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圣诞快乐!

创造世界万物、赋予人类历史及人生旅途意义的天主圣言降生成人,并前来居住在我们中间。祂像窃窃私语、一阵清风般地出现,为满足每个男女向奥秘开放的心。

天主圣言取了肉躯,是为了要与我们对话。天主要的不是独白,而是对话,因为天主本身──圣父、圣子及圣神,就是对话,是永恒及无限的爱与生命的共融。

借着圣言的降生成人,天主亲自来到世上,给我们指出相遇和对话的道路。祂甚至在自己身上体现了这道路,好使我们能认识这道路,并怀著信心与希望在这道路上行走。

弟兄姊妹们,「要是没有这么多慷慨的人将家庭和社群团结在一起,并为此耐心进行对话,世界将会是什么模样?」(《众位弟兄》通谕,198);在这疫情时期,我们更加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建立社会关系的能力受到严峻的考验;人们更加自我封闭、独自行动、不出门、不聚会,也不一起做事情。在国际层面也存在着不愿对话的危险──面对复杂的危机宁可选择捷径而非较漫长的交谈途径;事实上,只有交谈才引领人找到冲突的解决之道,共享永续的裨益。

的确,正当真正和平的泉源──救主诞生的宣告,在我们周遭和全世界回响时,我们仍然看到有许多冲突、危机和矛盾。这些似乎永不止息,而且我们不再察觉到。我们已习以为常,以致巨大的悲剧被默默地略过了;我们会听不到众多的弟兄姊妹们的痛苦和绝望的呼声。

让我们看看叙利亚人民,他们经历十多年的战争,战争造成了许多受害者及无数的难民。我们看看伊拉克,在长期的冲突后,仍然在为重建而艰难地奋斗。我们要聆听从也门发出的婴儿哭声,在那里有一个已被众人遗忘的浩大悲剧,这在多年来仍在默默地发生著,每天都有死亡。

我们要记得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持续不断的纠纷,这种局势没有得到解决,社会和政治后果越来越严重。我们不要忘记白冷城──耶稣诞生的地方,由于疫情造成的经历困难,使朝圣者到圣地受阻,对人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我们再想想黎巴嫩,它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危机,使经济和社会的生活环境变得十分令人担忧。

可是,请看,在深夜中,有一希望的标记!今天,如同但丁所说的:「那使太阳和其它星辰移动的爱」,取了肉躯。祂以人的形象前来,分担了我们人生的悲剧,并打破了我们冷漠的围墙。祂在寒夜中向我们伸张祂的一双小手:祂需要一切,但祂来是为了要给予我们一切。我们要向祂祈求向对话敞开心扉的力量。在这欢庆的一天,我们要恳求祂,在所有的人心中唤起对和好与兄弟情谊的渴求。让我们向祂哀求。

耶稣圣婴,请赐予中东和整个世界和平与和谐。求袮支持所有投身于人道支援的人,他们在帮助被迫离乡背井的人民;求祢安慰阿富汗人民──他们四十多年来遭受战争的蹂躏,使得许多人被迫离开家乡。

万民之王,求祢帮助政府官员去安抚因紧张和对立局势而动荡的社会团体。求祢扶持缅甸人民,在那里不包容与暴力也经常打击基督徒团体和敬礼场所,使缅甸人民的和平容貌黯淡失色。

求祢成为那些相信并促进相遇和对话的人的光,他们逆流而上,也求袮不要让冲突的癌细胞在乌克兰的国土蔓延开来。

和平的君王,请协助埃塞俄比亚借着诚恳的交谈找到和好与和平的途径,将人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请垂听在萨赫勒地区人民的呼声,他们经历著国际恐怖主义的暴力。请垂顾北非国家的人民,他们饱受分裂、失业和经济不平等的蹂躏;并请减轻苏丹及南苏丹如此众多的弟兄姊妹所遭受的内战痛苦。

求祢使团结互助、和好、和平共处的价值,透过对话、彼此尊重,以及承认普世人权和人类文化价值,在南美洲人民的心中成为主要的动力。

天主之子,求祢安慰那些遭受暴力的妇女们,这种暴力在疫情时期更加泛滥。请赐给那些遭受霸凌和虐待的幼儿和青少年希望。请带给年长者安慰和关怀,尤其是那最孤单的。求祢赐予众家庭平静及团结,那里是教育的首要场所和社会结构的基础。

「天主-与-我们同在」,请恩赐病患健康,并启发所有善心人士,帮助他们寻找更合适的方法去克服医疗危机及其后果。求祢使人心变得慷慨,让必要的治疗,特别是疫苗,提供给最有需要的人们。请赏报所有那些关怀和致力于照顾家人、病患和最弱小者的人。

白冷的圣婴,请祢让近期冲突的许多战俘、平民和军人,以及那些因政治理由而被囚禁的人,能早日返回家乡。请不要让我们面对移民、逃难者和难民的悲剧而无动于衷。他们的眼神要求我们不要转目不顾他们,不要否认我们共有的人性,而要将他们的经历当成自己的,不要忘记他们的悲剧。[1]

永恒的圣言,祢降生成人,求袮使我们热心照料我们的共同家园,它也因我们时常忽略和不予以照顾而受苦,并求袮激励政治官员去寻求有效的协议,好使未来的世代能生活在一种尊重生命的环境里。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

我们的时代有这么多的困难,但希望更强而有力,因为「有一个婴孩为我们诞生了」(依九5)。祂是天主圣言,并且降生成婴孩,只会啼哭和需要一切。像每一个婴孩一样,祂愿意学习说话,好使我们能学习聆听天主──我们的父亲,并学习彼此聆听,而又像兄弟姊妹一般地对话。为我们诞生的基督啊,请教导我们在平安的道路上与祢同行。

祝大家圣诞快乐!

