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一课:生意就是这样做成的】
爸爸对儿子说:「我想给你找个媳妇。」
儿子说:「但是我想要自己找!」
爸爸说:「可是这个女孩子是比尔盖兹的女儿!」
儿子说:「要是这样,可以。」
然后他爸爸找到比尔盖兹,说:「我给你女儿找了一个老公。」
比尔盖茨说:「不行,我女儿还小!」
爸爸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比尔盖兹说:「啊,这样,行!」
最后,爸爸找到了世界银行的总裁,说:「我给你推荐一个副总裁!」
总裁说:「可是,我已经有太多副总裁,不用了!」
爹说:「可是,这个小伙子是比尔盖兹的女婿!」
总裁说:「这样 ,OK啦!」
所以……生意就是这样做成的。

【第二课:和尚与屠夫】
从前有一个和尚跟一个屠夫是好朋友。和尚天天早上要起来唸经,而屠夫天天要起来杀猪。为了不耽误他们早上的工作,于是他们约定早上互相叫对方起床。
多年以后,和尚与屠夫相继去世了。屠夫去上天堂了,而和尚却下地狱了。为什么?
因为屠夫天天作善事,叫和尚起来唸经。相反地,和尚天天叫屠夫起来杀生……
《故事寓意》:
你做的事都是你认为对的,但是,却不一定是对的。」

【第三课:一道终身受用的测试题】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你开着一辆车, 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焦急的等著公共汽车:一个是临死的老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你做梦都想报答他。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错过了这个机会,你可能永远都遇不到一个让你这么心动的人了。
但是,你的车只能再坐下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在200个应征者中,只有一个人被聘雇了,他并没有解释他的理由,他只说了以下的话:「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我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故事寓意》:
是否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车钥匙)?
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

【第四课:皮鞋的来历】
很久很久以前,人类都还赤著双脚走路。有一位国王到某个偏远的乡间旅行,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又痛又麻。回到王宫后,他下了一道命令,要将国内的所有道路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只是为自己,还可造福他的人民,让大家走路时不再受刺痛之苦。
但即使杀尽国内所有的牛,也筹措不到足够的皮革,而所花费的金钱,动用的人力,更不知凡几。虽然根本做不到,甚至还相当愚蠢,但因为是国王的命令,大家也只能摇头叹息。
一位聪明的仆人大胆向国王提出建言:「国王啊!为什么您要劳师动众,牺牲那么多头牛,花费那么多金钱呢?您何不只用两小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
国王听了很惊讶,但也当下领悟,于是立刻收回成命,改采这个建议。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故事寓意》:
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则较为容易。与其改变全世界,不如先改变自己:「将自己的双脚包起来」。

改变自己的某些观念和作法,以抵御外来的侵袭。当自己改变后,眼中的世界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如果你希望看到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自己。

  从圣彼德大教堂里,一阵阵沈重的钟声传了出来,教宗庇护二世去世了。 

去世教宗的灵魂悠悠地到达了天堂,天堂里也有电视机,所以他可以看到地球上他葬礼的盛大场面。可是在天堂里,似乎一点动静也没有,他总以为会有些欢迎的仪式,可是他在街上走来走去,没有一个人认识他。

   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个牌子〞天堂报到处〞,他走了进去,里面的办事员笑嘻嘻地问他,〞请问你是谁﹖〞。

〞我是教宗庇护二世.〞

那位接待员在电脑终端机上打进了一些字,然后满脸困惑地告诉他,〞找不到你的资料﹖〞

   教宗也糊涂了。他以为人人都认识他,他拥有到天堂的钥匙,怎么到了天堂,人家又说没有他的资料。

他想了一想,说出另一个比较小的头衔:某某地方的枢机主教,终端机上仍然表示查无此人。

教宗再给了一个头衔,某某地方的主教,仍然查无此人。

最后,教宗想起了他曾在罗马乡下的孤儿院照顾贫穷的孩子,做了那里八年的本堂神父,当时大家叫他保罗神父。

   〞找到了〞,欢迎你,保罗神父,你的资料上说你是个仁慈的神父。多少贫穷的孩子感到了你的爱〞。

教宗偷偷地看一下终端机上的文字,发现他的资料仅仅记载了他在孤儿院的经历,以后他做主教、枢机主教、甚至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这些都只字未提,完全空白。

    保罗神父倒抽一口冷气,拿出手帕来擦额头上的汗。

   电视上传出了新闻快报,新教宗产生了。

  保罗神父说〞我认识这个家伙,我要传个信息给他,叫他不要忘记他是谁〞。

小约翰只有七岁,可是他快死了,他得了爱滋病。最近有一位新的路加神父常来看他,每次都使他感到非常地快乐。

今天小约翰对路加神父说”路加神父,大家都说你像新的教宗,可是你又像一个普通的神父,你究竟是不是新的教宗﹖”

