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怎麼可以被剝奪
光明怎麼可以被幽閉
怎麼可以讓一個五歲的孩子
和他的母親分離
不,不,不可以
不,不,不可以
一個人不需要知道
他可以生存多長時間
但他有權選擇活着度過
屬於他的時間
生存,生存,生存
生存,生存,生存
生存,生存,生存
生存,生存,生存
如何學會在這個世界生存下去
學會愛人,學會寬懷
學會毫無保留奉獻自己
學會毫無保留奉獻自己
生存,生存,生存
如何學會僅僅只是生存下去
和自己的親人在一起
一起夢想,奉獻真愛
一起把每一刻時光珍惜
如何才可以寬恕敵人
如何才不會跨越底線
如何把淚水強忍在胸
讓自己看到曙光在前
是期待和信任
過去的日子不再回來
所以只能挺身面向未來
傳承、守護、寬恕
讓我們的孩子在這裡生存
生存,生存,生存
生存,生存,生存
生存,生存,生存
生存,生存,生存
幸福會在天空流連
朝霞照樣灑滿大地
地球會和曙光交融在一起
地球會和曙光交融在一起
生存,生存,生存
如何學會在這個世界生存
看清晨美好、朝霞滿天
滿懷仁愛 滿懷幻想
用心去把這個世界溫暖...
我記得我十八歲的時候
迷戀音樂、喜歡運動、渴望改變
可誰也不會相信我的成功
但我卻善於給自己鼓氣
我記得所有人都沖我叫喊
學習、工作令人心煩意亂
我是家裡唯一的孩子 也是唯一的希冀
讀莫斯科大學是我的動力
而我的經歷卻完全不同
我輟了學 遭到家人反對
這時有個朋友告訴我
我們的首富在孤兒院長大
我們有過見面 有一次在醫院
目光相遇 直接面對面
看不出絲毫沮喪,只有生存的渴望
不是兩年,至少三十年
至少三十年?我看是至少一百年
沒有條件,沒有反對意見
讓錨鏈把沮喪沉入海底
就這麼定了 應該有所改變
我所做的,其實不如你
其實你不差,其實你很棒
抓住機遇吧,用自己的雙手
和我們一起,把生活改變
生存,生存,我們共生存
需要學會的僅僅是生存
沒有殺戮,沒有戰爭
而是做一個普通的人
簡單的生存!
Category: 下午茶會
生活
生活不是一場賽跑,而是一次旅行,要懂得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
這個世界,對着你笑的人太多太多。真心包容你的,太少太少。
手不是用來打人的,而是用來擁抱你所愛的人;
腳不是用來踢人的,是用來向理想的目標邁進的。
不管你經歷多痛的事情,到最後都會漸漸遺忘。
那是因為,沒有什麼能敵得過時光。
你不必逞強,不必說謊,懂你的人,自然會知道你原本的模樣。
不要逢人就掏心掏肺的,要知道有些人,面前心連心,背後動腦筋。
任何事情,總有答案。與其煩惱,不如順其自然。
無論現實多麼喧囂,在內心總有一片自留地,那裏生長着美好。
世界是公平的,忘記一份回憶,你就會懂得一份珍惜。
你只有變得更好更完美,你才有資格影響別人。
生活不是一場賽跑, 而是一次旅行。
成就別人
一天,小明,七歲大的小男孩, 和一個背部嚴重彎曲的小孩熱鬧的玩了起來。 開懷的笑語驅散了原本存在於兩人間的陌生與防衛, 兒童的情感表達往往是最直接的, 但純稚的他似乎對這位新玩伴身體上的異樣毫無反應。
玩累了,兩個人都坐了下來,四目凝望良久之後, 小明心裡似乎突然明白了些什麼,他篤定的站了起來,走到小孩的身 邊,以得意的口吻說,我知道你的背為什麼彎彎的。
意識到自己很可能被這個剛認識的朋友直接的刺及傷處, 小孩此時採取最安全的自衛:沉默不語。 此時的他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小明不改先前的口氣, 依然不放過的說:「我知道裡面裝什麼,你知道嗎?」
「不知道。」小孩無力的回答。小明終於遏抑不住心中的喜悅, 以綻放的笑容迫不及待的對小孩說:「彎彎的身體是個竹簍子, 裡面裝了一對還沒有被上帝打開,那天使的翅膀。」
多少時候,我們希望自己像是那小孩,能被別人接納、被了解, 甚至連自己的缺陷都能被欣賞,以正向的眼光來看待。 但更多的時候, 我們更應該期許自己像小明,帶給他人鼓勵、安慰、與扶持。
我們每個人都在朝向自我實現的大道上邁進,但是, 讓你我在完美自己的同時,成就別人。
學習接受父母日漸老去