I expect to pass through this world but once.

If, therefore, there be any kindness I can show,

or any good thing I can do any fellow human being let me do it now.

Let me not defer or neglect it,

for I will not pass this way again.

我只来这个世界一次。
因此,如果我能表现出任何善意, 或者我能为任何人做的任何好事,都让我现在就去做。 
让我不要推迟或忽视它, 因为我不会再经过这条路了

Stephen Grellet 1773–1855
French Quaker and missionary

 

 

「我什么时候才能悟道?」

「当你看到。」大师道

「看到什么?」

「花和树,星和月。」

「我天天都看到它们。」

「不,你所看到的,只是幻境中的花和树,星和月,因为你未活在实境中,而只活在你的思想及槪念里。」

最后他恳切地加上几句:「你即虚幻地度过此生,你也将在虚幻中消逝。」

DREAMS

“When will I be enlightened?” “When you see.” the Master said. “See what?”

“Trees and flowers and moon and stars.” “But I see these everyday.”

“No. What you see is paper trees, paper flowers, paper moons and paper stars. For you
live, not in reality, but in your words and thoughts.”

And, for good measure, he added gently, “You live a paper life alas, and will die a
paper death.”


《教宗方济各致中国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会文告》全文

在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针对主教任命问题签署一份临时性协议后,教宗方济各9月26日向中国天主教信友和普世教会发表了一封信函。教宗首先向所有忍受磨难的中国信友们致以钦佩之情,为中国教会的圆满合一发出呼吁,并尤其鼓励中国青年以活泼的信德,为建设祖国未来而合作,用热情将福音的喜乐带给所有的人。教宗就协议的价值与目标提出灵性指示,吁请普世教会的信友们以祈祷和友爱陪伴在中国的弟兄姊妹们。此外,教宗也勉励在中国的地方教会团体负责人与民政当局互相对话及聆听,「克服彼此敌对的态度」;圣座也邀请中国领导人一同继续走对话之路,以增进圣座与「中国人民真正的友谊」。

教宗方济各致中国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会文告

“他的慈爱直到永恒,他的忠信世世长存”

(圣咏100,5)

在中国教会内最亲爱的主教弟兄、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及全体教友,让我们感谢上主,因为祂的慈爱直到永恒,并承认“祂造成了我们,我们非祂莫属,是祂的子民,是祂牧场的羊群!” (圣咏100,3)。

此刻,在我的心灵深处回响起我可敬的前任教宗在2007年5月27日的信中劝勉你们的话:“在中国的天主教会啊,妳这个在那跋涉于历史中的亿万人民中生活和工作的小小羊群,耶稣的话对你是何等鼓舞和具挑战性:‘你们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因为你们的父喜欢把天国赐给你们’(路12,32)。[…]因此,‘你们的光也当在人前照耀,好使他们看见你们的善行,光荣你们在天之父’(玛5,16)” (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五节。)。

1. 近期,针对目前在中国的天主教团体,尤其是针对它的未来,流传着许多彼此相反的声音。我知道这些纷乱的意见和看法会导致不少的混乱,会在许多人内心引发反面的情绪。对某些人而言,会产生疑问和困惑;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则有如同被圣座抛弃的感觉,与此同时,会对因为忠于伯多禄继承人而承受苦难的价值提出令人苦恼的问题;相反,对许多人而言,积极的等待和反思激发了对更加宁静未来的希望,以便在中国土地上做出富有成效的信仰见证。

这种局势的到来, 特别突显有关圣座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临时性协议,正如你们所知,前几天在北京签署了此协议。在对中国教会生活富有意义的紧要关头,我首先想借此简短文告向你们确保我在日常祈祷中纪念你们,并想和你们分享我的内心感受。

此感受是对天主的感谢和对你们由衷的敬佩之情,即整个教会对你们的敬佩之情:即使当某些事件对你们特别地不利和困难时,你们依然表现出你们的忠贞、在考验中的坚定和对天主上智安排毫不动摇的信心。

这种痛苦的经历是属于中国教会和在世上旅居的所有天主子民的灵性宝藏。我向你们保证,天主正是通过试炼的熔炉,定会用他的安慰充满我们的心, 并为我们准备一份更大的喜乐。我们确信圣咏126章中所说的: “那含泪播种的人,必含笑获享收成”! (第5节)

因此,让我们持续注视许多教友和牧者的芳表,他们毫不犹豫地为福音的传播而奉献他们“美好的见证”(参阅弟前6,13),直至牺牲生命。他们被认为是天主的真正朋友。

2. 对我而言,我总认为中国是一个富饶而具备契机之地,中国人民是文化和智慧极珍贵宝藏的工匠与守护者,耐得住逆境并结合不同特点而变得精炼,并非偶然,自古以来它就接触了基督的信息。正如非常敏锐的耶稣会士神父利玛窦所说的,让我们挑战彼此信任的美德:“交友之先宜察,交友之后宜信” (利玛窦:《交友论》,7)。