路加神父叫他不要胡思乱想,他举起手来祝福小约翰。

小约翰终于看了出来,”神父,你露出马脚了。你用拉丁文祝福我,只有教宗才会这样做的”。

    路加神父弯下身来,在小约翰的耳朵前轻轻地说”孩子,我的确是教宗,可是我一直没有忘记我也是路加神父,来自乡下的一位普通神父”。

小约翰笑着说”我只认识路加神父,我不认识教宗”。

    路加神父离开了医院,他跨上摩托车,在寂静的罗马街道上,驶回了梵蒂冈城。

李 家 同

圣五伤方济各(St. Francis of Assisi)方济各会会祖

Vienna - Paint of st. Francis from vestibule of Schottenkirche church on July 3, 2013 in Vienna.

一一八一年,圣五伤方济各生于亚西西,父亲经商,为人正直,家道小康。方济各自幼乐善好施,穷人向他求助,他从不拒绝。

方济各二十岁那年,亚西西城与华鲁日城发生战争,方济各加入军队,被敌人俘虏,监禁了一年。他恢复自由后,生了一场重病,死里逃生。可是他身体越衰弱,精神却越坚强,忍受一切痛苦,丝毫不出怨言。

方济各病愈,决定再度从军,以重价买了一套高贵的武装配备。他骑了马在路上走的时候,遇见一个武士,衣冠不整,精神颓丧,不禁起了怜悯的心,就把自己的盔甲武器送给那武士。当夜方济各在睡梦中看见自己在一个华丽的宫殿里,墙壁上挂满各种武器,武器上刻有十字圣号。同时他听到一个人对他说:「这些武器属于你和你的兵士。」

到了天明,方济各继续前行,半路上患病,在史门德小住几天。有一个神秘的声音对他说:「快些回去,侍候『主人』比侍候普通人来得好。」于是,方济各不再迟疑,取道回家。此后,他的生活更加严肃,一天到晚祈祷念经。人们见方济各的生活完全改变了,就问他是否在谈恋爱。方济各道:「是的,我快要娶一个世界上最美丽、最有德行的女子。」(这里暗指他将娶「神贫」为妻)

方济各决定变卖全部家产,购买福音的「财宝」。他一时还不知道用甚么方法着手,可是他坚信基督化的生活,应以克苦、克制自己为出发点。

有一天,方济各在亚西西骑马赶路,半路上遇见一个痳疯病人,皮肉溃烂,非常可怜。方济各立刻从马上跳下来,痳疯病人伸手向他求施舍,方济各一面拿出钱来,一面俯身用口亲吻那个病人。

从那时候起,方济各常去各医院探访病人,亲手侍候他们。遇到了穷人,解囊相助,甚至把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送人。

有一天,方济各在亚西西城外的圣达弥盎堂祈祷,听见一个神秘的声音从苦像上发出,那声音说:「方济各,你看见吗?我的房子快要倒塌了,你赶快去修理吧!」方济各听了,以为耶稣命令他修理圣堂,就回到家中,拿了几套衣服,装在马背上,到市场变卖。他将卖来的钱交给达弥盎堂神父,请神父准他住在堂里。神父准他在堂中寄宿,但不肯收他的钱,方济各就把钱放在门槛上。他父亲知道了,大发脾气,赶到达弥盎堂找儿子。方济各躲了起来,守斋祈祷。过了几天,穿了破旧的衣服出门,人们讥笑他是疯子。父亲知道了,更加怒气冲天,把方济各拖回去,关在家中。

几天后,父亲有事外出,母亲把他放走。方济各又回到达弥盎堂。父亲赶到堂中,强迫方济各回去,否则就剥夺他的继承权,并要求他把变卖衣服所得的钱交出来。方济各表示:剥夺继承权,那不成问题,可是卖衣服的钱已经捐给教堂,怎么能要回来?亚西西主教劝方济各向教堂索回捐款,还给父亲。方济各奉命,接着他把身上穿的衣服也脱下来,一并交还给父亲。主教的佣人,送了一件外衣给方济各。方济各连声道谢,用粉笔在衣服上写了一个十字,穿在身上。

方济各一路向前走,一路唱歌赞美天主,中途遇见一伙强盗。强盗问他以甚么为业,方济各道:「我是伟大君王的前驱。」强盗把他痛打一顿,推在泥沟中。方济各从泥沟中爬上来,把身上的雪拍掉,继续向前走。他到了一座修院,人们不认识他是谁,以为是一个乞丐,收容他暂住。城中有一个人,过去在亚西西认识方济各,送给他一件外衣、一根腰带、一双鞋子。衣服虽然破旧,还算整洁,方济各穿了两年。

