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教宗说过这様的话:
「河不喝自己的水;
树木不吃自己的果实;
阳光不会照在自己身上;
花朵也不会为自己散发芬芳。
为他人而活,是大自然的法则。
我们生来要互相帮助,
不管多么困难⋯⋯
快乐时,生活本来就美好;
但当别人因你而快乐,这时,更好。
那么,我们都要记得,
叶子的每一种颜色变化,都是美丽的,
生活的种种改变,也都有它的意义,
两者皆需要用清晰的眼光看待。
因此,不要牢骚、埋怨,
而是记住痛苦是我们活着的轨迹,
问题会让我们变为更坚强,
祷告让我们不孤单!
如果能够懂得这些真理,
并且成就我们的心灵与意志,
生活会变得更有意义,
更加不同,也更有价值!  」

作词:钟梅音     作曲:黄友棣

 

若我不能遗忘 这纤小躯体又怎载得起如许沉重忧伤
人说爱情故事 值得终身想念
但是我啊 只想把它遗忘

隔岸的野火在烧 冷风里的树枝在摇
我终日踯躅堤上 又为追寻遗忘
但是你啊 却似天上的星光 终夜绕着我倘佯
终夜绕着我... 倘佯

谁能将浮云化作双翼 载我向遗忘的宫殿飞去
有时我恨这颗心 是活 是会跳跃 是会痛苦
但我又怕遗忘的宫殿唷 就连痛苦亦付阙如

迎接这痛苦吧 生命如像一瓢清水
我凝饮下这盏苦杯 啊... 但是

若我不能遗忘 这纤小躯体又怎载得起如许沉重忧伤
人说爱情故事 值得终身想念
我还是啊 只想把它遗忘
遗忘 遗忘...


“事实是,你所做的事情很重要。你今天做的事情很重要。你每天做的事情都很重要。成功的人只是做那些在做的时候似乎不起眼的事情,并且一次又一次地做,直到复利效应发挥作用。”

 

“The truth is, what you do matters. What you do today matters. What you do every day matters. Successful people just do the things that seem to make no difference in the act of doing them and they do them over and over and over until the compound effect kicks in.”
― Jeff Olson, The Slight Edge

