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01
大家好,我是李老师。
跟以往不同,今天讲一个完整且独立的故事。
经常有人说:什么什么样的老师,一辈子遇见一个就够了。
作为老师,我也想说:“教学生涯中,能够遇见一个像李慧那样的孩子,也算是没有虚度此生。”
02
刚接手李慧的时候,她是个令人头疼的学生。
从来不交作业,各科成绩都不及格,除了体育,其它课上一律睡觉。
每次找她谈话,她既不顶撞,也不吱声,从头到尾盯着脚尖。
要不是知道她会说话,我真怀疑她是个哑巴。
当我决定跟她爸妈联系,做一次家访时,才发现家校通讯录上,她爸妈的电话都是空号。
一个周六,我按照通讯录上留的位址找过去,家里却没人开门。
我又敲了邻居的门,一问才得知,李慧是那样一个可怜的孩子。
03
在她上小学三年级时,本来做生意的父母遭遇投资诈骗,欠下将近三百万的巨债。
一时间,家里的房子被法拍,一家三口只好搬到这个50平米的两居室与李慧姥姥同住。
在巨大的打击面前,李慧妈妈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姥姥跟着着急上火生病去世。
李慧上五年级时,爸爸狠心跟她妈妈离了婚,远走他乡。
留下李慧又要上学,又要照顾情绪特别不稳定的妈妈。
邻居说,有一段时间,李慧妈时常在夜里犯病,开着窗户各种骂以及往窗外扔东西。
邻居不堪其扰报了警,当着员警的面,李慧吓坏了,生怕员警把妈妈带走,她跟邻居各种道歉,并且保证妈妈再也不会夜里扰民。
打那之后,她每天晚上八点半左右,在妈妈犯病的时间,准时带她出去遛弯。
据邻居说,有时都遛到下半夜才回来:“孩子是个好孩子,就是命不好啊!”
04
听到这些,我震惊极了。
那天,我一直等到下午五点,才见李慧领着妈妈回来。
她左手领着妈妈,右手拎着一个硕大的黑袋子。
看到我,李慧又吃惊又抗拒,丝毫没有请我进家门的意思,还本能地把黑袋子尽力往身后藏。
我瞬间从那种物品碰撞的声音里猜到,那里面应该装的是各种纸壳和饮料瓶子。
尽管我主动向李慧妈妈介绍了自己是李慧班主任,但她表现得很冷漠,也没有跟我说话的意思。
然后,我们仨就尴尬地站在那里。
最后,还是我打破沉默:“李慧,老师对你家的情况多少了解一些。今天来,老师就想跟你说一句话,如果你需要帮忙,我随时都在。”
说完,我带着几分不甘离开了。
大概过了几秒钟,我听见李慧喊:“李老师……”
我带着几分惊喜转过身去,她对我说:“我们家的情况,希望您可以替我保密!”
说这话时,她的语气不是请求,而是带着某种赌气般的威胁。
可是,我看得出来那种倔强背后,包含着强烈的自尊心。
所以,我郑重地向她承诺:“嗯,我不会跟任何人说。”
05
家访之后,我一直默默观察李慧。
她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居然不在我的语文课上睡觉了。
哪怕有时困得直点头,依然在惊醒之际拼命地掐自己。
我在她这个小小的举动里,看到了某种义气。
就因为我答应她保守秘密,她“知恩图报”地不在我的课堂上睡觉。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这个女孩的小宇宙里,装着强烈自尊的同时,也特别懂得如何给予别人自尊。
于她而言,不在我的课堂上睡觉,就是她能给予我的最大尊重。
是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尊重,也感受到了她内心的某种力量。
06
那时候,学校每月末会统计班级学生午餐费用,然后从他们的卡里扣钱。
我第一次做统计时才发现,李慧没有订午餐。
也就是说,开学一个月了,她从来没有吃过午餐。
于是,从第二个月开始,我帮她往卡里存了钱,希望她至少中午可以吃顿饱饭。
令我没想到的是,当生活委员给她分发盒饭时,她居然很快明白是我帮她交了午餐费。
那个月末,放学后,她等同学都走了,将一个信封交到我手上,里面是一个月的午餐费。
我当时心疼极了,对她说:“李慧,你还是个孩子,要知道,这些钱对老师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她看着我,执拗地把信封放到我手上。
我忍不住问她:“这些钱,从哪儿来的?”
她说:“把他留给我的手机卖了。”
直到那天,我才得知,李慧嘴里的“他”是爸爸。
抛妻弃女临走前,他把兜里仅剩的一点钱给李慧买了部手机,对她说:“等爸爸混好了,给你打电话。”
可是,将近四年过去了,李慧从没接到电话。
“卖了也好,就当我其实没有他。”
说这话时,她的语气里毫无波澜,但我却听得出那份绝望。
她不仅仅是卖掉了爸爸给她的手机,而是断掉了自己对他最后的依赖与期待。
如果可以,谁不希望有枝可依,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理应被父母呵护的年纪。
07
那天,我努力说服李慧接受我的帮助,甚至开玩笑跟她说:“老师这是做投资,将来等你有钱了,连本带利还给我。”
但她不同意。
没办法,我只能问她:“那可不可以告诉我,你和妈妈靠什么生活?”
她低着头,两只手用力抓着衣角。
“是不是晚上一边带妈妈遛弯,一边捡废品?”我说出自己的猜测,特别期待她能给我一个否定的答复。
但她点点头,有了被揭穿后的如释重负,甚至带着几分安慰对我说:“晚上遛得晚一些,能多捡点,而且我妈累了,就会好好睡觉,不惹事。”
