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lide0016_image026
人之所以會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堅持和放棄之間,舉棋不定。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值得我們記憶的東西,也有一些必須要放棄的東西,放棄與堅持,是每個人面對人生問題的一種態度,勇於放棄是一種大氣,敢於堅持何嘗不是一種勇氣,孰是孰非,誰能說的清道的明呢?如果我們能懂得取捨,能做到堅持該堅持的,放棄該放棄的,那該有多好。
別讓自己心累! 應該學著想開,看淡,學著不強求,學著深藏。別讓自己心累! 適時放鬆自己,尋找宣洩,給疲憊的心靈解解壓。
(1)人之所以會煩惱,就是記性太好。
該記的,不該記的都會留在記憶裡,而我們又時常記住了應該忘掉的事情,忘掉了應該記住的事情,為什麼有人說傻瓜可愛、可笑,因為他忘記了人們對他的嘲笑與冷漠,忘記了人世間的恩恩怨怨,忘記了世俗的功名利祿,忘記了這個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隨心所欲地快樂著,傻傻的笑著。
所以人們寧願讓自己不快樂,也不願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記住應該記住的,忘記應該忘記的,或者是忘掉從前,把每天都能當成一個新的開始,那該有多好,可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是那麼的難。
(2)人之所以會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順心,不要常常覺得自己很不幸,其實世界上比我們痛苦的人還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遠無法實現,有些問題永遠沒有答案,有些故事永遠沒有結局,有些人永遠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還是會在苦苦地追求著,等待著,幻想著。
其實 痛苦並不是別人帶給你的,而你自己的修養不夠,沒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單純的事情看得很嚴重,把簡單的東西想的太複雜,那樣子你會很痛苦,學會放下,放下一些所謂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對一切,讓一切順其自然,這樣你才會讓自己輕鬆自在。
(3)人之所以不快樂,就是計較的太多。
不是 我們擁有的太少,而是我們計較的太多,不要看到別人過得幸福,自己就有種失落和壓抑感,其實你只看到了別人的表面現象,或許他過的還不如你快樂,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質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人人都在為了自己的目標,整天裡忙碌著,奮鬥著,得到了,開心一時,得不到,痛苦一世。
世界 上沒有完美無缺的東西,不完美其實才是一種美,只有在不斷的爭取,不斷的承受失敗與挫折時,才能發現快樂。
(4)人之所以不知足,就是有著太多的虛榮心。
俗話說:知足者常樂,但又有幾個人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人不是因為擁有的東西太少,而是想要的東西太多,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有著太多太多的誘惑,我們不可能不動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
面對著諸多的誘惑,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自己,又有多少人不會因此而迷失自己?但話又說回來,有了知足心,哪會有上進心?時代在發展,生活在繼續,我們需要不斷地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滿足於現狀,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裡,那還有什麼遠 大的理想和追求了?
(4)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沒有知足心。
每個人對幸福的感覺和要求都不相同,一個容易滿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層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對就越難,越是在底層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從底層跨越的層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強烈。」
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期盼,是一種心靈的感受,只要我們用心去發現,用心去感受,你就會發現幸福其實就在我們身邊,只是這樣 的幸福常常被我們忽略。
(6)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的太多。
