否认他。」我们注意到经文由前一句的「你们的天父」转换成为「我天上的父」,由此看出天主的照顾和人们承认耶稣基督有内在必然的关连:祂首先是耶稣天上的父,因此也是一切基督徒的天父。耶稣鼓励门徒们要公开而且坚定的在人前承认祂,谁反对耶稣就是和天主对立;相反地,对承认耶稣的人而言,天主也是他们的父亲,天主现在对他们特别的保护,日后更会赏给他们最终的圆满报酬。
ccreadbible.org
Month: June 2008
fate
key to success
Bala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all things. Do not neglect your mind, body, or spirit. Invest time and energy in all of them equally - it will be the best investment you ever make, not just for your life but for whatever is to follow.
Tanya Wheway
British Businesswoman, Health Spa Director and Author
权柄
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
张幼仪十五岁由兄长做主,风光地嫁给徐家的独子徐志摩,在别人眼中的浪漫才子,对她而言却是一个从不以正眼瞧她的冷酷丈夫,婚后,徐志摩长期在外求学,夫妻聚少离多,待长子出生之后,父母更允准他出洋留学。
分离两年,幼仪才得到二老的首肯前往英国与丈夫同住,到英国不久又有了身孕,徐志摩竟无情地要她自己去把孩子打掉,当时堕胎的危险性百倍于今日,何况在言语不通人生地不熟的异国,于是,幼仪作出第一次违背丈夫意思的决定,坚持要把孩子生下来,数天后,徐志摩用「小脚与西服」比喻俩人婚姻的不适合,(吊诡的是,幼仪既没有缠足,还受过三年现代教育)以此向她提出离婚之后然后就不见踪影。
丈夫不告而别,幼仪只好去巴黎投靠二哥待产,随后又跟着七弟至柏林生下了次子彼得,此时,徐志摩匆匆来到德国,不是为了看望新生儿而来,而是急于追求才貌皆美的林徽音,在数位朋友助阵下迫她签字离婚,成就「中国现代第一件离婚案」。
结束与徐志摩七年婚姻关系,与徐家的关系却从未间断,离婚后她在德国住了下来靠着徐家按月寄来的生活费,一面扶养彼得,一面在柏林裴斯塔齐学院,修读幼教、语文等课程。
彼得不幸在两岁时因病夭折,幼仪含悲料理了孩子的后事,继续她的学习,整理自己的心情作好归国回家的准备,去国五年之后,一个脱胎换骨全新的张幼仪回国了,先在东吴大学教授德文,而后她担任上海第一家妇女储蓄银行副总裁,又经营『云裳』服装公司,另外她也负责二哥创立的国家社会党会计事务,同时她独力教养儿子,后来,徐家二老与徐志摩再娶的陆小曼不合前来求助,她便将他们留下同住,最终还替他们办理后事。
甚至徐志摩空难后,陆小曼拒领遗体,是她派人带幼子赶去善后,当年徐志摩要求她「作徐家的媳妇不做徐志摩的太太」,她真的做到了。
三十年后,她找到另一位人生伴侣苏医生,征得儿子的同意再婚,有人奉张幼仪为现代新女性先驱,以事业上的表现而言她无疑是新女性,但 ~就婚姻来看她是再传统不过的女人。
「从兄」之意嫁给徐志摩
「从夫」之意与徐志摩离婚
「从子」之意再嫁苏医生
终其一生遵守「三从」美德 '
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后,两人并没有恶言相向,徐张两家也始终不曾交恶,徐家父母认幼仪为义女同住一屋,而张家兄弟崇拜徐志摩依旧,甚至还合资共创事业。
反观,现代男女一旦离婚,不但一双当事人反目,连同两方亲家变成仇家,动辄演出全武行闹上法院,不禁让人兴起「今者不如昔人」之叹。
唸徐志摩「再别康桥」时,老师或许会告诉我们徐的元配是个传统而无知的女人,至于她姓啥名谁,就会一概从略。
「爱眉小札」中徐 陆两 人的浪漫爱情让多少男女心向往之,林徽音的「诗心文采」更让众多青年倾倒。
「小脚与西服」问市,人们才恍然惊觉:「啊!原来那传统女人-张幼仪有姓也有名原来那无知女人有才也有学」
打破了长久以来深植人心:「平庸的前者远不如后二者的才情纵横」的刻板印象。
徐志摩、林徽音、陆小曼、早已相继去世,若问三个女人之中谁最爱徐志摩?
试想张幼仪当年若嫁的是…知她…惜她的凡夫,也许她就平顺庸碌过完一生。
然而她嫁的是…不懂她…不爱她的浪荡才子。
如果不是徐志摩的冷落轻视与激发,如果没有几年欧洲困顿的磨练,哪有后来坚强勇敢在事业上获得极大的成就的她?
一位能操数国语言的大学教授,一位重整滨临倒闭银行的银行家,又是一位服装界的女强人。
所以张幼仪该是最爱徐志摩的,只是这个「爱」字当中「感谢」之情占了绝大部分。
有人说:「一个在众人面前的天才,如果住你家隔壁,你会骂他疯子,如果和你一屋子生活,被逼疯的可能是你」。
然而,张幼仪非但不骂这位天才是疯子,也未被天才逼疯,她勇于走出天才背后的阴影,为自己打造另一个光环成为一位才女。
生命的意义并不在追求而在不求。知不足而求,不知足再求,到头常是一场空!
徐志摩的一生是风流真挚?还是龃龉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