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本文翻译自 *俄罗斯* 的
一首小诗~ “短”

在你看完后不禁自问
得到了 什么启示?

*一天很短*
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
就已经 手握黄昏!

*一年很短*
短得来不及细品初春殷红窦绿,
就要打点 素裹秋霜!

*一生很短*
短得来不及享用美好年华,
就已经 身处迟暮!

● 20岁以后
『异乡』与『家乡』是一样
(去到哪,都能适应)

● 30岁以后
『晚上』与『白天』是一样
(几天没睡,无所谓)

● 40岁以后
『学历高』与『学历低』是一样。
(学历低的,反而赚钱赚得多)

● 50岁以后
『美』与『丑』是一样。
(再美皱纹、黑斑、老态都出现了)

● 60岁以后
『官大』跟『官小』是一样
(退休在家,无官职阶级都一样)

● 70岁以后
『房子大』跟『房子小』是一样。
(关节退化走不动所需空间只一点)

● 80岁以后
『钱多』跟『钱少』是一样
(再花⋯也花不了多少钱)

● 90岁以后
『男人』跟『女人』是一样
(因为已经没有人还能做那档事)

● 100岁以后
『躺着』跟『起来』是一样
(即使能起来,也不知要做什么)

你;我;的一生就是如此差异不大。
看开;看懂;看透;人生不过是尔尔。

因此;请千万珍惜您已拥有的,
并找回您所失去的!

『领悟』
这篇文章真的写得很好,
把人生描写得既真实、又露骨。

当你 *人生* 走到即将尽头的时候,
回头一看,会让你感到⋯*人生*
确实就是如此。

“不必骄傲、不必羡慕、不必伤心”
因为 *人生* 本来就是这样。

“人生”总是经过得太快领悟得太晚,
所以我们要学会了⋯“珍惜”
“珍惜”人生路上的亲情、友情、
同事情、同学情、朋友情与战友情。
因为一旦擦身而过,也许永不邂逅!


普世教会于2021年7月25日庆祝首届「世界祖父母和年长者日」。

教宗的讲道反思当天常年期第17主日的福音内容(若六1-15),福音讲述了耶稣用两个饼和五条鱼喂饱五千余人的增饼奇迹。教宗反思了福音中的「三个时刻」:

一、耶稣看到饥饿的人群;

二、耶稣分饼;

三、耶稣请众人把剩下的碎块收集起来。

他说的三个时刻可以总结为三个动词:「看、分享和保存」。

教宗解释道:「增饼的奇迹始于耶稣的凝视,他关注每个人并了解每一个人的需要。」教宗说:「我们的祖父母也以同样的方式看我们,他们的爱帮助我们成长,反过来,我们也蒙召去分享我们的爱和关怀。让我们抬起眼睛看他们,就像耶稣看我们一样。」

接着,教宗指出:「耶稣用一个年轻人分享的饼和鱼喂饱了人们。奇迹的核心是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他愿意与人分享他所拥有的。」教宗强调说:「今天,在青年人与老年人之间需要一个新盟约,我们需要分享生命的财富、一起梦想、克服代际之间的冲突、并且共同为将来作准备。如果没有这种『盟约式的生命分享』我们就有因饥饿而死的危险。」

教宗说:「青年人作为未来的先知,珍藏着他们自己的历史。年长者继续梦想并与年轻人分享他们的经验。青年人和年长者是传统的珍宝和圣神的清新(新颖)。」

教宗在反思奇迹发生后耶稣指示收集剩下的碎块时说,「这揭示了天主的心挂念的是不要丢失任何东西,甚至连一块碎片也不要丢失。尤其是那些永远不能丢弃的人。我们需要让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世界听到这先知性的召唤:聚合、悉心保存和保护。」教宗强调:「保护我们祖父母的重要性,就像他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保护我们一样。让我们保护他们,这样他们生命和梦想就不会丢失。」

教宗在讲道结束时说:「祖父母和年长者是滋养我们生命的食粮,让我们不要忘记他们,让我们与他们立定盟约,好能“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能够在分享的餐桌上获得满足,并得到天主的祝福。」