20241225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圣诞快乐!
那让我们惊讶和感动的奥祕再次在夜间出现了:天主之子耶稣由圣母玛利亚诞生了!祂裹着襁褓,躺在马槽,天使高声赞颂:「天主受光荣,世人享平安」(参阅:路二6~14)。发现祂的白冷牧人也心中充满喜悦!
是的,这是在两千多年前发生的事,因同一位圣神的工作得以更新。圣神是爱与生命之神,祂使玛利亚受孕,并从她的肉体中孕育出耶稣。在我们这时代的磨难中,赋予救恩的永恒圣言再次道成肉身,对每位男女、对全世界说:「我爱你,我宽恕你,回到我身边,我的心门已打开了!」
弟兄姊妹们,天主的心门永远敞开,让我们回到天主的身边吧!让我们回归那颗爱我们的心、宽恕我们的心吧!让我们接受祂的宽恕,让我们与祂和好吧!
这就是我昨晚在圣伯多禄大殿开启禧年圣门的意义:圣门代表耶稣,代表向所有人敞开的救赎之门。耶稣是慈悲的天父在世界和历史中打开的门,好让我们都能回到祂身边。我们都像迷途的羔羊,需要一位牧人和一扇门才能回到天父的家。耶稣就是牧者,耶稣就是门。
弟兄姊妹们,不要害怕!圣门已开了,大开着!来!让我们与天主和好,我们才能与自己和好,才能彼此和好,甚至与我们的敌人和好。是的,天主的仁慈无所不能,它能解开每一个结,打破每一道使人分裂的围墙,消除仇恨和复仇的念头。来!耶稣就是和平之门。
我们常常只是在门槛前停下脚步;我们没有勇气越过它,因为它要我们自我检讨。要进入那扇门,就需要往前走一步、是需要有所牺牲的,将争执和分歧置之脑后,为要投入圣婴──和平之王张开的双臂里。今年圣诞节,在禧年的开始,我邀请每一个人、每个国家民族,勇敢地越过门槛,成为怀着希望的朝圣者,化干戈为玉帛,克服分裂!
愿枪炮声在饱受折磨的乌克兰得以消弭!让我们勇敢地打开谈判之门,进行对话和相遇,为能达到正义与永久的和平。
愿在中东的枪炮声平息!我的目光注视著在白冷的摇篮,便想到了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基督徒团体,特别是在加萨地带的基督徒团体,那里的人道危机极为严峻。愿战火停止、人质得到释放、饱受饥饿和战争之苦的人民得到救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也与黎巴嫩的基督徒团体,特别是在南部的基督徒团体,以及在叙利亚的基督徒团体保持紧密联系,愿对话与和平的大门在整个冲突地区打开。我在这里也想起利比亚的人民,鼓励他们寻求能够实现使国家与人民和解的辨法。
愿救主的诞生,带来希望给刚果民主共和国因猴痘疫情而死亡的数千名儿童的家庭,带来希望给该国东部,以及布吉纳法索、马利、尼日和莫三比克人民。打击他们由武装冲突及恐怖主义所引起的人道危机,加上气候变迁破坏性的影响,使恶化的局势更为严重,造成数百万人丧生和流离失所。我也想到非洲之角许多国家的人民,我为他们祈求和平、和谐与友爱。愿天主──至高者──圣子支持国际团体致力于为苏丹人民提供人道援助,并开启新的谈判,促使早日达成停火。
愿圣诞节的喜讯带给缅甸人民慰藉──由于持续的武装冲突,他们遭受了巨大的痛苦,被迫逃离家园。
愿耶稣圣婴启发美洲大陆的政治当局和所有善心人士,尽快在真理和正义中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为能促进在海地、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尼加拉瓜的社会和谐,特别是在这禧年,重新发现每个人的尊严,以克服政治分歧和建立共同利益。
愿禧年成为打破一切围墙的机会──意识形态的围墙,常常充斥着政治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围墙,例如使赛普勒斯岛的分裂维持了50年,腐蚀该国人们和社会的结构。我希望我们能够达成共同的解决方案,使分裂终止,同时充分尊重赛普勒斯所有团体成员的权利和尊严。
耶稣是降生成人的天主的永恒圣言,祂是一扇敞开的大门,邀请我们越过这扇大门,重新发现我们存在的意义和每个生命的神圣性,恢复人类大家庭的创始价值。耶稣在门口正等待着我们。祂等待着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最脆弱的人:祂等待着孩子们──所有饱受战争和饥饿之苦的孩子;祂等待老年人,往往是被迫生活在孤独和被遗弃的环境中;祂等待那些失去家园或离乡背井、试图找到安全栖身之地的人;祂等待那些失业或找不到工作的人;祂等待着那些囚犯,无论如何,他们毕竟是天主的子女;祂等待那些因信仰而遭受迫害的人。
在这天的庆日里,让我们不要忘记向那默默的一群、忠实地致力行善的人们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我想到那些作父母的、教育工作者和作老师的,他们对培养未来的一代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我想到医护人员、执法人员、从事慈善工作的人,特别是世界各地的传教士,他们带给许多陷入困境的人光明和安慰。我们要对他们所有人说一声:「谢谢!」
弟兄姊妹们,愿禧年成为宽免债务的时机,特别是宽免那些最贫穷国家的债务。我们每一个人都蒙受召唤去宽恕我们所受到的冒犯,因为在寒冷和黑暗的夜晚诞生的天主子宽恕了我们所有的罪。祂前来是要治愈我们并宽恕我们。作为怀着希望的朝圣者,让我们出去迎接祂!让我们向祂敞开心扉,正如祂向我们敞开心扉一样。
祝大家有一个平安、宁静的圣诞节。
教宗方济各
发自梵蒂冈,20241225

父亲年纪大了,走路都要扶著墙。结果,他曾经触摸过的墙壁都变色了,他的指纹也印在了墙上。

我的妻子发现了这一点,经常抱怨墙壁看起来很脏。

有一天,父亲头疼,就在头上抹了一些油。因此、行走时墙壁上留下油渍。

我的妻子看到这一幕对我尖叫。我反过来对父亲大喊大叫,对他粗鲁地说话,要他走路时不要碰墙壁。

他看起来很受伤。我也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但没有对他说什么。

父亲走路时不再扶著墙。然后有一天就跌倒了。

他卧床不起,不久就离开了我们。

我心中充满愧疚,永远无法忘记他的表情,也无法原谅自己。

一段时间后,我们想把房子粉刷一下。当油漆工来的时候,我的儿子很崇拜他的祖父,不允许油漆工清理父亲的指纹,也不让油漆工粉刷这些区域。

油漆工的画工非常好,很有创意。他们向孩子保证,他们不会去除墙壁上的指纹/手印,会在这些标记周围画一个美丽的图案并创建一个独特的设计。

油漆完工后,这个标记图案成为我们房子的一部分。每个参观我们家的人都欣赏我们独特的设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变老了。