學習接受父母日漸老去,是子女今生重要的課題 ~
在父母逐漸老化的過程中,愛與包容是孝順的重要元素 。
父母在老化過程,會變得比以前任性與不講理,這是正常的, 因為他們也在學習接受自己變老的事實 。
思緒逐漸鈍化、 行動步履蹣跚、 學習能力變差,這時候的父母, 已不再是子女心裡曾經崇拜的那個超人 。
他們的退化現象不是用教、 用罵可以改變的,身為子女的要學習用愛去接受父母的逐漸變老, 接受同一件事情必須重複敘述很多遍的事實 ; 接受你的訊息,他們永遠講不聽、 教不會、 學不來的事實 。
接受他們的任性,健忘或無理取鬧,其實他們也不是故意要這樣, 只是隨著年齡增加,腦部日漸退化使然 。
重度者很容易被家人察覺與接受,因落差太明顯 ; 唯有初老現象的家庭,最易產生衝突 。 只因退化得不夠明顯,常讓子女不易察覺, 以為老人家變得很難相處,但真正的原因是退化了 。
期待子女們用更多的愛去包容,去學習如何與老化中的父母相處, 因為他們永遠都回不到原來在你心目中的那個樣子 。
他們曾經用愛去灌溉使你茁壯,而今他們的凋零, 你亦須用愛去全然接受 。 當有一天他們離開時,你心中的回憶將是滿滿的愛, 而不是徒留自責與遺憾
長大的意思
開學第一天,教授自我介紹後,要每位同學主動去結交一位新朋友。
當我站起來環視四週時,有人輕輕拍我的肩膀。
我轉過頭,看見一位滿臉縐紋,個子矮小的老婦人對著我微笑, 那笑容光亮璀燦。
她說:「嗨!帥哥,我叫蘿絲,今年87歲。我可以抱你一下嗎?」
我笑起來,熱切的答道:「當然可以」, 她果真緊緊地將我抱個滿懷。
我開玩笑的問她:「你年紀這麼小,怎麼就來上大學了?」
她也調皮的回答道:「我準備來這釣個金龜婿,生幾個孩子, 然後退休去雲遊四海。」
「此話當真?」我明知故問。
我很好奇,到底是何動機,促使她年屆古稀,還來上大學。
她告訴我說:「我一直夢想要受大學教育,如今終於得償宿願。」
下課後,我們散步到學生聯合大樓,兩人分享了巧克力奶昔, 從此我們成了摯友。
往後三個月的每一天,我們總是一起離開教室, 天南地北的聊個沒完。
她像一部「時光機器」,將智慧和經驗與我分享, 而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
一學年下來,蘿絲成了學校鼎鼎大名的人物。
不論走到那裡,她總能輕易的結交到新朋友。
她經常打扮得漂漂亮亮的,陶醉在同學們對她的關注之中。
學期結束時,蘿絲應邀到我們為足球隊舉辦的晚宴中演講。
我永難忘懷當晚她賜予我們的珍貴禮物。
主持人介紹她給聽眾之後,她碎步走向講台,正當要開始演講時, 她手中的講稿不慎掉落地上。
有幾秒鐘時間她顯得有點懊惱和靦腆, 不過立刻就幽默的對著麥克風淡淡的說:「抱歉, 我最近老喜歡掉東西,剛剛我本想喝杯啤酒壯膽,卻喝了威士忌, 沒想到那玩意兒簡直要我的命,看來我是記不得事先準備的東西了, 那我就講最熟悉的事情吧。」
在大家的笑聲中,她清了一下喉嚨,然後開始說:『 我們不是因為年老而停止玩樂,我們是因停止玩樂才會變老, 只有一種秘訣能使人青春永駐,快樂成功。
就是你們必須經常笑口常開,幽默風趣;你們必須時時懷抱夢想, 當你們失去夢想時,你們就形同死亡, 我們的週圍有許多人像似行屍走肉,卻不自覺。』
『變老和長大之間有很大的差別,任何人都會變老, 但不一定每個人都會長大。
長大的意思是,你必須不斷在蛻變中找尋成長的機會而善加利用。
要活得無怨無悔:上了年紀的人,通常不會因做過的事後悔; 卻常因在年輕時,未曾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遺憾, 只有心懷悔恨的人,會恐懼死亡。』
那年底,蘿絲終於完成她的大學學業。
畢業後一星期,她在睡夢中安祥去逝。
超過2千名同學參加她的葬禮。
我們聚在一起,向這位以身教教導我們:只要下定決心, 不管年紀多大都可以實現夢想…
選取皇后
從前,有個年輕的國王,為了能找出一個賢內助,決定通過考試來選 取皇后。
考試當天,許多大臣,財主的千金都來應考,這時有一位農家的姑娘 也來應試。
國王的第一個問題是:「日出的地方和日落的地方相距有多遠?」
一開始的問題就把各家千金給難倒了,有誰能量出這個尺寸!