方济各回到亚西西圣达弥盎堂,挨户求乞,乞来的钱,用来修理圣堂。亚西西城中的人都认识方济各。知道他是富家出身,大家讥笑他自讨苦吃。方济各任凭别人怎样冷嘲热讽,一句话也不说。他亲手搬运石块,参加修理圣堂的工程。圣达弥盎堂修建工程完毕,圣方济各又给另一座破旧的圣堂募捐修理。之后,他到城外「天神之后」小堂去,这座小堂地点很幽静,方济各就在那里住下。

一二O九年圣玛弟亚宗徒瞻礼,方济各明白了他今后的工作方针。那时候,玛弟亚宗徒瞻礼弥撒中念的福音经是玛窦福音第十章七节至十九节:「你们去讲道,告诉众人:天国近了……你们白白地获得的,你们白白地送给别人。不要有金子……也不要有两件外衣、鞋子、手杖。看呀!我派你们去如同送羊群到豺狼中间一样。」这几句话直打入方济各的心坎。他立刻脱下鞋子,把手杖、腰带丢掉,身上只穿一件破旧的外衣,用一根绳作腰带。方济各开始向众人讲道,劝罪人悔改。他路上遇见人就用这几句话招呼他们道:「愿主赏赐你平安!」

天主赏赐方济各说预言和显神蹟的神能。当他募捐修建圣达弥盎堂的时候,常对众人说:「请你们帮助我完成这工程。将来有一天,这座圣堂将改成女修院。吾主将借着这座女修院在普世获得光荣。」这几句话,五年后果然实现了、圣达弥盎堂成了圣女嘉勒的修院。

史巴德有一个人面部生了肿瘤,溃烂不堪。他遇见方济各,想跪下来求圣人治愈。方济各连忙阻止他,用口亲他的面。那人当场就好了。圣文都辣评述这段神蹟道:「我不知道哪一件事更值得我们钦佩?是圣人亲吻病人的面更值得我们钦佩呢?还是神蹟治愈瘤病更值得我们钦佩?」

方济各的神贫克苦精神受到众人的注意。许多人想拜他为师,随侍左右,参加荣主救灵的伟业。这批门徒中,第一位是伯尔纳铎。伯尔纳铎是亚西西的商人,他对方济各的生活很感兴趣。有一天,招待方济各到他家里住宿。伯尔纳铎和方济各的床平列在同一卧室里,伯尔纳铎假装熟睡,窥视方济各做些甚么。方济各从床上起来作长祷,反复诵念这两句话:「我的天主和我的一切。」伯尔纳铎看了,不胜钦佩,心里想道:「这人真是天主的仆人。」过了一个时期,他要方济各收录他为门徒。两人一同望弥撒,一同阅读圣经。伯尔纳铎把全部家产变卖,施舍给穷人。亚西西大堂的参议伯多禄,也想加入方济各的队伍。一二O九年四月十六日,方济各颁赐会衣给伯尔纳铎和伯多禄二人。第三个弟子是有名的基利修士。弟子的人数到了十二个,方济各就订立了一分简单的会规,其中大部分采自福音的宝训。

一二一O年,方济各带了这分会规到罗马去,求教宗依诺增爵三世批准。大部分枢机都不赞成,他们认为修会的数目已经不少,只要将已存在的修会会规稍加改革,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成绩,何必另起炉灶创立新修会。只有高隆诺枢机力排众议,赞成批准方济各的会规。教宗在睡梦中看见一棵棕树,茂盛地在他足下长起来;他又看见拉特朗大殿摇摇欲坠,一个人大踏步走去,把大堂扶住,不让它倒下来,那人不是别人,就是方济各。

教宗召方济各来,口头批准了会规,委派方济各和他的门徒出外讲道劝化罪人。

方济各和他的弟子们最初住在亚西西城外一个茅屋里,每天出外讲道。过了一个时期,业主要将茅屋收回,催方济各搬家。方济各就去同苏伯雪山修院的院长商量,院长把巴丁古拉小堂送给方济各。方济各不愿取得这座小堂的产权,只肯以使用人的身份住在堂里。为了表示产权属于苏伯雪山修院,他每年送一篮鱼给他们,苏伯雪山修院则送一篓油给方济各会,至今方济各会会士和本笃会会士每年保持这习惯,互送鱼油。

方济各为了彻底实践神贫的精神,不愿他的修会享有任何产权,他以神贫为方济各会的基本精神。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在衣服方面,在一切用具方面,在一切行为方面,处处表现神贫的精神。

方济各称自己的身体为「驴子」,因为驴子的命运是背着重担走路,被人鞭打,吃最粗糙、最少量食物。他认为一个人偷懒好闲,就像一只苍蝇一样,因为苍蝇从来不做有益的事,总是给人们麻烦。