说实话,再跟她多说一句,我都能当场在她面前失控。
她才13岁啊,就要撑起一个家。
而且,还拒绝别人的帮助。
那天,跟我说再见之前,她向我深深鞠了一躬,说道:“老师,谢谢你的关心和帮助。”
可是,我又帮了她什么呢?能帮她什么呢?
08
为了让李慧名正言顺地接受帮助,把她从养家的责任中解脱出来,我去找了她所在的社区,希望帮她申请低保。
可是,社区也表示很无奈,办理低保有非常严格而详细的规定,李慧家的条件并不符合,他们申请了多次,都被驳了回来。
他们跟我说,李慧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母女俩的确很可怜,而他们能够做的就是逢年过节送去一些米面油及生活用品。
我请求社区的工作人员,钱可以由我出,他们只负责每月把钱打到李慧的帐户上,走个形式就可以。
可是,社区人员表示这不符合规定,万一出什么事情,他们担不起这个责任。
我,无功而返。
09
而学校这边,李慧的境遇每况愈下。
先是各科老师对她拖累全班成绩颇有微词。
后来,为了治她,几个老师要求她每天上课站着听。
但她太累了,所以常常站着都能睡着。
于是,老师们批评得越来越难听。
我理解老师们的感受,但知道真相的我,听着那些批评如坐针毡。
有一次,她被巡视的教导主任叫出教室,在走廊里骂了十多分钟,并放话:“如果不改正,每天中午都在走廊里站半个小时,再不改正,就去操场中间站。”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冲动地把李慧拉回教室,并对教导主任说:“我班里的学生,我会教育好她的。”
是的,她已经没有任何保护伞了,作为知情人,我无法袖手旁观。
10
当天放学后,我把李慧留下,跟她进行艰难的谈判。
我开出的条件是每月支援她1000元的生活费,同时替她保守秘密,但她必须答应我从此好好学习。
我跟她算了一笔账,就算勉强挨到初中毕业,出去赚钱,很可能一辈子也就混个温饱。
可是,好好读书,上大学,再参加工作,无论是收入,还是认知都会更上一个台阶:“你也会更有能力保护你富贵的自尊心,而且不仅仅让妈妈衣食无忧,很可能因为你知识的增加,可以运用专业知识治好妈妈的病,让她过上好日子。”
我也向她声明,这每月1000元不是我给她的,是借,等她将来有能力了,必须还我,我说我每次都会让她打欠条的。
大颗大颗的眼泪,从李慧眼里流出。
她问我:“老师,爸爸都不管我的,你为什么还要管我?”
我把她搂在怀里,说:“李慧,因为你值得,不管你将来成为怎样的人,就仅从你每天照顾妈妈,不肯让她受任何委屈这一点,你就是老师永远的骄傲。所以,老师无法忍受那些对你不实的批评,你能明白吗?”
她哭着点头,流着眼泪跟我拉勾。
就这样,我和李慧再次达成盟约,我们之间有了第二个秘密。
11
那是初一开学的第三个月。
打那之后,李慧变了一个人。
上课时,她再也没睡过觉,不管是主科,还是副科,都是听讲最认真的一个。
无论是课时,还是自习,从没见她跟别人闲聊,永远在刷题。
有一次,我发现她书桌上有小学课本,问她怎么回事?
她告诉我,她从小学四年级后,就没怎么学习了,她得把落下的功课都补回来。
这是一个超级有意志力的孩子,只要她决定去做的事,一定会全力以赴。
作文是她的软肋,她就从校图书馆借来范文书,将每篇作文都背下来,然后,再试着仿写。
初二下学期,她的作文突飞猛进,甚至在全市中小学作文大赛中获奖。
她的数学极差,而她追赶的办法就是下足笨功夫,别人书上的习题做一遍,她做十遍,做到一看到题,就能条件反射地写出解题过程。
书上的习题如此,课外题也是如此。
别人刷一本卷,她刷三本,别人一道做一到两遍,她做十遍、二十遍。
我记得特别清楚,当时讲《愚公移山》那一课时,我让学生们举例,他们在生活里看到的愚公。
结果,全班有三个同学都举了李慧。
我当时很担心她会因此下不来台,但她笑得很灿烂。
课后我问她:“同学拿你举例,你介意吗?”
她说:“不介意,我不聪明,能够仰仗的就是笨功夫和毅力,我是愚公的比较级。”
听了这话,我心底全是敬佩。
12
初一期末,李慧从入学时倒数,逆袭成全班第八,年级三十九名。
成绩出来那天,我拿着她的成绩单一个人在操场走了很久。
是的,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
这孩子,太难了!这孩子,太了不起了!只要她决定做的事,就没有做不成的。
到了初二下学期,李慧成了全校的传奇,不管是日常小考还是期中期末考,都是年级第一。
一度,很多老师、同学怀疑她作弊。
因为日常上课时,她绝对不是反应最快,回答问题最准确的。
她绝非智商超人,就像她自己在家长会上跟大家分享的,她就是下足了笨功夫。
很多家长跟我感慨:“怎么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李慧的经验听起来是很简单有效,可是咱孩子根本做不到啊?这孩子,自律得可怕。”
就连教导主任都跟我说:“怪不得你当初拼命维护李慧,原来早就看出她是一匹黑马。”
我能说什么呢?
有些意志力,是情境的产物。
濒临绝境的李慧,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毅力。
而我,守着我们的秘密,默默为她感到开心与骄傲。
她成了我职业生涯里,最大的惊喜与意外。
13
中考时,李慧毫无悬念地考进本市最好的高中。
而令我意外的是,当很多家长想高价买她初中三年所有的笔记时,她把所有笔记交给了我,让我复印给所有想要的家长和学弟学妹。
