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1724525-thumb.jpgThe story is about me, my father and a little man. The little man has no relatives, like many war world II veterans escaped from China civil war to Taiwan. He does not know how to read and write. But he has a good heart, and a loyal servant.
What connected me and the little man (old Wang) was, he took care of me when I was 3 years old, during that time I was a very sick boy. My father really thanks him, he did so wonderful job that without him, I might not be here today. The little man appreciated my father for his job offering at the time he needed a place to stay.
But somehow I have no memory of him, I don't remember his face, his voice or anything. He died few years ago, it took several months for my father to locate his resting place, just an ashes urn placed somewhere in a tower for people of no relatives. A tiny wood plate caved his name.
Since then my father visits his resting place every year (a long trip for an old man). What connected him and my father is the 50 years of friendship and a servant's loyalty.
I could not help but shedding my tears what I called "Love". A gentle soul teared apart by war. What left is a gentle love of fading memory from my family.
May God keep "Old Wang's" gentle soul !
 
--Johnny Gau
Š

前些天,在一个名为《财富人生》的电视访谈节目中,嘉宾是一位当今颇具知名度的青年企业家。当节目渐近尾声时,按照惯例,主持人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请问:你认为事业成功的最关键品质是什么?
沉思片刻之后,他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平静地叙述了这样一段故事:
十二年前,有一个小伙子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渐渐地,他发现当地的车站几乎都是开放式的,不设检票口,也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凭著自己的聪明劲,他精确地估算了这样一个概率......
逃票而被查到的比例大约仅为万分之三。他为自己的这个发现而沾沾自喜,从此之后,他便经常逃票上车。他还找到了一个宽慰自己的理由:自己还是穷学生嘛,能省一点是一点。
四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他充满自信,他开始频频地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踌躇滿志地推销自己。然而,结局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这些公司都是先对热情有加,然而数日之后,却又都是婉言相拒。真是莫名其妙。
最后,他写了一封措词恳切的电子邮件,发送给了其中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烦请他告知不予录用的理由。当天晚上,他就收到了对方的回复......
陈先生,我们十分赏识您的才华,但我们调阅了您的信用记录后,非常遗憾地发现,您有三次乘车逃票记载。我们认为此事至少证明了两点:
1.你不尊重规则。
2.您不值得信任。鉴于能上能下原因,敝公司不敢冒昧地录用您,请见谅。
直到此时,他才如梦初醒、懊悔难当。然而,真正让他产生一语惊心之感的,却还是对方在回信中最后摘录的一句话: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
第二天,他就启程回国了。
故事讲完了,电视中出现一片沉寂。
主持人困惑地问:这能说明你的成功之道吗?
“能”!因为故事中的年轻人就是曾经的我,他坦诚而高声地说:
“我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只是因为我一起将昨天的‘绊脚石’当成今天的‘垫脚石’而已。”
现场顿时掌声如潮。
人生总是复杂,道理却相对简单﹔更多的时候,一句话一辈子。

1749602_thumb.jpg一句箴言:
  天下没有偷懒可得的健康。
   二句话 :
  对于以往不愉快的事及逆境,不发牢骚,不念旧恶。
  对于未来的日子没有奢望,但求平安幸福。
    三养:
  保养,营养,修养。
 四忘:
  忘记年龄,忘记钱财,忘记子孙,忘记烦恼。
   五福:
  有健康身体谓之福,有兴趣读书谓之福,
  有知己好友谓之福,有人惦念你谓之福,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谓之福。
  六喜:
  一喜退而不休,二喜儿女独立,三喜无欲则刚,
  四喜问心无愧,五喜好友甚多,六喜心情不老。
 七乐:
  知足常乐,闲中作乐,自得其乐,及时行乐,
  助人为乐,行善是乐,平安最乐。
  八点:
  嘴巴甜一点,脑筋活一点,脾气小一点,度量大一点,
  心放宽一点,做事多一点,说话轻一点,微笑多一点。
   九常:
  齿常叩,津常咽,鼻常揉,眼常动,面常搓,
  足常磨,腹常旋,肢常伸,肛常提。
  健康十则:
  少肉多菜,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食多嚼,
  少衣多浴,少言多做,少欲多施,少忧多眠,
  少车多行,少气多笑。