方济各不赞成门徒操务过分的苦行。某一位修士克身太严,夜间不能入睡,方济各亲手拿了食物,端给他吃。而且,为了不使他难堪,自己也和他一同吃。

方济各最初经受了很强烈的诱惑。他时常把身体浸在雪沟里,或用苦鞭子笞打自己,来克服诱惑。

方济各认为一个人在天主台前有甚么地位,那才是他真正的地位,世俗的赞誉绝对不能增加一个人的真正价值。他非常谦逊,认为自己不配祝圣为司铎,愿终身作一个普通的修士。

方济各不赞成古怪的举动。有一次,人们告诉他某修士终日保持静默不说话,他承认自己的过失时,也只作手势,从来不开口。方济各认为这种举动太矫枉过正:「这不是天主的精神,这是魔鬼的精神。这是一种诱惑,而不是一种德行。」

天主用神光照耀方济各的智慧。他的观察和判断力非常准确,他的知识大都不是从书上得来的。他对一位修士说:「一个人假如虔诚地诵念『圣三光荣经』,在天主台前已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了。」

方济各爱护动物、控制动物的神能,颇为人津津乐道。有一天,在亚维诺讲道,燕子于旁边乱鸣。圣人谴责牠们道:「你们说话说了好久,现在应当让我来说话了。」他命群鸟鸣唱,赞颂造物主。在大西米湖畔,有一只白兔常常跟着他走,不肯离开。

方济各在「天神之后」堂的那一段时期,可以说是培养神贫和友爱精神的时期。修士们按照各人擅长的技能,操手工为业,或在邻近农庄工作。没有工作的时候,挨户求乞,可是绝对不能接受金钱的施舍。修士们踊跃为众人服务,他们主要的服务对象是痳疯病人,以及其他性质类似的可怜病人。方济各称痳疯病人为「我的兄弟——基督徒」。

方济各的门徒一天比一天增加。其中有一位是著名的「天主的小丑」吉尼本(有一次,吉尼本到罗马去。众人集合欢迎。不料他在城外和孩童们玩起跷板的游戏),圣女嘉勒称吉尼本为「天主的玩具」。

圣女嘉勒听了方济各的讲道,于一二一二年春季弃俗修道,后来创立了著名的嘉勒会。

一二一二年秋季,方济各决定渡海往远地向回教徒传扬福音。他和一位修士在安可那搭船向叙利亚进发,不料中途船只失事,在谭马西亚海岸沉没。两位传教士身无分文,只好打消远行的计划,取道回家。

方济各在意大利中部传教一年,准备再度到回教国家传教。这一次的计划是取道西班牙,往摩洛哥。不料事与愿违,到了西班牙,就生了一场重病,旅行的计划,又不能实现。等他病好了,就回到意大利继续执行荣主救灵的神圣事业。

为了表示谦逊,方济各会会士取名「小修士」。方济各希望本会会士都谦卑自下,处处选择最低微的位置。圣人敦嘱会士从事手工,实践基督的神贫精神,不以求乞为耻事。会士讲道,事前必须获得当地主教的批准。

方济各会会士的工作,受到众人普遍的赞扬,分院遍设翁伯利亚、托斯加尼、隆巴弟、安可那各地。一二一六年,方济各到罗马,和圣多明我作历史性的第一次会晤。多明我过去在法国南部传教(参阅本书八月四日圣多明我瞻礼)。方济各一度有意亲往法国,乌古利诺枢机(未来的额我略九世教宗)劝他不要去。他就改派伯西非古和安尼洛两位会士到法国,后来安尼洛又派方济各会会士到英国设立分院。

方济各会的迅速发展,乌古利诺枢机是一位很重要的功臣。他常向方济各提供宝贵的意见。要使会士人数激增,必须有坚强的系统组织。修会分成若干省区,省区各置省会长一人,负责照顾本省区会士的灵魂利益。假如由于省会长的疏忽,有一个会士「丧亡」,省会长应当在主基督耶稣台前负责。

方济各会很迅速地越过意大利的边界,向西班牙、德国、匈牙利等地推进。

一二一七年,方济各会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两年后,举行「草蓆」会议(这一次会议由于出席的会士人数太多,搭建临时屋舍,铺以草蓆。所以一般人就称这会议为「草蓆」会议)。相传出席的人达五千名之多。方济各对会士说:「天主召我走诚朴谦逊的道路,这是我和跟随我的人应走的道路。天主要我在世界上作一个贫穷愚笨的人,所以你们切勿自持聪明……」若干会士提议申请教宗颁赐特权,让会士们自由往各地讲道,不必取得当地主教的许可。方济各对他们说:「假如主教认为你们有圣德的话,他们一定乐于请你们讲道劝人。你们应有的「特权」是:在甚么事上,你们一些特权也没有。」会议结束,方济各派一批会士到突尼斯、摩洛哥传教,他自己则准备到埃及、叙利亚宣扬福音。