永援圣母 (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
「永援圣母」是13世纪天主教东方礼拜占庭式的一幅木质圣像,最初供奉于地中海克里特岛的一座教堂里。不知何时这幅圣像竟然失窃了。直到1499年被人发现后,送往罗马。根据可靠的传说,圣母曾亲自向人指示,将这幅圣像供奉于罗马城中的圣堂,此外,以Our Lady of Perpetual Help(永援圣母)为名,也是圣母自己指定的。

这幅圣像抵达罗马后,依照圣母的吩咐,被供奉在罗马圣玛窦堂内,此后的三百年间也显了不少奇蹟。1795年拿破仑占据罗马时,圣玛窦堂被毁,万应圣母像再度失踪,直到七十年后被人寻获,1865年教宗碧岳九世将万应圣母像托给赎主会照管,供奉在罗马圣雅风圣堂中,并要求该会推动万应圣母的敬礼。此后一百多年来,万应圣母的敬礼逐渐扩及全球。

圣像中的小孩头带皇冠,身穿贵族服饰,祂头上的光环以及身旁写着的希腊文,显示祂是耶稣基督。小耶稣一方面依附着祂的母亲,另一方面却瞧着一些令祂恐惧因而急忙跑到母亲怀中的东西,祂的其中一只凉鞋更因为跑的太快而差点脱下了。

在圣像中,圣母同样穿上贵族服装及头带皇冠。在她的左上方写着的希腊文的意思是「天主之母」。她以关怀的眼神默默凝望着我们,好像是对我们说,我们也可以像耶稣一样,奔向她处求援。圣像中圣母的手并没有紧紧的握著基督的双手,相反,她打开她的手,邀请我们也与基督一起把我们的手放进她手中。

在圣像中另外还有两位天使:圣弥额尔总领天使(左边)和圣加俾额尔总领天使(右边)。圣弥额尔总领天使手执耶稣被钉十字架时士兵用盛满醋的瓮,一枝绑着海绵的芦苇,以及刺透耶稣肋旁的长枪。另外,圣加俾额尔总领天使则拿着十字架和四根铁钉。耶稣就是见到这些刑具被吓怕而跑到圣母怀中的。

圣像背景颜色是金色,表示这个信息是永恒的,此外,金色亦是代表天堂。

这圣像的信息就是说,圣母既是在苦难中基督的安慰,她同样亦是我们在困苦时候的安慰。这慈母给与她圣子爱和保护,我们也能像基督一样,在困难忧苦的时候向她祈求,从而得到她的保护和安慰。

Poor Indian children asking for support. Many Indian children suffer from poverty - more than 50% of India's total population lives below the poverty line, and more than 40% of this population are children.

我和一位朋友倾谈,他说虽然有两份工作,而每月的收入却非常低,但他已很高兴了。

我很奇怪他为何可以那么开心,因为他的收入微薄,要节衣缩食才可以供养他年迈的父母、岳父母、太太及两个女儿,还有一般家庭的各项开支。

他解释说,那是因为数年前他在印度目睹一件事件的启发。当时他因为一次工作上重大的挫折、心情低落,所以到印度散心。

他说他亲眼看到一个印度妇人, 用刀子将她的儿子的右手切下来。

那妇人无助的眼神,以及四岁稚童痛苦的呻吟,至今仍令他心头作痛难以释怀。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那母亲要这样做?是否她的小孩太顽皮或是他的手受到感染?

都不是,这原来只是为了行乞! 那绝望的母亲特意把孩子弄成伤残,只是为了使他可以在街上行乞。

我的朋友吓呆了,他把他吃到一半的面包放下,随即有五六个小孩涌至,争食这片布满沙石的面包,就如面对饥饿时的自然反应。

他对这情景很吃惊,他要导游开车把他送到最近的面包店,他去到其中两家,把所有的面包都买下来,面包店的老板很愕然,不过还是愿意把所有都卖给他。

他花了不足一百元,就买到约四百块面包,又用了一百元买一些日用品。

于是,他坐在一部载满面包的货车往街上去,当他分发面包和日用品给那些大部份是伤残的儿童时,他们都报以欢喜和鞠躬,就是这样,他在生命中第一次想到人们怎么可以为一片价值不足一元的面包而那么感动。