这也是我的信念:只有借着对话的实践,才能真实和富有成效的相遇,即意味着彼此认识,彼此尊重并彼此“同行”,以便建设更加和谐的共同未来。

把临时性协议放置在这个互信的轨迹中。此协议体现了圣座与中国政府当局漫长而复杂的双方对话的果实,由圣若望保禄二世教宗开启,接着由本笃十六世教宗继续。借此历程,圣座自始至终不为别的,而旨在实现教会自身的牧灵目标,即支援和推动福传事业, 并实现和保持在中国的天主教团体的圆满与有形可见的合一。

关于本协议的价值及其目标,我想向你们提出一些反思,并为你们提供某些牧灵的灵性提示,以便在此新阶段走我们被要求遵循的路途。

在此谈及的是一个路途,就如上边所谈及的一样,它“需要时日及双方的善意” (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四号),但对教会而言,不管在中国内外,不仅仅是关系到合乎人性的价值,却也关系到回应灵性的召叫:走出自我,以拥抱“今天人的喜乐与希望、忧愁与悲痛,特别是穷人和所有那些遭受痛苦人的” (梵二文献«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第1节),并拥抱天主托付的目前挑战。因此,是一个在历史路径上做为旅居者的教会召叫,首先要相信天主及祂的许诺,正如亚巴郎和我们信仰内的父辈们所做的那样。

亚巴郎被天主召叫,他以服从前往接受一个作为产业的陌生之地,而不知道在他面前将开始的道路。如果亚巴郎在离开自己的土地之前要求先具备完美的社会和政治条件,也许他将永不会动身。相反地,他信靠天主,并依照祂的话,离开了自己的家和自身的安全。不是因为历史的改变让他信赖天主,而是他纯洁的信德带来了历史的改变。事实上,信德“是所希望之事的担保,是未见之事的确证。因这信德,先人们都曾得了褒扬” (希伯来书11, 1-2)。

3. 作为伯多禄的继承人,我想在这信仰中坚定你们(参阅路22,32):在亚巴郎的信德内,在童贞玛利亚的信德内,在你们所接受的信仰内,邀请你们对历史的主宰者和对教会针对祂的旨意所完成的分辨总是抱以更大的信心。让我们呼求圣神的恩赐,以便光照我们的思想并温暖我们的心,也帮助我们明了祂要领我们到何处,克服难免的迷失时刻,并且有力量果断地继续在我们面前所展开的道路上前行。

正是为支援和推动在中国的福音传播及重建教会圆满与有形可见的共融,首先面对主教的任命问题是最重要的。众所周知,不幸的是,在中国的教会的近期历史被高度紧张、创伤和分裂留下了令人悲痛的印痕,问题尤其集中于作为教会纯正信仰的守护者和共融的保证者主教们身上。

在过去,当有人自认为也可以决定教会团体内部生活,并且超越了国家合法许可权而对教会直接控制时,在中国的教会就出现了秘密状态的现象。需要强调的是,这种经历不属于教会生活的常态,“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当迫切渴望维护自身信仰的完整性时,牧者和信友们才这样做” (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八号)。

我想让你们知道,自从我被托付伯多禄牧职以来,就体会到中国教友真诚地渴望在与伯多禄继承人及与普世教会保持圆满共融的情况下活出自己的信仰,为此我感到莫大的慰藉。与伯多禄继承人共融是“对主教们和众教友,一个永恒可见的原则和团结的基础” (梵二文献«教会宪章»第23节)。通过这些年来的许多具体的标记和见证,这份愿望到达我前,甚至也包括那些由于自身软弱及错误,但也有不少次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强大和不当的外在压力,而伤害了教会共融的主教们的。

因此,在仔细研究了每一个别情况并聆听不同的意见之后,我做了大量的反思和祈祷,为寻求在中国的教会的真正益处。最后,我在上主面前以平静的判断,继续我前任教宗们的方向,我决定对余下的七位没有教宗任命而接受祝圣的 “官方”主教给予和好,在免除所有他们相关的教会法典的处罚后,重新接纳他们到教会圆满的共融中。与此同时,我要求他们,藉具体与有形可见的行为来表达与宗座及遍布全球的教会所恢复的合一,即使在困难中他们仍应保持忠贞。

4. 在我第六年的教宗任期中,就将起初的步伐放置在天主仁慈大爱的标记下,我邀请所有的中国天主教信友成为和好的工匠,以不断更新的宗徒热忱记住圣保禄的话:“祂曾藉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并将这和好的职务赐给了我们” (格林多后书5,18)。

事实上,如同我在慈悲特殊禧年闭幕时所写的,“没有任何法律或规律可以阻止天主去拥抱祂的儿子;他明认自己曾经走上歧途,但现在决定改过自新。只停留在法律层面,就等同低估了信仰,以及天主的慈悲。[…]包括在情况复杂的个案中,更易诱使人只按法律衍生的公义来判断;我们应该要相信从天主恩宠源源不断涌出的力量” (教宗方济各: 《慈悲的主与可怜的罪人》宗座牧函,2016年11月20日,11)。

在这种精神中,并在已做的决定下,我们可以开始一个新的历程,我们希望这将有助于医治过去的创伤,重新恢复所有中国信友的圆满共融,并开始一个更加兄弟般的合作阶段,以更新的责任感承担传播福音的使命。实际上,教会的存在是为了见证耶稣基督、天父的宽恕和祂救援的爱。