一二一九年六月,方济各带了十二位会士扬帆向埃及进发,在尼罗河三角洲登陆。那时候,十字军正驻扎在那里。方济各拯救人灵的热情如火如荼,一定要只身投入撒拉逊军营。人们警告他说:「基督徒被撒拉逊人捕获,当场处以死刑。」圣人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获得教宗钦使的特许,带了依路米诺大修士来到敌营,高呼道:「苏丹!苏丹!」守军将他擒住,解往苏丹处。苏丹问他到此有甚么目的。方济各勇敢地回答道:「我不是人派来的,我是至高的天主派来的。我到这里来,向你们传播福音的真理,救恩的道路。」苏丹一连召见了方济各几次,对他的勇气非常钦佩,挽留他住下,不要回去。方济各道:「假如你和你的人民接受天主的真理,我很愿意在这里住下,假如你的主意还拿不定,一时不能判别哪一条是真理路,你可以点起火来,我和你们的司祭一同踏进火里去。你就会知道哪一个宗教是真理了。」苏丹表示这件事没有办法接受。过了几天,就送方济各回到十字军的军营。方济各很失望,取道往巴勒斯坦朝圣。

一二二三年,方济各在格里印(吕弟山谷)度圣诞节。他对若望德维里大说:「我要纪念诞生在白冷的圣婴。我要用我的双目瞻仰圣婴怎样诞生在贫苦之中,躺在马槽里,上面铺些干草,与牛驴为伴。」方济各就在修院小堂里搭了一个马槽,圣诞子夜时做弥撒时,他担任六品辅祭。圣诞节搭马槽,可能在一二二三年前已有这种习惯,可是自从方济各提倡后,这习惯普遍流行,至今成为圣诞节的主要点缀品。

方济各在格里印住了几个月,独居祈祷。天主厚赐他各种神恩,可是圣人太谦逊,不肯向人透露。他的秘书兼听告解司铎利昂说:「我亲眼看见他祈祷的时候,好几次身悬空中,我只能碰到他的脚。」

一二二四年圣母升天瞻礼,方济各退隐亚尔未纳山,居住在一间小屋里。他只带了利昂一个人去。就在那一年的圣十字架瞻礼,方济各获赐耶稣五伤的印痕(参阅九月十七日「圣方济各受五伤圣痕瞻礼」)。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这个特恩,从那一天起,圣人就用衣袖盖住双手,脚上穿鞋袜。可是他征询了依鲁米诺和其他会士的意见后,很惶恐地向他们透露了这段奇事。他说:「那时候天主赏赐他知道了许多事,可是他不愿向别人透露。」

有一次,方济各患病,人们向他提议,叫一位会士来读书给他听,藉以稍减痛苦。方济各道:「思念吾主的生活和祂的苦难圣死,使我们获得了最大的安慰。即使我长生不老,活到世界末日,我也不需要用书籍来解闷。」方济各常常瞻视耶稣赤身钉在十字架上的苦像,所以特别喜爱贫穷,视贫穷为「爱妻」。

方济各重视学问,绝不轻视知识,可他认为学问是成圣的「方法」,不是「目的」。假如会士不因学问而荒废祈祷,那才是好的;相反,一个人自炫才学,骄傲自大,那绝对是有害的。

方济各获赐了五伤的印记,在离开亚尔米纳山前,编了一段圣诗(一般称为「至高天主赞美词」),过了圣弥额尔瞻礼,下山回到修院。

圣人在世的岁月无多,再过两年,就要脱离尘世,享受永生的赏报。在这最后两年的生活,有时在痛苦中度过,有时在神乐中度过。只是方济各的健康一天比一天恶化,视力大损。一二二五年夏季,乌古利诺枢机和厄利亚斯副会长,强迫他到吕弟请教宗御医诊治。他接受劝告,赴吕弟途中,顺道到达弥盎堂,和圣女嘉勒作最后一次会晤。那时候,他的病痛非常剧烈,可是还抱病编了一首圣歌,教会士们唱。医生的治疗方法,不能减轻圣人的疾病。他写了一封信给会士,敦嘱大家相亲相爱,爱好神贫,实践神贫的精神,敬爱教会神职人员。去世前不久,圣人写了一张遗嘱,劝会士严守会规,亲手作工,作工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避免闲暇,给众人树立善表。