他开始对自己说,他是多么的幸运:他拥有个完整的身躯,有一份安稳的工作,有个家庭,有机会抱怨食品的好与坏,有机会穿衣服,有机会拥有很多这些人没有的东西。

你呢? 或者下一次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很惨的时候,想想那个因为需要行乞,而失去了一只手的小孩吧……

【满足感】不是来自于你满足了你想要的, 而是能感受到”你所拥有的”,已经是那么足够了

圣母访亲节(The Visitation of the Blessed Mary)

圣母领报的时候,嘉俾厄尔天神告诉圣母,她的表姐依撒伯尔已怀孕六个月。圣母玛利亚闻讯,亲往依撒伯尔家,向她道贺。(路1:39-56)

根据路加福音的记述:「那时候,玛利亚动身往山区,到犹太的一座城去。她进了匝加利亚家里,问候依撒伯尔。……」这段事迹给我们很宝贵的教训:玛利亚虽已贵为天主之母,不惜降尊就卑,向一个凡人致贺。

圣母长途跋涉,由加里肋亚的纳匝肋,往犹太省南部山区。她到了匝加利亚家里,向依撒伯尔问候。依撒伯尔一听到圣母问候的话,充满圣神,高声大呼说:「在女人中妳该受赞扬!妳胎中的孩子,也该受赞扬……」圣若翰在母胎中也欢跃起来。亚巴郎和古先知千百年来引颈翘足所企盼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无怪圣若翰这样高兴雀跃。就在那时候,圣子耶稣赦免了若翰的原罪。若翰的灵魂充满了天主的宠爱,蒙受圣化。

依撒伯尔充满了圣神,认识天主圣子降生的奥迹在圣母身上实现,就祝贺圣母道:「妳在妇女中该受赞扬。妳胎中的孩子,同受赞扬。我有何德而烦吾主的母亲前来看我呢?」依撒伯尔的孩子圣若翰是一位最伟大的先知。圣母胎中的孩子是天主第二位圣子,人而天主的救主耶稣。

依撒伯尔称圣母为「吾主的母亲」,也就是说「天主的母亲」。圣母听到依撒伯尔的赞语,用最美丽的歌词,赞颂天主:「我的灵魂颂扬上主,我的心神欢悦于我的救主天主、因为祂垂顾了……」这首歌就是有名的「我灵赞颂我主」歌。圣教会天天在晚祷里同圣母一起颂扬上主,我们的天主。

圣母探视圣妇依撒伯尔的事迹,圣教会于将临期内、四旬斋期瞻礼六,已有纪念。十三世纪,方济各会士特设瞻礼,纪念此盛事。一三八九年,教宗乌尔巴六世,颁诏命令普世教会庆祝这个瞻礼。

圣母诸宠中保及中华圣母节(Our Lady of all Graces and Queen of China)

天主赏赐给我们的任何圣宠,都愿意经过圣母的手。历来的圣师们,都有这样的主张。因此圣教会很早就立了「圣母为诸宠中保」的瞻礼,以庆贺她这个特恩。可是在我们中国,庆祝今天的瞻礼,除「诸宠中保」的荣衔以外,复加列「中华圣母」的名号,因为我国各区的主教,感到要使我国同胞早日归化于基督,非靠诸宠中保的圣母不可,所以在首届全国主教会议中,一致决议把我国奉献给圣母玛利亚,但当时尚未立定「中国之后」的瞻礼。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教宗庇护十二世,接纳我国主教的申请,钦定「中国之后」的大瞻礼。

梵二以前的弥撒经书中,仍有廿一个区性的圣母庆节,因这些庆节的庆祝合乎礼仪精神,地方教会仍可予以保留。在我国,原在五月三十一日庆祝「圣母诸宠中保及中国之后」。我国于一九二四年在上海举行第一届全国主教会议时,曾把我国奉献给圣母。一九四一年教宗驻华代表蔡宁总主教采纳全国主教提议,请求教宗比约十二世允许我国举行「中国之后节」。教宗于同年二月八日特予核准,在每年五月三十一日庆祝「圣母诸宠中保及中国之后」。梵二大公会议后,教会年历改革,五月三十一日定为「圣母访亲节」(庆日),一九七三年教廷圣礼部批准「中华圣母节」(庆日),改在母亲节前一天举行,亦即五月第二主日前的星期六。