5. 与中国当局签订的临时性协议,尽管只是限定于某些教会生活方面,并有必要更加完善,但它也能为谱写这新的中国教会篇章而做其贡献。此协议首次引入中国当局和圣座之间的持久合作因素,以希望能为天主教团体保障良好的牧者。

在此背景下,圣座有意彻底做到属于自己的部分,但是你们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及平信徒也一样,也拥有一个重要的角色:一起寻找在教会内能承担复杂而重要的主教牧职服务的良好候选人。事实上,不是任命有关掌管宗教问题的官员,而是任命合乎耶稣心意的真正牧者,努力慷慨地为天主子民,尤其为最贫穷者及最弱小者服务,并奉上主的话为至宝:“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成为大的,就当作你们的仆役;谁若愿意在你们中间为首,就当作众人的奴仆” (马尔谷10,43-44)。

在此方面,协议显然不是别的,而是一个工具,不能独自解决所有存在的问题。相反,假如不伴随着更新个人态度和教会行为的积极努力,那将是无效力和无果的。

6. 在牧灵层面,在中国的教会团体被召合而为一,以克服过去的分裂在众多牧者和教友们心中所造成的和正在造成的许多痛苦。所有信友,不分彼此,现在一起表现和好与共融的行为。为此,让我们将圣十字若望的告诫视为珍宝:“在生命的末刻,我们将在爱上受审判” (圣十字若望:《光和爱的言语》1,57)。

在社会和政治层面,中国教友应是良善的公民,根据自己的能力,充分热爱他们的祖国并以义务和诚实服务自己的国家。在道德层面,他们应该明白许多同胞期待他们以更高的标准为公益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尤其是教友,应知道如何提供先知性和建设性的贡献, 这些应是他们在天主的国度内从自己的信仰里提取的。这可能也要求他们困难地说出批评的话语,不是无益的反对,而是为建设一个更加公正、更加人性化及更尊重个人尊严的社会。

7. 我想对你们所有人,敬爱的主教弟兄、司铎及度奉献生活者说:“你们要兴高采烈地侍奉上主” (圣咏100,2)!我们要承认我们是服务于天主子民的基督门徒。让我们活出牧灵的爱德,以它作为我们使命的指南针。让我们克服过去的对立和个人利益的追求;让我们照顾好教友,将他们的喜乐和痛苦视为己有。让我们谦卑地致力于修好与合一。正如梵二所指示的那样,让我们以活力和热忱继续福传之旅。

我以深情向你们所有人重复:“许多司铎、修道者和平信徒的善表触动我们---他们致力宣讲福音,并以极大的忠诚事主事人。许多时候,他们要冒着生命危险,而且必须牺牲安逸的生活。他们的见证提醒我们,教会需要的并非官僚及公务人员,而是热心的传教士,热衷于传递真实的生命。圣人令我们惊欢讶异,因为他们藉其生活召叫我们舍弃死气沉沉、冷漠麻木的庸碌生活” (教宗方济各:《你们要欢喜踊跃》宗座劝谕,2018年3月19日,138)。

我以坚定的信念邀请你们,当圣神要求我们向前迈进时,你们应祈求不再迟疑的恩宠:“祈求上主赐我们使徒的勇气,与人分享福音,拒绝让我们的基督徒生活变得过气陈旧。在任何情况下,让圣神帮助我们从复活基督的角度审视历史。如此,教会不但不会疲惫无力,反而勇往直前去拥抱主带来的惊喜” (教宗方济各:《你们要欢喜踊跃》宗座劝谕,2018年3月19日,139)。

8. 今年整个教会庆祝以青年为主题的世界主教会议,我想特别对你们中国的青年教友们说:请你们迈向上主的殿门,以“吟咏赞美诗,向祂致谢,赞美祂的圣名!” (圣咏100,4)。我要求你们以由于恩宠而接受的个人能力,并以你们的活泼信德,为建设你们的祖国未来而合作。我劝勉你们用你们的热情将福音的喜乐带给所有的人。

请你们准备好接受天主圣神的安全带领,祂指引今日的世界走向修好与和平的道路。即便好像上主向你们要求一份超过你们力量的重大责任时,也请你们让恩宠的更新力量给你们带来惊喜。请不要害怕听从圣神的声音,它向你们要求兄弟友情、会面、对话的能力和服务的精神, 即使你们在过去与最近遭受了许多痛苦的经历,并且伤口依然未合。

请你们敞开心扉与思想,以辨识天主的仁慈计划,需要克服个人的偏见、团体之间及群体之间的对立,在会晤的真正文化光照下,开启一个勇敢与兄弟般的旅程。

当今有许多诱惑:世俗成功的骄傲,自我肯定的封闭,将物质的东西置于首位而好像天主不存在。你们应逆流而上并在主内保持坚定:“只有祂是善的”,只有“祂的慈爱直到永远”,只有祂的忠信“世世代代”常存(圣咏100,5)。

9. 亲爱的普世教会的兄弟姊妹们,我们所有人都被召从我们这个时代的迹象中,认识到今日在中国教会生活内所发生的事。我们具有一项重要的任务:以虔诚的祈祷和兄弟般的情谊伴随着中国的我们的兄弟姊妹们。事实上,他们应感到在目前向他们展开的旅程中,他们并不孤独。因为他们是教会活生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接纳并支持他们:“看,兄弟们同居共处,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圣咏133,1)!”