现在我也需要墙壁的支撑才能行走。

有一天,走路的时候我突然想起 我对父亲说了「走路时不要碰墙壁」这句话,并尝试在没有支撑的情况下行走。

儿子见状,立刻过来让我扶著墙走路,担心我不扶著会跌倒,我这才意识到是儿子扶着我。

我的大女儿也立刻上前,亲切地让我把手搭在她的肩膀上。我几乎开始无声地哭泣。如果我为父亲做同样的事情,肯定他会活得更久。

我的孙女带着我一起走,让我坐在沙发上。然后她拿出她的图画书给我看。

她的老师很欣赏她的画,也暸解图画的意义,给了她极高的评价。
他的草图是墙上的「父亲的手印」。

老师的评论——“希望每个孩子都以同样的方式爱长辈”。

我回到自己的房间,开始大哭,请求已不在人世的父亲的原谅。

我们也会随着时间而变老。让我们照顾我们的长辈,并教导我们的孩子同样的道理。

《酒干倘卖无》是一首80年代从台湾传遍华夏大地的歌曲,在全国各地区广为传唱。「酒干倘卖无」的意思是闽南语「有空酒瓶卖吗?」……
这首歌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跛脚的老人靠收集空酒瓶养活自己,老人是个聋哑,不会说话,孤单的一个人,过著孤苦的生活。
有一天他在街上捡到一个小女孩,他欣喜异常,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唯一的礼物。 老人将孩子带回家,用辛苦收来的空酒瓶,换钱买来廉价的奶粉,让那个小女孩活了下来。在女孩6岁的时候,他们又捡了一条小狗,取名旺才。
聋哑老人,小女孩和小狗相依为命地生活在一起,小女孩的童年就在那一堆堆,堆积如山的空酒瓶屋中成长。
天生的好嗓子让小女孩成为聋哑人的传话机,在每一个清晨,女孩牵着老人,老人拄著拐杖,狗狗跟在他们后面。女孩大声的喊著:‘’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
再后来,小女孩长大了,恋爱了,她爱上了一个作词家。年青的作词家一穷二白,但很爱她,带她走进了艺术天地,使她成为了一个歌手,他为她写了很多歌,对老人也非常好,每次来都会帮老人运酒瓶,和老人比划著说话,逗旺才玩...... 然而有一天,女孩成名了,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有了房子,汽车和周围追求的人......但女孩还是很爱男孩,她劝他和她一起住进大别墅,不要回酒瓶屋了,因为又聋又哑的父亲,让她觉得羞辱! 男孩不愿意,仍然和老人来往,后来女孩越来越忙,名气越来越大,生活完全由经纪人安排了。老人很想念女儿,央求男孩带他去找女儿,但是还没有进演唱会的大门就被轰了出来...... 再后来女孩也烦了,丢给老头一大笔钱,让他不要再打扰她,老人擦干了含泪的眼睛,没要女孩的一分钱,走时还留下女孩一直爱吃的一小袋松子! 男孩看不过去了,找女孩理论,这时女孩心里却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言,因为两人的地位太悬殊了,最终他们也只能分手。老人因思念女孩终于病倒了,男孩只好央求女孩,希望她能回家看看老人,女孩没有听他的!有一天,男孩打听到女孩唱歌的地方,他告诉了老人,老人挣扎着要去看女儿最后一面。不料走在路上,一辆卡车飞驰过来,眼看就要撞著老人了,老狗旺才猛地拱向了老人,老人得救了,但旺才就这样死了。男孩知道后决定为女孩写最后一首歌,他连日连夜赶,顶着长期的贫困和思念,在他身体快不行的时候,写下了这首歌,让人送给了那个女孩。
男孩写完歌词后也离开了人世间。
演唱会上女孩不情愿地打开纸条,这首歌的歌词大意是:
多么熟悉的声音, 陪我多少年风和雨, 从来不需要想起, 永远也不会忘记。
没有天哪有地, 没有地哪有家, 没有家哪有你, 没有你哪有我
,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
, 给我温暖的生活, 假如你不曾保护我, 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是你抚养我长大, 陪我说第一句话, 是你给我一个家, 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 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 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虽然你不会表达你的真情,却付出了热忱的生命,远处传来你多么熟悉的声音, 让我想起你多么慈祥的心灵,
什么时候你再回到我身旁,让我再和你一起唱,酒干倘卖无, 酒干倘卖无...........