本日弥撒经文,读经特由圣母通用读经部分选读较为合适的。其他「集祷经」,「献礼经」,「领圣体后经」等均为特别编写的。本日弥撒经文所强调的不是圣母的元后职,因为八月廿二日特别庆祝「圣母元后」。本日礼仪所强调的是圣母的母性,她是主之母、基督之母、教会之母、人类之母、中华之母。也是我们每个信友的母亲,比世界上所有其他的母亲更尊贵、更伟大,更值得我们敬爱,将她的庆节与母亲节连在一起,目的是要我们更容易体验到圣母的伟大。

在教会年历中,圣人庆节中,圣母的庆节是最多的。此外,教会中对圣母的所谓「民间热心敬礼」更是多彩多姿。

上主知道我们内心的思想和意向。无疑的,只有祂都知道,而我们只能知道祂让我们藉分辨的圣宠去识别的那一些。但是人的神,并不知道人内心的一切,也不知道,他所故意或非故意觉察到的思想是否符合真相。即使他在理性的眼睛前能看到这些思想,却不能透过他昏花的眼睛分辨清楚。

人多次或由于个人的思想,或由于他人的影响,或由于试探者的引诱,作一件外表似乎虔敬的事,但这事在天主眼中并不配得到奖励。因为真德行有伪装,同样毛病也有伪造,这些伪造物欺骗人心的眼睛,仿佛以诡计昏乱理性的视线,往往使人把坏事看成好事,而把好事看成坏事;这就是我们的可怜和愚昧,我们该深为悲叹,大为恐惧!

经上记载:「有些路,在人看起来,似乎是正直的;但到最后,却引人进入地狱。」为使人避免这危险,圣若望警告我们说:「你们要考验那些“神”是否出自天主。」但是,除非天主给人分辨神类的恩典,使他能正确地审察并判断各种思想、情绪和意向,谁能考验这些神是否来自天主呢?的确,这种分辨能力是诸德之母,也是每一德行所必不可或缺的;这是为指导他人的神修生活,或为指引并改善个人的生活所必需的。

一个想要做某事的思想,如果符合天主的旨意,便是正直的;如果一个意向纯粹引人归向天主,便是圣洁的。如果我们的眼睛是健全的,我们的整个生命或每一个行动,将都是光明的。一只健全的眼睛同时是一只眼睛,又是健全的,因为它通过正直的思考看清当作的事,并以纯正的意向去作好那事,避免一切口是心非的言行。

正直的思想不允许有错误;纯正的意向排除伪装。将正直的思想和纯正的意向连结在一起,便是真实的明辨。

因此,所有的事都该在明辨的光照下去作,好像在天主内,并在祂面前工作一样。


花开花谢,潮起潮落,
不经意间我们正走向人生的暮年。

从呱呱坠地到两鬓染霜,
岁月的行囊里装满了酸甜苦辣。

接下来,
在夕阳的路上能走多远,
取决于我们的体魄和心态。

在曾经的岁月里,
每个人都会有大小不一的光环,但这光环已是「过去式」。

当光环退去,
谁都是柴米油盐,谁都是一介布衣。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不要满怀焦灼期待子女常回家看看。
子女们有各自的生活和事业,
他们像永不停歇的陀螺一样,
上有老下有小,
「老」是「夕阳」,
「小」是「朝阳」。

「朝阳」总比「夕阳」更令人关注和憧憬,
这是动物繁衍生息的法则,
是规律,谁也不能违背。
记住,年轻人永远比老年人忙。

人生,
夫妻也好,母女父子也罢,
不管是怎样的水乳交融、心心相系,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独立个体,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

老要有老的风骨,
老要有老的优雅,
正如春华秋实,
四季轮回,各有风采。

暮年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是一种从容、恬阔、悠哉游哉的状态。

愿我们保持一颗宁静的心,
少些期盼、多些宽容,
宠辱不惊、去留无碍,
微笑向前,善待暮年的自己。

「人如果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祂就是这样伟大,为我们...这些祂称为朋友的罪人舍弃了生命。
耶稣亲自把天父的爱淋漓尽致的显示给我们,为叫我们看得见,感受得到天主的爱:「正如父爱了我,同样我也爱了你们;你们应存在我的爱内。」