在世界各地的每个天主教会地方团体都应致力于利用并接纳中国教友自身的灵性和文化珍宝。已经到时候了,我们可一起品尝在古时的“中国”所播种的福音纯正果实,也可向主耶稣基督高唱被真正的中国特点所丰富的信仰和感恩之歌。

10. 在此,我怀着敬意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再次提出邀请,希望他们以信任、勇气及远见继续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对话。我想确保,圣座会继续真诚地工作,以增进与中国人民真正的友谊。

圣座与中国政府目前的接触已表现出对克服过去和最近的对立有益,在共同的信念下谱写更宁静和具体合作的篇章, 因为“误解对中国政府及在中国的天主教会都没有好处” (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四节。)。

如此,中国和宗座都被历史召叫,以完成一项艰巨但引人入胜的任务,为在中国土地上的教会团体正常而和谐的发展,双方更要积极地行动;努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保证对人性,也包括对宗教领域的更大尊重。具体地努力维护我们生活的环境,并在各国人民间建立和平与兄弟博爱的未来。

在中国很重要的是,即便在地方层面,教会团体负责人与民政当局之间的关系也应不断地富有成果,通过坦诚对话和无偏见的聆听,可以克服彼此敌对的态度。在政府地方当局和教会地方当局——主教、神父、会长——之间需要学习一种简单而日常协作的新方式。以此方式,在信友的合法期待与属于地方当局可做的决定保持和谐的情况下,能保障正常牧灵活动的进行。

这将帮助人们理解,在中国的教会不是中国历史的局外者,也不要求任何特权。在与民政当局对话中,在中国的教会的唯一目标是“建立以互相尊重及彼此深入认识为基础的关系” (教宗本笃十六世《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天主教主教、司铎、度奉献生活者、教友》,2007年5月27日,第四节。)。

11. 以整个教会的名义我向主祈求和平的恩赐,同时邀请你们所有人同我一起呼求童贞玛利亚母亲的保护:

天上之母,请聆听你子女们谦卑呼求你名的声音。

希望之贞女,我们将在中国高贵之地内信友的旅程托付给你。求你将祈求你信友们的苦难和艰辛、肯求及期待呈献给历史的主,啊,天上母后!

教会之母,我们将家庭及我们团体的现在与未来奉献给你。请在兄弟修好中,并在为赞美你圣名的穷人服务中守护、支援它们,啊,天上母后!

忧苦者之慰,我们转向你,因为你是在考验中哭泣者的避难所。请看顾赞美你圣名的子女们,使他们一同宣传福音。陪伴他们的脚步走向一个更具有兄弟情谊的世界,给每个人带去宽恕的喜乐,啊,天上母后!

玛利亚,进教之佑,我们为了中国向你祈求祝福与和平的日子。阿门。

教宗方济各

自梵蒂冈 二零一八年九月二十六日

青丝已去,白发染头!儿女迈入中年,孙辈吃穿不愁。
回首人生之路,一腔热血东流。
有的还没退休,就被上帝接走;有的退休不久,又躺医院床头;我等非常幸运,仍在到处晃悠!
无论你官民穷富,都要感恩知足,快乐地向前走。

事事量力而行,别听他人忽悠。
什么老有老的资本,什么老有老的自由,什么名山大川,什么逍遥旅游,殊不知:家家有本难唸的经,人人都有难言的愁。
莫跟人比、不寻别扭;多点宽容、少点需求。
只要有个好身体,就要快乐向前走。

现今的我们:已失去了,青春的激情。
也淡化了,中年的劲头。
经历了,人间不平事。
喝尽了,尘世红白酒。
展示了,你我的善与美。
藏起了,自己的苦与愁。
上奉养父母尽孝,下操劳子女纷扰。
我们扪心无愧,要快乐地向前走。

喜看半世纪,沧桑变化,我们超越了,君王的享受。
不上早朝,能知天下大事。
不用笔墨,可写文章锦绣。
不问龙王,能知四海波澜。
无须腾云,可在蓝天行走。
高铁飞机,已让地球缩小。
我们赶上好时代,就要快乐地向前走。

我的同学、我的战友、我的亲朋、我的伴偶,自然规律要看透,早走迟走都得走。
多想一些开心事,凭借一个好身体。
没钱转转周边景,有钱来个环球游。
爱画的尽情画。
爱唱的放声吼。
爱跳舞使劲扭。
夕阳路上,,快乐向前。不留遗憾,不留后手。活一个寿比南山松不老!乐一个天长地久,........常聚首……

清华出版社马慧荣老师写.

