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日用糧 / 李家同

我的老同學老張是一位非常能幹的人,在矽谷他算是很有成就的了。每次我去美國,一定會去找他,他也常常帶我去他的俱樂部吃飯;對我來說,吃這種飯,真是受罪。
首先,我必須穿西裝,打領帶。然後必須吃那種毫無味道的洋餐,我最怕吃血淋淋的牛排。在那些講究的餐廳裡吃的牛排,每塊又都奇大無比,我吃了一半,已經飽了,而且肉已經冷掉了。可是老張好像習以為常,無論多大的牛排都可以吃掉。

老張住的房子並不大,可是據說是在矽谷的好地段。他家在一個小山上,坐在客廳裡,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山谷,還可以看到一個湖,湖邊是一個綠草如茵的高爾夫球場。到了黃昏的時候,坐在老張的客廳裡,從大玻璃窗看出去,簡直舒服得難以想像。

我有時會埋怨為什麼我們不去一個小館子吃碗麵,老張的理由是他已經付了俱樂部的月費,不去白不去,而且小館子附近又沒有停車場。其實這些都是藉口,老張已經習慣了奢侈的生活,你叫他去小館子人擠人,他受不了的。

老張之所以能在事業上如此成功,有其原因,我認為他最大的優點是好問。每次見到我,必定問我好多問題。比方說,他會問台灣的某某公司最近狀況如何,某某公司為何如此賺錢?為何某某公司最近好像一直在走下坡?老張不僅對企業的發展有興趣,他對新的技術,甚至古老的歷史、文字等等,都喜歡問。而且他的問題常常很難回答。

但是老張畢竟老了,有一次,他因為工作壓力太大而大病一場。醫生勸他休息。他決定退休,反正他錢多得不得了,早就可以退休了。

我又出差到美國了,這次老張和我從聖荷西坐上火車去舊金山玩。在舊金山四處亂逛,一路上不用找停車位,忽然發現舊金山的街景多美,而且多適合我們散步。我們走了一陣,發現中午到了,開始找飯館吃飯。走著走著,看到一座教堂門口掛了一個牌子,牌子上寫了「湯與麵包」。

老張好奇心又來了,進去以後才知道這個餐廳專門供應湯、麵包和水果給街上的流浪漢吃。湯是肉湯,裡面也有相當多的蔬菜,熱騰騰的;水果當然是普通的水果,但也是新鮮的;麵包就不一樣了,全是才烤出爐的法國麵包和俄國黑麥大麵包,香味撲鼻而來。
我和老張都想坐下來吃它一頓。管事的主動邀請我們進去,他說我們也可以吃,流浪漢當然不用付錢,我們不是流浪漢,吃了以後,希望捐一點即可。

老張二話不說,立刻拿出幾十元美金作為捐助,我們就坐下吃湯與麵包了。吃到一半,那位教徒拿出一個小喇叭,吹奏了兩首歌,第一首歌是美國人都熟悉的〈當聖徒來的時候〉。這首歌有點爵士風味,用小喇叭吹奏,特別有勁,聽得我們十分陶醉。吃完以後,我們兩人都發現,有肉湯、麵包和水果可吃,我們已很滿足了。

老張在吃飯的時候,注意到牆上掛了一張標語,「請給我們我日用糧」。老張的老毛病又發了,他問我這是什麼意思,我說這是耶穌親自寫的祈禱文。

這下老張的問題就更多了。他問我耶穌講什麼語言,我告訴他耶穌所用的語言叫作「阿拉美語」,是中東地區的一種土話,至今敘利亞南部的一些小村莊裡仍有人講這種話,而且他們都是基督徒,念這段祈禱文的時候仍用阿拉美語。

老張對這篇祈禱文大感興趣,問了一大堆問題,我有的也答不出來。尤其使我不知如何回答的是為什麼耶穌在祈禱文中用了「日」(英文是daily)這個字,我說我實在弄不清楚。在我看來,我們每天都要吃飯,所以耶穌就用了「日」這個字,表示每天的意思,沒有什麼特別。我當時的感覺是老張真太喜歡亂問一通了。

這是兩年以前的事。前天,我收到老張的信,才知道老張已經回台灣定居了。他的新居在苗栗,我立刻去找他,發現他的新居和他在矽谷的家簡直有天壤之別。新家是一間公寓,大約只有三 十坪左右,裡面的陳設倒是很舒服,但是毫無氣派。