我问她:“这是知识变现的机会,为啥无偿贡献出来?”
她说:“这三年,我一直像阿甘一样忙活自己的学习,从没给老师和同学做过任何贡献,如果这些笔记能够帮到学弟学妹们,我会觉得这三年,没有白过。”
需要钱而不仅仅为了钱,自己如此不幸却依然想要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这样的李慧,这样的格局,我深信无须祝福,她也一定会前途无量。
14
上高中之后,我依然每月给李慧打生活费。
可是,高一下学期后,她就再没接受过。
学校免了她的学费,而且她开始利用周末给初中生做家教,并在圈里做出了名气,找她的家长越来越多。
我担心她的学习,让她还是要以学业为主,以后赚钱的机会多的是。
她就把每次考试的成绩发给我,告诉我一切尽在掌握,还说给别人做家教其实也能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她还告诉我,她的第一目标是北大,如果去不了,那就去浙大。
15
可是,高考最后一个月,李慧妈妈突然病倒,肺部感染引发心衰,生死一线。
李慧一边照顾妈妈,一边复习。
最终,她与北大失之交臂,去了浙大。
直到她拿著录取通知书来找我,我才知道在她高考前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我责怪她为何不寻求我的帮助,她跟我说:“老师,有些事情,谁也替不了。妈妈活下来,比考上北大更值得。”
命运一再跟这个孩子过不去,但她从来没有屈服过。
16
大学四年,李慧把妈妈带在身边,半工半读完成了学业。
每年母亲节,我都会收到她订的康乃馨。
能在这个节日,收到她的礼物,我特别开心而感动,我了解这其中的特殊含义。
而且,大三期间,她便还完了当初跟我借的全部生活费。
她告诉我,她成功帮一家科技公司做了AI英语陪读软体,现在的收入不比杭州普通白领低。
电话里,传来浓厚的鼻音:“老师,我好想你啊……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为了我跟教导主任battle的情形……”
然后,电话那端是一场放声痛哭。
那场从她小学四年级时,就酝酿的狂风暴雨,终于在苦尽甘来时,得到释放。
不知过了多久,她说:“老师,如果不是当初你坚持让我读书,我这辈子都不会体验到知识变现的快乐……老师,一句谢谢根本表达不了我对你的感激,母亲节的花也表达不了……”
说完,她又哭了。
在她终于平静之后,我对她说:“李慧,你不需要感谢任何人,你最应该感谢的就是从来都把自尊心放在第一位,对人生拼尽全力的自己。而老师,这辈子,也因为能够认识你,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多了很多热爱。孩子,了不起的,从来都是你自己。”
17
2022年夏天,李慧就要大学毕业了。
已经被杭州那家科技公司预订的她最终选择了读研,她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她想对这个世界了解得再多一些。
她说:“老师,我现在都不敢回头想,我当初就是想把初中混完,然后就混社会,养家糊口的,你说,我是怎么敢的?”
所有的苦难,只有熬过去了,才会成为笑谈。
我问李慧:“国家机密档的保存期限最高不超过30年,老师想问问,咱俩当年的那个秘密啥时可以公开?我很想,跟现在的学生聊聊你。”
李慧哈哈大笑:“老师,随时啊。如果需要,我也可以跟学弟学妹们卖弄一下我那还有点小风浪的前半生。”
说完,她正色补了一句:“老师,曾经的贫穷和不堪是我的隐私,但现在,它们是我的财富。”
于是,就在前几天,利用下午网课自习的时间,我让李慧给我现在带班的学生做了一场讲座。
萤幕前,她讲得云淡风轻。
可是,我的学生们渐渐听到泪目。
而我呢,因为很多细节也是第一次知情,回想她一路走来的艰辛,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但我也没有控制。
往事历历在目,我为此时此刻的李慧,那么激动,那么骄傲。
这才是老师真正的高光时刻。
18
而今天,之所以讲李慧的故事,是想讲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激发与哺育。
通过李慧,我学会了重新注视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
他们,都是金子。
作为老师,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发现他们独特的闪光点,让他们朝着自己的天分去努力,让他们以后再回想起自己的学生生涯时,还能感受到持续不断的力量。
而传统意识里,大家都觉得是老师在哺育学生。
事实上,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孩子,也在哺育着我。
是他们用不同的个性提醒我,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N年之后,他们可以忘记初中时所学的知识,但,我希望他们正青春时,他们曾经年轻过,热泪盈眶过,曾经被老师的目光深深眷顾过、期待过……
所以,如果你问我:“热爱我的职业吗?”
我的回答是:“不,我敬畏它,因为这是一个生命工程

