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日用粮 / 李家同

我的老同学老张是一位非常能干的人,在矽谷他算是很有成就的了。每次我去美国,一定会去找他,他也常常带我去他的俱乐部吃饭;对我来说,吃这种饭,真是受罪。
首先,我必须穿西装,打领带。然后必须吃那种毫无味道的洋餐,我最怕吃血淋淋的牛排。在那些讲究的餐厅里吃的牛排,每块又都奇大无比,我吃了一半,已经饱了,而且肉已经冷掉了。可是老张好像习以为常,无论多大的牛排都可以吃掉。

老张住的房子并不大,可是据说是在矽谷的好地段。他家在一个小山上,坐在客厅里,不仅可以看到一个山谷,还可以看到一个湖,湖边是一个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到了黄昏的时候,坐在老张的客厅里,从大玻璃窗看出去,简直舒服得难以想像。

我有时会埋怨为什么我们不去一个小馆子吃碗面,老张的理由是他已经付了俱乐部的月费,不去白不去,而且小馆子附近又没有停车场。其实这些都是借口,老张已经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你叫他去小馆子人挤人,他受不了的。

老张之所以能在事业上如此成功,有其原因,我认为他最大的优点是好问。每次见到我,必定问我好多问题。比方说,他会问台湾的某某公司最近状况如何,某某公司为何如此赚钱?为何某某公司最近好像一直在走下坡?老张不仅对企业的发展有兴趣,他对新的技术,甚至古老的历史、文字等等,都喜欢问。而且他的问题常常很难回答。

但是老张毕竟老了,有一次,他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而大病一场。医生劝他休息。他决定退休,反正他钱多得不得了,早就可以退休了。

我又出差到美国了,这次老张和我从圣荷西坐上火车去旧金山玩。在旧金山四处乱逛,一路上不用找停车位,忽然发现旧金山的街景多美,而且多适合我们散步。我们走了一阵,发现中午到了,开始找饭馆吃饭。走着走着,看到一座教堂门口挂了一个牌子,牌子上写了「汤与面包」。

老张好奇心又来了,进去以后才知道这个餐厅专门供应汤、面包和水果给街上的流浪汉吃。汤是肉汤,里面也有相当多的蔬菜,热腾腾的;水果当然是普通的水果,但也是新鲜的;面包就不一样了,全是才烤出炉的法国面包和俄国黑麦大面包,香味扑鼻而来。
我和老张都想坐下来吃它一顿。管事的主动邀请我们进去,他说我们也可以吃,流浪汉当然不用付钱,我们不是流浪汉,吃了以后,希望捐一点即可。

老张二话不说,立刻拿出几十元美金作为捐助,我们就坐下吃汤与面包了。吃到一半,那位教徒拿出一个小喇叭,吹奏了两首歌,第一首歌是美国人都熟悉的〈当圣徒来的时候〉。这首歌有点爵士风味,用小喇叭吹奏,特别有劲,听得我们十分陶醉。吃完以后,我们两人都发现,有肉汤、面包和水果可吃,我们已很满足了。

老张在吃饭的时候,注意到墙上挂了一张标语,「请给我们我日用粮」。老张的老毛病又发了,他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说这是耶稣亲自写的祈祷文。

这下老张的问题就更多了。他问我耶稣讲什么语言,我告诉他耶稣所用的语言叫作「阿拉美语」,是中东地区的一种土话,至今叙利亚南部的一些小村庄里仍有人讲这种话,而且他们都是基督徒,念这段祈祷文的时候仍用阿拉美语。

老张对这篇祈祷文大感兴趣,问了一大堆问题,我有的也答不出来。尤其使我不知如何回答的是为什么耶稣在祈祷文中用了「日」(英文是daily)这个字,我说我实在弄不清楚。在我看来,我们每天都要吃饭,所以耶稣就用了「日」这个字,表示每天的意思,没有什么特别。我当时的感觉是老张真太喜欢乱问一通了。

