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sc_0643.JPG中國人的教育的出發點在"比較",於是幾千年來,人們活在一個"尋找"認同的社會洪流當中。
我們需要父母的認同,伴侶的認同,公婆的認同,同學的認同,同事的認同,親戚的認同;
甚至所有鄰居短短幾秒鐘相遇時的眼光認同。
我們不能接受自己的特質,更不可能知道怎樣去過一個豐富的人生。
不再以他人的價值取向為自己的
成功標準,幸福是不分貧富的,自信是不依賴他人.
Author Unknown

jesus.JPG撰文:李家同
今年我參加醫療奉獻獎的評審,每位得獎人都有令人感動的事蹟,我們天主教也有一位神父和一位修女得到這種榮譽。
這次得獎者之中有一位已經去世三十年了,他是嘉義人,曾得到日本的醫學博士,回台灣以後,有台東地區的鄉紳請他去台東的一個偏遠地區行醫,因為那裡很窮,當時簡直找不到好的醫生去。
這位醫師是基督徒,立刻答應了,而且終生都留在台東這個偏遠地區照顧當地的病人,他當然也完全不在乎收入,窮人沒有錢繳費,他照醫不誤,而且每年除夕夜,一定將帳冊燒掉。帳冊上當然登記的是人家欠他的錢,燒掉帳冊,表示將人家欠他的錢忘得一乾二淨。他本人當然無法來領獎,他家人代他領獎時,提到此事,仍然十分感動。
其實,我們都有一本該燒的帳冊,這本帳冊寫的是人家對不起我們的事,這帳冊在我們的腦海之中,我們實在該將它燒掉,讓我們的腦海中不記得任何人家對不 起我們的事。
巴爾幹半島的戰爭,就因為那裡永遠有一本該被燒掉的帳冊,這本帳冊上記錄幾百年前賽爾維亞人和奧圖曼帝國間的衝突,更記錄了他們的深仇大恨。幾百年來,賽爾維亞人始終記得他們如何被回教徒所擊敗,對他們而言這是奇恥大辱,也因此絕不能讓科索夫獨立。如果這種歷史上的仇恨沒有消除,任何政治上的權宜措施,都只能求得短暫的和平,而不能求到永久的和平。
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會認為別人對不起我們,而且我們也一定會多多少少不能原諒別人,如果我們希望世界和平,我們應該經常燒掉那些記錄我們怨懟的帳冊,讓世人不再欠我們任何東西。
 

2244183-d231646bb5a178b3.jpg有兩個人一起散步,其中一個是宣教士,另一個是肥皂製作商。
這位肥皂製造商滔滔不絕地說話,而那位宣教士卻一直在聽。
肥皂商對宣教士說:「請告訴我,教會有什麼好?你的講道有什麼好?聖經有什麼好?人活在世上盡是麻煩,有人偷竊、有人相互殘殺、有人彼此怨恨。
教會至今已設立兩千多年,講道、閱讀聖經也兩千多年,但卻沒有使一切更美好。
人,還是一樣,他們仍然在爭奪、偷竊、殺害、仇恨。」
這位宣教士沒說什麼,他只是聆聽,過了一會兒,他們路過一個地方,這裡有好多小朋友在泥漿中玩耍。
這位宣教士就和肥皂製造商說:
「你說肥皂可使人乾淨?我不相信。你看看這些小朋友,他們多髒啊!肥皂有什麼好?肥皂已經存在幾千年了,可是,即使世上到處都有肥皂,這些小朋友卻還是被泥漿所弄髒?」
那位肥皂製造商就說:
「牧師呀!除非人把肥皂拿來使用,否則它發揮不了功用。」
「完全正確!」宣教士說:
「肥皂本身無法使人乾淨,除非人拿來使用才行。這個道理和耶穌的道理是相同的,耶穌的道理沒辦法改變人,除非人們把祂所說的道理實行出來。」