只見農家姑娘平靜的答道:「剛好是一天的距離。」
國王連番稱讚:「答的好,答的好!」千金小姐們的臉都紅了。
國王的第二個問題是:「天和地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大臣的女兒搶著回答:「有道是九萬里長天,我想天地之間相距九萬里。」
財主的女兒接著說:「唐僧取經走了十萬八千里,我想這就是天地之間的距離。」
國王搖搖頭。
農家姑娘平靜的回答:「天地之間的距離剛好是眼睛一睜一閉之間的距離。」
國王一拍大腿:「對啊!」其他千金心裡更是焦急。
國王的第三個問題是:「真話和假話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大家都楞住了,真話和假話之間還有距離單位嗎?
此時農家姑娘毫不猶豫的回答:「就是兩耳之間的距離。用一個耳朵 聽一面之詞往往聽到假話,用兩個耳朵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聽到真話 。」
國王高興得連連稱好,準備宣布要娶這位農家姑娘作皇后。
但是皇太后看不起這位農家姑娘,刁難的提出了三個問題。
找一朵天下最美的花,一隻天下最珍貴的鳥和一個有骨頭的雞蛋來, 否則便取消婚約。
農家姑娘不慌不忙得答應了。
三天後,農家姑娘帶著一朵棉花,一隻燕子和一顆快孵化的雞蛋來到 皇宮。
國王及皇太后,大臣,財主,千金小姐們都來觀看農家姑娘如何完成 這三件事。
農家姑娘依次解說一番後,國王當眾宣布:「誰都不準在雞蛋裡挑骨 頭了!這位姑娘是我最理想的皇后。」
聰明的你知道知道農家姑娘如何解說嗎?
答案:
農家姑娘說道:「人說牡丹是花中之王,但牡丹雖美,卻不及棉花能 紡織成布,染色成樣,多彩多姿,所以棉花最美。人說鳳凰是鳥中之 王,但鳳凰雖珍,卻不及燕子能捕捉蟲害,保衛農物,滋養萬民, 所以燕子最是珍貴。而雞蛋裡的小雞已長出骨架, 在未孵化之前就是有骨頭的雞蛋。」
建設友愛的橋樑
(梵蒂岡電台訊)“我們來到世上不是為了混日子,在沙發上虛度一生,而是為了留下一個印跡”,教導世上的大人們“建設友愛的橋樑”。教宗方濟各7月30日晚與大約160萬名青年在克拉科夫“慈悲營地”舉行了世青節祈禱守夜禮,對他們作出上述鼓勵。教宗邀請青年走上天主所指示的道路,打破那令人封閉和癱瘓的懼怕和恐怖。
教宗方濟各說:“今天,我們成年人需要你們教導我們如何在差異、對話和分享多元文化中和睦共處。差異不是一種威脅,而是一次機會。願你們有勇氣教導我們,告訴我們建設橋樑比豎起隔牆更容易!你們知道應該最先建設的橋樑是什麼嗎?是互相握手,我們在此時此地就能建起這座橋。這是偉大的友愛之橋,願世上的大人們可以學會做這事!”
在當晚的世青節守夜禮中,來自不同文化、甚至遙遠國度的青年們和教宗在象徵慈悲的粉紅色和藍色燈光的照耀下,作出具體的共融與修和的標記。教宗與來自五大洲的五位青年代表一同跨越了慈悲聖門;而青年們則將他們不同顏色手握在一起,舉向天空。
教宗勉勵青年說:你們不要在迷迷糊糊中度日,不要讓他人決定你們的未來,比起安逸你們更喜歡自由;因此,捨棄你們慵懶的沙發,做個歷史的主角,穿上鞋,走天主的道路,把喜悅傳染給世界。
教宗總是善於現場互動,這一次也不例外,他問青年們:“你們願意做迷糊、呆滯和遲鈍的青年嗎?[青年們回答:不!]你們願意讓他人來決定你們的未來嗎?[青年們回答:不!]你們願意自由嗎?[青年們回答:願意!]你們願意機敏嗎?[青年們回答:願意!]你們願意為自己的未來奮鬥嗎?[青年們回答:願意!]你們好像不太確定?你們願意為自己的未來奮鬥嗎?[青年們大聲喊道:願意!!!]親愛的年輕人,我們來到世上不是為了“混日子”,在安逸中虛度年華,在慵懶的沙發上消磨時光;相反地,我們來世上是為了做另一件事,以留下一個印跡。許多人想讓年輕人失去自由;許多人不喜歡你們,想要你們遲鈍、呆滯、迷迷糊糊,永不自由!這絕對不行!我們要捍衛我們的自由!”