这是两年以前的事。前天,我收到老张的信,才知道老张已经回台湾定居了。他的新居在苗栗,我立刻去找他,发现他的新居和他在矽谷的家简直有天壤之别。新家是一间公寓,大约只有三 十坪左右,里面的陈设倒是很舒服,但是毫无气派。

客厅没有落地大玻璃窗,也看不到什么湖和高尔夫球场。老 张太太烧了雪菜肉丝面给我们吃,还有一些小菜。我是满心欢喜,因为我想起了当年他请我吃的牛排大餐,余悸犹在。

吃完饭,老张忽然又洋派了起来,请我喝了一杯咖啡。他的咖啡机倒是很讲究,好像这是他唯一讲究的东西。 我忍不住问老张为什么决定回台湾过如此「简朴」的生活,老张告诉我全是因为「我日用粮」的原因。

他对「日」字困惑不已,最后又去那间教堂吃饭。饭吃完,他问那位教徒为什么耶稣会用「日」这个字。那位教徒二话不说,拉他进入一间办公室,打开电脑,找到了一个投影片档案,这个档案的名称是「我们没有我日用粮」,里面每一张投影片都是世界上人饥饿得骨瘦如柴的照片。

尤其令老张难过的是孩子因为饥饿而大肚子的照片,他只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但他说他立刻了解耶稣说「我日用粮」的意义,这句话是指我们不应该向上天祈求过多的东西,只要求得每天所需要的食粮就够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得温饱。

对于老张来讲,「我日用粮」中间的「日」字意义非常深远,当基督徒念这句祈祷文的时候,应该同时想起那位教徒给他看的话:「我们没有我日用粮」。老张发现自己有了太多用不完的钱,他的孩子也都争气,个个有好的职业,因此他卖掉了在矽谷的房子,其实他在美国其他州也有房子,这一概都变成了现金,他留下一小部分,其他全部捐给了穷人,他告诉我他只需要「我日用粮」。

我常常被老张问倒,现在,我要反攻了。我问他,如果你早就知道「我日用粮」的意义,难道你会只拿微薄的薪水吗?我知道老张一辈子薪水都极高,叫他只拿低薪,乃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故意找他的麻烦,看他如何回答。

老张说薪水高,代表能力强,拿高薪,并无不对。但他认为人赚了很多钱以后,世人已经知道他很厉害,他又何必死抱着财富不放呢?他大可将他赚来的钱捐给穷人,自己只要能过温饱的生活,就可以了。他就觉得他当年幸亏赚了好多钱,高薪多多少少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事后可以使很多穷人受惠,一举两得也。

今天,我早上去教堂,当我念到「请你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的时候,想起了老张。世界上,总有数以亿计的基督徒每天都很熟悉「我日用粮」这个名词,可是有谁像老张那样地能解释这个名词的深沉意义呢?我敢说,我们其实早已丰衣足食了,所以我们祈求的绝对不是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粮而已,而是去想想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根本没有日用的食粮阿!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in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softly falling snow.
I am the gentle showers of rain,
I am the fields of ripening grain.
I am in the morning hush,
I am in the graceful rush
Of beautiful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the starshine of the night.
I am in the flowers that bloom,
I am in a quiet room.
I am in the birds that sing,
I am in each lovely thing.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die.

不要在我的坟墓前哭泣,
我不在那里,我没有长眠。
我是劲吹的千风中,散落在皑皑的雪原。
我是温柔的秋雨,滋润金黄的麦田。
我是百鸟盘旋的黎明。我是点缀夜晚的群星。
我是绽放的百花中,妆点宁静的屋檐。
我是高歌的飞鸟,留存在美好的人间。
不要在我的坟墓前哭泣,我不在那里,我从不长眠。

Mary Elizabeth Frye

她真实感人的故事~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蕊(贵为美国前第一夫人、柯林顿总统之妻)说过:【我帮德蕾莎修女提鞋都不配】。

  德蕾莎修女生于1910年8月26日,12岁时,她立志当修女。19岁时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德蕾莎修女。后来她被派往印度。

  德蕾莎修女18岁就来到印度,之后就再没有离开那里。1952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个18岁的姑娘,自己都居无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著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