作者:洪兰

皱纹只是告诉你,这里曾经有过笑容小时候写作文时常写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但是心中对光阴其实没有感 觉,
尤其那时连「梭」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写上这句话,作文至少会有「乙」。
匆匆过了一甲子,现在知道它的意思了,但是却感觉这句话还不够真实,因为箭和梭 是看得见的实体,而光阴从指缝中流失却是无声无息,完全没有痕迹便不见了。
朋友传给我一个日本银发族川柳比赛的讯息(川柳相当于我们的打油诗),老人们以三行日文,写下自己的老年生活,例如:成对的碗,一个给了我,一个给了猫;
医药太进步了,活得比预计的长,超出保险年限;现在能够温暖迎接我的,只有坐便器了;
怀旧歌曲不会唱,太新了;刚刚太好吃了,但吃什么已经忘记了;好不容易站了起来,却忘记是要干什么,又坐了回去;
所谓年迈,就是不断增加药片和逐渐衰退的记忆;以前走路必须抬头挺胸,现在走路必须注意脚下;
现在人生已经不迷惘了,却一直迷路;不敢再做身体检查,每检查一次,就多出一种病;有糖尿病,却没有甜蜜的生活;
曾经打骂过的孩子,现在温柔牵着我的手;照镜子时,感觉看到了妈妈;睡个懒觉起来,发现家人在确认我的脉搏;
以前反复确认还有没有感情,现在反复确认还有没有呼吸;过去的心悸是为了爱情,现在的心悸是犯了病;饭吃八分饱,还有二分用来吃药。
这些诗句让人哈哈大笑之余,也不免反省一下,我们该如何来面对自己的老年?老本、老伴、老友是晚年的必要,前二者往者已矣,已成事实,只有老友是来者犹可追。
其实,一个人生活也不一定要孤独,成对的碗,一个给了我,另一个可以送给好友啊!要有朋友,自己要先成为别人的朋友。
一起长大的朋友很宝贵人要不断的问自己:「如果我明天走了,有谁会真正想念我?」只要有一个人怀念你,你就没有白活。但是友情需要培养,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我刚去美国留学时,吃不起学校的餐厅,一个三明治 1.5 美元,一个汉堡 1.99 美元,同学说很便宜,但对新台币 42 元换 1 元美金的我来说,还是很贵,
我通常是吃花生酱三明治,花生便宜又有蛋白质,营养够。
后来我发现不行,因为有些消息没有跟同学在一起就不知道,例如老师的出题偏好、怎样可以抢到仪器来用等等,所以只好一周二天跟同学一起去吃饭。
一学期下来,交到几个好朋友后,我就约他们来我实验室吃饭,我做蛋寿司请他们(做不起鱼寿司),久了大家就自己带三明治来我实验室吃,我就听到了小道消息,
也省下了饭钱.。
因此要交朋友,先要付出。早上早一点起床煮饭,拌点醋和糖做成寿司并不辛苦,获得的友谊却是长长久久。
多年后,我去美国开神经学年会,碰到一个同学(现在是名教授了),他说,他第一次吃到寿司是在我研究室,后来去纽约教书,虽然常去日本店吃寿司,
却觉得没有在我实验室吃的好吃,我告诉他,因为少了一味,叫做友情,他听了哈哈大笑。年轻的人纯真,没有势利眼,所以友情持久。
但是只要真心待人,老了也是一样。若是老本允许,一月一次跟朋友上馆子联络感情,若是荷包不允许,也可以请朋友来家包饺子。
以前做留学生时,大家轮流去各家包饺子,饭后一杯清茶,天南地北,聊到不知东方之既白,贫穷之交,友情更长久。
年轻时纯真没有势利眼,所以友情能持久人只要健康,不必怕活得超越保险年限。走路倒是必须看脚下,因为老人摔不得,一坐上轮椅,健康就走下坡了。
至于照镜子看到自己变老,要记得马克吐温说的:「皱纹只是告诉你,这里曾经有过笑容。」心态一转变,人生就转变了。
吃饭本来就是吃八分饱,另外二分不如留下来吃甜点,一点甜的滋味让自己心情好,心情好最重要,粗茶淡饭吃起来也似山珍海味!
三行诗很有趣,哈哈一笑,青春不老。只要尽力帮助别人,让别人怀念你,你的人生就值得了。*内容摘自《什么才是人生最值得的事 》

圣德兰修女 (Mother Teresa)
「 我的血统是亚尔巴尼亚,国籍是印度,信仰是天主教,圣召是属于这世界,而我的心全属于我主耶稣。」

这位身材瘦小,但信仰却如磐石的德兰修女被天主委以重任,在世上宣扬我主对人类的爱,特别是对贫苦中最贫苦的人。

德兰修女于1910年8月26日在东欧城巿斯科普里(Skopje)出生,领洗时圣名Gonxha Agnes。五岁半初领圣体,1916年领受坚振。从那时起,她已经充满对世人的爱。

在她18岁时,德兰修女追随自己献身传教工作的意愿,离开家乡到爱尔兰加入Sisters of Loreto(罗雷托)修会。1928年12月她从爱尔兰启程到印度加尔各答。1931年她发了初愿后,被派到圣玛利女子学校教书。1937年5月德兰修女发了终身圣愿,成为她自己所形容:「永远是耶稣的净配」,从那时起,她被称为德兰修女。

1946年9月10日她坐火车从加尔各答到大吉岭避静,途中接受了天主的启示,就是她所说的「蒙召中的蒙召」,耶稣愿意德兰修女成立一个修会团体,照顾最贫苦的人。经过两年的考验,她才获准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在1948年8月,她首次穿上白底蓝边的sari,离开她深爱的Loreto修院,进入穷人的世界。