亚西西的医生们很坦白地告诉方济各,他的寿命只有几星期。他欢呼道:「死亡『妹妹』!我欢迎你。」他就叫人把他抬到巴丁古拉去,到了一座山上,可以遥遥眺望亚西西城。他叫抬病架的人暂停,举目望着亚西西城,求天主降福亚西西城和方济各会会士。

方济各写了一封遗书给圣女嘉勒和嘉勒会的修女。他叫修士拿面饼来,擘开,分给众人,作为友爱和平安的标志。他对众会士说:「我份内应作的事,都已经做好了。愿基督教导你们尽好你们的本分。」人们把他抬到地上,身上盖了一件旧衣,那还是别人借给他的。他最后一次嘱咐会士爱天主、爱贫穷、爱福音,举手祝福全体会士,包括在场的会士和不在场的会士。人们高声念若望福音耶稣受难一章。方济各瞑目安逝,时在一二二六年十月三日。

方济各于两年后就被列入圣品,几乎可以说,他是全世界最著名、最受敬爱的圣人。

方济各临死前嘱人们把他的尸体葬在罪犯的公墓,可是他去世后第二天,大家以隆重的礼节,将遗尸迎往亚西西城圣乔治堂。方济各立圣品后第二年,秘密移往大殿。六百年后(一八一八年),经过了五十二天的搜索,人们在大殿大祭台下面发掘到圣人的遗尸。

方济各去世时,只有四十四岁(一说四十五岁)。他手创的修会,数百年来,繁荣发展,分院遍设世界各地,造福人类,发扬基督的精神。人们常说:「方济各生前,已一致公认为圣人;去世后,历代的人也一致公认他是圣人。就是现代不信天主教的人,也一致公认他是圣人。」

圣方济各说:「神贫是通天的大路,是谦逊的保姆,是成圣的基础。」


今天福音里记述的主耶稣的教导,是在祂的传教事业很有「成就」之时,福音里说「有许多人与祂同行」。但祂转过身向跟随祂的人说的话,好像不信任他们的动机,大煞风景,大泼冷水:「如果谁要跟随我,他应该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甚至自己的性命。要不然,就不配作我的门徒。凡是不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可以想像此言一出,会有一段很长的「静默」。

我们可能愿意跟随耶稣,但不愿意背十字架,不愿意奉献机牲。然而,十字架是作主耶稣的门徒的试金石。我们可能像当时的犹太人一様,作耶稣的「粉丝」(fans),但「粉丝」不等于门徒( disciple)。「粉丝」觉得跟随耶稣是很「令人陶醉」的事,但他们不会在耶稣受苦失去光荣时「追星」,碰到十字架时会抛弃耶稣,不会为耶稣背十字架。但门徒却不一样,也只有门徒才能体验到来自背负十字架的力量、平安、喜乐和光荣!

「十字架带来生命和光荣」,这智慧绝对不是靠人有限的理智想出来的结论,而是天主藉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给我们的「启示」。「谁能知道天主的计划?谁能想像上主的意愿?…...世上的事,我们还难以测度;目前的事,我们还得费力追究;那麽,天上的事,谁还能探究呢?祢如果不赐予智慧,从高天派遣称的圣神,谁能知道祢的旨意呢?」(读经ㄧ)

今天的答唱咏表达出另一智慧:人生是短暂易逝的,有如早上还花开繁茂的青草,晚上就萎谢枯槁。那么,人生什么才是值得我们执著不放的?什么是没有永恒的价值而可以舍弃的?「主,求祢教我们数算自己的年岁,使我们学得内心的智慧。」

这种不以人的眼光而以天主的眼光看世物,眼光不只放在现世、更放在永生的智慧,也在今天的读经二表现出来。保禄宗徒敦促基督内的朋友费肋孟重新接约他的奴隶敖乃息摩(敖乃息摩在未经许可之下离开了费肋孟,后来还因保禄成了基督徒),不再拿他当奴隶,而是远超过奴隶,以亲爱的主内兄弟相待。在基督内,奴隶主与奴隷的关系应转为兄弟与兄弟的关系。不做如此转变的,不配作基督的门徒。

作基督的门徒要有破釜沉舟,不往后看的精神。为了把主耶稣放在第一位,可能要忍受痛苦和不便,舍弃自己的金钱、时间、自由甚至生命。然而我们基督徒是否愿意为基督而有所舍弃?我们可能每星期天去教堂,但个人的生活和态度可能跟没有信仰的人毫无差别,信仰在生活中成为无关紧要的装饰品。今天的福音提醒我们作基督门徒的意义。我们的信仰不一定使我们的物质生活舒适,也不只关乎星期天的那一个小时。作基督门徒有一个很严肃的选择:基督应在一切之上,优先中的优先!