身體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會影響心情,會扭曲心靈,會危及身心健康,其實每個人都有被他人所牽累,被自己所負累的時候,只不過有些人會及時地調整,而有些人卻深陷其中不得其樂,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的社會裡,生活有太多的難 題和煩惱,要活得一點不累也不現實。
不同 時代的人有著不同的精神狀態,以前,我們的物質生活很貧窮,但精神狀態卻很好;如今,我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可精神 生活卻匱乏了,不要逢事就是喜歡鑽牛角尖,讓自己背負著沉重的思想包袱,把事情考慮得太周全,這就造成了我們活的累。
為了尋找幸福,我們會許下一些諾言,可當真正去做的時候,卻發現有些諾言是虛偽的謊言,但細想一下,就是這些虛偽而善良 的謊言讓我們對幸福充滿了希望和信心,其實承諾並沒有什麼,不見了也不算什麼,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歸宿。
(7)幸福是自己的感覺,需要自己細細去體會。
幸福的距離,有時近,有時遠,以為就在咫尺,轉眼卻還在天涯,平靜的生活就像一杯白開水,喝起來淡而無味,卻不知道正是 它的純淨無暇,才讓我們的生命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才會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幸福 就是這樣的飄渺不定,卻也真實的存在著,對幸福開始漸漸的有所感悟,看看身邊的人,有幸福的笑容,也有落寞的情緒, 再看看自己,還不是如此,有開心的時候,也有落寞的時候,人生數十載,面臨著許多考驗,也會有很多的得到和失去,也 有許多的成功和失敗。
人, 永遠是矛盾的主體,經常處在猶豫和憧憬的困惑中,夾在世俗的單行道上,走不遠,也回不去,人,真的是一個難以琢磨的 生靈,最了解自己的永遠只有自己。
生活 不可能一帆風順,開心是過一天,煩惱還是過一天,那為何不讓自己開開心心地過上一天呢。

saint-john-of-god
聖若望由天主者 (St. John of God)慈善兄弟會會祖
聖若望是葡萄牙人,出身工人家庭。一五二二年加入軍隊,參加過法西戰爭和匈牙利戰役,因誤交損友,行為放蕩失檢。戰事結束後,軍隊解散,若望給人牧羊。四十歲時覺悟過去的錯誤,痛悔改過,重做新人,立志把餘生貢獻上主,為天主教服務。他最初想渡海前往非洲,救援信教的俘虜。到了直布羅陀,遇見一個葡國人,充軍發配到巴巴里。這人帶著妻子小孩同行,很是可憐,若望惻然心動,自願伴他們同行,一路上伺候他們,不要分文報酬。途中,這個充軍的罪犯患病,若望外出做短工,每日所得工資,悉數供罪犯和他親屬的生活費用。
若望後來聽從神師的忠告,打消了赴非洲的計畫,回到直布羅陀。為了宣揚天主教,他改行做銷售聖像和聖書的小販,這事業很順利,所以到了四十三歲那年,他在加諾大設了一個書店。這年,聖巴斯弟盎瞻禮,著名講道人員若望亞維拉到加諾大講道。若望聽了他的講道非常感動,情不自禁,當場在教堂內捶胸痛哭,求主恕罪。接著,他飛奔到街上披頭散髮痛哭己罪。人們把他當作瘋子看待。若望亞維拉聞訊,親自去慰問他,勸他獻身從事榮主救靈的工作。
若望聞言,心內大感舒暢。他先開了一間木柴店,全部利潤用來救濟窮人。過了一個時期,他租用了一座房屋,收容貧苦病人。這項救濟病人的事業,漸漸發展,成為今日舉世聞名的慈善兄弟會(侍疾修會)。若望白天在院內照顧病人,晚上出外募捐,但是不久以後,人們紛紛自動捐獻物品和現款給醫院,若望就不必再出外募捐了。
多依主教召若望到主教府,詢問這醫院的詳情。他對若望的聖德很欽佩,給若望取了「天賜」的稱號。並命他起草規章,正式創立一個修會。但修會會章到他逝世後六年,才正式擬定。該修會會士到他逝世後二十年,才獲准發願。
為了測驗聖人的慷慨精神,泰利法侯爵喬裝成窮人,向若望求助。若望將囊中全部銀錢取出,共二十五枚銀幣,交給侯爵,自己一文錢都不剩。侯爵很感動,當場捐助一百五十枚金幣,並捐出大批糧食給若望的醫院。
有一天,醫院失火,全院病人,面臨葬身火窟的危險。若望奮不顧身,衝入火場,將病人一個一個親自背出來。這種偉大的犧牲精神,見者無不驚奇佩服。
除了自己醫院的病人外,若望還將救濟工作推展到別的貧苦人士。他組織了調查團,調查全省貧乏無依的人,依照各人情況,有時給予物質援助,有時設法介紹職業。他對貧苦女子,特別關懷,用各種方法援助她們解決生活問題,以免她們為生活所迫,失足犯罪。
除物質援助外,若望也致力照顧靈魂的神益。他常手裡拿著苦像,去探訪心硬如鐵的大罪人,聲淚俱下的勸他們回頭改過。
若望不僅注重實際傳教活動,對祈禱和苦行也非常注意。他的謙遜,更是出類拔萃,最為人津津樂道。
聖若望晚年,工作勤奮,不因年老力衰而稍減。有一年發生水災,他奮不顧身,搶救各種救濟物資,並從水中救人脫險,結果體力不支,身患重病,但是他仍然帶病工作,秘不告人。有次他因收容遊民,被人指控。主教召他去當面詢問一切。若望見了主教雙膝跪下,說道:「耶穌到世上來,尋覓罪人。我們應模仿耶穌,勸罪人回頭改過。我知道在管理的病院中,除了我一個壞人以外,別人都是好人。」他說話的態度誠懇,主教聽了很感動,對他更加慰勉有加,囑咐他繼續做收容遊民的事業。
若望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到後來無法隱瞞了。人們去探訪他,只見他和衣睡著,身上連棉被都沒有,只蓋著一件外衣,一雙竹籃放在手下作枕頭用。主教聞訊,命令他離開醫院,另外委派他人管理。若望無奈,揮淚離開他親手創立的醫院。臨行前,他到醫院的小堂拜聖體,依依不捨。旁人將他強拉上馬車,送他到別處靜養。若望抱怨道:「吾主臨終前,飲酸醋苦膽。我臨終前,卻吃精美的食物。」市政當局請他為本城居民祝福,他祝福後,請居民關心他的弟兄──城內的窮人。一五五O年三月八日,聖若望離世升天。死時他正跪在祭台前,享年五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