我们是那么软弱无能,只好祈求天父的恩典,好使我们有力量去爱,耶稣说:「你们因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必赐给你们。」这么慷慨的给予,我们无以为报,却可以听从祂的命令: 「 这就是我命令你们的:你们应该彼此相爱。 」

天下间最可以让我们体会无私和无条件的爱,就是父母的爱,这个星期天也是母亲节,和大家分享一个感人的故事。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湖南卫视看到这感天动地的一幕时,我忍不住恸哭流涕!
青海省有一个沙漠地区特别缺水。据介绍,每人每天只有从很远的地方运来3斤定额的水量。
3斤水,不光饮用、淘米、洗菜……最后还要喂牲口。牲口缺水不行,渴啊!
终于有一天,一头一向被人们认为憨厚、忠诚的老牛渴极了,挣脱缰绳,强行闯入沙漠中一条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老牛以惊世骇俗的识别力,等了半天,等来了运水的军车。老牛迅速顶上去,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这样的情形,但那些动物不像老牛这样倔强。
部队有规定,运水车在中途不能出现"跑冒滴漏",更不能随便给水。这些规定,看似无情,实则不得已,这每一滴水都是一个人的"口粮"啊。
沙漠中,人和牛就这样耗著,持续了好半天,最后甚至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有些性急的司机用汽油点火试图驱走老牛。可老牛没有动,泰山一样,不放松。直到牛的主人寻来。

牛主人愧疚极了,操起长鞭狠狠打在瘦弱的老牛身上,老牛被打得浑身青筋直冒,可还是没有动,最后顺着鞭痕沥出的血迹染红了鞭子,染红了牛身,染红了黄沙,染红了夕阳。
老牛的凄惨哞叫,和著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那么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被堵车的司机也哭了。
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队规吧,我愿接受处分。"他拿出自己随身的水盆,从水车上放了3斤左右的水,放在老牛面前。

老牛没有喝面前以死抗争得到的水,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似乎在呼唤。
晚霞中,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爱子的眼睛,孩子也舔了舔母亲的眼睛,沉寂中的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
天边燃起最后一丝余辉,母子俩没等主人吆喝,在人们的一片静寂无语中,踏上了回家的路。
二十世纪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摘自《女子文摘》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永保年轻、健康,但随着年龄增长,无人能避免「老」这个关卡。

因此「慢老」成为大家心之所向的一件事。

如果要老得慢,得从六个面向着手,多运动、均衡饮食、定时睡眠、改造日常生活、预防疾病与情绪管理等。

重点一《运动》
一定要动,离开椅子都算数

1.坐1小时的伤害约等于抽两根烟,也就是少活22分钟,要慢老,站起来是最应该培养的习惯。

2.走路,不一定要「每天万步」,只要步伐比平常大十公分,就能达到锻炼肌力的效果。

3.运动可以零存整付,美国刚更新的运动建议,停车停远一点,遛狗,爬楼梯都算。

4.即使年龄增长也能维持体能的关键,就是管理肌肉「财产」,为了避免肌少症找上门,适度的阻力运动,摄取足够的蛋白质、钙质及维他命D,才能帮你慢慢老。

重点二《饮食》
体重真的不是重点

1.一旦进入60岁或60岁后期,节食减肥不是好事,因为体重减轻,肌肉跟着流失,肺炎或跌倒之后变成失能卧床,反而增加短命的风险。

过60岁后,就算不饿,还是要定时定量,每天至少吃三餐。

2.一个人吃饭容易草草了事,吃得快、咀嚼少,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分泌也会减少,容易忧郁,一个人吃,不再潇洒,还是找个饭友一起吃饭吧。

3.你喜欢吃甜食吗?需要策略帮助自己达成戒糖的目标,用天然的甜食取代、订定甜食契约、浅尝即止、多吃蛋白质。

重点三《睡眠》
定时上床、起床,比睡多久重要

1.每逢周末或假日偶尔晚睡或补眠,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避免心脏病、肥胖找上门。