客廳沒有落地大玻璃窗,也看不到什麼湖和高爾夫球場。老 張太太燒了雪菜肉絲麵給我們吃,還有一些小菜。我是滿心歡喜,因為我想起了當年他請我吃的牛排大餐,餘悸猶在。

吃完飯,老張忽然又洋派了起來,請我喝了一杯咖啡。他的咖啡機倒是很講究,好像這是他唯一講究的東西。 我忍不住問老張為什麼決定回台灣過如此「簡樸」的生活,老張告訴我全是因為「我日用糧」的原因。

他對「日」字困惑不已,最後又去那間教堂吃飯。飯吃完,他問那位教徒為什麼耶穌會用「日」這個字。那位教徒二話不說,拉他進入一間辦公室,打開電腦,找到了一個投影片檔案,這個檔案的名稱是「我們沒有我日用糧」,裡面每一張投影片都是世界上人飢餓得骨瘦如柴的照片。

尤其令老張難過的是孩子因為飢餓而大肚子的照片,他只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但他說他立刻瞭解耶穌說「我日用糧」的意義,這句話是指我們不應該向上天祈求過多的東西,只要求得每天所需要的食糧就夠了,因為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得溫飽。

對於老張來講,「我日用糧」中間的「日」字意義非常深遠,當基督徒念這句祈禱文的時候,應該同時想起那位教徒給他看的話:「我們沒有我日用糧」。老張發現自己有了太多用不完的錢,他的孩子也都爭氣,個個有好的職業,因此他賣掉了在矽谷的房子,其實他在美國其他州也有房子,這一概都變成了現金,他留下一小部分,其他全部捐給了窮人,他告訴我他只需要「我日用糧」。

我常常被老張問倒,現在,我要反攻了。我問他,如果你早就知道「我日用糧」的意義,難道你會只拿微薄的薪水嗎?我知道老張一輩子薪水都極高,叫他只拿低薪,乃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故意找他的麻煩,看他如何回答。

老張說薪水高,代表能力強,拿高薪,並無不對。但他認為人賺了很多錢以後,世人已經知道他很厲害,他又何必死抱著財富不放呢?他大可將他賺來的錢捐給窮人,自己只要能過溫飽的生活,就可以了。他就覺得他當年幸虧賺了好多錢,高薪多多少少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事後可以使很多窮人受惠,一舉兩得也。

今天,我早上去教堂,當我念到「請你賞給我們日用的食糧」的時候,想起了老張。世界上,總有數以億計的基督徒每天都很熟悉「我日用糧」這個名詞,可是有誰像老張那樣地能解釋這個名詞的深沉意義呢?我敢說,我們其實早已豐衣足食了,所以我們祈求的絕對不是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糧而已,而是去想想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根本沒有日用的食糧阿!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in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softly falling snow.
I am the gentle showers of rain,
I am the fields of ripening grain.
I am in the morning hush,
I am in the graceful rush
Of beautiful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the starshine of the night.
I am in the flowers that bloom,
I am in a quiet room.
I am in the birds that sing,
I am in each lovely thing.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die.

不要在我的墳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裡,我沒有長眠。
我是勁吹的千風中,散落在皚皚的雪原。
我是溫柔的秋雨,滋潤金黃的麥田。
我是百鳥盤旋的黎明。我是點綴夜晚的群星。
我是綻放的百花中,妝點寧靜的屋檐。
我是高歌的飛鳥,留存在美好的人間。
不要在我的墳墓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我從不長眠。

Mary Elizabeth Frye

她真實感人的故事~

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貴為美國前第一夫人、柯林頓總統之妻)說過:【我幫德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德蕾莎修女生於1910年8月26日,12歲時,她立志當修女。19歲時她進入修道院,被命名為德蕾莎修女。後來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18歲就來到印度,之後就再沒有離開那裡。1952年夏,為窮人找到愛與尊嚴,她在印度加爾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個18歲的姑娘,自己都居無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車在垃圾堆裡、水溝裡、教堂門口、公共建築的台階上,去揀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遺棄的嬰孩、垂死的老人,然後到處去找吃的喂他們,找藥給他們治病,求醫生來幫助他們……。

  許多人親眼看見德蕾莎修女從水溝裡抱起被蛆吃掉一條腿的乞丐,看見她把額頭貼在瀕死的病人的臉上,看見她從一條狗的嘴裡搶下還在哭叫的嬰兒,看見她把愛滋病患者緊緊地摟在懷裡,告訴他:耶穌愛你,他在天上等你……。  

  1979年,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紗麗走上了領獎台。不論是和總統會面還是服侍窮人,她都穿著這件衣服,她沒有別的衣服。台下坐著珠光寶氣、身份顯赫的貴人,她視而不見,她的眼中只有窮人。台下立刻鴉雀無聲。