宋代李禺的《两相思》
这首《两相思》令人叫绝,正读是《思妻诗》,
倒读就是《思夫诗》了,不愧题为「两相思」,
这是回文诗的代表作之一。

正读为《思妻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倒读为《思夫诗》: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梵蒂冈新闻网)
埋怨、未知、需求、伤痛,同时也蕴含勇气、宽恕、祈祷和希望:这些与世界各地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主题是今年圣周五公拜苦路默想的基础。教宗方济各今年4月15日圣周五将回到罗马市中心斗兽场主持公拜苦路。适逢《爱的喜乐》宗座劝谕问世五周年的「爱的喜乐」家庭年,十五个与天主教志愿者协会和团体有关的家庭受邀为苦路十四处撰写默想内容。
默想的顺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家庭生活的进展:从年轻新婚夫妇的经济困难到新手父母面对的育儿考验,从丧亲之痛到战争这种极端困境。
负责苦路第一处(参阅:谷十四32-36)默想的是一对婚龄只有两年的年轻夫妻:他们看到朋友婚姻失败,自己的爱情还没经历试炼考验,以及他们得辛苦奋斗才能勉强打平收支。这对小夫妻说:「婚姻不只是浪漫的奇遇;它也是革责玛尼庄园:我们在为他人『擘开身体』前,悲痛不已。」(参阅:谷十四22)
在苦路第二处(参阅:路廿二47-50;玛廿六52、56),一个传教家庭分享了他们难以全然信赖天主上智安排的时刻:他们目睹战争的恐怖,并受到「以暴制暴」的诱惑。他们每天奋力抵抗诱惑,以免在弟兄姊妹身上背叛基督。
一对膝下无子的年迈夫妇在苦路第三处(参阅:谷十四55、61-62、64)提供了省思:他们时常因不孕而遭人指责。然而,这对夫妻表示,在他们携手同行时,他们的家洋溢着爱。反之,在苦路第四处(参阅:谷十四66-68、72)作见证的夫妻则是儿女成群:他们经常得为了家庭责任而在个人规划和事业目标上有所退让。「虽然我们烦恼不断、日子忙碌,但我们从没想过走回头路。」

负责苦路第五处(参阅:谷十五12-15)默想的夫妻,分享了他们残疾的儿子在出生前就受到的审判:当时几位医生告诉他们,这个孩子会变成「你们和社会的负担」;这宛如高喊著:「钉他在十字架上!」可是,这个孩子从未犯过任何错,而这对夫妻选择了生命。在苦路第六处(参阅:谷十五15、17-19)的夫妻不仅生育了三名儿女,而且敞开家门领养了五个心智不全、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他们提到磨难改变了自己,并带来一堂有关人性尊严的功课。
妻子身患重病的一名丈夫在苦路第七处(参阅:谷十五20)提供省思。他表示,突如其来的疾病把他和妻子钉在十字架上,但这十字苦架也成了他们全家人倚靠的支柱。