1840488-3d209e98693ee549.jpg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
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 「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城里,到厨师指定的店里买油。
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凶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
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着装满油的大碗,一步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里时,由于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
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
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
终于回到庙里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著小和尚大骂: 「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
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
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
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需要跟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 还要看风景、作报告。
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美。
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
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
这样走看风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
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的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¼br /> 其实,我们想比较快乐的过日子,也可以采纳位老和尚的建议。
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成绩和物质利益,不如每天努力在上学、工作,或生活中,享受每一次经验的过程,并从中学习成长。
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
我想,这也是活得更积极,更乐观的人生法宝吧。
越在乎的人,你反而越会对他产生误会,
越在乎的人,犯错你反而越不能原谅他,
越在乎的人,你反而对他会越不客气,
越在乎的人,你反而越会装做不在乎,
人就是这么奇妙的

4602161_sm.jpg
有一个人很害怕死亡。
他心里想着:「死亡是在前面呢?还是在后面呢?」
他想到:「人总是在往前跑的时死亡,例如飞机失事、车祸丧生。
所有的动物也都是在往前逃命的时候,被捕杀的。
从来没有动物是在后退时丧生,所以,死亡是从后面追赶的。」
他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要避免被死亡追上的唯一方法,就是走得更快速、更匆忙。」
于是,他每天总是行色匆忙,不论是吃饭、工作或走路,都比从前的自己快了三倍。
有一天,他匆匆忙忙的赶路时,突然被一个白胡子的老人叫住。
老人问他说:「你如此匆忙,是在追赶什么呢?」
他说:「我不是讲追赶,我是在逃开呀!」「逃开什么呢?」老人问。
「逃开死亡!」
老人说:「你怎么知道死亡是在后面呢?」
他说:「因为所有的动物都是在往前逃命被死亡追上的。」
老人说:「你错了!死亡不是在起点时追赶,而是在终点时等候的。不论你跑快或跑慢,都会抵达终点。」
「你怎么知道?」
「因为我就是死神呀!」老人说。
那个人大惊失色的说:「你今晚会出现,莫非我的死期到了?」
死神说:「喔!你不用害怕,你的死期还没有到,只是你一直跑得太快,
我的兄弟「活着」一直向我抱怨赶不上你,如果你不和他会合,和死亡又有什么两样呢?
他特别请我通知你慢一些呀!」
「我要如何才能和「活着」会合呢?」
死神说:「首先,你要站着不动,把心静下来,然后你要环顾四周,
用心体会、用爱感觉、用所有的力量来品味,活着就会赶上你了。」
当他把心静下来的时候,老人说:「你回头看看,我的兄弟来了。」
他一回头,老人不见了,却看到从来没有看过的、美丽的街景。
幸福并不取决于财富、权力和容貌,而是取决于你和周围人的相处。
在平凡的日子里,珍惜周遭的人事物!