多年前的往事一一再现,堆积如山的空酒瓶,聋哑的父亲,为了给她买一包松子累晕在酷暑的街头,还有小狗旺才拖着尾巴和她玩耍!......女孩哭了,她终于良心发现,愧疚,伤心,不安!她反复学着这首歌,最后登台的时候,她通知乐队加唱最后一首歌《酒干倘卖无》。
女孩忘情地唱着,台下所有的人震惊了,所有的人都流下了眼泪,女孩在台上讲述了自己的身世,然后不顾一切地跑向了医院,她要见自己的父亲。
当老人看到女儿时,一行老泪缓缓从腮边流下,老人什么也说不出口,只是微笑的看着女儿,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著,泣不成声...... 这就是《酒干倘卖无》,一个真实的故事...... 百善孝为先!献给所有人! 也许,我们的父母,不曾带给我们优越的环境和更多的财富,但是他们却尽最大的能力,把我们养大,把他们最好的时光和经历都给了我们。 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从慢慢会爬到渐渐行走,再到长大成人,他们付出了毕生经历和心血。好好爱我们的父母吧,父母养育之恩,我们一辈子也报答不完。
感悟: 看了这个故事,相信今后再听到《酒干倘卖无》,你一定会有更多感动...... 但,这远远不够! 歌词唱到: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想像一下,假如没有父母,我们的命运会怎样?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论怎样回报,都还不尽...... 感动之余,想一想,如何才能更好地报答父母吧!照顾我们,父母唯恐不及;感恩父母,我们也该唯恐不及!永远记住一句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Tue, Mar 7 at 11:28 PM

分享好文~

作者:伊丽莎白•吉尔伯特

几年前,我在尖峰时间被困在纽约市的一辆跨城公车上,交通几乎没有动静。

公共汽车上坐满了又冷又累的人,他们对彼此、对世界本身都非常恼火。

两个男人因为可能是故意的也可能不是故意的推动而互相咆哮。

一个孕妇上了车,没人给她让座。

空气中弥漫着怒火;这里不会有任何怜悯。

但当公共汽车驶近第七大道时,司机打开了对讲机。「伙伴们」,他说:「我知道你们度过了艰难的一天,你们很沮丧。我对天气或交通无能为力,但这是我能做的,当你们每个人下车时,我都会向你们伸出手,当你走过的时候,把你的烦恼放在我的手心,好吗?今晚不要把你的问题带回家告诉你的家人,把它们留给我。我的路线就在哈德逊河边,等会儿我开车路过那里的时候,我会打开窗户,把你的烦恼扔到水里。」

就好像一个咒语解除了。

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脸上洋溢着惊讶的喜悦。

一个小时以来一直假装没有注意到对方存在的人们,突然咧嘴笑了起来,就像,这家伙是认真的吗?「哦,他是认真的。」

到了下一站,司机果然如约而行,伸出手,掌心向上,等待着。一个接一个,所有下车的通勤者都把手放在他的手上方,并模仿著往他的手掌里丢东西的动作。

有些人在这样做时大笑,有些人流下了眼泪,但每个人都这样做了。

司机在下一站也重复了同样可爱的仪式,和下一个、又下一个的,一直到河边。

我们生活在一个艰难的世界,我的朋友们。

有时候做人特别难,有时你会有糟糕的一天。有时,您的糟糕一天会持续数年。你挣扎而失败。你失去工作、金钱、朋友、信仰和爱。你目睹了新闻中发生的可怕事件,你变得恐惧和孤僻。有时一切似乎都笼罩在黑暗中。你渴望光明,但不知道去哪里找。

但如果你就是光呢?如果您就是黑暗情况所需要的光明代理人怎么办?

这就是这位公车司机教给我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光,在任何时候。

这家伙不是什么大人物,他不是精神领袖,他不是一些精通媒体的影响者。

他是一名公共汽车司机,可能是社会上最不起眼的人。

但他拥有真实的力量,并且为了利益我们而巧妙地使用了它。

当生活感到特别凄凉,或者面对世事特别无能为力时,我就会想起这个人,问自己,现在我能做什么,才能成为光?