來自波蘭、巴拉圭和被人遺忘的敘利亞阿勒頗城的青年作了見證。他們分享了自己所體驗的天父慈悲,指出天父愛護和重振罪人,不斷賜予那些陷入毒品深淵的人新的機會,賜予那些清晨出門卻不知能否安然歸來或看到親人依然活著的人勇氣。
教宗呼籲道:“祈願敘利亞弟兄姐妹不再被‘死亡與殺害所籠罩’,覺得沒有人會幫助他們。親愛的朋友,我邀請你們一同為許許多多深受戰爭之苦的人祈禱,叫大家從此明白任何事都不能為弟兄的血辯白,任何事都不如我們身邊之人的生命可貴。”
教宗也勉勵青年效法聖若望保祿二世和聖女傅天娜的榜樣,加入慈悲的學校,“不指責他人,不相互爭吵,拒絕毀滅”。教宗最後說:“我們不要以更大的仇恨戰勝仇恨,不要以更大的暴力戰勝暴力,以更大的恐怖戰勝恐怖”。我們對此硝煙世界的回答就是“友愛、兄弟之情、共融和家庭”。
天主不在乎過去的錯誤,只關注未來;天主召叫那些願意冒險的人去改變世界。克拉科夫世青節的青年們已經作好準備,去留下那改變視野的友愛印跡。
不要做一隻杯子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師身邊有一個總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這個 弟子去買鹽,弟子回來後。
大師吩咐這個不快活的年輕人抓一把鹽放在一杯水中,然後喝了。
「味道如何呢?」大師問。「苦。」弟子呲牙咧嘴地吐了口吐沫。
大師又吩咐年輕人把剩下的鹽都放進附近的湖裡,弟子於是把鹽倒 進湖裡。
老者說:「再嘗嘗湖水。」年輕人捧了一口湖水嘗了嘗。
大師問道:「什麼味道呢?」「很新鮮。」弟子答道。
「你嘗到鹹味了嗎?」大師問。「沒有。」年輕人答道。
這時大師對弟子說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鹽:不多,也不少, 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這麼多,但是,我們體驗到的痛苦卻取決 於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所以,當你處於痛苦時, 你只要開闊你的胸懷,不要做一隻杯子,而要做一個湖泊。」
aspiration of the heart
Prayer is an aspiration of the heart, it is a simple glance directed to heaven, it is a cry of gratitude and love in the midst of trail as well as joy; finally, it is something great, supernatural, which expands my soul and unites me to Jesus.
--St.Therese of Lisieux
鸚鵡的看法
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屋裡住了一個獵人,獵人養了一隻老鷹,幫助他狩獵;也養了隻鸚鵡,還教會鸚鵡說話,閒暇時,獵人也喜歡逗弄鸚鵡,消磨時間。
春季某天山下小鎮趕集,獵人把醃漬好的獵物肉品準備好,打算換一些生活必需品。
獵人高高興興帶著老鷹和鸚鵡到市集。
可是由於匆忙,獵人在途中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不打緊,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鷹受到驚嚇,急忙飛起,利爪不小心把獵人抓成大花臉。
獵人難得下山,一年見不到幾次朋友,在與朋友見面之前,居然被弄得破相,不由勃然大怒。
獵人不由得和鸚鵡嘀咕,數落老鷹的不是。
鸚鵡說:「我平常看老鷹就一臉兇巴巴的樣子,雖然他能幫你打獵,但主要還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養幾隻雞,雞不但溫馴,你打獵時,雞還能生殖,一舉兩得。」
獵人聽了,心裡受到鼓動,在市集就用老鷹換了五隻雞。
回到山上,獵人照鸚鵡的方式打獵、養雞。
阿爾卑斯山區實在太大了,沒有老鷹的幫忙,獵人無法掌握獵物的行蹤,以致於整個夏季秋季都沒什麼收穫。
冬天到了,不習慣山區氣候的雞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嚴冬中一隻隻倒下。
獵人自己要過冬已經很難了,沒辦法管到鸚鵡,結果鸚鵡也撐不過嚴冬。
當人們遭遇問題時,總是詢問與自己比較親近的人的意見。
絕大多數被詢問的人,或許無意進讒言,但總以自己的心態、能力、經驗,去解釋別人的心態、能力、經驗。
故事中的鸚鵡,或許無意說老鷹的壞話,但鸚鵡的思考畢竟是鸚鵡,心態畢竟是鸚鵡,能力是鸚鵡,經驗是鸚鵡,無論如何都是鸚鵡,永遠不可能成為老鷹。
所以當詢問對老鷹的意見時,應該詢問另一隻老鷹,而不是問一隻鸚鵡。
或許鸚鵡是你信任的人,但你得到的,不過是鸚鵡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