1749182_thumb.jpg我先生一直在外商工作,出国开会,晚上应酬是常事。
我们结婚一年小孩就出生了,我先生工作更忙,
而我刚好也转换一个新工作,早上7点半要到公司开早会,听解盘。
我一个新手妈妈,不懂诀窍,小孩凌晨一点喝奶,清晨五点喝奶,
我的睡眠时间被分割,新换的业务工作压力,也常常让我失眠。
而我先生依然如常的上下班,我一肩扛起照顾小孩的责任,
有时凌晨一点起床喂奶同时,还一边替他准备解酒茶水及热毛巾,
因为他刚应酬回家。
小孩四个月大时,他争取到美国St. Jose外训行程一个月,
我们发生了很大的争执,希望他放弃,希望他在家陪我,因为我累了,
新工作和照顾新生儿的压力,让我瘦的比产前还瘦。
我先生告诉我,我不懂他的志向,像故事中的 邱 先生,自比为大鸟。
我含泪让他去美国,一个人早上送小孩去保母家,
下班接回小孩,周末去陪他父母吃饭。
一个月后他回来了,公司Promote他,他志得意满,人生似乎很平顺。
可是我的身体越来越差,我决定和他一起分摊照顾小孩的工作,
我请他晚上帮忙照顾小孩,让我好好睡一个月。
他答应一个月不应酬,每晚回家带小孩。
不到一个月时间,有天我早晨醒来,看到他坐在身旁,
他显然是很早起床,要不就没睡,他很慎重的问:
『老婆我问你,这半年来你照顾小孩,都是这样睡睡醒醒吗?』
我答:『是啊。』
他问:『妳怎没说?』
我答:『我说了,但你体会不到。』
沉默了一会儿,他说:
『如果我累了,可辞职回家带小孩,养家是男人的天职。』
但我告诉他:『他也不懂我的志向,我和他受同样的教育,
我也有自己想要的人生,我也想被认同。』
《我们是在国外求学时认识,一回国就结婚。》
他沉默许久,很怜惜的看着我说:『老婆,妳真的好辛苦。』
从此以后,我先生很少应酬,一回家就换下衣服陪小孩。
但出差到国外还是少不了,我也不再阻止。
几年后我们有了第二个儿子,生活更加忙碌,但我们很少争执,
因为我们各自在自己岗位上发展,并且互相支援。
这几年外商渐渐撤离台湾,我先生也面临短暂失业,有天他对我说:
『老婆,妳有工作让我减轻不少压力,我可以慢慢寻找适合的工作。』
后来他到一家上市公司负责中国南方的经营策略,常常海峡两岸奔走,
我还是一个人接送小孩,一个人上下班,周末陪他父母吃饭。
最近他有较长的时间在台湾,回想结婚这十年来,
他像大鹏鸟一样四处飞翔,刚出社会时觉得太早结婚,
婚姻某种程度上是他的牵绊,但现在却老想回家。
他说走遍世界各地,每到夜晚最想念的还是家里的大床。
我倒觉得我先生越来越像我两个儿子,回到家总爱黏着我。
我每天回家都听儿子讲学校发生的事,培养和小孩互动机会,
我先生也急于和我分享他工作上的大小事,我因为从事承销业务,
对上市公司财务业务接触广泛,也常能提供他一些讯息及建议。
我的感觉是婚姻生活是两人Compromise的结果,
没有谁是大鸟,谁是小鸟。
如果你飞的比较快,记得停下来等等对方,两人要心存感激,互相扶持,
让两人可以飞得久久长长。
毕竟…能够一起飞,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气。
『夫子曰:如果你没有准备好和对方一起走,切勿轻言结婚!』
夫妻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抱负,其中一方就会像《良驹》一样,
很痛苦地和《一般牛》挤在同一栅栏中吃食;
而《美丽的凤凰》,也会很委屈地和《普通鸡》一样,
被关在同一笼中喂食。