在苦路第八处(参阅:路廿三26),一对退休夫妻讲述了他们的女儿婚姻失败后、他们代为照顾五个外孙的处境;这对长者称他们的情况类似于基勒乃人西满替耶稣揹十字架的事迹。「我们的脚步缓慢,而且在欢笑过后,我们常常在夜里心疼落泪。」
一对领养了两个孩子的夫妻在苦路第九处(参阅:路廿三27-28)指出,领养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先有孩子遭到遗弃;而被遗弃的经历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流血的伤口。然而,「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个十字架再怎么苦,也隐藏着鲜为人知的幸福」。
一名守寡的妇人带着两个孩子在苦路第十处(参阅:路廿三33-38)倾诉了她的丧夫之痛。她心想,如果耶稣是「天主子」,为什么不救救她的丈夫。但她也指出,「爱变得真实,因为我们纵使陷入深渊、处境艰难,依然没有遭到遗弃」。
在苦路第十一处(参阅:路廿三33、42-43),一对父母亲表示,他们儿子当年要弃俗修道时,他们难以置信、无法接受,亲子关系闹得很僵。而今,这对父母亲改变了态度,接受儿子度奉献生活的事实,并且恳请耶稣进天国时记得他们。
正如圣母玛利亚在苦路第十二处望着她被钉十字架的儿子(参阅:若十九25-27),另一名母亲也静静看着她年幼的女儿和正值壮年的丈夫失去生命。这名母亲分享了她遭遇家庭变故的痛苦,以及那句鼓舞她的话:天主并未召叫强而有力者,而是赐力量于祂所召叫的人。
今年为苦路第十三处(参阅:谷十五34、36-37)提供省思的两个家庭,要是从当前的政治角度来看,他们应该互不相干:一个家庭来自乌克兰、另一个家庭来自俄罗斯。然而,他们一起撰写了有关死亡与毁灭之痛的默想,共同反省了生命看似失去意义、仇恨导致绝望和沉默的现况,而且这两个家庭还要在耶稣圣死的这一处苦路一同揹起十字架。
他们写道:「我们清晨起来,高兴了几分钟,然后我们突然想到,我们要与这一切修和是多么困难的事。上主,祢在哪里?求祢在死亡与分裂的静默中向我们发言,并求祢教导我们这些弟兄姊妹成为和平的缔造者,去重建炸弹试图摧毁的一切。」
负责苦路第十四处(参阅:玛廿七59-61)默想的是一家逃离战乱的移民家庭。他们在家乡称得上是头号人物,但他们现在只是个数字。此刻,他们的移民身份显然比天主教徒的身份更为重要。他们每天感受到死亡,以求他们的儿女有机会过上没有炸弹、浴血和迫害的生活。他们最后吐露道:「我们之所以不放弃,是因为我们深知坟墓门口的大石块总有一天会被挪走。」

💟《Seeing Happiness》💟
A painter sat in his study and pondered for a long time, and finally he picked up a pen and wrote:

1. Last year, I had surgery due to a bone spur pressing on a nerve. This operation left me stuck in bed for days.
2. That same year, I turned 65 and had to leave the company I had worked for for 30 years, my favorite job.
3. In the same year, I experienced the pain of my mother's death.
4. In the same year, my son was seriously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 He had to lie in a hospital bed for days. A crashed car is a huge loss.

Finally he wrote: Alas! What a terrible year!

The writer wife walks into the study to find her pensive husband looking sad. She read the writing on the paper from his back, left the room silently, and after a while she returned with another piece of paper, which she placed next to her husband's manuscript.

It says:

1. Last year, I finally got rid of the bone spur that had been in pain for years.
2. In the same year, I was 65 years old, healthy and retired. Now, I can schedule my own time and create at my own leisure.
3. In the same year, my mother was 90 years old. She didn't depend on anyone and was not sick. She returned to heaven peacefully.
4. In the same year, God gave my son a new life. My car was wrecked, but my son survived without any disability.

Finally she wrote: Last year was a year of great grace from God!

Interpretation:

1. The same event,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viewpoints!
2. We are not grateful for happiness, but gratitude makes us happy.
3. There are always many people and things to be thankful for in life!
4. Don't look at what you don't have, but look at what you have.

When we are grateful for everything we have, we will see true happiness!

💟《看见幸福》💟
一位画家坐在书房,沉思许久,终于他拿起笔写下:

1. 去年,我因骨刺压迫到神经而动了手术。这个手术让我被困在床上好几天。
2. 同年,我65 岁,不得不离开我工作了30年的公司,那是我最喜爱的工作。
3. 同年,我经历了母亲去世的伤痛。
4. 同年,我儿子因车祸受了重伤。他不得不在医院的床上躺了好几天。撞毁的汽车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最后他写道:唉!真是糟糕透顶的一年!

作家妻子走进书房,发现沉思中的丈夫看起来很悲伤。她从他的背后读了写在纸上的字,默默地离开了房间,过不久,她带着另一张纸回来,放在丈夫的手稿旁边。

上面写着:

1. 去年,我终于摆脱了让我疼痛多年的骨刺。
2. 同年,我 65岁,身体健康,而且退休了。现在,我可以安排自己的时间,悠闲自在地创作。
3. 同年,我母亲90岁,不依赖任何人,也没有病痛,她安详地回到天堂。
4. 同年,老天赐予我儿子新的生命。我的车被撞毁了,但我儿子活了下来,没有造成任何残疾。

最后她写道:去年真是蒙受老天爷极大恩典的一年!