今天福音里,主耶稣要求门徒背十字架的劝喻,也使我们体会到什么是最有效的福传和建立天国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甚至不是去带避静、教神学、写书出书,或是举办各种活动等。最有效的方法是为主耶稣的缘故接受痛苦和十字架,因为是主耶稣自己拣选的建立天国、宣扬福音的方法(祂藉十字架救赎了普世!)。这方法为每个基督徒都是「机会均等」的,这方法与人的地位、性别、年岁、愚智、贫富无关,而且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机会。当我们为爱主耶稣接受做人的无奈、工作的辛劳、身体的疾病、家庭的忧虑、别人的猜疑打击……而将所有痛苦和十字架奉献给主耶稣时,主耶稣会欣然接纳这最大的爱的奉献,并将之转化为改变人心、救赎人灵的丰富恩宠,也就是传教的功效。福传的功效是与愿意吃苦成正比的。一个愿意为爱主而接受在病床呻吟的老人,他的传教功效不会比一个喜欢教书、滔滔雄辩的神学教授来得少。


风雪中
旧日的梦 如烟
模糊的
熟悉的容颜 渐远
天光里
黄昏里
人心的剑 晃了眼
彷徨着
翻涌着
心中的念
等光落下啊
落下啊
飞啊 飞啊
等风吹来啊
吹来啊
来啊 吹来啊
停下
记忆中
绚烂的梦 点燃
离别的
无声地轻叹 不见
独行的
并肩的
穿过迷海 睁开眼
爱过的
恨过的
心中的愿
等光落下啊
落下啊
飞啊 飞啊
等风吹来啊
吹来啊
来啊 吹来啊
等光落下啊
落下啊
飞啊 飞啊
等梦醒来啊
醒来啊
来啊 醒来啊
留下

「你们要全心归向我」,并以斋戒、哭泣、热泪来表达你们心灵的忏悔之情。你们现在斋戒,将来必会获得饱饫;现在哭泣,将来必会获得欢笑;现在流泪,将来必会获得安慰。按古老的习惯,你们遇到悲愤、逆境时,便撕碎自己的衣服。例如福音所载:当时大祭司,为了强调救主的罪行,曾撕裂衣服;保禄与巴尔纳伯,一听到亵渎的话,也撕裂衣服以示愤怒。但是,我吩附你们,不要撕裂衣服,而要撕裂你们的心──充满罪恶的心──这心好比一个皮囊,如果不撕破它,它会自己破裂。你们如此做时,要回归到你们的主天主那里;因为你们的罪恶曾使你们与天主分离。你们也不要因为罪孽的重大,而失望败兴,因为天主的大慈大悲,将会赦免任何大罪。

上主是和善的、慈悲的;祂切愿罪人悔改,而不愿罪人丧亡;祂是忍耐的,富于仁慈的;祂决不会像人一样的不耐烦;祂耐心地等待我们悔改,并乐于撤回祂对我们的惩罚。就是说,一旦我们悔改了,祂就撤回祂的恐吓,不再加诸我们应遭遇的灾祸。如果我们回心转意,祂也就改变心意。但我们仍要明白:这里所说的灾祸,并不是与德行相反的灾祸,而是在他处所说的痛苦:「一天的苦足够一天受了」。

岳厄尔在上面说过,天主是和善的、慈悲的、忍耐的、富于仁慈的,乐于取消祂对罪恶的惩罚;但为了使我们不要因为天主的伟大仁慈而漫不经心,胡作妄为,先知又亲口说:「谁知道,也许祂会回心转意,予以宽恕,予以赐福?」但在我这一方面,唯有劝你悔改;同时我也毫无犹豫地肯定:天主是仁慈的;诚如达味所说的:「天主,祢是仁慈的,求祢怜悯我,你有丰厚的慈爱,求祢消灭我的罪恶」;但因我们不能知道,天主的智慧、知识、与财富,多么深邃,我就不得不谨慎小心,而不敢夸口。所以我说:谁知道:也许祂会回心转意,而予以宽恕?这里所谓「谁知道」,即不可能,或难以知道的意思。

「要给我们的上主天主奉献祭祀和奠祭」;这就是说:上主降福了我们,并宽恕了我们的罪过之后,我们就能向天主奉上我们的祭品。

宋代苏轼的《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回文倒读: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有位朋友过了六十岁,我问他有何改变?
他回答说:

1.我正在改变!以前我爱父母、兄弟、配偶、孩子、朋友,但现在我已开始爱我自己 。
2.我正在改变。我了解到,我不是上帝,我扛不起整个世界。
3.我正在改变。我不再和老伴计较,任何事情都由他(她)去吧!人生苦短,让他(她)做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吧,上帝留给我们的时间都已不多了,顺其自然、由他(她)去吧!不给他(她)的人生留下遗憾。
4.我正在改变。付计程车费时我不再等著司机找零钱,给他点小费或许会换来一个微笑。毕竟他为了生计比我辛苦多了。
5.我正在改变。我不再对老人说,“这个故事你已讲很多次了”。 毕竟这个故事让他们重拾回忆,重温往事。
6.我正在改变。我学会了不再纠正别人,即使是他们有错。毕竟,让每个人完美,不是我的责任。能让事情平和愉快更值得珍惜。
7.我正在改变。我大方地给予赞美。这不仅让对方心情变好,自己也受益。
8.我正在改变。我学会了不要为衬衫上的折痕或斑点烦恼。毕竟,人格胜于外表。
9.我正在改变。我远离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因为他们不懂我的价值。
10.我正在改变。我学会不要为坚持己见而破坏了朋友关系。毕竟,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11.我正在改变。我学会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毕竟,真的有一天会是最后一天。
12.我正在改变。我正在做使自己快乐的事,我应该让自己快乐,这是我对自己最应负的责任。
青丝已去,白发染头!回首人生之路, 一腔热血东流。有的还没退休,就被上天接走; 有的退休不久,又躺医院床头; 我等非常幸运,仍在到处晃悠!!无论同学还是战友,大官还是小官,无论官民穷富都要感恩知足,快乐向前走!
现今的我们:已失去了青春的激情。也淡化了中年的劲头。经历了人间不平事。喝尽了 尘世红白酒。展示了你我的善与美。藏起了自己的苦与愁。上奉养父母尽孝,下操劳子女纷扰。我们扪心无愧,要快乐地向前走。!
我们超越了君王,不上早朝, 能知天下大事。 不用笔墨,可写文章锦绣。 不问龙王,能知四海波澜。无须腾云,可在蓝天行走。高铁飞机,已让地球缩小。电脑网路,已让天涯牵手。我们赶上好时代,就要快乐地 向前走!
我亲爱的同学们,自然规律要看透,早走迟走都得走。 多想一些开心事,莫为生计去发愁。凭借一个好身体,多吃一口是一口。夕阳路上,, 快乐向前。不留遗憾,不留后手。活一个寿比南山松不老! 乐一个天长地久,常聚首……


「厚道」

不是糊涂,而是一种品格

我的上一份工作是个需要我疯狂出差的工作,那时每年要去好几次德国。每次去德国,我都会住同一家简单干净的商务饭店,饭店大厅柜台的旁边,有个小桌子摆放著柠檬冰水和一次性杯子,供顾客们免费使用。有时候早上,还会看到它们给晚起又赶着上班的客人提供的咖啡牛奶和新鲜出炉的牛角面包。

这些免费供应,都是和饭店的餐厅直接有利益冲突的,换句话说,喝了免费的柠檬冰水咖啡,可能就会少买或不买饭店大厅咖啡厅的饮料;吃了免费提供的牛角面包,可能就干脆选择不包早餐。

有一次我跟柜台的经理聊天,想知道它们的想法是什么。他笑着跟我说,他在英国念旅馆管理,有一堂课,老师请The Ritz-Carlton Hotel 的总经理来讲课,这位总经理对他们说:「如果你走进一家好的酒店,提出一个要求,你就会被满足。如果你走进一家极好的酒店,你甚至不需要提出要求。因为,真正饭店经营的精明,不是利润,而是客户的忠诚度。
经商,貌似靠的是精明,其实,精明的极致,是厚道。」

后来每次我入住,我都觉得我那趟旅程,特别安心。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暂时吃小亏却长久赢得厚道美名的例子可以信手拈来,当然,反之亦然。

年轻的时候,我们愿意跟一个人深交,可能是因为有彼此需要的能力,可能是因为有互利的利益。但是,年纪大一些你才会知道,能让你安安心心交往的,都不是一个人的能力或聪明,而是他的人品。

可能是他很诚实,可能是他很正义,可能是他很善良,也可能只是他就是很坚持对你的承诺。

而这些说得出来说不出来的一些信任感,其实都不是精明聪慧,而是「厚道」。

想想,你认识的这么多人当中,回想起来,什么时候你用「这个人很精明」来表达你的称赞?而那些你脱口说出「他真是个好人」的人,不都是厚道的人吗?

回到那个饭店柜台经理。

那天他说完了The Ritz-Carlton Hotel 哲学后,微笑地对我说:「我们从来没有因为摆放了咖啡面包,而让我们的餐厅受到多大的损失,我们却因为这样,让我们的客人包容了我们不足的地方,他们愿意相信我们做不好的地方,绝不是因为我们不上心。

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让我们松一口气的呢?

厚道,不是因为退缩示弱,是因为我们强大到,愿意去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