  许多人亲眼看见德蕾莎修女从水沟里抱起被蛆吃掉一条腿的乞丐,看见她把额头贴在濒死的病人的脸上,看见她从一条狗的嘴里抢下还在哭叫的婴儿,看见她把爱滋病患者紧紧地搂在怀里,告诉他:耶稣爱你,他在天上等你……。  

  1979年,德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了领奖台。不论是和总统会面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台下坐着珠光宝气、身份显赫的贵人,她视而不见,她的眼中只有穷人。台下立刻鸦雀无声。

  “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德蕾莎修女这样说。以穷人的名义领奖,是因为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着。

  当她知道诺贝尔奖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7000美金时,她恳求大会主席取消宴席,她说:“你们用这些钱只宴请135人,而这笔钱够15000人吃一天。”宴会被取消了,修女拿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售款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钱不值。

  从1928年德蕾莎修女只身到印度到1980年,她的同工超过了13.9万人,分布于全世界。她的同工没有任何待遇,甚至连证件都没有,他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牺牲和奉献。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但是,她一生却坚守贫困,她住的地方只有两样电器:电灯和电话。她的全部财产是一尊耶稣像、3套衣服、一双凉鞋。她努力要使自己成为穷人,为了服务最穷的人,她的修士、修女们都要把自己变成穷人,只有如此,被他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感到尊严。在她看来,给予爱和尊严比给予食物和衣服更为重要。

  她在全世界的127个国家有600多个分支机构,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发展慈善机构,仅在1960年一年内,她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家。

  但是她的总部只有两个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机。她的办公室里只有一个桌子,一把椅子,她接待全世界的来访者总是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平民窟、弃婴院、临终医院、麻风病院、收容院、爱滋病收容所……在她那里服务的有银行家、大企业家、政治家、大学生、演员、模特、富家小姐、美国加州州长……。  

  在台湾曾担任过大学校长的李家同也千里迢迢去那里,做了他一辈子没有做过的事情:洗碗、给病人穿衣服、喂水喂饭、洗衣服、送药、搬运尸体……之后,他写道:“现在我才知道,我一直在躲避着人类的真正穷困和不幸,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爱过。

  后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内战,德蕾莎去问负责战争的指挥官,说战区里的妇女儿童都逃不出来,指挥官跟她这样讲:“修女啊,我想停火,对方不停啊,没有办法。”德蕾莎说:“那么,只好我去了!”德蕾莎走进战区,双方一听说德蕾莎修女在战区,双方立刻停火,当她把战区里的妇女儿童带出后,两边又打起来了。  

  这个消息后来传到了联合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听到这则消息赞叹道:这件事连我也做不到。之前,联合国曾调停了好几次,南斯拉夫的内战始终没有停火,德蕾莎走进去之后双方却能立刻自动停火,可见德蕾莎的人格魅力。德蕾莎在印度逝世后,她的祖国塞尔维亚希望她能回国归葬,印度总理特意为此打电话给塞尔维亚领导人,让她安葬在印度,后来塞尔维亚同意把她安葬在印度。她的去世,被印度人视作“失去了母亲”。印度总理说:她是少有的慈悲天使,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她抹去了千千万万人苦难的眼泪,她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荣誉。  

  印度为德蕾莎举行了国葬。出殡那天,她身上覆蓋的是印度国旗,就在她的遗体被12个印度人抬起来时,在场的印度人全部下跪,包括当时的印度总理。遗体抬过大街时,大街两旁大楼上的印度人全下楼来,跪在地上,向这位爱的天使表达最高的敬意。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条: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

  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她的人格、精神力量、以及纯粹的心灵,早就超越了任何文化属性和人性的存在,她是全世界所有爱与美的化身!她将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至诚祈祷,愿我们有一天能像她一样的慈悲与慷慨!愿我们终有一天能像她一样,为他人贡献我们全部生命的价值,找到生命的意义……

  在此诚邀你,我的朋友,请将这个伟大的灵魂介绍给你身边善良正直的人,相信特蕾莎修女的故事将带给他巨大的精神力量,生命从此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