修读完一个医疗传道修会办的短期课程后,德兰修女在12月21日首次踏足贫民窟,探访家庭,替小孩清洗疮疥,照顾一位露宿的患病老翁,及一位患肺病和极度饥饿的垂死女士。每天早上,在弥撒圣祭中恭领圣体后,德兰修女便手持念珠,出发去寻找和服务那些被遗弃,得不到爱和没有人照顾的人身上的耶稣。几个月后,德兰修女的学生,一个一个地加入,和她一起工作。在1950年10月7日,「仁爱传教修女会」正式在加尔各答成立。随后她将修会服务范围扩大到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柬埔寨等东南亚地区。

德兰修女的工作见证了爱的喜悦,人的尊严,事无大小都以爱心尽力而为,并得到天主那超于一切的友谊。

直到德兰修女去世后,我们才得悉她勇敢,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她深深感受到与天主分离,甚至被离弃的莫大痛苦,使她更加热切地希望得到主的爱。这心灵上的黑暗和痛苦将她更带近天主。

1997年9月5日,德兰修女安息主怀。她的一生见证了坚固的信仰,永恒的希望,无比的爱心。她回应耶稣对她的诉求:「来吧!作我的光」,使她成为一位充满仁爱的传教者、穷人的母亲,将爱心带给世界;是天主渴望爱情的活生生见证。

在2015年12月7日,教宗方济各认可因真福加尔各答德兰修女介入的第二项医学奇蹟,并在2016年3月15日签署法令,册封真福德兰修女为圣人。宣圣礼于慈悲禧年庆祝活动期间举行,也是教宗的意愿。宣圣主题是「天主温柔和慈悲的使者」。

让我们从圣德兰、加尔各答的榜样中得到动力,身体力行地将天主的温柔和慈悲带给世人,尤其是带给最穷苦的人,以及有需要的灵魂。


琴斯托霍瓦圣母──波兰黑圣母
1. 波兰著名的圣母朝圣地

波兰的琴斯托霍瓦Czestochow城有一座296 米高的山,山上坐落着一座宏伟的圣殿及一所修道院。琴斯托霍瓦意思为「马车夫村庄」,13世纪的史料文献就有其记载。14世纪,来自匈牙利的保禄隐修会的修士们在这里建立教堂及修道院,四周有围墙及花圃,因此被誉为Jasna Gora 「光明山」。这里便是闻名于世的黑圣母朝圣地,不但是波兰教会的中心,同时也堪称为世界天主教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

光明山上的巴洛克式大教堂不愧为艺术殿堂,以圣人圣女和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绘画、雕塑极其精美,当然最醒目的便是正祭台上方的琴斯托霍瓦圣母抱耶稣的圣像了。教堂的钟楼高106米,钟楼的第二层为四个时钟,毎十五分钟就会奏出优美的赞颂圣母玛利亚的音乐。第三个层为雕像:圣保禄隐修士St. Paul the Hermit、圣弗劳利安St. Florian、国王加斯米尔St. Casimir和王后圣妇海蒂微Hedvig。上层为四位教父的雕像:圣良St. Leo、圣额我略St. Gregory、圣奥斯定St. Augustine和圣盎博罗削St. Ambrose。

琴斯托霍瓦圣母被奉为波兰国家之母皇及主保。每年几百万朝圣者来此仰瞻那深受爱戴的波兰黑圣母,献上无数的祈祷。从清早到傍晚,教友们参与弥撒、热心诵念玫瑰经、颂唱圣歌。大教堂周围是古铜色的十四处苦路雕塑,遵循教会的传统,几乎每个朝圣团都会在这里拜苦路,一些人甚至跪下来,用双膝从一处移到下一处苦路。络绎不绝的朝圣团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而对那些来自波兰本土的绝大多数的朝圣者,自1711年以来,他们徒步从自己的家乡出发走到琴斯托霍瓦。

波兰全国为圣母庆日举行隆重的朝圣庆典:波兰之后(5月3日)、琴斯托霍瓦黑圣母(8月26日)、圣母诞辰(9月8日)、圣母无染原罪瞻礼(12月8日)。特别是在8月15日圣母荣召升天节,50万人会拥向琴斯托霍瓦。

2. 圣像的来历

福音告诉我们,基督在十字架上的临终遗言中将自己的母亲托付给爱徒若望:「看,你的母亲!」(若19:27)根据传统的说法,圣母被若望接到家中时,将一张雪松木材桌子也带了去,这张桌子正是耶稣自己在纳匝肋的木工坊里亲手制作的。

圣史路加多次登门拜访圣母,并根据圣母的讲述将耶稣的童年史写进了福音。路加不但是医生而且也是位画家,他亲手在这张不寻常的桌面上绘画出圣母抱耶稣的圣像。

公元70年耶路撒冷被毁之后,早期基督徒们在这期间掩藏了绘画。公元326年,80高龄的君士坦丁大帝之母圣海伦Saint Helen来耶路撒冷朝圣,寻获到耶稣的十字架真木,同时也发现了这幅珍贵的画像。自此,该圣像由君士坦丁堡的教会保存了五个世纪之久。在教会历史上的反圣像运动期间,即公元746-843的一百年内,东正教会曾经严厉地禁止宗教图像的存在。特别是在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后,为避免圣像遭破坏曾几经转移。

直到14世纪,此像落到波兰王子拉蒂劳Ladislaus手中。王子将这稀世珍宝的圣像保存在他的城堡内。一次敌人来犯,一支利剑穿过高大的门窗射入圣母的咽喉。为安全起见,王子决定将圣像转移到自己的出生地奥帕拉。途径琴斯托霍瓦时天色已晚,于是,王子便在圣母升天教堂的修道院过夜。次日,他把圣像放在马车上继续赶路,然而马却拒绝前行,王子认为这是圣母的意愿,于是便在此停留不再前行。故此,该圣像自1382年8月26日被安置于此,即「光明山」上,并委托保禄隐修会的修士们Pauline Monks 妥善保管,直至今日。