解读:

1. 同样一事件,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
2. 我们并非因快乐而感恩,而是感恩使我们快乐。
3. 生活中总有许多值得感谢的人和事!
4. 不看自己所没有的,而是要看自己所拥有的。

当我们为拥有的一切献上感恩,就会看见真正幸福!


97岁日本老奶奶:所谓人生,就是一场花时间爱自己的旅行⋯

《时间是良药》
这本书作者是日本97岁的比留间荣子老奶奶,她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定为“世界最高龄的在职药剂师”。

这本书里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曲折的故事,只是一些生活的感悟。但正是这些感悟,泛著时光的味道吸引你。

淡淡地,缓缓地,如玉般温润柔和治愈你。

96岁还在工作的奶奶,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走过战争,经历过萧条、经历过贫穷,经历过发展,经历过繁华。

用一生的韧与刚,告诉我们:时间会让人变强,亦会让人变柔软。总有一天,时间会治愈一切。

荣子奶奶说在她在每天工作时,与顾客聊天或者把药递过去的时候,才知道“病由心生”这话是真的。

作为药剂师,作者比留间荣子奶奶看到了很多病人的疾苦,得癌症的,得抑郁症的,各种各样的病人都要找她去拿药。

她经常说,比药物更重要的是,好好的关注自己内心的情绪。生病是由于内心厌恶现状,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很多人会责备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这样就会导致失眠或是肠胃功能变差,有时还会引发疾病。

“责备”只会带来危害,不管是责备自己还是责备别人,都是一样的。

她想告诉这些人的第一件事就是:原谅自己。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但比不完美更可怕的是,你不懂得去接纳自己。

一个人若连自己都不肯接纳自己,便无法要求这个世界给自己一个位置。

当你开始对自己负责时,你就能够获得改变整个人生的力量。

荣子奶奶,年近百岁,走过战争,走过经济大萧条。经历丈夫去世,后又白发人送黑发人,儿子又突发疾病,走了。

但整本书看不到一个苦字的流露。

96岁的荣子奶奶每天坚守在柜台后面用笑容迎接每一位客人,每天给店内的顾客鞠躬,谢谢经常挂在嘴边,感恩所有的一切。

她说,年龄越大,越想轻松的生活。

碰到让自己内心不舒服的事,她绝不会选择后悔一晚上。她会马上拿出手机给别人打电话,说“刚才对不起”,或者“我们好好谈一谈吧。”

她不会让自己背负著任何心理负担过夜。

现在很多人的状态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喝茶。

荣子奶奶说,人一定要释放自己。没人可以说话,回到家以后,可以试着跟佛龛里丈夫的照片搭话。她每天都会向过世的丈夫诉说今天发生了什么。

还要,放下别人的评价。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她认为能否帮助眼前人,比他人的评价更重要。如果可以专注于帮助眼前的人,忽略周围聒噪的声音,你将会非常幸福。

即使90多岁,她也会偶尔去外面的酒店与家人小聚。这样释放心灵的时光比任何事情更重要。

她还会自己精心挑选,不一定很贵,但品质稍高的东西。

这都是她内心盈满度过每一天的秘诀。

年龄越大,越要懂得释放自己。尽情地释放自己,才能活得洒脱,才能活得轻松,才能无惧岁月。

荣子奶奶说,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即便60岁退休,如果能活到100岁,也还有40年,相当于又活了一遍,认真学新东西也能成为专家。

她说,退休之后也不要窝在家里。这样,你的心情和身体都会变的越来越糟糕。

可以试着去邀请你的邻居或是朋友去看场电影,或者是去做你一直想尝试却不曾开始的事情,比如年轻时喜爱的书法,摄影,写作,烹饪等等。

只要你下定决心并持之以恒,以一颗积极勇敢的进取心态去过好每一天,你将体验到专注于一件事为你带来的青春活力。

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都能拥有新的体验,只要认真活在当下,积极看待眼前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就可以获得成长和发展。

就像著名教育家钱伟长先生,他44岁自学俄语,58岁学电池知识,64岁学计算机,90多岁高龄时,他还表示“到现在,晚上9点以后是我的自学时间”。

荣子奶奶说:

过了90岁之后,她更感觉到每一分,每一秒的分量了。

年龄越大,对自己的爱也会越来越深。

人生就是一场爱自己的旅行,96岁的奶奶希望把这场爱自己的旅行进行到到底。

人生,可以活成许多种模样。唯有真正热爱自己,才能把自己活成喜欢的样子。

我很喜欢这位神父的解析:圣灰礼仪的四个ㄏㄨㄟ(Hui )

中文里有四个同音字,挥、灰、恢、辉,可以用来表达四旬期的意涵,
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基督走一趟逾越之旅。

当中有两个「挥、恢」是动词,另外两个「灰、辉」是名词。

挥:跟种种罪愆和不美好的关系挥别,说:「再见。」

灰:「人啊!你原是灰土,将来还要归于灰土。」(创三19),承认生命的有限,坐在灰土中(纳三6)、在头上撒灰(玛十一21),反思什么让我灰头土脸,灰心丧志?

