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 your children what we have taught our children, that the Earth is our mother. Whatever befalls the Earth befalls the sons of the Earth. If men spit upon the ground, they spit upon themselves. This we know - the Earth does not belong to man - man belongs to the Earth. This we know.Chief Seattle, 1786-1866
American Indian Tribal Leader
Author: voice
喝杯茶吧
尊重差异不挑不弃
喝杯茶吧
那杯茶闲置太久,已经冷了。冷茶没了香味,却多了一股铁锈般的涩味,你是不爱喝的,因为喝下去没有乐趣。
同样的,当一颗心被闲置太久,也会逐渐变得冰冷。冰泠的心很难再加温,就算千方百计送进微波炉去调整温度,这颗冷过复热的心,也不再是从前那一颗了。
一段已经冷却的关系可以挽回吗?
不,没有什么能挽回的,你只能重新开始。
即使是面对同一个人,也是用一种新的态度去建立新的关系。
过去心已不可得。就像倒掉那杯冷茶,再泡一杯热的。
人与人的相处,贵在包容。
肯定自己的选择,接受和对方之间的差异,
说起来简单, 做起来不容易。
愈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能够尊重对方不同的想法,
彼此相处的空间就会扩大。
出国旅行常在异国街头见识各种不同民族的装扮,
对奇装异服的搭配,早已见怪不怪。
令我印象最深刻,倒不是什么特殊的服饰,
而是一对我们台湾同胞的老夫妻。
老爸爸脚底一双 Made in Taiwan ?
布衣短裤,好不自在。
老妈妈却是梳理有致、穿金戴玉,
最耀眼夺目的是闪亮在指缝间的大钻戒。
他们俩拆开来看,可以说各有各的风采;
没想到合在一起时,也别有一番风情。
这个景象让我相当感动。
仔细观察之后,我发现最重要的关键是
老夫妻俩互相扶持,
老妈妈将手挽在老爸爸臂膀上,
眼底流动着温柔,
丝毫没有因为他们的服装很不搭调而觉得别扭。
他们无视于别人的眼神,
也不将世俗的价值判断当一回事,
完全以「你高兴就好」的心情相待。
彼此尊重之余,还能够相互扶持,真的很不容易。
*相互欣赏,才能真心喜欢对方
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
很多夫妻还是会在岁月的掏洗之下,褪去恩爱的色彩,
价值观的差异,更会让彼此渐行渐远,
很难再把手挽在对方的臂膀上,
更别说是在穿着这么不相称的服装之下,
还要寸步不离一起相偕同行。
常在亲友之间听说:
老先生、老太太出门拌嘴的原因,
是老太太嫌老先生穿着邋遢,
老先生则对老太太大红大紫的衣服看不顺眼。
因为「你穿这样,我不和你走在一起!」
这个理由,而在街上一前一后距离数尺分开走的夫妻或情侣比比皆是。
「不挑剔、不嫌弃!」
这是两个人决定要长久相处时,必需有的修养。
但是,能够做到「不挑剔、不嫌弃!」的前提,
并不是要求对方事事要如我们的意、符合我们的标准。
而是,我们学会从对方喜欢的角度来欣赏对方,
从对方需要的观点去接受对方。
如果,他觉得短发好看,你又何必一定要坚持对方留长发?
最简单的判断方式是--至少,头发长在对方身上!
尊重对方的同时,其实是对自我的肯定。
有足够自信的人,不会在两人之间的差异点上大作文章。
挑三捡四,很容易弄得不欢而散。
*尊重自己、体贴对方,相处没有负担
很年轻的时候,我曾和一位高中时期的好朋友相去欧洲旅行,
这个经验对习惯独来独往的我,是一次很宝贵的学习。
为了长途飞行的舒适性,
他试探地问我要不要买「商务舱」的机票。
当时的我,忙得无暇仔细考虑他的提议,
加上预算的限制,直觉地决定搭「经济舱」。
上飞机之后,
我才知道他在航空公司服务,
出国旅行可以用比较优惠的价钱订购机票,
所以他订了「商务舱」的位置。
刚坐定位置之后,我的另一个脆z的自己跑出来问:
「会不会很不平衡?相约一块儿旅行,人家坐的是『商务舱』喔!」
几秒钟之后,
我对发问的自己说:「安啦!各有各的选择嘛,只要彼此照顾得到就好!」
飞机起飞不久,他从「商务舱」过来和我聊天,
还把「商务舱」乘客专享的一、两项水果及食物拿过来和我一起分享。
我真高兴自己没有客套推却,也没有因? 只菬鹖茠穛{防御,
反而很自然地接受他出于好意所做的一切。
那时候,我就已经领悟了这个道理
--肯定自己、尊重差异,是学会包容的起点。
自己落得轻松,别人也可以自在而且没有负担地和我们相处在一起。
世上的东西
有些失去之后就难以得到
友谊如此缘份如此
机会如此感情如此
要不然还有什么值得珍惜的呢
思想单纯点亦是种幸福
我们通常都想的太多,而綑绑了自己
大风无法摇撼一座山
当别人对你说了一些刺伤你的话,批评你、羞辱你,你会怎样?
你会火冒三丈,气呼呼地骂回去,或是忍气吞声地强压下来?
然后呢?你是否会愈想愈气,整个情绪都大受影响?
有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很不客气,甚至口出秽言。
佛陀站在那里仔细地、静静地听着,然后说:「谢谢你们来找我,不过我正赶路,下一村的人还在等我,我必须赶过去。不过等明天回来之后我会有较充裕的时间,到时候如果你们还有什么话想告诉我,再一起过来好吗?」那些人简直不敢相信他们耳朵所听到的话,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这个人是怎么回事?
其中一个人问佛陀:「难道你没有听见我们说的话吗?我们把你说得一无是处,你却没有任何反应!」
佛陀说:「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应的话,那你来得太晚了,你应该十年前就来的,那时的我就会有所反应。 然而,这十年以来我己经不再被别人所控制,我己经不再是个奴隶,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据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在反应。」
是的,如果有人对你生气,那是「他的」问题;如果他侮辱你,那是「他的」问题;如果他粗暴无礼,那仍是「他的」问题。
因为他要怎么说,怎么做,那是「他的」修养,你能怎么办?让我再重复一遍佛陀所说的:「我己经不再被别人所控制,我己经不再是个奴隶,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据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随别人在反应。」
你是情绪的主人,而不是奴隶。曾听过一则故事─有个人每天都固定向某报摊买一份报纸,尽管这个摊贩的脸一向都很臭,但他还是每次都对小贩客气地说声谢谢。
有一次和他同行的朋友看到这情形,便问他:
「他每天卖东西都是这种态度吗?」
「是的。」
「那你为什么还对他如此客气?」
那人回答:「我为什么要让他决定我的行为?」
是啊!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的表现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呢?
长大的孩子
批评中长大的孩子,责难他人。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喜欢吵架。
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常常忧虑。
嘲笑中长大的孩子,个性羞怯。
猜忌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妒嫉。
羞耻中长大的孩子,自觉有罪。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深具自信。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能够忍耐。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恩。
认可中长大的孩子,喜欢自己。
分享中长大的孩子,慷慨大方。
诚信中长大的孩子,理解真理。
公正中长大的孩子,极富正义。
尊重中长大的孩子,懂得尊敬。
信赖中长大的孩子,不但信任他人也信任自己。
友善中长大的孩子,不但爱他人也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