  “這個榮譽,我個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窮人、病人和孤獨的人來領獎的,因為我相信,你們願意藉著頒獎給我,而承認窮人也有尊嚴。”德蕾莎修女這樣說。以窮人的名義領獎,是因為她一生都以窮人的名義活著。

  當她知道諾貝爾獎頒獎大會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時,她懇求大會主席取消宴席,她說:“你們用這些錢只宴請135人,而這筆錢夠15000人吃一天。”宴會被取消了,修女拿到這筆錢,同時還拿到了40萬瑞幣的捐款。那個被所有人仰慕的諾貝爾獎牌也被她賣掉了,所得售款連同獎金全部獻給了窮人。對她來說,那些獎牌如果不變成錢為窮人服務就一錢不值。

  從1928年德蕾莎修女隻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過了13.9萬人,分布於全世界。她的同工沒有任何待遇,甚至連證件都沒有,他們不需要這些東西,他們唯一要做的就是犧牲和奉獻。  

  她創建的仁愛傳教修女會有4億多美金的資產。但是,她一生卻堅守貧困,她住的地方只有兩樣電器:電燈和電話。她的全部財產是一尊耶穌像、3套衣服、一雙涼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為窮人,為了服務最窮的人,她的修士、修女們都要把自己變成窮人,只有如此,被他們服務的窮人才會感到尊嚴。在她看來,給予愛和尊嚴比給予食物和衣服更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個國家有600多個分支機構,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發展慈善機構,僅在1960年一年內,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兒童之家。

  但是她的總部只有兩個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機。她的辦公室裡只有一個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來訪者總是在她的工作崗位上:平民窟、棄嬰院、臨終醫院、麻風病院、收容院、愛滋病收容所……在她那裡服務的有銀行家、大企業家、政治家、大學生、演員、模特、富家小姐、美國加州州長……。  

  在台灣曾擔任過大學校長的李家同也千裡迢迢去那裡,做了他一輩子沒有做過的事情:洗碗、給病人穿衣服、喂水喂飯、洗衣服、送藥、搬運屍體……之後,他寫道:“現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著人類的真正窮困和不幸,其實我從來沒有真正愛過。

  後來南斯拉夫爆發科索沃內戰,德蕾莎去問負責戰爭的指揮官,說戰區裡的婦女兒童都逃不出來,指揮官跟她這樣講:“修女啊,我想停火,對方不停啊,沒有辦法。”德蕾莎說:“那麼,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進戰區,雙方一聽說德蕾莎修女在戰區,雙方立刻停火,當她把戰區裡的婦女兒童帶出後,兩邊又打起來了。  

  這個消息後來傳到了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聽到這則消息贊歎道:這件事連我也做不到。之前,聯合國曾調停了好幾次,南斯拉夫的內戰始終沒有停火,德蕾莎走進去之後雙方卻能立刻自動停火,可見德蕾莎的人格魅力。德蕾莎在印度逝世後,她的祖國塞爾維亞希望她能回國歸葬,印度總理特意為此打電話給塞爾維亞領導人,讓她安葬在印度,後來塞爾維亞同意把她安葬在印度。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視作“失去了母親”。印度總理說: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徵,她抹去了千千萬萬人苦難的眼淚,她給印度帶來了巨大的榮譽。  

  印度為德蕾莎舉行了國葬。出殯那天,她身上覆蓋的是印度國旗,就在她的遺體被12個印度人抬起來時,在場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當時的印度總理。遺體抬過大街時,大街兩旁大樓上的印度人全下樓來,跪在地上,向這位愛的天使表達最高的敬意。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條:

  人們經常是不講道理的、沒有邏輯的和以自我為中心的

  不管怎樣,你要原諒他們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們可能還是會說你自私和動機不良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友善

  當你功成名就,你會有一些虛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實的敵人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

  你多年來營造的東西,有人在一夜之間把它摧毀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去營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他們可能會嫉妒你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快樂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們往往明天就會忘記

  不管怎樣,你還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東西給了這個世界,也許這些東西永遠都不夠

  不管怎樣,把你最好的東西給這個世界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間的事

  而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她的人格、精神力量、以及純粹的心靈,早就超越了任何文化屬性和人性的存在,她是全世界所有愛與美的化身!她將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至誠祈禱,願我們有一天能像她一樣的慈悲與慷慨!願我們終有一天能像她一樣,為他人貢獻我們全部生命的價值,找到生命的意義……

  在此誠邀你,我的朋友,請將這個偉大的靈魂介紹給你身邊善良正直的人,相信特蕾莎修女的故事將帶給他巨大的精神力量,生命從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