2.不想忧郁、肥胖上身,睡前关掉手机、平板、电视,只留半夜起床上厕所、不会踢到东西跌倒的小夜灯就好。

3.不要靠酒精助眠,因为酒精会产生耐受性,让你的人生难题从失眠变成酒瘾。

重点四《防病》
医疗的突破让我们比前人活得更久,但我们要的是生龙活虎到最后一刻,而不是失能卧床,因此预防疾病是很重要的。

1.去唱KTV、吃饭细嚼慢咽,看书唸出声等,可以锻炼脸部肌肉预防口腔衰弱症。

2.在日本已经证实运动可同时动脑,可以逆转被称为「失智症的前段班」的轻度认知障碍。

3.吃些好菌或含益生菌的食物,就能达成改善动脉硬化的效果。

重点五《生活》
慢老的日常从改造环境开始

1.待在一个杂乱、无秩序的环境里,会让人倾向吃下更多卡路里,因此增加体重,想要减腰线,先整理你家厨房。

2.学会流好汗,可以排出毒素和老废物质,改善代谢循环,比较不容易老,可以透过泡澡、有氧运动、肌力训练的流出好汗。

3.小包包代表有限的人生,从背小包包练习断舍离,只带真正需要的东西出门。

重点六《情绪》
就是这些个性让你显老

1.常抱怨会容易成为负面的人,也会改变我们对生命的看法,升高压力,引发各种慢性疾病。

2.心智强度是一种选择、一种纪律,你可以从戒除拖拖拉拉的习惯开始。

3.白天好好工作,晚上好好休息,适时纾压,就能避免退休失智的风险。

慢老,不显老,是你为了自己的人生设立了保护伞,活得有纪律,并勇于实践。 祝福你

教宗方济各呼吁在2021年12月8日之前为圣若瑟年,为此特别献上四首赞美圣若瑟的圣歌

1.圣若瑟赞美诗
让我们从大约五年前发行的智利乐队CantoCatólico的版本的JoséAntonio Poblete的“ Himno a SanJosé”开始。该乐曲由独奏,合唱,长笛,弦乐四重奏和吉他组成。这项工作逐步进行,增加了各种元素,从而刷新了主要旋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弦乐(最后以较高的八度重复)和合唱乐谱。这封信的简单性并不影响其深度。第一个节呼吁放弃我们的生命以保护圣若瑟,第二个节则描绘了圣徒作为推定的基督之父的特权,第三个节则表明了他是基督徒工作的榜样,第四个节则表明了他是信徒和祷告老师。

2. 圣若瑟之歌(Marcela Gael)
智利歌手马塞拉·盖尔(Marcela Gael)为我们提供了这首她创作的优美歌曲,并由乔纳森·纳尔维兹(Jonathan Narvaez)安排。这首歌以流行的语气,以简单的经文和合唱结构重复三遍,属于2019年专辑“ Hoy mi alma canta”。用同一位作者的话说,这是一首“献给这位圣人的歌,他欢迎,爱护并陪伴着耶稣,在他的童年时代是他的灵魂之父……这首歌向我们展现了深爱玛丽亚的圣若瑟,他照顾了充满爱心的家庭。一个听了主旨意并张开双臂迎接祂神圣计划的人。”

3. Song to SanJose' (Mechi Ruiz Luque)
这首美丽的歌曲几乎与阿根廷歌手Mechi Ruiz Luque的民谣节奏一致,于2018年发行。歌词在圣徒身上彰显了耶稣的父亲身份,他的保护,勤奋,沉默,尤其是他与耶稣亲近并实现他的意志的代祷。除了支持人声外,该乐器还具有吉他,贝斯,鼓和中提琴。

4. 沉默
圣若瑟的特点之一是,我们从圣经中看不出他说任何话。在所有提到圣人的场合,他的描述都是沉默的。圣神传教士(MSpS),西雅图辅助主教和西班牙教区神父Eusebio Elizondo的歌曲“ SanJosé,silencios”强调了这一点。“手工创造,您的双手在说话。您的表情中充满欢乐,尖叫着一千个单词。沉默在你的上帝面前:你相信他的话,然后你向祂的爱献上你心爱的女人。
https://es.aleteia.org/2021/01/17/canciones-a-san-jose-en-su-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