 1750733_thumb.jpg 前些天,带儿子去逛书局,他吵嚷着要我买一个精致、昂贵但不实用
  的铅笔盒给他,最后我只买了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给他,
  他的嘴顿时呶了起来。接着,他看中一个设计小巧玲珑,曲线优美,尺面图案喧宾夺主地盖过刻度的精美塑料尺,我买给他的却是一把木尺。
他的嘴嘟得更有"克夫"(curve)了。我不作声,打算晚上临睡前才透过故事开导他。
  自升为人父后,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贯彻一个与东方社会价值观反其道
  而行的育儿理念──再富也要穷孩子(虽然我并不富有)。几年下来,
  我渐感难于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我辗转读到南京大学一布告栏上,
  一封署名为"辛酸的父亲"写给其上大学的儿子的"匿名信",才又
  深感无论如何得贯彻始终。上述"私函大公开"(是无奈才将私函公
  开吧?)很有转述的价值,兹摘录如下: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
  学,成为我们家几代里出的惟一一个大学生后,心里已分不清咱俩谁
  是谁的儿子。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挂蚊帐铺被子买饭菜票甚至
  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
  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3封信,加起来比一封电报
  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通篇字迹潦草,只一个"钱"字
  特别工整,而且清晰。大二以后,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
  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毕业大可以去当
  个优秀的讨债人……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
  费通知,虚报学费……没想到你竟也运用这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佼
  疼你的父亲母亲,仅仅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我一想起这事就
  痛苦,就失眠。这已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
  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里,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
  会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阅毕整封信,我想起妻怀孕时一位辛酸的父亲第一次上做超音波扫描
  时,我最关心的不是胎儿的性别,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结伴而
  来──双胞胎甚或4胞胎?
  难以两全其美
  我执教的学校,有2男2女各取名为"欢、乐、新、年"的4胞胎兄妹。
  我常看到他们的爸爸拎着4份一模一样的便当盒在篱笆外分4次塞给4名
  可爱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们蹦蹦跳跳地回课室享用,便知道他们对
  便当的"内涵"相当满意。我身为穷教员,如果孩子是结伴而来,我
  所能给他们准备的便当的内容,恐怕会顾得了"量"来顾不了"质"。
  我之所有这种顾虑,主要受华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传统观念所影
  响。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学回国探亲,及时给我来
  个当头棒喝。
  据他说,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们在信奉上帝之余更信奉:"再
  富也要'穷'孩子!"的教育理念。
  他们认为,在过份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将无法自立并且不懂感恩。
  他回国的第二天 ,我陪他冒着风雨出外办点事,他指著一个被包裹得
  像棉花团的华人小孩说:"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说在
  澳洲,即使冬天时也很难见到"棉花团";如果是艳阳高照,母亲们
  也会别有用心地故意不撑开婴儿车的遮阳棚。
  我们东方家庭"再穷也要富孩子"的做法,看来有纠正的必要了。那
  天晚上,我思前想后,决定等将来孩子入学了,为他准备一些"其貌
  不扬"的便当,以穷他物质,富他精神。
  不同意义的象征
  其实,以上辛酸的父亲在信里提到的不孝儿,恰恰是我们用传统的
  "再苦不能苦孩子"模型塑造出来的典型"模"特"儿"。我手头上
  有这么一则资料:美国费城纳尔逊中学门口有两尊雕塑,左边是一只
  苍鹰,右边是一匹奔马。雕塑所要表达的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鹏程万
  里和马到成功,而是象征一只饿死的鹰和一匹被剥了皮的马。
  原来,那只苍鹰,为了加速实现飞遍五大洲七大洋的伟大理想,练就
  了各种高超优雅的飞行本领,结果忘了学习觅食,只飞了4天就活活
  饿死了。那匹奔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给的活多,就乞求上帝
  把它换到农夫家;而后又嫌农夫喂的饲料少,又要求与其他马对调,
  最后到了皮匠家──不必干活,饲料又多,好不惬意。然而没过多少
  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剥下来做了皮革。
  由此可窥见,一个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无论他
  有多大的才华,日后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都
  是一个生命有缺憾的人。
  动物界有一套超越万物之灵的育儿理念,许多动物在它们的幼儿很羸
  弱时,会把它的幼崽含在嘴里或护在翼下,怕它们遇险而夭折;但当
  它们的孩子长大些,它们会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赶离自己身边,让它们
  独自去经风雨、练本领,甚至不给孩子留下回头路。只有这么做,孩
  子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之袭击,才能够绝处逢生。含在嘴里护在翼下
  和赶离身边(只挂在心上),都是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体现,连动
  物也深懂惯子如杀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穷孩子,才能逼孩子学习独立前行,学会感恩惜福,毕竟,
  孩子的后半生我们已不能参与了……。

1

1718161-thumb.jpg朋友非常孝顺,父亲过世后,辞去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台陪伴母亲。
但是不到半年,她就来找我,请我想办法找出为什么她与母亲不合。
她说每次母亲一开口说话,她心中就好像火山要爆发,她知道母亲寂寞,希望她多陪陪她,她自己也希望能孝顺,毕竟这是她回国的目的,但是,不知怎的,三句话没说完,她就发火,如果要避免对母亲顶撞,她就必须讲完她要说的话立刻走开。
我们都是念科学的,不相信犯冲、相克等迷信说法,但是检讨了半天,都找不出为什么「母慈女孝」但就是合不来。
直到有一天她送来一卷录音带,是星期日在家中与母亲说话的录音,请我分析。
分析完毕,我知道为什么了。
在这卷录音带中,母亲的话占五分之四,我的朋友只说了五分之一,而且句子都很简短,只回答必要的话。
母亲的句子中绝大部分是否定句,例如「不要穿这件衣服」、「不要涂深色口红」、「不要擦地板了,先去买菜」、「不要买这种样子的小黄瓜,这种胖肚子的,里面全是子」、「不要放那么多洗衣粉」、「不要用这种酱油,有色素」、「不要看这个连续剧」,到了晚上,她母亲要她换一件厚一点的睡衣时,我的朋友就爆发了。
人天生有保护自己的本能,当一个人总是批评你时,你的大脑很快就形成一个防卫机制,只要一看见这个人,全身细胞就紧张起来,进入备战状态,这个人讲的每句话都会先从负面去解释,先筛选可能的敌意,再处理语意。
当你想做一件事而有人拦阻你时,第一次你会勉强顺从,第二次你便不想让他知道,因为你不喜欢被驳回的感觉,久了以后,便什么事都不让母亲知道了。