当然,我不能亲自结束所有战争,或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或将令人烦恼的人变成完全不同的生物。

但我确实对我遇到的每个人都有一些影响,即使我们从不说话或知道彼此的名字。

无论你是谁,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的处境多么平凡或艰难,我相信你都能照亮你的世界。

事实上,我相信这是照亮世界的唯一方式,一次一个明亮的利他善行,一直到河边。

有一种祝福,从不分离,从现在到永久,叫福杯满溢。
有一种守护,不远不近,从日出到日落,叫主与你同在;
有一种疼爱,不离不弃,从亘古到永远,叫耶稣爱你;
有一种相约,不快不慢,从瞬间到永恒,叫神的应许;
有一种赞美,永不止息,从今时到永远,叫哈利路亚❗️
祝福您和您全家在 2023年平安喜乐.
主的恩典常与您同在

 

「我已不再属于旧世界,但也不属于新世界,事实上,新世界尚未开始。」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用这句话来谈论他自己。我们可以在一本题名为「最后几次访谈」的书中找到他的这句话。

(梵蒂冈新闻网)置身于不同时代间的教宗:这正是他在那个机会上为自己下的定义。随后,他又补充说,只有在以后才能认出并评估不同的时代以及时代的变迁。

其实,令人惊叹的更是这句话的后半句:「新世界尚未开始」。从不满足于对新的事物所下的定义,这应归功于这位神学家、枢机也是教宗的若瑟 ∙ 拉青格。他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探究、询问;即便在教宗牧职中,他的讲话,他的讲道,都具有这个寻找的特色。正因为这个缘故,他常遇到一些剧烈的争论,这也发生在教会内部,或许更是在教会内部所引发的争论。

教宗本笃十六世最后数篇讲道中的一篇,就是他讲述贤士们寻找新生君王的那一篇,以令人赞叹且明确的方式表达了这个概念。他说:「当时启程走向未知目的地的,都是不安于现状的人。他们被寻找天主和世界获得救恩的急切渴望所推动,他们在期待,他们不因自己有保障的收入和也许颇有分量的社会地位而满足。他们在寻找更崇高的真理。他们也许是博学的人,精通星相学,也许还受过哲学的培育,但他们不愿仅仅拥有丰富的知识,他们尤其渴望知道那不可或缺的基本实质。他们想知道如何能够做个『人』。为此,他们想知道天主是否存在,天主在哪里,祂是怎样的。祂是否在意我们,我们如何能与祂相遇。他们不愿意仅仅知道而已。他们愿意重新认识有关我们、有关天主和世界的真理。他们外在的朝圣之旅表达了他们内在向前行的状况,他们心灵的朝圣旅程。他们是在寻求天主的人,最终,他们要走向祂。他们是寻找天主的人。」(2013年1月6日主显节教宗讲道词)若瑟 ∙ 拉青格应该也可以把这些话用在自己身上。

谈到梵二大公会议:完全实现它的决议为时仍远,但如不继续探究而且寻求实现,则会造成损害。「革新的注释学」,「在连贯性中更新的注释学」,这是教宗本笃十六世给它下的定义,以此对抗「断裂的注释学」。

在这一切中,仍有许多需要我们继续投注心力:他在这方面的启发将存留在我们心中。作为神学家、枢机、教宗,他贡献了一己之力,使「新的」继续有待发现。尽管他著作等身、演讲频繁、贡献良多,他始终是位不安于现状的人。在我们刚提到的这位荣休教宗在结束牧职前发表的讲道中谈到,信德的内在朝圣之旅,主要由祈祷表现出来。这祈祷将我们从虚假的舒适中抽离出来,这祈祷要传达我们在有关天主和有关近人的事上的不安宁。他自始至终都在祈祷中活出了这种急切不安。虽然退隐,他坚定的信念却没有因此稍减。

那句取自「最后几次访谈」一书中有关旧世界和新世界的话,具有先知性。它看来单纯,就如教宗所说的许多话一样,尤其是他那些有关灵修的文章和他的讲道。不过,这句话具有神学和灵修的动力。时代会改变,没有人能够令它停止:没有人能够在「新的」版本中重新发明「旧的」, 正如那些传统派的人所非常喜欢的 , 也没有人能够发明一个不顾及传统和演变的「新的」事物。

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在置身于两个不同时代间,他表现出对自己有一个非常公允的评估,他没有把自己绑在一方或另一方。改变:这正是他的生活经验,这也正是人们所认识的他。他因此是一位过度性的教宗吗?

不,并非如此。正因为他本身曾经就是过度,他的痕迹在他死后仍然要留在人间。过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若瑟 ∙ 拉青格代表了那个从梵二大公会议开始重新踏上旅程的教会。若瑟 ∙ 拉青格在教会的过度上,尤其是在教宗的过度上盖了印。教会仍然可以长久受到他的芳表、他的言语、他的著作的滋养。他曾置身于不同时代间,却会常与我们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