恢:因着天主的慈爱,我们得以死灰复燃,恢复天主儿女的原貌,恢复天人物我的美好关系。

辉:朝向光辉的十字圣架走去,使生命光辉璀璨,恢复天主儿女的光辉境地,彰显天主的荣耀。

换言之,这是个「挥」别「灰」烬,「恢」复「辉」境的过程。

挥别灰头土脸,迎向光辉璀璨的净化过程。

挥别灰心丧志,走向光辉磊落的进化过程。

为了更好地走这一趟「灰—>辉」的旅程,
教会鼓励我们以三个举动来实践:
祈祷、禁食、施舍。

在祈祷中,修复天人物我的关系;
在禁食中,净化身心灵;
在施舍中,与人分享和连结。

台北圣家堂谢诗祥神父讲道

「你不能等到人生不再艰难的时候才决定要活得快乐。」

去年美国达人秀有一位震惊全世界的参赛者,是一位身形非常瘦小,却有着非常美丽的笑容的女生Nightbirde。

唱着她的自创曲: It's Ok(没关系的)

她很开朗的不断说着她没事,没关系,她很好,即便她肺部、脊椎和肝脏都已经长满了癌细胞。

当评审称赞她的笑容时,她说:「谢谢,我希望可以让多一点人知道我身上除了癌细胞以外,还有很多值得被看见的东西,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几天前,Nightbirde离开了,在她31岁的时候。

虽然她离开了,但她留下了一首无与伦比的歌曲。

以及一句会不断感动人们的回应:

You can't wait until life isn't hard anymore before you decide to be happy.

「你不能等到人生不再艰难的时候才决定要活得快乐。」

邀请大家听听这首歌


一个真实的故事:老外嘲笑「十二生肖」国人反问让人深思!
 几拾年前,有一次一群中国人参加接待一个由欧洲贵族组成的参访团的活动。这些欧洲人中的大多数跟皇族有亲戚关系,非常有学问和修养,待人彬彬有礼,但他们的修养背后隐藏着一种傲慢。参访最后一天聚餐,可能是酒喝多了,这些贵族的言谈举止变得比较率性。

席间一位德国贵族站了起来说:「你们中国人,怎么生肖全是属什么猪啊!狗啊!老鼠啊!不像我们都是金牛座、狮子座、仙女座……等,真不知你们祖先怎么想的!」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还互相碰杯,先前的优雅完全不见了。

 按理说人家在骂你的祖先了,你即使想不出话反击,起码可以掀桌子啊!但是所有在场的中国人都不吭声,也可能是没有反应过来。

 这时有一个中国人站了起来,用平和的语气说:「是的!中国人的祖先很实在。我们十二生肖 *”两两相对、六道轮回”*,体现了我们祖先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

 这时现场气氛慢慢安静了下来,不过贵族们的脸上还是一幅满不在乎的神情。

 这位中国人说:「第1组是老鼠和牛。老鼠代表智慧,牛代表勤奋。智慧和勤奋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光有智慧,不勤奋,那就变成了小聪明;而光是勤奋,不动脑筋,那就变成愚蠢。这两者一定要结合。这是祖先对我们第一组的期望和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组。」

 「第2组是老虎和兔子。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到胆大心细。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没了勇猛,就变成了胆怯。这一组也非常重要。」

 这个中国人看着这些贵族,补上一句:「当我们表现出谨慎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中国人没有勇敢的一面。」

 看着大家陷入沉思,中国人继续说:「第3组是龙和蛇。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所谓刚者易折,太刚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所以刚柔并济是我们的祖训。」

 「接下来是马和羊。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及周围环境,必然会和周围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光顾及和顺,他可能连方向都没有了。所以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和和顺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是祖先对我们的第4组期望。」

 「再接下来是猴子和鸡。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收获。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和谐和秩序,另一方面才能在变通中前进,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

 「最后是狗和猪。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如果一个人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 无论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还是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这样才容易保持内心深处的平衡。」

 解释完毕,这位中国人说:「最后我很想知道你们的水瓶座、射手座……等星座体现了你们祖先对你们的哪些期望和要求?希望赐教!」

 这些贵族们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全场鸦雀无声。

 惭愧的是、这也是『第一次了解十二生肖的意义。』

"Friends are like flowers,
each has its own beauty. "

米果:"老朋友是必要的"