但是越是不想让母亲知道,母亲越是拐弯抹角地想打听出来,这时女儿便觉得隐私权被侵犯,于是母女关系就恶化下去了。
看到平日不以为意的说话方式导致这样的结果,心中真是震惊,我们常常对越是亲密的人讲话越不小心,忽略了对方需要被尊重。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见,父母要学会尊重他的选择,说话时要避免用「不要」这个字作为句子的开头,不要让孩子觉得  「我在父母眼中一无是处」。
孩子小的时候,这种感觉会造成自信心的低落,如果孩子已经去外面闯了个天下,建立了自信心,这种说话方式会使孩子回避你,虽然孩子也知道父母是好意,但是心理学上的研究已经让我们知道理智和感情是分家的,是不同的神经回路在处理的,心中知道该怎么做并不代表一定会快乐的去做。
当奉养父母变成不得不做的义务时,双方都会很痛苦。天下没有什么事比亲子关系不和更令人伤心的了。
亲子、夫妻、朋友、同事……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啊!
快乐并不在于有与没有  而是在于珍惜与知足
人生时时刻刻都是新的体验  当您懂得体会当下的感受时
您会发现原来  快乐就是那么简单

botero_xx_a_thief.jpg有一位青年画家,在还没成名前,住在一间狭隘的小房子里,靠画人像维生。

一天,一个富人经过,看他的画工细致,很喜欢,便请他帮忙画一幅人像。
双方约好酬劳是一万元。
一个星期后,人像完成了,富人依约前来拿画。这时富人心里起了歹念,欺他年轻又未成名,不肯按照原先的约定付给酬劳金。
富人心中想着:「画中的人像是我,这幅画如果我不买,那么,绝没有人会买。
我又何必花那么多钱来买呢?」于是富人赖账,他说只愿花三千元买这幅画。青年画家傻住了,他从来没碰过这种事,心里有点慌,花了许多唇舌,向富人据理争,希望富人能遵守约定,做个有信用的人。
「我只能花三千元买这幅画,你别再囉唆了。」富人认为他居上风。
「最后,我问你一句,三千元,卖不卖?」
青年画家知道富人故意赖账,心中愤愤不平,他以坚定的语气说:
「不卖。我宁可不卖这幅画,也不愿受你的屈辱。今天你失信毁约,将来一定要你付出二十倍的代价。」
「笑话,二十倍,是二十万耶!我才不会笨得花二十万买这幅画。」
「那么,我们等著瞧好了。」青年画家对悻悻然离去的富人说。
经过这一个事件的刺激后,画家搬离了这个伤心地,重新拜师学艺,日夜苦练。
皇天不负苦心人,十几年后,他终于闯出了一片天地,在艺术界上,成为一位知名的人物。
那个富人呢?自从离开画室后,第二天就把画家的画和话淡忘了。
直到那一天,富人的好几位朋友不约而同的来告诉他:
「好友!有一件事好奇怪喔!这些天我们去参观一位成名艺术家的画展,其中有一幅画不二价,画中的人物跟你长得一模一样,标示价格二十万。
好笑的是,这幅画的标题竟然是--贼。」
富人好像被人当头打了一棍,富人想起了十多年前画家的事。
这件事对自己的伤害太大了,他立刻连夜赶去找青年画家向他道歉,并且花了二十万买回那幅人像画。
青年凭著一股不服输的志气,让富人低了头。
这个年轻人名叫毕卡索。
没有人能屈辱、打败你,除了你自己。

1717772-thumb.jpg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 对弟子们说: “随身带着这个苦瓜, 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 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 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 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 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
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 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 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 弟子听了,好几位立刻开悟了,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 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 人生是苦的,爱情是苦的, 由情爱产生的生命本质也是苦的, 这一点即使是修行者也不可能改变,何况是凡夫俗子。
我们尝过感情与生命的大苦的人, 并不能告诉别人失恋是该欢喜的事,因为它就是那么苦, 这一个层次是永不会变的。 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苦瓜是苦的, 一般人只要有苦的准备,煮熟了这苦瓜, 吃它的时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会那么苦了。
 对待我们的生命与情爱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 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 才是有智慧的态度。 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去真实的体会和了解, 苦瓜本来就苦瓜,是连根苦的, 这是一个苦瓜的实相、真相,变甜只是我们虚幻的期待而已, 唯有真正面对事物的真相,我们才能从中了解, 所有的事情唯有就当下去面对它、解决它, 不期待未来才能真正地解决和处理, 完满的人生并不是一辈子没有吃过苦、没有失过恋, 而是经历过、体验过、面对过那苦的滋味、真爱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