3. 圣迹

波兰的黑圣母,脸上有两道抹不掉的伤痕。1430年,布拉格的一位异端司祭若望及其一群追随者疯狂地冲进了教堂,将琴斯托霍瓦教堂内的珠宝洗劫一空。为索取镶嵌在母与子衣冠上面的珠宝,圣像的命运第二次被放上马车。同样,马仍拒绝前行,异端分子用尽招数,马车却纹丝不动,他们把圣像扔下马车,其中一人勃然大怒,拔出利剑向圣像连砍两次,当凶手举刀试图砍第三次时,突然他全身瘫痪,立即身亡。周围的人惊恐万状,吓得纷纷逃之夭夭,而圣母的脸上却留下了两道刀痕。画家们尝试着用诸多方法对圣像进行修复,清洗上色,然而,圣母脸上的伤疤还会奇特般地再次显露出来,亦如我们今日见到的样子。

历史上记载了不少发生在琴斯托霍瓦黑圣母的奇蹟。的确,圣母曾多次保护了这个并非强悍的民族。1655年,当瑞士军队侵略琴斯托霍瓦时,波兰战士们跪伏在圣像前为祖国的解放慷慨激昂地祈祷,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借着圣母玛利亚的助佑,敌兵节节败退,仓惶而逃。为了表达全体波兰人民对天上慈母的谢恩,国王若望加斯米尔John Casimir于1656年5月3日宣布琴斯托霍瓦圣母为「波兰之母皇」。有下列文字记载:「我,加斯米尔,波兰国王,奉圣母玛利亚为波兰之后及主保,我把我的人民和军队都托付在你手中。」

1920年,苏联红军聚集在维斯瓦河Vistula River岸边准备进攻华沙,百姓和战士们虔诚地祈求童贞荣福玛利亚的援助,那天正值痛苦圣母瞻礼之日(9月15日),圣母突然出现在华沙天空的彩云之巅,众多人目睹了这一奇蹟。俄国人在此地的一系列战役均惨遭击败,后人称之为「维斯瓦河的奇蹟」。

在纳粹统治期间,希特勒禁止教友们到琴斯托霍瓦朝圣,但朝圣仍在秘密地进行,从未间断。1945年,在波兰解放之际,五十万信友来琴斯托霍瓦朝圣,有人竟远航而来,向圣母表达他们的喜悦及对圣母感恩。1946年9月8日,150万人民聚集在琴斯托霍瓦欢庆祖国的独立,并再次将整个国家奉献于圣母圣心。

宗徒大事录告诉我们,耶稣基督升天后,圣母和门徒们聚在一起祈祷。从此以后,她就一直跟他们在一起。教父奥利振说过:「基督徒这个头衔,使我们成了玛利亚的儿子,因为我们是她儿子的弟兄。」玛利亚是天主子民的母亲,也是波兰教会的母亲。解放后的波兰同样经历了大小教难,不少主教、神父、修士、修女被关入监狱,黑圣母也同样遭到监禁,但教友们心中的「圣母抱耶稣」是锁不住的!在黑暗中他们没有失望,信德反而愈加坚强。没有了圣像,教友们将那空镜框的四周扎上鲜花并抬着它到各教区,举行敬礼圣母的游行活动: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欢歌起舞,向「圣像」抛洒花瓣;团体诵念玫瑰经,高唱赞美诗等等。他们敬礼的不是圣像本身,而是真正临在于波兰人民中间的天堂母亲。冷战期间,琴斯托霍瓦成为人民争取民主和宗教合法权益的中心。经过70年的教难,波兰终于获得了信仰自由,这胜利是天主救恩工程的一部分,同时也离不开黑圣母的助佑。

琴斯托霍瓦的黑圣母显了无数圣迹,治愈了许多身患各种疾病的人,也治愈那些心灵破碎的人。在圣殿的两面墙上,挂满了朝圣者得到恩典后献给圣母的形状好像心的感恩牌、念珠等等。也有不少腿脚残疾者来此求恩且获得痊愈,他们将自己的拐杖留下来作见证(如图所示)。所有这一切,负责该教堂的保禄会士们均有记载。

多少个世纪过去了,圣母像由于外在的暴露,拍照,蜡烛燻烤颜色变黑,成了著名的「波兰黑圣母」。

4. 教会官方的认可

1717年,教宗克莱孟十一世代表教会官方正式认可琴斯托霍瓦的黑圣母,并为圣母像举行加冕仪式,但冠冕于1909年被盗,取而代之的是保禄十世献给圣母的纯金和宝石镶嵌的皇冠。1925年比约十一世教宗选定5月3日为琴斯托霍瓦圣母瞻礼。

从小失去母亲的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身为波兰人,他一生虔诚敬礼圣母,被美誉为圣母的爱儿,他对自己祖国的黑圣母更是情有独钟,倍加爱慕。他于1979年、1983、1991和1997年先后四次回到祖国朝圣。1991年,他在琴斯托霍瓦隆重举行了第六界世界青年节,三十五万青年人出席了这一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