到了年龄的某个门槛,会特别感觉老朋友的存在是必要的,数量不必多,可以谈心事谈人生挫折谈岁月无力感的就好,尤其是可以一起变老的朋友,对于青春老去的种种牢骚可以无限畅谈,不仅能壮胆,还能互相取暖依偎,是无用中年最需要的养分。
我说的老朋友,是相识的年份够老,而年纪也够老,老到岁月足以浸润出熟成的醍醐味,入喉可以回甘,而不是青春乍来的青涩烈口,早年仗着青春因此挥动尖锐的刀锋互砍,因为害怕寂寞所以恐慌性的结识朋友同时还隐忍着许多糟糕的友情继续缠身,年纪大了,认识新朋友的机会不多了,替糟糕友情卖命的力气也少了,那些糟糕的经验就留给过去,醃渍成记忆拿来互相挖苦揶揄就好。

只要够老,还能互相往来的老朋友就像去芜存菁的浓缩汁液,滴滴鲜明,这样形容,很难懂吗?那表示,你还不够老。

偶尔跟老朋友相聚是必要的,甚至,有益身心,可以促进新陈代谢,让自己变勇敢。聚会的目的是卸下身上的厚重装备,回复成相识当时的模样,虽然体重或老态已成事实,可是老朋友在一起就是有办法reset,耍赖耍烂耍白痴,都不成问题。

这等身骨,谁不是在职场在家庭在网路社群硬撑到精疲力竭,说话无法畅快,喜怒别别扭扭,尤其被年纪追着往前跑,跑得气喘吁吁时,可以停下来,跟自己一样老或更老的朋友互相嘲笑互相亏,管你名片上的头衔是什么,按照过往在课堂或社团互相扒头的幼稚行径重来一回,实在是无以伦比的幸福。

老朋友相聚其实也不爱谈现状和未来,谈的都是陈年往事,许多八卦笑话讲了又讲,仿佛隔夜菜一热再热,百吃不腻。默契和笑点都抵达那种一上场就直接进入季后赛,拼个你死我活、笑到肩膀抽筋的程度。在现实生活与职场环境,早就没有让自己得以尽情打闹像个乱七八糟不成熟的孩子那样的机会了,因为环境不容许,身段不容许,头衔不容许,我们已经到了那种驮著形象、动辄不自在的老成阶段了,可是遇到老朋友,为什么又急速幼稚成当年那种没水准又不够卫生的傻蛋呢?

可也有变老之后,老朋友因嫌隙误会而疏远,或以前交情也没有多好,遇到聚会场合能闪就闪,这人生阶段已经没什么好勉强的,被说是固执那就是了,有些事情脸皮特别薄,有些坚持又可以让脸皮重新厚回来,吃了秤铊铁了心,往后不要见面就好,人生难得如此爽快,但往后真的见面,就算内心疙瘩,但记性不好,当年如何闹翻,可能还要想一下,想不起来也就算了,这样最好。

可是老朋友的聚会越来越难,各自看起来似乎很闲,但是要凑在一起也不容易,谁要出差谁要开会谁要加班走不开,或要接小孩或是小孩要学测,再不然就明明是不想来还要先答应再临时爽约,类似这些真的不能来或突然缺席的事情,毕竟自己也干过,所以要原谅别人也不太难。这是中年以后的友t谊模式,借口越来越简单,理解越来越容易,或许是看开了,或许是懒得追根究底,留一些余地,往后拿出来当笑料,也不至于尴尬。

一群人从校园的打闹,到步入职场之后的牢骚,早年一起去参加婚礼,一起集资买朋友小孩的满月礼物,一起陪失恋或离婚的人去K歌去喝酒去河边谈心,告诉对方不必灰心因为大家看似美满其实也没有很幸福,然后彼此嘲笑这到底是在演八点档还是怎么了。

后来啊,一起参加长辈的告别式,讲起未来谁住院谁吊点滴谁就该轮班去推轮椅之类的老后种种,虽有凄凉,但老朋友就是有办法说得云淡风清还兼搞笑挖苦,好像海绵宝宝跟派大星那样,要当一辈子的伙伴。有些无法轻易说给家人同事长官后辈听的心事,那些一旦提问就怕被骂蠢蛋的问题,一旦面对旁人就要逞强伪装的种种,到了老朋友面前,也就不必拘泥了,被骂笨蛋就回一句白痴,这是老朋友之间限定的福利。

所以啊,老朋友是必要的,即使老朋友相聚也看到彼此年华老去的证据,食量越来越小,眼袋越来越肿,小腹越来越凸,看手机要摘下近视眼镜或拿得老远,记忆越来越不牢靠,想起那个谁谁谁的名字就跟扶地挺身一样困难,可是我们都因为彼此消遣揶揄而变得更加开心,所以,一起变老就成为很浪漫的事情,没什么好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